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十年代的爱情

(2016-11-13 10:08:22) 下一个

野夫有篇八十年代的爱情,讲的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这里说说八十年代前后,包含七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的爱情。

看了林樱和杜鹃盛开的连载,有感而发,略记一二。

这两篇连载里的人物,其实都是那个年代的非典型大学女生。女性的情商就平均水平,是比男性要高的。在小学,初高中不必说,其实青春期都是如此。最近不是英国有篇研究,说是平均而言男人要四十三岁才成熟,女人是三十二岁。

所以我看万润南说他班上的女生,家庭幸福的都是女生聪明,爱情主动的。深以为然。女生主动,不是说她们会死缠烂打,或者在内心认定一个人,要在一棵树上掉死。这些,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现。女生表达感情,往往是想办法接近男生,让你能感受到,又不明明白白说破,给她自己留好退路。进退自如,才是成熟表现。

美好的爱情,在我看来,不是辛辛苦苦追来的。是两人互相都对对方满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的那种。南来客 回忆他的恋爱历程,写了篇 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是这种典型的爱情。虽然是写70年的后期的,但那种情感和心态,却是那样熟悉。

恋爱婚姻,有个底线,那就是不嫌弃对方。我还看到一位回忆自己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相亲经历,屡屡失败。就是因为:“别的都好,就是那个身高太困难了些。” 还好,后来遇到一位不嫌弃个子矮的女生,他也不嫌弃女方不漂亮。一直家庭和睦到如今。

所以了解到什么是正常的爱情,该如何选择,心里就有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不管是对方还是自己,直接跳过就是。八十年代,大学里大家交往半径还是有限的。父母对上学的子女也普遍没有需要介绍对象的意识。甚至有的还要求子女在大学以学习为主,先不考虑恋爱。这样,确实耽误了一些人。不说父母帮子女多认识一些可以交往的朋友,起码应该教育他们怎人辨识异性的人品个性。不过也有少数派,我也看到一位女士回忆她八十年代中期,读大学时,母亲求她和刚分到父母单位(北京的一家研究所)的大学毕业生见面。她先开始死活不肯,后来勉强见面,结婚后一直顺利。现在觉得母亲这么做很明智。

如果周围没有合适的,一边等待,一边积极结识新人,才是明智的选择。可惜,那个年代,大家没有这样的认识水平。后来,种种问题,便因为各种当初的凑合而生了。

回到林樱和杜鹃盛开的连载。两篇的女主都因为性格缺陷,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杜鹃盛开写的女主美丽,毕竟是被父母拆开的。而林樱写的“我”则是被自己懦弱而又自以为是的个性所害。还有评论在“我”讨论成熟而独立之后如何处理婚姻恋情。可是,一个懦弱的人,是永远不会成熟的。

这两篇连载的相同之处在于女主都有人格缺陷,都是为人处世的反面教材,不同之处在于作者对女主的认识。一个认识到女主的缺陷和悲剧根源,另一个却非要把反面教材作正面解读。闲扯这么多似乎不相干的故事,那是因为,象“我”那样,只看到自己的经历,脑筋里扒来拨去的只有目前为止认识的几个人,是走不出困境的。要靠别人山上的石头,要多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

明知某事无望,应反其道而行之。勇气,是希望之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coach1960 回复 悄悄话 好文!这句最为经典"恋爱婚姻,有个底线,那就是不嫌弃对方"。。。念记对方的好,欣赏对方的优点美德,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无论一个人有多么的优秀,一味孤芳自赏都得到真正的爱情和尊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