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民海军之前的人民海军

(2019-04-16 11:21:20) 下一个

人民海军之前的人民海军

 

今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的第七十个纪念日。七十年前的那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作为一个军种,人民军队有了海上作战建制。

为什么解放军的海军首先建立华东军区海军?为什么又选在江苏省泰州地区?一般的答案是那时解放战争已经开始进入解放全中国的阶段,为此必须攻占东南沿海的数千岛屿。这些任务被指派给第三野战军,也就是一直在华东及邻接地区作战的主力部队。在同一地区,建立一支海上作战力量,是完成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艰巨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当然没错。可是,这不是答案的全部。此中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这个地区,早已活跃着一支人民军队的海上武装力量,即苏中海防大队。由于苏中地区是新四军一师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支海上武装力量有时也称作新四军一师海防大队。这支部队,比起同时期其它海上抗日游击部队,形成建制较早、较完整,历时较久,活动范围也较大。为什么会这样呢?

来龙去脉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军部几乎全部损失。按照中央的指示,新四军于1941年1月在盐城重新建立军部,新四军的各部队也重新规划建制。原苏北指挥部所属的部队,即原二支队、三支队过江到达长江以北的部队,划归于新四军第一师。部队由粟裕任师长,随即向东开进,在苏中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苏中地区大致覆盖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扬州、淮安以东,直到黄海边的区域。这是一个军事上日本军队、汪伪军队、国民党军队和新四军相互犬牙交错的地区。地形上又是一片平坦,无险可守的区域。当时,新四军一师的力量还很薄弱,要在这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那么,建立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是不是就能解决一师所面临的困难呢?这倒未必,因为问题不这样简单。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被国民政府宣布为非法武装,因此决不会再得到任何武器弹药和军饷,而是要面临更多一重的攻击。而要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并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而是必须建立起相对完整的政治、军事、经济体系,自给自足地发展壮大。在一师开辟的根据地,由一师和其所属部队建立并兼任了苏中地方政府和苏中军区、各军分区,形成了由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地方政府所管辖的抗日敌后根据地。一师和所辖的根据地,要有供给、生产、医疗、财金、军工机构。具体的说就是仓储、被服厂、后方医院、银行、印钞厂、军工厂等等。按照游击战争的原则,一师的部队能集中又能分散,有战斗力又有机动能力,可以应付并打击比自己强数倍的敌人。可是那些后勤机构不光有沉重的物资和设备,又有大量的非战斗人员。过于分散就不能有效地遂行任务,一旦集中就又成为敌人袭击的目标。如果使用较大的部队作警卫保护,那么一师就会失去游击战的优势。为此,一师的后勤机构选择了驻扎在唯一较为安全的区域,那就是海滩。

苏中地区的海滩是黄海边的冲击平原,地势非常平坦。奇怪,平坦地形怎么又成了比较安全呢?是的,这就是因为它太平坦了。正因为平坦,那里的海滩有非常宽的潮间带,就是涨潮时被淹没,退潮时又露出水面的滩涂。宽到什么程度呢?它的宽度不是以米来衡量,而是以公里来衡量,最宽时有十几公里宽。而且,在广阔的滩涂、潮间带长满了芦苇和茅草,高达一人多。一师的后勤部门有一些海船,是当地的平底船,叫做沙船,能够在沙滩上搁浅。后勤部门把不便移动的物资、设备放在船上,把船当成日常工作的场所。从陆地上来的小股敌人,面对处处芦苇和茅草堆,胆战心惊,没法在退潮的数小时内快速到达船边。从海上来的小股敌人,如果乘机器船,那必定是尖底船,一搁浅就翻船,失去作战能力。如果敌人用平底船,一旦退潮前来不及驶回海上,反而自投罗网。如果敌人组织大量军力来犯,事先必然显露迹象。滩涂上的后勤部门连人带设备物资乘夜开船转移,敌人只能扑空。这样一来,一师后勤机构所需要的武装保卫压力就小得多了。可是问题又来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人员流动、物资来源和产品外送就会大部经由海上运输,他们的应变转移也必须经海路。海上的安全必须要由海上武装力量承担。是不是有点要争夺制海权的意思?

一师在苏中地区的海上威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日寇。日军在苏中沿海的主要城镇港口设立了据点,那里的驻军装备有武装汽艇,速度快、火力猛,对新四军海上的船只造成了威胁。其次是汪伪的水警和税警部队,他们人多装备好,常会拦截过往船只,登船检查,扣留船只。破坏新四军的部队转移和物资运输,也对渔民船民敲诈勒索,破坏根据地人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另外,在沿海一带还有好几股海匪,他们虽然没有特别强的武器装备,但会混在民船之中,乘机抢劫渔民船民,甚至袭击单独的新四军船只,截取军用物资,伤害新四军军人的性命。

跟随一师后勤部门行动的警卫部队,虽然有一定的海上活动能力,但通常人数不很多。他们只能对付敌人小规模的骚扰,也顾及不了新四军所有的海上运输和老百姓的海上渔业生产、运输和贸易。为此,粟裕很早就根据部队的海上活动和老百姓海上生产的需要和下属部队的提议,准备筹建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的武装力量。1942年5月28日,粟裕向新四军军部报告了组建海上游击部队的情况。最初组建的是海访团,任务主要是保卫在海岸附近的和在海上活动的后勤部门。海防团由一师三旅旅长陶勇兼任团长,苏中军区供给部长、一师军工部部长兼政委罗湘涛任政委,苏中军区保卫处处长吴福海任副团长,驻地选在如皋县何家灶。随后一年里,海防第二团和第三团成立,三个团合并为苏中军区海防纵队,陶勇兼任纵队司令员。作为人民战争的另一部分,苏中军区和海防纵队发动了根据地的船民和渔民组织了“渔民抗敌协会”,建立和联络了“盐民自卫队”等武装自卫的民兵组织。苏中海防团的活动范围除了苏中地区沿海,有时还包括北面相邻的盐阜地区海面,与盐阜地区的海防大队和民兵取得联络。这样,地方部队和民兵配合一师主力部队,形成了完整的人民战争的武装体系。

各海防团的“军舰”都只是木制海船,部分是一师和苏中军区由捐献、购买、自制而来的,其余大部分是“渔民抗敌协会”征借的。船上的武器就是步枪、机枪和手榴弹。防护装甲就是沙袋。即便武器低劣,海防团和海防纵队却相当有效地打击了敌人,配合了部队的海上活动。骚扰敌人,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和正面战场,保护根据地军民的生产和生活。这就是海防团所实践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游击战精髓体现

日军在苏中地区沿海,并没有很强的海上作战能力,可是作为根据地的地方部队,海防团和民兵必须骚扰敌人,不让敌人的肆意扩张。

1942年2月,日军试图把在射阳港的一个停靠几艘军用汽艇的码头扩建成一个军港,用以向内河入侵。由于射阳港海区水浅滩多,日军驶来的一艘军舰吃水较深,只能暂时停泊在港外的海面上,等候对航道的测量。经过测量,日伪人员用毛竹竿和浮筒在海滩上标出了可供军舰进出港口的航道。为了阻止日伪在此建港,盐阜地区的海防大队发动了一次秘密破坏。由当地民兵中的几位熟悉海况的渔民,穿着渔民在海涂上生产时用的橡胶皮叉裤,乘夜色和适当的潮高,从几里外偷偷摸进航道,犹如蛙人特种部队一般,把作为航标的毛竹竿和浮筒拔除破坏掉。天亮后,日舰没了导航标志,无法循航道进港,不得不冒险冒进。结果在浅滩处搁浅。为了保障航道,日军派出部队,要在港口附近建炮楼。还没开工,海防大队瞅准机会偷袭了日伪军,造成一名伪军被击毙,一名日军被淹死。取得了俘虏数十名伪军和数名日军的战果。日军对射阳港的扩建最终告吹。

苏中地区沿海曾有几股海匪,力量较大的有三股,分别以孙二虎、陆洲舫、袁国祥为首。他们把盐民、船民和渔民被海匪抢劫和骚扰得叫苦连天,就连新四军也受其危害。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指导下,海防团开始设法以政治教育和政治攻势团结这些海匪。只要他们不与新四军为敌,不抢掠民众,就可以收编他们。经过几次武力碰撞,使海匪受到重大损失和教训。再经过政治交涉,孙二虎部和陆洲舫部被收编。孙二虎任海防团特务营营长,后任海防二团团长,陆洲舫任海防三团团长。其余几股海匪或被消灭,或被驱散流窜到其他地区。

经过几次较量,海防团已经显示了力量。加之国际形势的好转,苏中沿海形成了大致稳定对峙的局面。除了保护渔民、盐民、船民的生产外,作为经常性的任务,海防团承担了为新四军的物资采购、武器运输、人员交通的保卫和护送任务。苏中地区的物资大量的是从上海采购的,而且包括了很多禁运品。从盐阜地区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到苏中和上海采购物资的船只也要途径苏中海区。这些载有新四军、地下党人员和装有物资的船只,多半是单独或零星航行的,没有武装护卫就很危险。为此海防团会在途中对这些船只护航,在港口保护船只的补给和向内河船只的转载。后方机构从海上转移时,海防团的掩护和护卫尤显重要。这条解放区的海上命脉就由海防团来维护。

1944年3月,由于苏中形势趋于稳定,新四军一师的军工部要由海路从盐阜地区的废黄河口出发回苏中的东台县苦水洋。此时军工部已经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共装了好几条船,每条船都分配了约一个班的警卫部队。军工部政委,就是曾任海防一团政委的罗湘涛在一条最大的船上指挥整个船队。船队出港后向南航行,尚未到达苏中海区,就见从射阳港开出一艘日军汽艇,直接朝军工部的船队驶来。正在危急时刻,从指挥船上接连射出了三发炮弹,在日汽艇周围炸起水柱。敌汽艇急忙转向,停留在远处对船队扫射,但已经形成不了威胁了。海战获全胜,船队继续前进,安全到达目的地。说到指挥船上的炮,那是一门因炸膛而被日军丢弃的37毫米战防炮。一师部队缴获后交给军工部,看能不能修好。虽然炮膛膨大,损坏太严重,军工部还是像宝贝似的带着它到处转移。等到琢磨出了办法,收缩炮身,研磨炮膛,补拉膛线后,勉强可用了。他们又用缴获时捡到的几个空弹壳补充生产了炮弹。这一次是首次使用,就在火力上对日军形成了优势,击退了日军。此时就连一师军工部这样的后勤单位都可以在海上战胜日军了。

到了同年春季,渔情比较好,苏中渔民期望能有一次丰收。此时海防纵队得到情报,汪伪税警大队集中了力量,由日军撑腰,要前来渔场“收税”,实为抢劫渔民。为此,海防纵队出动主力,加上渔民的自卫队,共三十多艘船,前往渔场保护渔民,随即在渔场正面遇敌。税警大队的船大帆多,武器精良,还有铁壳船。海防纵队准备充分,还把迫击炮搬上了船。交火中首先击沉敌船一艘,重伤二艘。天气突变,风急浪高,在海防纵队船只的冲击下,伴随税警大队一起行动的三艘日军铁壳船先行撤离,导致税警大队的船只全数逃窜。慌忙中又有一艘船在浪中翻覆。海防纵队大获全胜,汪伪军警在海上的气焰一扫而光。


壮大成军

抗战胜利时,盐阜地区的民兵自卫武装已经改编为苏北海防队,集中了指挥。抗战胜利后,华中军区成立。曾打过海岛攻防争夺战的浙东海防大队在完成了运送浙东部队到长江以北集中后,也到了黄海海边。1945年10月,华中军区把辖区内的海防力量重组成为华中军区海防总队,由吴福海任司令员,王治平任政委。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华中海防总队在1947年1月改称苏北海防纵队。在之后配合主力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进剿中扩大到三个大队。第三大队还俘虏了国民党军的美制“合永”号登陆艇。

到了1948年年底,苏北海防总队受命向南进发,参加渡江战役。此后边征集民船,边修理被破坏的船只,还动手在木船上加装汽车发动机,改成机动船只。加上征集到的机帆船,形成了共有70多条机器动力船只的汽艇大队。在1949年4月21日打响的渡江战役中,苏北海防纵队和汽艇大队战斗在第一线,出色地完成了突击和运输任务。

两天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成立,苏北海防纵队改编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纵队,由吴福海任司令员。成为海军这个独立军种的第一支作战部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