个人资料
华人le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忆】亲身经历人民公社最困难时期。

(2025-08-12 10:10:57) 下一个

【回忆】亲身经历人民公社最困难时期。我在老家一共才十九廿年,在这短短的十多廿年间,解放前由于年龄小也记不清就不提了,从我有记忆大约是林彪部队进村开始,那时经常跑去看军人的电影,林彪部队在我村一共驻有三年多,五六、五七年才搬走,我在老家经历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关于人民公社当时情况别处我不知道,我只写我在老家所见到听到情况。

我们的公社名称是惠阳县澳头人民公社,澳头人民公社分有多个大队,由于我们那一带是大亚湾沿岸,过去也有一个渔港澳头港,大亚湾沿岸的村子分得很散,公社是从大亚湾沿岸附近的围、村组成,公社下面的大队也是几个围、村组合而成。公社成立后把澳头港所有船只编成了几个渔业大队,这些渔业大队是否归属公社我不清楚。最记得当年从省到公社都有三个书记,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当时老家在公社三个书记中占了两个席位(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另一个书记是从外调进來。

公社成立时我正好在读小学四年级,公社成立小孩最高兴,带着红领巾天天唱人民公社好、一日三餐饱、感谢毛主席、吓死美国佬我记得是小学同学写的,当年我的学校唯一一个少先队三划大队长还是大地主的女儿呢。公社初立时实行军队建制,以排为单位(生产队),各排设有自己托儿所(我村自建村以来从没听过托儿所这个名词)。社员按劳动力强弱分工,身強力壮者每天十工分(每晚开会评工分),如我这些矮小休弱者每天只能得五工分。口粮是按照所得工分分配,工分折合成現金购买口粮,所以当年出现工分少粮食少的超支户。

生产队(排)每天晨早有专人敲锣叫社员起床,社员按劳动力强弱分工,成份差的老弱妇孺安排捡粪积肥,牛屎、猪屎、狗屎、人屎全不放过,捡得多工分髙(经常出现抢屎)。成份好的五、六十岁老人安排进托儿所带婴孩,老弱男人多是放牛。积极分子的什么时候都有,人人争做积极分子,别人挑一百斤他挑百二斤,重活累活抢着于。大队每年两次开大会评五好社员,一经评上有奖状。我母亲也评过五好社员,选上副队长。说到开会当年产生队晚晚开会,总结一天下来的工作,评工分、分配隔天工作。开会其实就是扯东拉西闲聊,评工分、分配隔天工作能占多少时间,散会后社员赶着回家睡觉,干部就留下弄吃夜宵(我看那都一样)。

人民公社成立后每排都有自己饭堂,三排饭堂选在一个李氏大祠堂,我们二排是在一处破屋塌了的地基上盖起一个大棚做饭堂。公社成立时热火朝天,不到几天功夫一间特大饭堂交显现出来,饭堂里摆满枱櫈及其它相关设备。饭堂很大十多廿张饭桌,有装饭菜用的几个巨形大瓷缸,厨房几个大铁锅。饭堂方面也有分工,有专门上山割草砍柴的(农村烧柴草做饭)、到镇上粮仓拿粮的、有去买鱼买菜的、有挑水做饭的。

大锅饭开始时队里动员把粮食交出,初时有些人还不愿交把粮藏起来,不用自己动手走进食堂就能吃,天天任吃有魚有肉有青菜,这种前所未有好生活个人留粮有何用,吃过几天后这些人也自动交出藏粮。大锅饭吃了半个月之左(我老家),就开始每人一砵蒸饭了,再下去就分粥了。最困难时个个生产队都到公社挑粮,公社粮仓存也要等粮车到才有米,粮车一到只能每队分一点,所以挑粮的一天要跑好几次才能解决当天伙食。

公社粮仓无粮时县里会有粮车送来。虽然不准时开饭但天天都有。如果那天挑粮还没回来,出勤社员优先饭做好挑走(出勤社员不用回来吃午餐),经常弄到学生最后进餐。我最记得有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那天挑粮的迟迟没回来,食堂做了一批巴掌大的糠饼应急挑走。剩下几个糠饼每个切成十二小块给学生每人一块。最困难时期我在家,吃过树干(木瓜树)、吃过树头(土茯苓)、吃过海草(茜饼)、吃过糠饼、吃过泥虫(海壩虫)、等等,最记得有次打台风,自己菜园种的一棵木瓜树被风吹倒,本想天亮后再去砍两三段回家吃,谁知去到菜园一看,别说木瓜树了,连叶子都不见。

土茯苓

木瓜树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