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过日子(一)(原创小说)

(2016-05-28 12:52:21) 下一个

一个四月的 星期天,天气没有辜负它在四月的坏名声,阴沉沉、冷清清的,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吃过中午饭 ,老公带着两个女儿去博物馆。我本来留在家中,准备打扫卫生。但精神状态却似乎和天气遥相呼应,头沉沉的,靠在沙发上,昏昏欲睡。

一阵清亮的电话铃声把我从半梦半醒中惊起。我懒洋洋地自报家门,听到话机里传出一个怯怯的声音:“请问是于医生吗?”

在这里叫我于医生的只有中国人。德国人管我叫于女士,或者熟悉以后叫我的名字——“Hong(虹)”。

十年前,老公得到一份公派奖学金到德国来读博士。我带着当时三岁的大女儿家庭团聚跟着来了。在那之前,我在国内二线城市的一个医院做了几年的妇科医生。到德国后,先是熟悉环境,照顾老公和大女儿,之后小女儿出生了。

养育两个孩子让我手忙脚乱,老公忙着赚钱养家,家务事大多落在了我身上。

那时的德国号称非移民国家,父母亲到德国来探亲最多只能一次性呆三个月,帮不了我们太多。能够接纳小孩子的机构又十分紧张, 很多有小小孩的德国母亲都只能自己在家带孩子。当时由于我的德语不过关,又缺乏在德国德的工作经验,不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也就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混成了家庭妇女。

小女儿上学以后,我给她找了家全日制的学校。这样我就有时间干点儿自己想干的事情了。原本想能够再从事原来就喜欢的妇科医生工作,但打听到做医生的前提是要有这里的学位。

而这里的医科学位非常难拿。首先医学院的入门要求就很高。想进医学院得有优秀的高中毕业成绩(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成绩)。入门之后的功课负担极重,毕业之前要通过两次国家统一考试。即便是毕了业的医生也不一定马上能找到合适的从业机会。

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四十出头的我来说,障碍太多,困难太大。后来劳动局的人劝说我做一个职业培训,可以很快地从事助产士的工作。这个工作虽然不像医生那么高大上,但已经很接近我的愿望了。

所谓的助产士,类似于中国的产婆。在这里,助产士是一种自由职业。她们可以对孕妇和初产妇上门服务,做一些心理上和身体上的辅导。服务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一般的公保公司都有这个项目。我生小女儿的时侯,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利用到这个保项。

由于以前有工作经验,我很顺利地拿到了营业许可。刚开始因为没有人了解我的能力,我没有顾客,感到很郁闷。

做为一个常年的家庭妇女,我的交际圈子非常有限,除了认识孩子们朋友的家长外,最大的活动就是每个周末陪女儿去中文学校。

一次跟别人聊天,偶尔说起刚拿下的许可。正好有人说起刚到德国的某某怀孕了,需要找助产士。因为语言不通,担心与德国助产士有沟通问题,而我应该是最好的人选。我立刻和她取得联系,对她精心辅导,整个怀孕生产过程非常顺利。产妇对我很满意,碰到别的中国孕妇就大力推荐我。这样,我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顾客。得益于相近的生活习惯和语言优势,我们城市怀孕的中国妈妈大都请我来做助产士,而且,因为知道我做过医生的经历,都称我为“于医生”。

不过,现在电话里的这个声音让我觉得很陌生,我便耐心地回答她:“我是。您是哪位,找我有事儿吗?”

“我叫黄丽丽,我怀孕了,有事儿想请教。”

“请讲。”

“方便到您诊所吗?”

“我没有诊所。一般都是我到顾客家。”

“能否到您家呢?我这里不太方便。”

本来想拒绝,但听到说话声中传出来的无奈,便告诉她我的地址。好在我住在城中心,坐电车比较方便。我在电话里详细描述怎样到我家。她应该是听明白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