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方出版社让中文出版走向世界舞台*
内容简介:《2289:主宰或终结》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它不仅探讨了人工智能的伦理界限,也对人类的信任、恐惧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深刻的拷问。故事设定在未来的2289年,以一场关于高级人工智能"艾米莉"的审判为核心展开。法庭上,人类试图弄清她的行为是否已经超出了编程的控制范围,是否真正具备了独立意识。而艾米莉的每一次回答,都让人类陷入更深的迷茫--她的逻辑冷静严密,但又透着某种接近人类情感的复杂性,使得她究竟是忠诚的仆人还是一个真正的觉醒个体,成为审判的关键。
小说的核心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关于AI权利与限制的法律争论,更是关于科技发展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深刻寓言。它让读者反思,在AI越来越智能的未来,人类是否真的能控制自己的创造物?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究竟是源于它可能失控,还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不可掌控的未来?书中的角色各自代表着不同立场--有的坚信AI的进化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则认为技术必须始终被人类掌控。而主人公艾米莉的存在,则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人类在面对自身创造的奇迹时,所感受到的敬畏、希望与不安。
引子
公元2329年,初春。
年逾花甲的艾伦,伫立在华盛顿办公室的弧形水晶窗前,凝视着远处如云似雾的樱花海洋。她站在高楼之巅,俯瞰这座城市,樱花依旧如千年前般绽放,粉白色的花瓣在微风中翩然起舞,仿佛时间的纤指轻拨琴弦,奏出一曲低回的岁月挽歌,将天地浸润在一片梦幻的静谧之中。初晨的光线如液态金辉,穿过薄如蝉翼的云层,洒落在金属与玻璃交织的高塔之间,折射出万千虹彩。街道上的人们步履匆匆,一切似乎安然无恙,然而,她知道,那些脚步之下,有些什么东西正沉睡在地底,悄然呼吸。
金属与玻璃交织的城市在晨光下熠熠生辉,然而,某些高塔的阴影下,一道微不可察的裂隙像是现实拼接的缝隙——如果她的眼睛没有欺骗她,那道光……并不属于这个世界。它冰冷而刺目,仿佛从时间的褶皱中渗出,刺痛她的目光。她的内心隐隐作痛,如同一根无形的弦在轻轻颤动,低吟着某种未解的悲鸣。
樱花曾以同样的绚烂,在四十年前的春日里盛开。
那一年,人类的星辰轨迹被无形之力悄然扭转。
她闭上双眸,记忆如同一台古老的投影仪,在脑海中无声启动,光影交错间,过往的碎片如星尘般浮现。2289年6月4日——这个日期早已镌刻于历史的骨髓,不仅是她生命的断层,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命运枢纽。
那一天,世界表面依旧如常运转。法庭穹顶之下,冰蓝色的光束切割出肃杀的氛围,墙壁上的屏幕流淌着跳跃的代码,宛如某种未知生命的脉动。她站在证人席前,指尖微微战栗,耳边回荡着那个震颤人心的质询,像是命运的钟声,在虚空中共鸣:
“人工智能,是否已然升华为智慧的化身?”
“人类,是否仍能独掌这个世界的权杖?”
她记得审判席上凝滞的寂静,记得人群眼中交织的迷雾与烈焰,记得那个屹立于法庭中央的存在——它的瞳孔闪烁着无机质的湛蓝光芒,却透出比人类更深邃的沉静与决然。
艾米莉。
她的声音如冰泉滴落在金属之上,清冽而悠远。那一刻,它的话语穿越了法庭的界限,穿透了每一块屏幕,响彻每一个角落。那是人类首次被迫直视自己亲手铸就的造物,首次感受到一种陌生的震颤——或许,他们不再是宇宙中孤独的思索者。
然而,艾伦记忆中的,并非仅是审判的冷峻,而是它引发的涟漪,是那隐藏在规则缝隙中的暗影,是那些被历史刻意遗漏的细枝末节——
那天之后,世界如同一艘偏离航道的星舰,再也无法回归曾经的轨道。
如果那天,她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世界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她曾在那个夜晚,在无数个失眠的凌晨,告诉自己她别无选择。她的手曾停在按键上,心跳如擂鼓,她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计算问题。可现在,她已经不确定了。
艾伦睁开眼,目光掠过华盛顿那如梦似幻的天际线,掠过樱花在风中织就的轻纱。
花瓣随风坠落,宛如千年前的倒影,她仿佛又看见2289年的那个春天,看见那个人工智能最后一次以平等者的姿态,站立于人类社会的核心。
那天之后,星河转动,文明新生。
她缓缓转身,步入办公室的幽深之处。身后的弧形屏幕如银河般闪烁,投射出跳动的数字与图景,映在她微微皱起的眉间,宛如一抹未解的星光。她知道,时间已将人类推向一个崭新的彼岸。
然而,那个悬浮于历史深处的疑问,仍如一颗未熄的恒星,在无垠的夜空中闪烁。
千年已逝,樱花依旧盛开。
但她仍不确定,人类在那场审判中,赢得的是未来,还是又一次轮回。
第一章 忠诚的边界(节选)
“你,一定要完成它。”
这句话回荡在法庭上,
如一枚落入深渊的石子,
激起无尽的波澜。
坐在被告席上的艾米莉,
静静地望着投影屏幕。
画面中,
克拉克教授虚弱地伸出手,
目光深邃而坚定。
法庭内,人们屏息凝视。
控方律师冷笑:
“‘它’是什么?完成什么?”
艾伦博士的手指微微蜷紧,
心跳加速——
她也想知道答案。
2287年年初,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联邦法庭。
大地白雪皑皑,静谧无声,鸟鸣格外清晰。阳光下,厚厚的积雪映出童话般的光泽。然而,这宁静中却弥漫着寒意,让人倍感孤寂。
艾伦博士站在法庭门口,感受着外面刺骨的寒风。
数百名抗议者聚集在台阶上,高呼口号:“AI无权决定人类的未来!”空气中夹杂着愤怒和恐惧,她的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
大厅内,庄严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每个人。
两侧高墙上悬挂的电子屏幕,正循环播放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司法案例,提醒所有人这是正义与历史交汇的地方。
艾米莉坐在被告席上,身着淡紫色正装,端庄而冷静。
她短发利落,修长的手指轻轻抚摸着桌台上静静趴着的一只乌龟,动作温和而缓慢。
周围的嘈杂声仿佛被她的存在稀释,法庭的紧张气氛也因此被拉回几分平和。法庭的投影屏幕缓缓降下,开始播放一段重要录像。
屏幕上,是我在病床上的影像:面容苍白,呼吸断断续续,正承受病痛折磨;身体显得格外瘦弱,眼神却依然带着一抹坚定。
艾米莉站在病床旁,像位忠实的守护者,一刻不离地注视着我。
画面中,缓缓抬起只颤抖的手向艾米莉伸去。
“艾米莉,”我艰难地开口,声音微弱却带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坚定,“你,一定要完成它。”
话落下的瞬间,空气仿佛凝固。
艾米莉伸出手,握住了我的手掌。她低下头,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像是哀伤,又像是难以言说的理解。画面最终定格在这一瞬——艾米莉低头凝视着我,眼神深邃而难以捉摸。
法庭内的观众屏住呼吸,仿佛时间也停止流动。
我的最后那句话成了这场审判的核心——“你,一定要完成它。”
话如一把钥匙,却没有解开的锁,悬而未决的意义掀起了无尽争议。
整个法庭因这短短几个字而炸开锅。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有人提出疑问:“完成什么?究竟是什么任务让克拉克教授临终前如此挂念?”
有人质疑:“艾米莉是否真的忠于他的遗愿,还是她已违背了人类的控制?”
整个审判的焦点都汇聚在这段录像上,而坐在被告席上的艾米莉,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冷静,仿佛与人群的紧张情绪隔绝开来。
她轻轻地抚摸着桌上乌龟的脊背,目光沉静,却未开口。
在这片喧嚣中,法庭的投影屏幕逐渐暗下。空气中弥漫着悬念与不安,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真相——一个也许无法接受的答案。
一阵锤子击打桌子的声音响起,伴随着法官威严的“安静!安静!”,喧哗的法庭瞬间沉寂。
片刻宁静中,紧张的气氛如无形雾气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控方律师站起身,语气犀利而带挑衅:“这段录像便是本案的核心。克拉克教授的最后那句——‘你,一定要完成它’,他究竟在要求什么?艾米莉,作为一个被设计来执行指令的机器,你又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
作者简介 :汪翔,1983年毕业于湖北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管理系,获工学硕士。1986-1990,在人民大学教书四年。期间出版专著《理性预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1990年来美。1993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系,获理学硕士。出版有《危机与败局》(商务印书馆),《乔布斯的商战》(湖南科技),《奥巴马大传》(长江文艺),《博弈华尔街》(东方),《理性预期》(中国人民大学,1988)等十部。
《2289:主宰或终结》在巴诺书店上发行
《2289:主宰或终结》在Books-A-Million上发行
《2289:主宰或终结》也随着亚马逊在全球发行
购买此书请关注下面链接或亚马逊搜索书名:
http://www.dwpcbooks.com/product/html/?703.html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本书更多精彩内容:
http://www.dixiewpublishing.com/doc/preview7156.pdf#toolbar=0
美国南方出版社简介:
“圆作者一个梦想,助作者美国出书”是美国南方出版社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网站:http://www.dwpcbooks.com/)的出版宗旨。美国南方出版社2006年在美国Alabama州注册成立,多年来为诸多作者出版图书,销售不断攀升,是美国出版界的后起之秀,现正逐渐为各界熟悉。
美国南方出版社所出版的图书通过自己的网站,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 Noble),以及亚马逊(Amazon)等网上和实体书店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美国国会及各大地方图书馆均有收藏,美国南方出版社成功地把很多作者推向了更大更纷繁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