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生疫苗临时刹车,怎么回事?怎么办?
大家应该听到,前几天美国强生药厂(Johnson & Johnson) 所生产的新冠疫苗因为有6例血栓并发症而紧急刹车。我想围绕新冠疫苗的血栓并发症以及将来可能的应对措施作些自我观点阐述。
首先说明的是:事情还在"发酵"和研究当中。我提供的数据只是暂时的,具体数据会因时间和统计的精确而稍有变化。
- 疫苗的种类。目前在广泛接种的四大疫苗有美国产的三个:Pfizer, Moderna,J & J. 欧洲产一个:AstraZeneca. Pfizer和Moderna产品是新品种的mRNA 疫苗,J & J. 和AstraZeneca产的是传统方式:腺病毒载体疫苗。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以下的简化方式:mRNA=P//M, 腺病毒载体=A/J. 目前报道的血栓并发症的讨论集中在腺病毒(A/J)疫苗。
- 血栓形成及高危因素(新冠感染和雌性激素)。动脉和静脉都可以形成血栓,而静脉也许由于流动缓慢的原因,形成的血栓比较多见。形成部位很多,如下肢(肿胀),腹部(疼痛和肿胀),肺(呼吸困难),脑(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而这一波报道的血栓形成部位:大部分人都在头部,即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血栓形成有很多内因和外因:遗传的高凝状态,组织损伤/手术,卧床/身体缺乏运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 新冠感染!新冠感染导致的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是一般人群95倍以上!另一因素就是雌性激素:生育龄妇女,孕妇,服用/注射雌激素,和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物等等。这一类人群形成血栓的机会也比普通人高好多倍。A/J疫苗报道的血栓例子,绝大多数是18-48岁的女性,而大多数是CVST.
- A/J疫苗和血栓。欧洲初步报道三十多例(死亡率未最后确定)。美国6例,1例死亡。绝大多数是18-48岁女性,部分人有用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物。在接种疫苗三周之内发病。血栓形成多数伴随着血小板减少。基理仍未完全淸楚,最近报道和血小板因子4(anti PF4)的抗体有关。这个基理和抗凝药肝素(heparin)导致血小板减少性血栓(heparin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相类似。所以发生这一类的血栓不能用肝素抗凝药治疗!
- A/J(腺病毒)疫苗(就是血栓的"罪魁祸首”吗? P//M(mRNA)疫苗就绝对安全?让我们先用网上数据分析一下。根据Johns Hopkins Health 医疗网站的统计,一般人群的CVST发病率略为5/1M(即百万)。而最近"出事"的,J & J疫苗CVST约为6/6.8M。以所有的血栓来看,牛津大学的初步研究提示AstraZeneca 疫苗大约是5/1M. 在489,,871 例mRNA疫苗接种者出,出现了两例CVST (2/489,871)。按照这种数字推测,mRNA 疫苗的CVST发生率大概也是4//1M! 这样看来,不论什么疫苗,血栓发生率都很相似,而且并不高于普通人群!统计学很科学,但公平吗?对于那几个不幸者,机率是100%!可能的解释是:这几个不幸者,恰恰那一刻那怕打个哈欠都形成了血栓,刚好撞上最近打疫苗了!
- 怎么办?看来疫苗还是要打的。只是高危人群要注意了。育龄妇女,孕妇,服用雌激素或者口服避孕药物的,有过血栓形成历史的,有遗传高凝状态基因或家属史的人群。接种后,注意有什么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呼吸困难,腹痛,下肢浮肿等。若证实血栓形成,则要用肝素之外的抗凝药。说不定,将来会有专家的预防建议,比如接种前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口服抗凝药(不能用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