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隨想
人生在世數十載, 幸運的碰不到天災人禍, 倒霉者可能歷盡滄桑. 就在執筆之際, 傳來新西蘭地震引發海嘯, 只好默禱不會導致重大傷亡.
天災難於避免, 人禍有時亦不易逃過. 今年11月13日是巴黎恐襲一週年; 住在加國比較安全環境下的我們, 大多已忘記花都的130名遇害者.
就是由於大家可能善忘, 因此11月11日國殤紀念日的口號, Lest we forget, 提醒國民懷念為國捐軀的軍人. 這個日子對來自香港的加國居民具有特別意義, 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 有近二千名加國軍人, 在香港防衛戰中壯烈犧牲或被日軍俘擄, 受盡苦楚. 就讓時光倒流, 我們嘗試追憶當時的英雄事蹟…
1941年11月16日, 加拿大准將J.K. Lawson率領1975名軍人及2名護士坐船抵達香港, 估不到約三星期後, 便要投入戰場. 12月8日上午8時, 日本軍機首先炸毀機場; 陸軍同時由內地向南攻入新界. 香港駐軍的” 醉酒灣防線” 其後失守. 12月13日, 守軍撤退往港島; 雙方隔海發炮互轟. 日軍司令先後兩次招降, 但被港督楊慕琦Sir Mark Young拒絕. 12月18日晚上10時, 日軍登陸港島, 加軍在黃泥涌峽與日軍激戰, Lawson准將英勇殉職. 守軍向南撤退至赤柱半島, 繼續抵抗進侵的日軍. 到了12月25日聖誕節, 港督向日軍投降, 戰鬥正式結束.
為著更深了解香港保衛戰, 一口氣閱讀完”They Never Surrendered” 一書. 作者George S. MacDonell乃當年親身參與保衛戰的加拿大士兵. 他用簡單文筆將自己的經歷寫下來, 讓後世人認識戰爭的殘酷. 此外, 香港一個網絡電台懷舊節目” 大丸有落”, 亦曾經在” 醉酒灣防線” 及西灣軍人墳塲, 描述當年日軍攻陷香港, 以及加國軍人葬身的地方. 筆者上次回港探親之時, 特別前往城門水塘” 醉酒灣防線” 的碉堡, 想像守軍75年前奮勇抗敵的情況. 軍人墳場更是我們未經過戰亂的一代, 景仰前人勇敢維護自由之處.
話說回來, 天災難以避免, 但我相信人類有足夠智慧去阻止” 人禍”. 在加國民主社會裏, 每4年舉行一次的大選, 也許可視為人民致力改變現狀, 避免禍害的機會.
本文見報之時, 亦是安省渥太華及尼亞加拉兩選區省議會補選翌日. 按照民意調查結果顯示, 大部份省民經已厭惡安省自由黨施政, 求變意欲甚高. 尼亞加拉19歲進步保守黨候選人Sam Oosterhoff在訪問中表示pro life, 甚得我心, 希望他能勝出. 至於渥太華候選人Andre Marin更是前任安省投訴專員.
倘若進步保守黨順利在補選中取得這兩個席位, 那麼距離安省自由黨” 沉船” 日子, 還會遠嗎!
(www.theccca.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