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注意到萨拉曼卡这个城市,还是从一位旅欧的美国人的游记中。这位长居欧洲的美国人把萨拉曼卡和塞维利亚列为了西班牙的一线旅游城市,而把马德里和巴塞罗那放在了第二等级。看了许多网上的照片,发现该城确实饶有特色,遂把此次欧洲之旅的第一站定在了萨拉曼卡。
但凡一个城市精致优雅、小巧灵动,散发着历史古韵和艺术气息,那么总会有一两部影视作品与之相伴。像是《布拉格之恋》、《托斯卡纳艳阳下》、《午夜巴塞罗那》、《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等等。但人们尚未听说过“旁遮普的美丽传说”、“午夜驻马店”、“喀布尔之恋”之类。位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莱昂大区的萨拉曼卡,应可归为魅力四射的一类,也可被称为欧洲保存最好的古城之一。其实,萨拉曼卡老城在1988 年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了世界遗产。城内窄巷纵横,布满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从石块铺就的街巷远远望去,那些金黄色的建筑颇有几分中世纪的古韵和沧桑感。不期而遇的年轻人三三两两擦肩而过,远方洁白的云朵静静地飘在古建筑金黄色的屋顶上,神秘而又安详。夜幕时分,装饰华丽的古式路灯映衬着石板铺就的路面和悠静的街巷深处,古典与新潮的融合,历史和现实的碰撞,有几分典雅、雍容,还有几分平和、绵远。这样的城市当然也会有影视作品到此取景。有那么一部:Vantage Point, 中文译作《有利地形 》。
从马德里驱车到达萨拉曼卡已是中午,看了一下旅馆给的地图,发现附近即是一个景点—圣斯德望修道院(Convento de San Esteban)。吃完午饭后遂信步走入了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修道院没有让人失望,它有宏伟的教堂、奢华的外墙和华丽的两层回廊。特别是教堂外墙的凯旋门,采用了西班牙十六世纪银匠式设计风格,雕刻精美、细腻而繁复。金黄色的巨型浮雕,描绘了基督罹难于十字架上和教堂主保圣人圣埃斯特万殉道的事迹。从整个雕塑的精描细刻、丝丝入微、工整严谨来看,西班牙人绝非等闲之辈。当初能够称雄世界,看来是有底气和资本的。游人的参观路线是从修道院的底层开始,依次进入教堂、小教堂和回廊,一路会看到华丽的宗教艺术品,包括十七世纪的施洗约翰雕塑、文艺复兴陵墓和圣女德肋撒悔罪的告解室,教堂内的玫瑰堂祭坛上的祭坛画雕章镂句、自成机杼,很有艺术价值。从教堂出来,进入建于十六世纪的国王回廊,回廊由饰有旧约先知牌匾的圆柱支撑,颇有气势。爬上修道院的二层,会看到歌咏席旁的木雕座位和创作于十八世纪的大型壁画,以象征方式描绘了勇气、公平、节制、信仰、希望、爱等美德理念。修道院的出口处有一个博物馆,摆放着各种雕像、礼仪长袍和金银器。几百年来,圣斯德望修道院一直是道明会的神学重地,现在仍然是修士们学习和聚会的场所。出乎预料的是,这么一处气势磅礴的一线景点,门票却只有几欧元。估计同样的景点放在“宰客之都”---巴塞罗那,门票价格要翻几倍不止。
走出修道院,向北步行十几分钟,便来到了萨拉曼卡的打卡点—马约尔广场(Plaza Mayor)。电影《刺杀据点 》讲述的即是发生在该广场的故事。被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称为“满载阳光和空气的心脏”的马约尔广场,是西班牙最大的广场之一,有八十八个拱门和许多不同图案的圆形浮雕。马约尔广场于1775年建成,过去曾经是一个集市,也是斗牛、游行、聚会和演出的场所,旧时还在此执行过处决,萨拉曼卡城内的主要街道和交通干线都交汇于此。如今的广场仍然是当地宗教活动和世俗庆典的举办地。走进广场,便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和本地居民闲坐在露天的餐桌旁,或啜饮着啤酒,或呷一口咖啡,甚是休闲。每次来到伊比利亚半岛,都会惊诧于西班牙人悠闲而文艺的生活方式:三点睡午觉,十点吃晚饭,目不暇接的庆典,接踵而至的节日。酒吧里始终是人声鼎沸、笑语欢声,街道上的行人也都不疾不徐、优哉游哉,从未见过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的面孔。西班牙人的生活,似乎就是舞蹈、足球、吉他、斗牛, 生命的内涵似乎就是娱乐、消遣、休闲和狂欢。曾听到过一位从马德里移居纽约的浙江青田人谈起在西班牙时的生活,说西班牙人比较懒散,喜欢享受。此话道出了某些现象,但没有触及到这个表象背后深层的东西:为什么华夏大地上那些勤奋而又不舍得享受的人们无法过上“懒散”且“喜欢享受”的西班牙人那种休闲、放松、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这个话题其实也涉及到华人如何自我剖析、自我定位的问题。就勤劳而言,华夏子民并不输他人,但是和西班牙人相比,华夏子民似乎缺少了西班牙人的另外一些特质:浓厚的宗教信仰,勇气和荣誉感,凝聚力和团队纪律,血性和冒险精神,自尊和高傲,以及冲动、好奇、开拓、进取等海洋文化的特点。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才是西班牙的优势所在,也是他们当初能够成为第一个全球性帝国的精神资本。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很多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习惯性的行为来源于潜意识深处的恐惧感。青田人无法理解这银行几乎没什么积蓄的西班牙人何以能如此享受眼下的时光,何以能如此的放松:派对、狂欢、游行、节庆……对于青田人而言,几百年来的饥荒、瘟疫、战争、内乱、逃难、灭九族、满门抄斩、朝令夕改、草菅人命,经过无数代人的谆谆叮咛、家传户诵,已经深深融入了普通人的基因和血液里。几十个世纪以来,统治阶层对顺民的人为选择和整个社会逆向淘汰机制长期运作的结果,加之两次亡国,活下来的民众在赤贫的环境下渐渐退化成了性格驯顺、逆来顺受、猜忌妒恨、隐忍苟活的群体,怯于反抗暴政,怯于开疆扩土。对底层民众而言,政令、政策可以随时更改,苦难可以无缘无故突然降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休止的劳作才能多出一点活路,最大程度的节俭才能使心理稍微放松,而享乐只能带来惶恐和不安,享受生活在情感认知上甚至是一种败家的行为。这便是青田人不太敢享受的根源所在。这种命运被外界主宰的恐惧感伴着华夏普通人的一生,这是长期的苦难经历在潜意识深处烙下的无法抹去的印记。对于冲动好斗、把斗牛作为娱乐的西班牙人而言,则没有这种恐惧感,他们可以去探险、航海、开拓、征战。称霸了半个地球的西班牙人,没有享乐就是罪过的心理阴影,所以尽管潇洒快活、活在当下。冷静地看,西班牙人看似慵赖懒散,但很有血性和胆气,也很有团队精神。几个世纪的扩张、征服给西班牙留下来殷实的家底,如今整体上依然是基础设施完善,空气清新,环境卫生,普通人无教育、医疗、养老之虞,也没有食品安全、黑心医疗、环境污染、高压专制等弊端,算是个准发达国家和宜居国家。比浙江青田人“懒”的西班牙人反而能过上更安定、安逸的生活,享有更高的地位,这说明了一个易被华裔忽视的朴素道理:血性就是能力,胆量就是智慧。我们可以看到,在现实社会中,一个勤劳而怯懦的人会受制于一个懒惰但是敢于玩命的人。这从新疆的汉人经常遭受维人的欺负,从美国社会非裔的社会地位全面碾压华裔,均已得到印证。
萨拉曼卡最著名的景点,当数位于老城区的萨拉曼卡大教堂。游客从郊外进入萨拉曼卡城之前,远远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宏伟壮观的教堂高耸的塔顶。第二天清晨早餐后,便漫步到了这个著名的景点。其实在到达萨拉曼卡的当晚,也曾从外面看过教堂的夜景,由于是关闭时间无法进入内堂。萨拉曼卡教堂由新旧两座教堂组成,是朝圣之路上罕见的新老二合一大教堂,旧教堂的入口在新教堂的内部,新教座堂则是直接在老教堂旁边加盖,扩建连接起来在结构上融为一体,所以游客会感觉是在同一座建筑物里。萨拉曼卡新教堂于1513年开始修建,之后又多次扩建,直到1733年才正式竣工,历时二百多年。从目前的记录看,中世纪欧洲的人们在思想认知方面仍然是愚昧的,今天看到的遍布欧洲大陆的各类教堂所反映的力学和工程学技术远远超过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些璀璨辉煌的艺术品似乎不应是那个年代的产物。中世纪的工匠们,既无严谨的力学推演手段,更无工业软件,他们是通过比例推算来设计教堂之类的宏大建筑的。建筑内的所有构件,从穹顶的曲线、装饰线、窗棂的截面,到建筑的平面本身,均通过同一套比例体系推算而来。每建造一个工程,动辄一百年、二百年,从中可以看出欧洲人做事的严谨、耐心和认真。萨拉曼卡新的大教堂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多种风格。教堂西侧的“诞生之门”是它的精华所在,上面精致细密的图案是利用本地的砂岩雕刻出来的。看着这些精细入丝、美轮美奂的雕刻,不由得会感叹中世纪工匠们精卫填海的执念,那种殚精竭虑、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走入新教堂内部,映入眼帘的是金碧辉煌的穹顶、五彩缤纷的壁画和巨型的木雕祭坛。只见高耸的穹顶上精致地画着无数天使、女神和花卉,虽然年代久远,但色彩依然艳丽如初、富丽堂皇。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堂内十五世纪的祭坛画,由无数块木版画拼组而成,讲述了基督与圣母的故事。壁画的上方是一幅所有教堂里共有的主题壁画---《最后的审判》。有趣的是,有三百年历史的新教堂的外墙上还有太空人的浮雕。原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批大学生在修复工程时刻意加上去的,这种做法在当时是被允许的,即修复者有权在其作品上留下当代的代表性事物。就规模而言,萨拉曼卡教堂完全可以和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教堂媲美。但是和那里人山人海、观者如堵不同的是,这里一点也不拥挤,好像还是中世纪时的人口密度,游客完全可以悠闲地慢慢欣赏眼前的一景一幕。
从地理位置来看,萨拉曼卡并不在西班牙的交通中枢,人口也只有区区十几万。这样的人口规模和地理位置,放在欧洲以外的大部分地方,很可能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然而西班牙人却通过人为的力量创造出了炫目的名胜,营造出了别致的景观。看来,人如果能够发挥出上帝所赐予他的禀赋,那是非常奇妙的。动物只能被动地接收它的命运,作为食物链中无能为力的一环听天由命。而人却可以通过智慧和劳动改变自己的处境,或改头换面,或妙手回春,或咸鱼翻身,或起死回生。动物也只能被动地接收眼前的世界,它无力改变眼前的景致,要么生于洞天福地、灵川秀水,要么生于荒山野岭、鬼域阴谷,从此便一成不变。而人却可以通过艺术的创作再造一个人为的世界:雕梁画栋、巧夺天工的殿堂,形神兼备、飘渺超然的绘画,赏心悦目、醉人心脾的音乐......人类的优势即是智慧、劳动和创造。人如果放弃了这些优势,放弃了思维和劳作,无形中便将自己降格为了任人摆布、浑浑噩噩的两腿走兽,客观上则是放弃了自己的命运。
萨拉曼卡教堂的隔壁是另一个重要的景点--萨拉曼卡大学(Universidad de Salamanca)。诞生于1250年的萨拉曼卡大学与英国的牛津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并称为欧洲四大古校。该校曾是西班牙的第一所大学,于1218年由国王阿方索九世建立,据说还是世界上第一所用"University"命名的大学。这所大学的校区是萨拉曼卡城内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建筑。萨拉曼卡大学曾经是名人荟萃的地方,西班牙十九世纪的诗人、哲学家米盖尔.尔乌纳穆诺曾经担任过该校的校长,很多西班语世界的著名教授也曾在此执教,众多宗教学派的修道士、耶酥会等也曾在此聚首。由于推崇人文主义,萨拉曼卡大学自诞生以来便一直被拉丁美洲的大学视为楷模。走进校园区,会看到散布在各个角落的教室、校舍、图书馆等不同年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的外表颇似中世纪的修道院,雕栏石砌、古香古色。青春活力是萨拉曼卡文化生活独有的标志。由于学生众多,城中半数以上的居民年龄都在30岁以下,可谓阳气满满、生气勃勃。徜徉在大学城内,随时能与一脸稚气的学生擦肩而过。学生们或在广场上捧着书本悉心研读,或不徐不疾地在古巷里漫步,或穿着时髦的服装去参加派对,或闲坐在静谧的角落里卿卿我我。古老的建筑,造型典雅的街灯,金黄色的墙面,偶尔传来的教堂钟声,“双燕不知人去远,年年犹绕画梁飞”,好一派古老学府的遗世怀古之风!
建造于十六世纪的萨拉曼卡大学正门是一处游客必去的打卡点。门的上方被建筑师巧妙地处理成三块饰带的形状,建筑师用复杂华美的花叶形装饰其立面,并用当地的砂岩加以粉饰。位于两扇门上方的第一条饰带中间是一块刻画天主教国王的圆形浮雕;第二条上雕刻着与上面的国王和查理五世同时期的盾牌和徽章图案;第三条饰带刻画的是被多位神甫簇拥的教皇,两边方框里分别是维纳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形象,周围环绕着寓意宗教美德的圆浮雕。萨拉曼卡大学有一个关于青蛙的趣事。这个青蛙其实是隐藏在正门雕塑群中的一个不起眼的青蛙雕像,传说是当初的一个工匠偷偷把它雕刻在了一个骷髅头上,如果哪位学生看到它就能顺利通过博士学位的考试。这个传说慢慢传开来,青蛙便成了萨拉曼卡大学的标志之一,游客们来到这里也都会聚精会神地搜索那只青蛙的存在。萨拉曼卡大学里珍藏着一些价值连城的古董,它那源远流长的图书馆内存有125,000册书卷和400份古本,包括一些从十一世纪到十八世纪的珍贵藏书,以及从活字印刷术发明到十六世纪初印刷的文本和其他一些十分稀有的书籍。走出萨拉曼卡大学,转过一个个街角,穿过一座座斑痕累累的古建筑,跨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既感怀于它的沧桑厚重,也澹泊于它的岁月静好。与纽约的房地产开发商利字当头,不断拆毁古建筑狂建高楼大厦不同,欧洲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保护古迹的热情。追溯其背后的原因会发现,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崇尚艺术、历史和文化的传统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民意基础,业已形成了完备的遗产保护体系。欧洲大量的文化遗产清晰地记载了当地社会、政治、文化、历史、宗教和民族融合的变迁轨迹,尤其是各地的教堂、修道院等文化遗产里面还收藏着雕刻、绘画、器皿等珍贵文物。参观这些教堂无疑也是重温本民族历史和欣赏本国风俗民情的绝佳机会,是一种无声的爱国主义教育。
常常会听到从欧洲旅游归来的人们的感怀,说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仅仅靠古迹便可以躺着赚钱。事实也确实如此,游客们所缴纳的city tax成了当地市政当局的正当收入,并用来反馈于市政建设。本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也完全可以躺着赚钱。只可惜在俄国干儿子的治下,不肖子孙们暴殄天物、自掘祖坟,如今几千年的民族遗产已经荡然无存。北京的城墙、杭州的岳坟、陕西的仓颉墓园被扫穴犁庭,曲阜的典章书籍、湖南的炎帝陵殿被付之一炬,霍去病的霍陵、项羽的霸王庙、会稽山的大禹庙被夷为平地,商彝夏鼎、瓦棺吉光,无数的典籍、字画、楼牌、碑刻、藏书、陵墓、古玩被走私贩卖,曾经的五千年文明,处处古迹,遍地文物,几乎每家的砖瓦家具都有几百年以上的记忆,如今五千年历史的国度在文化遗产方面却几近一贫如洗。在今天的中国大陆,已经找不到一座类似Toledo, Orvieto, Carcassonne这样几百年前的古城。走遍神州,看到的只是一座座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火柴盒形状的豆腐渣高楼。由于对本民族文化的彻底自毁,泱泱大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人如今已经十分罕见。取而代之,趋炎附势、恃强凌弱,见利忘义、毫无底线,随波逐流、沆瀣一气,寡廉鲜耻、粗鄙下作,阳奉阴违、刁滑奸诈之辈则层出不穷,以至于小人当道,盗据中夏,庸恶陋劣,万马齐喑。如今国民在世界各地被人轻侮、怠慢基本上也是收因种果。正如孟子所言:“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道理很简单,没有文化的沉淀和积累,就没有文明;不尊重祖先,不可能有真正的自信和自豪感;没有先进的文明,永远也不会进入先进的行列。
在城中逛了大半天后,傍晚时分来到一家叫El Meson De Gonzalo的餐馆用餐。在欧洲各国的菜式中,西班牙餐应该是最接近华人口味的菜肴,它有希腊菜的清新,有法国菜的精致,还有鲁菜的咸鲜。就菜色、菜品而言,西班牙菜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算是风味俱佳、赏心悦目,有些口齿留香、意犹未尽之感,真有那么一点“不尝尝正宗的伊比利亚料理,就不知道什么叫活着”的意思。这家餐厅的内部装饰古色古香,基本维持了十八世纪的样式,从室内陈设到瓶瓶罐罐,尽可能沿用旧时的装潢与器物,同时又营造了一种友好温馨的氛围。人们在此用餐,不仅可以感受到西班牙的传统,同时又不乏现代的时尚感。美国历史短暂,曼哈顿也很难找到一家像这样有历史沉淀、文化底蕴和艺术气质的餐厅。位于曼哈顿Upper East Side模仿法国上流社会风格的高端餐厅Daniel似乎无法完全脱去英式的古板和拘谨;位于黄金地段五十三街以撒盐哥为噱头揽客的昂贵餐厅Nusr-Et Steakhouse 亦无法提供与其价格匹配的质量和服务。美、加、澳固然有时髦科技、民主政治和现代文明理念。但这些东西,欧洲照样不缺,而且除此之外,欧洲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绵延的艺术传统、细腻的生活品味和包容的人性价值观,工作更像是生命的一个必然部分,而不是被迫谋生的一种无奈,更没有贪得无厌、只争朝夕、舍本逐末的人性“物化”。也许只有在欧洲,除了事业的成功、物欲的满足之外,还能看到人类有意识顾及人所独有的生命特质——自主支配的时间、惬意的心境、健康的身心、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灵魂。亚洲最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尽管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西班牙、意大利,但是依然生活在高昂的物价、压抑的文化氛围、心照不宣的等级观念、不成文的加班传统、互相攀比的内卷风气和“作普通人就是loser”的民情压力之中。日韩进入名校之人更是竭力想让外界知晓他们的名校身份,或许事实上其人只是一介书虫,这种攀比意淫的浅薄在现代欧洲并不存在。而困扰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民生品质的法制清廉、社会诚信、食品安全等等弊端,欧洲国家在百年前就已经挣脱。
走出餐厅,走在回旅馆的路上。金黄色的古城在氤氲的路灯照耀下,宁静又温柔地展现着它含蓄的魅力。什么是惬意、闲适,什么是幽静、曼妙,什么能引起人的幻想和遐思,这里给出了答案,人们会发觉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和释然。没有零元购、毒品泛滥、枪支滥射、游民塞道,也没有环境污染、食物中毒、豆渣工程、贪腐专制,没有俗媚的霓虹灯,没有喧嚣的人群,没有无节制的加班加点,也没有逐利的焦躁和急切,有的是古韵、优雅、休闲、文艺,这就是欧洲的独到之处。世上大部分国家缺少的就是欧洲这种平和、淡定和安全的感觉,而且那些国家也无法为普通人提供稳定的福利待遇和安全保障,造成了普通民众被迫通过对金钱、官位的疯狂追逐以期进入极少数菁英阶层而获得额外的安全感,网上也充斥着指导屌丝群体一夜暴富或是位极人臣的所谓感悟、格言和秘诀,从侧面证明了社会的畸形发展和体制的扭曲。欧洲国家则没有这种指导草根民众阶级跨越的风尚,因为他们已经进化到了普通人可以安然生活,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更高阶段。回首米国,人的成功往往是以个人的职业生涯和银行账号中的数额大小为参照,全社会也弥漫着丝毫不加掩饰的拜金主义思潮。如果知识不能迅速转化成为财富,这样的知识在米国人看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可有可无的。而通过财富去评估和衡量个人价值在欧洲则被认为是毫无关联的,也是粗鄙无礼的,是心智未开化的思维方式。米国人无法心无旁骛、彻底放松地坐在那里享受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股票、投资、学区、升迁。大部分亚洲国家的民众包括中日韩在内则永远沉浸在升官发财、嫁入豪门、咸鱼翻身、天降横福的执念之中,人们丝毫不加掩饰对金钱的崇拜,对权势人物的艳羡,对弱者的暗自蔑视和对心灵高洁的不屑一顾,人们更是无法单纯享受知识带给人的纯净的快乐,诗歌、音乐带给人的心灵的净化和愉悦,以及会心的谈话给予灵魂的滋养和泉水般的抚慰。
然而,但凡全民朝思暮想金钱,念念不忘发财掌权,对出人头地走火入魔,无时不在渲染成功的秘诀和名人格言,只能说明社会无法给予普通公民基本的保障和该社会结构的畸形和扭曲。旅美欧人对米国镀金式的浮艳也颇有微词:“American culture is really too money-oriented. Almost everything is about money, that’s how you measure people’s success, often only by that. Financial success drives people much more than in Europe. A lot of Americans are pretty anti-intellectual. Knowledge seems to not be respected or desired by many, if it can’t be turned directly into money”。很多有独立思想的年轻人回到攀比成风的东亚诸国也很不适应,即便衣食无虞也无法感到真正的放松,纵然饱受市井众生的艳羡亦无法体验到精神的充实。因为对于每个清醒的灵魂而言,生命间的互动和生命的存在呈现出的应是平等、尊重、包容、礼让、博爱,而非等级森严、贵贱高下、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任何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必有自身文化传承的伦理规范,人文积淀培育的审美情趣,历史辉煌造就的荣辱观念,人性进化催生的价值取向和经济发达孕育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自然有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信仰,金钱并不会有漫无边际的神通, 更不会是主体精英魂牵梦萦的终极心愿。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一时受到何等追捧,如果金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归属,可以左右权利和舆论,可以收买人的青春和灵魂,客观上促使国民心无旁骛,朝思暮想金钱,神醉心往发财,谄谀取容于权贵,而罔论独立意志和自主灵魂的存在,这个社会无论外表如何光鲜,其核心体系必然是畸形的、病态的、扭曲的和异化的,也注定是要崩溃的。因为这样的社会并非人类进化的方向。欧洲诸国认为他们比其他国家拥有更大的文化优势和更高阶段的人文进化程度,应非虚言。
人啊,猿猴的变种。
如果你惧怕冒险,
请安于碌碌的平庸;
如果你贪生怕死,
请走完被奴役的运命;
如果你奉祖上的遗训为圣宗,
没有思想岩浆的迸发,
没有意识电光的闪击,
那你,
注定逃不出无形的囚笼;
注定看不到,
海那边的云层;
注定造不出,
他人没有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