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边旧闻)孔子与南子:神仙时空配对,难怪!!!!!
• 孔子 生命时空初值=71244.92957 (理性B)
• 南子 生命时空初值=61436.55591 (感性B)
• 心心相印指数=99.9856316%经典
• 心心相印指数=70.6413533%量子
理性B对感性B,两人是神仙时空配对,孔子与南子是心灵相通的,否则,不可能相见。
这个计算,是猜测孔子当时57岁,而南子小孔子30岁,也就是南子当时只有27岁,是南子结婚后的第11年。
南子接见孔子那天穿戴十分整齐,戴着王后凤冠,佩着玉饰,端坐在帷帐中。
计算猜测:孔子说过不见南子这类人的,但是,偶尔的场合瞥见之后,两人心池荡漾,久久不能平静,也就是说,两人的心心相印指数太高了,产生了剧烈的情感波动,才下定决心见一面,而且,南子早就倾慕孔子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孔子的内心波动是剧烈的,所以,才能产生这样激烈的言辞:“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世俗之见,孔子与南子的心心相印指数再高,也不能说出来,但是,孔子的情绪波动是不能掩藏的,表现了出来。假如孔子与南子的心心相印指数很低,可能根本就不想见,就是见了,也只能默默地表示反对,也不是情绪激昂地表达。(这应该是我们的日常心理表达吧)
从时空计算和情绪波动来讲,孔子与南子是神仙时空配对,似乎无疑问。但是,为什么孔子会说:“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女子就是南子。
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是在特定背景下发的感慨,是针对南子和雍渠谄媚卫灵公说的,其批评的对象是国君身边争风吃醋的嫔妃姬妾这样的女子和胁肩谄笑变换花样讨好主人的宦竖这类小人。从这里可见孔子的伟大,虽然孔子与南子的指数很高,但是,还是以自己的哲学和政治理念为主要,所以,就有了:“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有些不满(认为南子名声很坏,孔子不应该与之往来),孔子说:我没有做任何不该做的事,否则老天都要讨厌我。 南怀瑾批评这一理解,他认为这段话应当解释为:孔子去面见南子,子路不满孔子和这样的人来往,孔子说:我所讨厌并且绝不往来的人,是违背天道的、连老天都厌恶的那种人(暗指南子虽然名声不好,但是并没有做违背天道的事情,所以孔子才没有始终不见她)。
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这段很妙。南子是古代的一个美女,是卫国的人。孔子在这个国家相当久,因为卫国本来有意留孔子,把国政交给他,学生中有很多人怀疑孔子想取得在卫国的君权。当时卫国的诸侯卫灵公,宠爱一个漂亮的妃子,就是南子。春秋战国的时候,女子把持政权的有好几位,不过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专书,我倒很希望有人,如果有功夫,对这种女人把持政治的风气,列举中外的历史事例写一本书。
中外历史上,与政治有关的女人太多,几乎任何一个政权都离不开女人。常在报纸上看到,英国的绯闻出来了,白宫的桃色新闻又出来了,全世界新闻界闹得那么凶,我看看觉得蛮好玩的。有的学生问,怎么觉得好玩而已?我说这有什么稀奇呢?报纸上闹是另外一回事。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权,几乎没有不和女性发生关系的。不过有些是好的女性,有些是坏的女性。和历史的整个型态都有关系,可惜的是古代重男轻女,历史的记载没有朝此方向发挥而已。明末清初文学家李笠翁说的,人生就是戏台,历史也不过是戏台,而且只有两个人唱戏,没有第三个人。哪两个人?“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这句话又引起另一则有名的故事: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游江南,站在江苏的金山寺。看见长江上有许多船来来往往,他问一个老和尚:“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多少年?”老和尚当然不知道这个问话的人就是当今皇上,他说:“住了几十年。”问他:“几十年来看见每天来往的有多少船?”老和尚说:“只看到两只船。”乾隆惊奇地问:“这是什么意思?为何几十年来只看到两只船?”老和尚说:“人生只有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乾隆听了很高兴,认为这个老和尚很了不起。李笠翁说人生舞台上只有两位演员,一个男的,一个女的,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
孔子当时到了卫国,南子这位宠妃正在把持政权,曾经找人告诉孔子,想见见孔子。这是古代,不比现代外交:除了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外,到了一个国家,见元首夫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还是一种习惯上的礼貌。但在古代不然,尤其是南子这个人,名声并不好,她要见孔子,孔子并没有答应,后来有人告诉孔子,要在卫国有所作为,非要走南子这条路线,孔子当然没有走这条路。但是孔子有一天的确见了南子,照历史上记载,孔子见南子,南子对他恭敬万分。历史的记载,男女相见,中间挂一幅珠帘,南子穿了国家的大礼服,在帘子里面向孔子跪拜,非常尊敬孔子,这也是事实。
现在《论语》中记载,孔子见了南子。这一下,学生当中脾气最大的子路不高兴了,出来在态度上大概给孔子很难堪,逼得孔子赌了咒:“你不要怀疑我啊!我假如做了对不起人的事,给天雷打死!给天雷打死!”古人对这节书,都作上面这样的解释。
如果这样解释是对的,试想想,我们民族文化所标榜的这位圣人,岂不太糟糕了?见南子就有不轨的行为吗?这是不可能的。南子虽然在社会上的名誉不太好,孔子也瞧不起她,到底她是这个国家国君的如夫人,她硬要见见,也理所当然。孔子特别讲礼,这又有什么失礼的?
孔子见了南子出来,子路这个学生就摆脸色给他看,孔子这个“校长”也干不下去,要辞职了,太受学生的威胁了,还要逼得孔子当面赌咒,“天啊!给雷打死!给雷打死!”哪有这样的解释?这完全是后人塑造孔子的错误,所以孔家店被打倒是难怪的,都是这些店员乱搞!把自己老板塑得那个怪像。就是现在,也还有人把孔子像塑得那么呆板。孔子哪里是这样的,孔子态度本来非常活泼轻松。
孔子见南子,是事实;子路不大高兴也是事实,孔子也的确矢之。“矢之”是很严重,等于赌咒,赌什么咒呢?问题在下面这句:“予所否者”,孔子就告诉子路,你们的看法不对的。这里要千万注意,古人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又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就是人言可畏。又“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人情世故要通达,凡事问心无愧,旁人背后怎么说不要管他,只问自己。所以孔子是说,你们看法和我看法不一样,我所否定的,我认为不可救药的人,一定是罪大恶极。不但人讨厌他,就是天也讨厌他,那么这种人便不需要与他来往。
我们再看南子,是不是那种“天厌之”的人呢?南子在历史上不像夏姬,后来的夏姬是不得了的,坏得很。我们查卫国的历史,南子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不过长得漂亮,卫灵公非常迷她,如此而已!政治上当时比较起来,卫国还算好的。而且孔子周游列国,流落他方的时候,还是在卫国住得最久,卫君在卫护他,南子也在卫护他,卫国的大臣,蘧伯玉这班人也在卫护他。所以孔子说,你们不要听到人家胡说八道就相信了。“谣言止于智者”,有聪明有智慧的人,一听到就知道是真的或是假的。我所认为不对的,不像你们的看法,如果真有罪大恶极的人,天意都会厌弃他,何况人呢?你们对于南子,用不着这样不高兴。这节的意思,如此而已。我们绝不能照旧的解释,把孔子说成像孩子偷了嘴,怕大人打那样,哪有这种事,这是三家村学究们的见解。
接下来,孔子提到这件事了。所以我说《论语》是连成一起的,编得非常好。讲了南子这故事,马上就把孔子的一段话引进去了。
另外的看法:
卫国南子和孔子是否真的有不可告人的关系?
2019-05-06 12:11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南子接见孔子一段颇有意味的故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记载南子接见孔子一段颇有意味的故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意思就是说,南子接见孔子那天穿戴十分整齐,戴着王后凤冠,佩着玉饰,端坐在帷帐中。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自己的老师得不到卫国的国君的召见而屈就去深宫谒见南子的事情而感到十分的不满。孔子连忙给子路解释并向上天发誓说:“如果见南子我做了见不得人的上床苟且事情,天打五雷劈!天打五雷劈!”那么,南子是何许人也?孔子为什么去拜见她?拜见过南子的孔子又为什么赌咒发誓地坚决否认做了见不得人的上床苟且事情呢?
孔子的这句话,颇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更有些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味道。其实,孔子不仅没有做了越轨见不得人的事,而且连南子的面也没见到,更不知道这个名动一时的风流荡妇是什么样子的,那为何在自己的弟子面前大发如此的重誓呢?或许孔子此时的心中的确有那么点风流浪漫的想法。难怪孔子后来说,食色性也,性也。细品一下便知其中奥妙,不过,孔子的名声并未因此受任何影响,毕竟,整个游戏规则都是这位圣人制定的,这是他的不同之处,也是他作为至尊至圣大师的高明之处。
但是,细细分析起来,并没有如此简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孔子发下如此重誓的呢?孔子到了一个国家前去拜见国君夫人原本算不得一件大事,既没有谈政治,也没有谈六艺,更没有形成白皮书之类的东西,只要四个字“子见南子”就可以了,但是司马迁却用了诸如“环佩玉声璆然”等大量的笔墨记载这件事,这本身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说起来,孔子拜见南子之时做出非礼的事情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虽然说南子风流放荡,但是孔子当时的年龄已经五十六岁,而且孔子作为一个客居卫国首次进宫面见国君夫人的名人来说,借给孔子十个胆子也不敢胡来。再说,南子国色天香,心高气傲,她恐怕也不会为了一个其貌不扬、又早已就知道天命的糟老头子动心吧?至于子路为什么不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看不起南子的品行,认为南子行为不合礼教,而自己的老师居然去面见这样的人,显然有失身份。
那么,为何孔子此时要发下如此的重誓:“天厌之!天厌之”呢?按照孔子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修养,会见了一个女人是没有必要也不会发这样的重誓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的尴尬的局面呢?那就是因为孔子拜见南子之后的思想感情的确有了变化,他在子路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失魂落魄、神魂颠倒的情绪。这一方面说明南子确实美艳绝伦,诱惑十足,连孔子这样有定力的圣人也把持不住;另一方面,可以断定孔子的确动了凡心!起了爱慕之心了!
其实,孔子即便是发下重誓也没有说明他对南子没有任何想法。就在一个月之后,卫灵公和南子同车外出,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子里跟随,孔子见此情景,不由得自言自语地感叹出了一句名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意思就是说:我还没有看见过爱好道德像爱好美色一样的人呢!有人解读说这句话是讽刺卫灵公的,可谁知道孔子是不是在自我感慨、自我伤怀而大发牢骚呢?
人人都称孔子为圣人,使他在至尊至圣的呼声中度过了自己的一生。然而,当孔子大步走向不近女色、出尘脱俗的圣人神坛的时候,他却在悄悄地打造了这一段鲜为人知的风流佳话,竟然拜倒在一位着名荡妇的石榴裙下,真可谓是“圣人难过美人关”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