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由墨

不想那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能高山流水遇知音。
个人资料
正文

《尘缘》之——引言

(2022-12-26 20:47:13) 下一个

长干,古地名,南京70余别称之一,在今南京城南内秦淮河的南岸至雨花台之间。长干之名源于何时,至今尚无明确记录。据出土文物,公元前1300年左右盘庚迁殷之前,长干地区就已有人类在此聚集生活。
公元前495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长干北约三里多处,即今南京市朝天宫后山设立冶城(中山南路西,建邺路北),作为铸造兵器及金属器具的工匠作坊。其时,长干已是百姓杂居,人烟氤氲,商贾麇集,漕运繁忙的繁华之所。
公元前473年,即越王勾践二十四年,越灭吴。次年(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令上将军范蠡在长干筑城,史称“越城”,亦有人称之为“范蠡城”,作为防御楚国的边关要塞,及进攻的桥头堡。后世亦有称“越城”为“长干城”。
据现有资料看,长干原来很可能是一个整体,范蠡筑越城时,将长干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部较大,后世称为“大长干”;西部窄小,为“小长干”,亦称“长干巷”(可能是因其处只有一条主干街巷,未成市井。)。但是,长干繁华依旧,并依托越城而蒸蒸日上。
目前史学界公认“越城”是今南京城的最早雏形。但是,据2017年在此地区的考古发现,南京城的历史可能早于公元前495年,为春秋时期的吴国所筑,此事有待进一步考古研究和发掘。
楚灭越后,长干成为楚地,繁华如故,是楚国东部的商贸,漕运重地。
秦灭六国,于公元前222年设“会稽郡”,郡治在吴县(今苏州),设“长干里”于“大长干”。自此,“长干里”取代“大长干”成为该处地名。据称,“小长杆”亦成为“长干巷”。其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六朝,隋唐,至残唐五代,逾千年有余,而繁华不断,直至南唐而衰。
西晋·左思的《三都赋》是最早描述长干繁华的文学作品。左思在其中的【吴都赋】里用“长干延属,飞甍(音萌,上平声)舛(音喘,上声)互。”八个字描述了长干的邑室相连,屋栋栉比,飞檐交错的景象。
【注】甍,屋脊,音萌,阳平;舛,此处为交错之意,音喘,上声。
长干不仅物华天宝,亦是人杰地灵,民间渔歌舟曲,市井小调风靡江东,两晋南朝时为乐府收录,归为杂曲歌辞,以《长干曲》作为曲调名。
长干曲以五言四句为主,亦有五言长调的叙事诗,可能是唐时五言格律诗的雏形。长干曲的内容多为寻常百姓人家的年青女子自叙情怀,又因江东湖泊似星,河渠如织,所以歌曲中的人物常为水上人家的男女。
两晋南北朝时,长干曲在文人雅士中也很有市场。隋灭南陈后,将陈都建康夷为平地,南朝乐府散失,至宋时仅存一首长干曲,被收录于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其词如下:
逆浪故相邀,菱舟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

其他与长干相关的诗词有:

唐·李白《长干行》
唐·崔颢《长干曲》
唐·崔国辅《小长干曲》
唐·张潮《长干行》
宋·王安石《次韵酬朱昌叔》
清·郑泽《桃花》
清·郑板桥《长干里》
以及年代不详的《长干行》(见诸《清商西曲》)和《长干曲》,二者均为无名氏所著

脍炙人口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便是衍生自李白的《长干行》诗句: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Waterhill 回复 悄悄话 原创小说的引子吗?期待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