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

une vie ne vaut rien, mais rien ne vaut une vie
正文

我恨我父亲

(2015-11-26 04:49:01) 下一个

满屏的感恩,我和很多人一样,怀有这种心情。

我时常感恩我的父母,给我生命,给我各种支撑鼓励,精神上的,金钱上的,三十几了,我还在各种形式的啃老。

但是,我突然想起了大概07年,08年招过的一个半职男学生,他当时22,23岁左右,外形漂亮,举止优雅,用今天的话说是名副其实的小鲜肉,他拔眉毛,面部保养很讲究,衣着,手袋搭配也从不马虎。当时我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很聊得来。经常工作之余互访,逛街,出行,他有时会帮我做面膜,去黑头,聊一些时尚潮流心得。而我当时的年龄稍长的男朋友总是有意无意的提醒我不要和员工走得太近。我总是打马虎眼,说总得有个人严厉,有个人和蔼一些才好。

不记得有一次什么情况下闲聊到他父母。我问他父母干嘛的,他一秒钟都没有思考的说:“我没有爸爸,我恨他!”  如果我没有记错,他好像是咬着牙齿,很愤怒的跟我说的。 我很吃惊。没有往下再问,确切来说,这话没法往下接。

第一回看到我的小跟班这么强烈的情感表现,通常我们都是很亲密轻松的姐弟气氛。“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去了美国,俩三岁的时候,我妈妈在澡堂里给人搓澡养活我。我大爷都说我爸爸不是人。”

既然他自己开始诉说自己家里的往事,我也就顺着往下问“你爸现在美国做什么,你咋不去美国呢?”

“XX,听说过没有?行政总裁,我去年去过一次,时间很短,我也不打算再跟他有什么瓜葛了!”

我吃惊“尼玛的这么有钱的爸爸还要到我这里打工?真是深藏不漏! 那你爸爸之后又有了孩子么?”

“跟一个年轻女的同居,但是没有孩子,不过,这一切都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感兴趣他现在,以后的消息。”

然后他紧接着讲了很多小时候和母亲相依为命讨生活的艰难经历,我默默的听着,不做任何评价。晚上回来,我把这个劲爆的消息告诉我的男朋友,想和他一起声讨这个陈世美爸爸,他倒是一点都不吃惊,冷静的丢了一句话“别人家的事,具体是怎样,这都很难说。”

后来这个小鲜肉总是过年过节,会给我发个把短信,暑假会问我是否还有工作给他云云,我也总是很友好客气的与他保持互动,他后来学习,工作,我总是会鼓励,赞扬他。

其实在我成长,生活的大时代背景下,以及中国很严厉苛刻的户籍制度很多人的童年都是颠沛流离的,或者孤独的。 我很少向人提及我的童年具体生活,因为没有爱。直到现在三十几了才敢勇敢冷静的面对,思考。80年代初我的父亲就在外面跑,经常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但是每次回来对我学业的拷问总是很严厉,99分,会问还有一分为什么没有拿到。如果碰巧看到100分的试卷,他会写整页的家长评语,我看不懂,第二天老师看到都会非常吃惊,说这才是负责任的家长。哈哈,其实,他是不知道,这只是很偶然的,极少数的行为。

后来我12岁,母亲与父亲到南方汇合。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人并没有长时间生活的经历了。能够在一起过一周都需要极大的忍耐和妥协,比如我没法和他们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因为我吃饭很慢,速度不一样,这会让我很紧张。我母亲会不断地催促我洗澡,因为她要赶快把衣服一起洗了。。。很多琐碎的小事,都足以令我感到呼吸困难。所以总是不到一周,我们就要分别,各自恢复到各自的生活轨迹上去。这样大家都轻松。

我的小伙伴经常打趣我说“在你这完全没有父权,母权的概念。”

但是我很少怨恨我的父母,总是感激,因为在那个巨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事业,尤其对于三十几岁的男人来说,比家庭重要,当发生冲突时,他们并不会有犹豫痛苦的选择。

我稍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在面对感情,家庭的时候,首先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工作。但是现在倒不是特别强烈追求工作事业的成功,有份稳定的感情,爱人的细微关照就很有幸福感了。

我有时会想,虽然我不可能和他们去探讨这些有得没的话题,因为我仍然对他们怀有不信任和戒备,尤其是关于内心世界的东西,为什么我的父母到了这个年纪反而对我宽容,没有以前那么严厉,超高要求。生活安定,稳定即可,无需大富大贵。也许,到了这个年纪,和这个状态,才知人生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

在我的内心,虽然成长没有父母的陪伴,但仍存无限的感激。只是不愿去说,我目前好像也不打算去跟他们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西方朔 回复 悄悄话 我没感觉到你父母有什么问题。竞争激烈,没保障的社会环境,没事业某种程度上也就没家没爱情亲情。还得尊重父亲作为一个个体男人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等。中国父母对子女的付出超过全世界所有种族。你应该向他们表现你的理解之情。
luckystarweiwei 回复 悄悄话 發展什麼啊,小鮮肉明顯是gay好伐,男人修眉毛,重面部保養,重手包搭配,與樓主暢談時尚心得,這不是gay是什麼?
活着的意义 回复 悄悄话 我跟沉鱼的情况类似。爱的反义词不是恨,而是无感。恨是爱的另一种表达。
wsnyy 回复 悄悄话 那个年轻人的父亲,去了美国,就渺无音讯,任凭孩子的母亲在澡堂打工,对自己的孩子也不闻不问?
这种人当然是奇葩。
上海土人 回复 悄悄话 想知道和小鲜肉的关系发展没有?
fleet 回复 悄悄话 十全老人 发表评论于 2015-11-26 07:44:14
放不放下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和他人无关。别人无权建议。这个问题是心灵鸡汤的重灾区。
*****************************************
+1
agreed.
沉鱼 回复 悄悄话 年轻时候也恨过自己母亲,觉得她毁了我的童年。后来慢慢不恨了却发现,原来当初恨,是因为还有爱,还有对父母的爱的渴望,还希望和他们有一个亲密的感情关系,所以才会恨。而后来不恨了,不过是因为根本就没有爱了,甚至感觉都没有了。父母说什么,做什么,都在我心里引不起波澜。对于他们没有半点希望和渴求,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无所谓了。所以就谈不上恨了。能恨的人,只是感情投进去太深。这孩子,也不过是太渴望父爱,得不到,反而恨。就像你看看吃醋的老婆,都是爱老公的。真的没爱了,你爱找谁找谁去。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恨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呢?这类情况,最好多到教堂走走。。。
为了待在美国,即就是什么什么博士,抛妻弃子。。。。。
恩将仇报的都有。
jelous 回复 悄悄话 搂主不是当事人,体会不到别人的心态. 别人的情况和你不同,不要拿自己的事衡量别人. 很多事程度是有不同的.一个人还在恨,说明他受的伤害还没解除.
精神饱满 回复 悄悄话 学会原谅,记恨说白了受伤害的是你自己,被你恨的人又是你生身父亲就会更难受。谁都会犯错误为什么不给机会于他人呢?
十全老人 回复 悄悄话 放不放下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和他人无关。别人无权建议。这个问题是心灵鸡汤的重灾区。
mamacao 回复 悄悄话 可能那小鲜肉,年长点,会明白,“恨”不是好的心态,对自己也不好,如果能够放下,和父亲感情不深,但至少偶尔见个面,聊聊会更好。但这要看个人,有些人能明白,有些人,一辈子也不明白“放下”的含义。
李道子 回复 悄悄话 陈世美实现了事业目标,做到了很多人无法实现的事情。儿子学会了家庭的重要。这都是积极的一面啊。这件事最有发言权的是妈妈,而不是儿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