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同盟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个人资料
正文

时空阶梯理论让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

(2021-09-01 10:32:11) 下一个

时空阶梯理论让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 

摘要

理论的力量在于整合,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让天上和地上合二为一。麦克斯韦方程组让电和磁合二为一,量子力学让粒子和波合二为一,爱因斯坦相对论让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时空阶梯理论让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

 

 

1. 导言

A. 牛顿理论的诞生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替代了盛行一时的“地心说”,他的观点被开普勒、伽利略以及17世纪的牛顿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以数学公式为依据,解开了古老的天体运动之谜,形成了全新的“世界体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分为两大部分,这两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工具在物理研究中极其强大的作用。在第一部分中,牛顿首先明确了当时人们常常混淆的几个重要概念,如质量、惯性、外力、向心力、时间、空间等,然后提出了运动的基本定律,即牛顿三大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运动定律、相对性原理以及力的等效原理等。这一部分虽然篇幅不长,但它是全书的基础,内容极为重要。第二部分是这些定律的应用,又分为三篇,前两篇是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确定了这一定律的具体形式并且讨论了阻尼运动、流体动力学以及流体静力学等。在第三篇中,牛顿用前面说明的规律解释宇宙体系,分析天体的观测资料,解释了包括行星围绕太阳的运动、卫星围绕行星的运动、地面上物体的降落运动和抛射运动、慧星轨道的确定、岁差以及潮汐现象与万有引力的符合程度等问题,首次把地上的运动与天上的运动用数学方式联系起来。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作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是并不是牛顿发现的,是伽利略通过做实验发现的,伽利略设计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了结论,物体在自然状态下会维持原有运动而非趋于停止,这个表述牛顿第一定律很接近了。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F合=ma。

牛顿第二定律也是伽利略发现的,伽利略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改变是归结于力的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则是牛顿的原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万有引力

在王家学会的会议上,胡克指出引力反比定律是他告诉牛顿的,牛顿应该在专著的前言中提到他的贡献。 胡克早在1674年曾经发表过一篇有关引力的论文,提出三条假设:所有天体彼此之间都存在引力;如果没有引力的作用,天体将在惯性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之间距离越近,则引力越强。 这几乎是在定性描述万有引力定律。但是胡克缺乏数学手段来证明,而牛顿有着深厚的数学功底, 这使得牛顿后来者居上,很快他就做出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宣布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诞生。

B.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诞生

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静电反应被一个叫塞利斯(Thales)的人率先发现。他用毛皮去摩擦琥珀,被摩擦过的琥珀便能吸引一些像绒毛、麦秆一些轻小的东西。

到了公元1600 年,英国医生吉尔伯特发现用摩擦的方法,不但可以使琥珀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还可以使不少别的物体如玻璃棒、硫磺、瓷、松香等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他把这种吸引力称为“电力”。

到了1734 年,法国人杜飞(Du Fay)通过实验发现了两种不同性质的电。

富兰克林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并在1725年通过了一个著名的风筝实验,证明闪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一举成名天下知。

1800年, 意大利教授伏打发明了首个电池组——伏打电池,此后科学家的电学实验不再限于静电研究。

1831年,法拉第提出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发明了人类的首台发电机,为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人类从发现放电现象到电力的应用,花了2000多年的时间,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当属英国科学家法拉第(1791~1867),他还提出了“场”的概念,成为当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他还发现了电、磁、光之间的效应,为麦克斯韦统一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库仑定律揭示了电荷间的静电作用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安培等人又发现电流元之间的作用力也符合平方反比关系。

1855年,麦克斯韦发表了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法拉第如获至宝,立刻寻找这位年轻人,可是找不到。这一找就是五年。五年后,俩人终于相遇了,又过了五年,麦克斯韦推导出了最优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两年后,法拉第与世长辞,不过法拉第了无遗憾,因为他看到了历史上最优美的方程。

   理论要点:变化的磁场可以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可以激发涡旋磁场,电场和磁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

C. 量子力学的诞生

1900年,普朗克引入量子概念,假定黑体以hν为能量单位不连续地发射和吸收频率为ν的辐射。能量单位hν称为能量子,h是普朗克常数。基于这个基本假定,普朗克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非常好的黑体辐射公式。

赫兹于1887年发现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第一个成功的解释了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认为,组成光束的每一个量子所拥有的能量等于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假若光子的频率大于某极限频率,则这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一个电子逃逸,造成光电效应。

玻尔引入量子化的概念来研究原子内电子的运动。这模型对于计算氢原子光谱的里德伯公式给出理论解释。玻尔模型是20世纪初期物理学取得的重要成就,对原子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布岁意创导了粒子具有波性的学术思想,从而导至波动力学的建立。

在1925年,瑞士苏黎世每两周会举办一场物理学术研讨会。有一次,主办者德拜邀请薛定谔讲述关于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博士论文。在研讨会里,他将波粒二象性阐述的淋漓尽致,大家都听的津津有味。德拜指出,既然粒子具有波动性,应该有一种能够正确描述这种量子性质的波动方程。他的意见给予薛定谔极大的启发与鼓舞,他开始寻找这波动方程。检试此方程最简单与基本的方法就是,用此方程来描述氢原子内部束缚电子的物理行为,而必能克隆出玻尔模型的理论结果,另外,这方程还必须能解释索末菲模型给出的精细结构。

很快,薛定谔就通过德布罗意论文的相对论性理论,推导出一个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他将这方程应用于氢原子,计算出束缚电子的波函数。但很可惜。因为薛定谔没有将电子的自旋纳入考量,所以从这方程推导出的精细结构公式不符合索末菲模型。他只好将这方程加以修改,除去相对论性部分,并用剩下的非相对论性方程来计算氢原子的谱线。解析这微分方程的工作相当困难,在其好朋友数学家赫尔曼·外尔鼎力相助下,他克隆出了与玻尔模型完全相同的答案。因此,他决定暂且不发表相对论性部分,只把非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与氢原子光谱分析结果,写为一篇论文。1926年,他正式发表了这论文。

这篇论文迅速在量子学术界引起震撼。普朗克表示“他已阅读完毕整篇论文,就像被一个迷语困惑多时,渴慕知道答案的孩童,现在终于听到了解答”。爱因斯坦称赞,这著作的灵感如同泉水般源自一位真正的天才。爱因斯坦觉得,薛定谔已做出决定性贡献。由于薛定谔所创建的波动力学涉及到众所熟悉的波动概念与数学,而不是矩阵力学中既抽象又陌生的矩阵代数,量子学者都很乐意地开始学习与应用波动力学。自旋的发现者乔治·乌伦贝克惊叹,“薛定谔方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解救!”沃尔夫冈·泡利认为,这论文应可算是近期最重要的著作。

薛定谔给出的薛定谔方程能够正确地描述波函数的量子行为。在那时,物理学者尚不清楚如何诠释波函数,薛定谔试图以电荷密度来诠释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但并不成功。1926年,玻恩提出概率幅的概念,成功地诠释了波函数的物理意义。但是薛定谔与爱因斯坦观点相同,都不赞同这种统计或概率方法,以及它所伴随的非连续性波函数坍缩。爱因斯坦主张,量子力学是个决定性理论的统计近似。在薛定谔有生的最后一年,写给玻恩的一封信中,他清楚地表示他不接受哥本哈根诠释。

波粒二象性的历史:

托勒密在《光学》一书描述了光的折射现象,达芬奇也描述过光的反射现象等并试图做出解释,而后开普勒及斯涅耳的实验给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数据,只是,他们并没有发表。直到数学家笛卡尔在《屈光学》提出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数学几何形式表达,他同时留下了对光的两种可能解释。一是说光是类似于微粒的物质;二是说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即可能是波。光究竟是什么?成了遗留给后人的问题。

光可能是波,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蒂如是说。他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并投影到暗室屏幕上,结果在发现在投影屏幕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和水波的衍射非常相似,说明了光的波动性。他还认为物体之所以显现不同颜色是因为有着不同频率的光。

 光应该是波,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如是说。因为他用肥皂泡和薄云母重复了格里马蒂的实验,他认为“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而且光的颜色就和其频率有关。

光怎么会是波,明明是粒子嘛,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如是说。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躲避黑死病,没事研究三棱镜,他发现一束白光可以分成不同颜色的光,而不同的单色光也可以合成还原成白光,为此他成功解释的光的色散现象。牛顿的分光实验让光学从几何光学跨入到了物理光学。牛顿认为光应该是由微粒组成,并且走最快速直线路径,光的分解和合成就是不同颜色的微粒分开和混合的结果。

1800年-1807年,托马斯.杨再次扛起了波动说的大旗。作为新一代掌门,杨用物理学最有力的研究方法——理论预言加实验验证然后再理论解释逐渐完善了波动说。

19世纪后期,法拉第等人对电磁学的深入研究让人们初步形成一个概念:光其实就是一种电磁波。1872年,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完美地统一解释了所有电磁学现象,并且由此可以推论出电磁波的存在,且以光速传播,我们看到的可见光实际上不过是电磁波的一种。1888年德国的赫兹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不仅仅是波,而且是电磁波,除了光之外,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等等都是电磁波,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频率不同而已。光的波动说至此可谓达到了完美。

人们用如此完美的电磁学理论却怎么也解释不了一个简单的黑体辐射谱,光的波动说再次遇到了障碍。普朗克通过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把光的能量分成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能量的“量子”,通过统计能量量子的分布,就可以得到完全符合实验谱线的黑体辐射理论公式。把能量看成不连续的量子化,这在当时绝大部分科学家心目中是不能接受的。普朗克也因为引入能量量子而心中不安,他甚至内疚地认为不应该对经典的电磁理论提出质疑,因为它是那么地完美无瑕。只有年轻大胆的爱因斯坦,不仅勇于接受了能量量子的概念,而且成功用于解释光电效应。

1923年,康普顿发现x射线被电子散射后频率会变小,即x射线也有粒子性。更有趣的问题是,那原先人们认为是粒子的电子等会不会有波动性呢?1927年,杰默尔和汤姆森先后证实了电子束的波动性质,随后人们还发现氦原子射线、氢原子和氢分子射线均具有波的性质。事实上,如果让可见光、x射线、电子甚至中子穿过合适的物质都可能发生衍射现象,即波强度在存在增强和减弱的效应,而“合适”的物质,实际就是其间隙和射线的波长相比拟——这正是波发生衍射的条件。这下麻烦更大了,波可以是粒子,粒子也可以是波,那到底是粒子,还是波?既是粒子也是波?既不是粒子也不是波?

薛定谔方程,得出了波动力学,之后英国的狄拉克把两者统一一起来,后来人们便称之为量子力学。量子力学说的是什么?它把微观粒子的能量看成量子化的,粒子的运动行为可以用波函数进行描述。波函数是什么?德国的玻恩给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的模方(波函数是个复数)代表粒子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出现的几率,也就是说即使两个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并对其进行相同的测量,测量的结果也是按照波函数呈一定几率分布的,这就是微观粒子的粒子性;而作为复数的波函数本身带有相位,即两束粒子相互作用还存在相位相干效应,这将导致相互作用后其空间分布几率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而是某些地方会增强,某些地方会减弱,这就是微观粒子的波动性,由此很好地解释了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现在的先进实验手段,不仅验证了波函数的存在,也说明了许多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如用原子构成“量子围栏”可以看到中间的驻波。

D. 相对论的诞生

牛顿力学是绝对的时空观,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一开头就写到: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由其特性决定,自身均匀的流逝,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绝对空间自身的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既然牛顿力学是绝对的时空观,而我们从绝对时空观里又自然地推导出了伽利略变换。那么,在牛顿力学里联系两个惯性系的坐标变换就是伽利略变换。

洛伦兹变换和伽利略变换是物理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变换,物理上看,洛伦兹变换是时间-空间都发生变换,而伽利略变换只有空间变换,没有时间变换。

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区分静止和匀速运动的惯性参考系,这就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该原理最早由伽利略提出,是经典力学的基本原理。

伽利略想,“为什么地球在动,但是我却感觉不到地球在动?”。相对性原理告诉我们,一个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是完全等价的。我们无法通过力学实验区分二者,这也非常符合我们的生活经验。

如果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者合外力为零)的情况下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那它所在的参考系就是惯性系。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是等价的,或者说惯性系都是等价的。

狭义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惯性参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狭义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从力学领域推广到包括电磁学在内整个物理学领域,指出任何力学和电磁学实验现象都不能区分惯性参考系的绝对运动,包括静止或者匀速运动。该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公设。

广义相对性原理:

物理定律在一切参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这就是广义相对性原理。狭义相对性原理虽然把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了整个物理领域,但并不能包括非惯性参考系。爱因斯坦把相对性原理推广到一切参考系。

 伽利略变换为:

洛伦兹变换为:

但是,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如果v远小于光速c(v<<c),分母的v/c²就约等于0,分母就变成了1,于是这个速度叠加公式就回到了伽利略变换下的u‘=u-v。因为牛顿力学是狭义相对论的低速近似,所以伽利略变换自然也是洛伦兹变换的低速近似。

光速不变原理:

光速不变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础公设之一,在狭义相对论之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对于该观测者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测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 这个数值是299,792,458米/秒。

狭义相对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1905年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介绍了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建立在下列的两个矛盾的经典力学的假设上:

狭义相对性原理(狭义协变性原理):一切的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即物理规律的形式在任何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这意味着物理规律对于一位静止在实验室里的观察者和一个相对于实验室高速匀速运动着的电子是相同的。

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

由此产生的理论比经典力学更能应付实验。 例如,解释了迈克耳孙-莫雷实验的结果。 此外,该理论具有许多令人惊讶发现。其中一些是:

同时性之相对性:发生在空间中不同位置的两个事件,它们的同时性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我们没办法肯定地说它们是否为同时发生。若在某一参考系中此两事件是同时的,则在另一相对于原参考系匀速运动的新参考系中,此两事件将不再同时(唯一的例外为新参考系的移动方向恰好垂直于两事件空间位置的连线方向)。

时间膨胀:所有相对于一个惯性系统移动的时钟都会走得较慢,而这一效应已由洛伦兹变换精确地描述出来。

光速不变原理:不管是物理物体,还是讯息或是场线的传播速度都不能超过真空中的光速。

质能等价:E = mc2,能量和质量是等价的并且可以互换。

狭义相对论中的质量:一个物体所具有的总能量。

狭义相对论的定义是用洛伦兹变换代替了经典力学的伽利略变换。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1915年左右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最初的形式。他首先注意到了被称之为(弱)等效原理的实验事实: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是相等的。这一事实也可以理解为,当除了引力之外不受其他力时,所有质量足够小(即其本身的质量对引力场的影响可以忽略)的测验物体在同一引力场中以同样的方式运动。既然如此,则不妨认为引力其实并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效应,即物体的质量(准确的说应当为非零的能动张量)能够产生时空的弯曲,引力源对于测验物体的引力正是这种时空弯曲所造成的一种几何效应。这时,所有的测验物体就在这个弯曲的时空中做惯性运动,其运动轨迹正是该弯曲时空的测地线,它们都遵守测地线方程。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爱因斯坦得到了其广义相对论。

系统的说,广义相对论包括如下2条基本假设:

广义相对性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任何物理规律都应该用与参考系无关的物理量表示出来。用几何语言描述即为,任何在物理规律中出现的时空量都应当为该时空的度规或者由其导出的物理量。

爱因斯坦场方程:

它具体表达了时空中的物质(爱因斯坦张量)对于时空几何(黎曼曲率张量)的影响,其中对应力-能量张量的要求(其梯度为零)则包含了上面关于在其中做惯性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程的内容。

广义相对论的一些发现:

重力时间膨胀:重力导致的时空扭曲率越大,时间就过得越慢

进动:是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着另一轴旋转的现象。(这已经在水星轨道和双星脉冲星中观察到了)。

光偏转:光线通过引力场时存在偏转。

参考系拖拽:处于转动状态的质量会对其周围的时空产生拖拽的现象。

从技术上讲,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引力理论,其主要特征是它使用了爱因斯坦场方程。场方程的解是度量张量,它定义了时空的拓扑学结构以及对像如何惯性运动。

 

 

E.时空阶梯理论

时空阶梯理论的核心:

时空阶梯理论揭示,宇宙的根源是气时空(能气场),气时空极化产生收缩的形而下时空和膨胀的形而上时空,形而下时空收缩,形成过去定义的狭义物质世界(引力时空,弱力时空,电磁力时空和强力时空),形而上时空膨胀,形成与形而下时空对应的气时空(对应引力时空),神时空(对应弱力时空),虚时空(对应电磁力时空)和道时空(对应强力时空),其中,气时空本身就是暗物质,而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是暗能量。形而下时空的最高速度是光速,而形而上时空是超光速。

总的时空阶梯如下:

形而上时空:

道时空:mc81

虚时空:mc27

神时空:mc9

气时空:mc3

形而下时空:m,mc,mc2

具体又分为:

引力时空

弱力时空

电磁力时空

强力时空

总共八个时空,把八个时空整理到先天八卦中,整理后的先天八卦如下:

 

图1   时空阶梯的八卦图

Figure 1 The eight-dimensional map of the space time ladder

从时空阶梯八卦图(图1)可以知道,道时空与强力时空配对,而虚时空与电磁力时空配对,神时空与弱力时空配对,气时空与引力时空配对。

时空阶梯理论下的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时空阶梯理论,宇宙的根源是气时空,气时空(暗物质)极化产生收缩的形而下时空(物质)和膨胀的形而上时空(暗能量)。我们把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基本组成都规定是有能量构成的,物质能量(形而下时空)等于或者小于光速,暗物质能量等于或者大于光速,暗能量超光速。有了这些能量的定义扩充,下面的能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

能量守恒定律表述为:“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这个孤立系统含有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或者从物质转移到暗物质,或者转移到暗能量,或者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三者之间相互转化,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

时空速度:

时空阶梯理论揭示如下:

时空不同,运动速度不同:

形而下时空的最高速度是光速:

气时空的最低速度是光速:,最高速度接近神时空的速度:

神时空的波动速度:

虚时空的波动速度:

道时空的波动速度:

能气场理论

时空阶梯理论通过对比研究 ,发现电是能量的压缩版,而磁场是中医气的压缩版,所以,对比电与磁,得出能量与中医气的结论就是:随时间变化的气场可以激发涡旋能量场,随时间变化的能量场可以激发涡旋气场,能量场和气场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能量–气场。

能量场的概念来自类比研究中的高斯定律(描述电场是怎样由电荷生成),所以,相应的能量场的描述为:能量线开始于能量收缩态,终止于能量膨胀态。从估算穿过某给定闭曲面的能量场线数量,即能量通量,可以得知包含在这闭曲面内的总能量。更详细地说,穿过任意闭曲面的能量通量与这闭曲面内的能量极化数量之间的关系。而时空阶梯理论进一步的解释是:能量场开始于能量收缩态,就是原子核状态,终止于能量膨胀态,而能量最大的膨胀态就是暗能量,而暗能量和原子核,在时空阶梯理论看来,就是形而上时空与形而下时空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之所以说是矛盾统一体,就是形而上时空暗能量是膨胀的,形而下时空原子核是收缩的,而且,暗能量膨胀的原因就是原子核的收缩,原子核收缩的原因就是暗能量的膨胀。能量场,开始于原子核的收缩态,终止于暗能量的膨胀态,说明,原子核和暗能量是一个统一体,都在能量场内。

气场的概念来自类比研究中的高斯磁定律(磁场的散度等于零),所以,相应的气场的描述为:由能量产生的气场是被一种称为偶极子的位形所生成。气偶极子最好是用能量流回路来表示。气偶极子好似不可分割地被束缚在一起的正气荷和负气荷,其净气荷为零。气场线没有初始点,也没有终止点。气场线会形成循环或延伸至无穷远。换句话说,进入任何区域的气场线,也必须从那区域离开。通过任意闭曲面的气通量等于零,气场是一个螺线矢量场。  

对比研究揭示:

1.能量场是由能量生成。能量线开始于能量收缩态,终止于能量膨胀态。能量收缩态就是原子核状态,能量膨胀态就是暗能量。

2.气场线没有初始点,也没有终止点。气场线会形成循环或延伸至无穷远。换句话说,进入任何区域的气场线, 也必须从那区域离开。通过任意闭曲面的气通量等于零,气场是一个螺线矢量场。

3. 描述随时间变化的气场生成能量场。

4. 气场可以用两种方法生成:一种是靠能量流产生,另一种是靠随时间变化的能量场产生。

既然能量场类似电场,气场类似磁场,类似地,我们可以得到能量气场力方程,表达为:

,(可以称之为洛伦兹力能气方程)。

其中, F是能量气场力, m是星体质量,E是能量场强度, v是星体的速度, Q是气感应强度

类似地,若星体(m)进入气场内,它的速度与气场间夹角为,这个星体将作等距螺旋线运动,螺旋半径,周期和螺距分别为:

以上就是气场对于星体运动变化的影响。以上计算,因为在能量气场中,电荷变成了m,所以,可以消去。消去质量m之后,星体的运动速度只与气场和距离有关,而且与距离成正比。

时空阶梯理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能气场,而能气场就是我们寻找的暗物质。通过能气场理论,我们计算出银河系自转曲线的理论值,这个理论值与实际观测数值基本吻合,这证明能气场理论是正确的。时空阶梯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与暗物质有关的银河系自转曲线,还能解释与暗能量有关的先驱者号的异常加速度,还能解释神秘的双缝实验,还可以解释高温超导现象等。

时空阶梯理论,来源于狭义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因子,把光速固定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可以通过洛伦兹因子经过不同的变换,我们可以得到:从气时空(mc3),到神时空(mc9),到虚时空(mc27)和道时空(mc81),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似乎可以得到道时空之上的时空:mc243,如何封顶,如何得到我们想要的最高时空,是一个问题,就像量子力学中存在有无限大的能量一样的困境。给出的答案是从类星体的速度出发,认为道时空(mc81)可以封顶了,因为可以算出类星体的速度。封顶的意思就是说,道时空(mc81)就是我们宇宙的最高时空,没有比这个时空更高的时空了。

   其实,道时空(mc81)到底是不是宇宙的最高时空有待研究和探讨。下面就着重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一看时空阶梯理论的封顶问题。

这次时空阶梯理论的封顶问题的重提,是因为在研究爱因斯坦的场方程的时候发现,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加上时空阶梯因子,可以描述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尤其是强力时空的结构。而且预测强力时空总共有54种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对应着时空阶梯理论的群速度。

时空阶梯理论的强力:

 

是79种不同的群速度,这些群速度可以是宇宙中的行星,或者是原子内部的基本粒子,79种群速度就是79种粒子的不同速度。这79种群速度是包括了25种弱电时空的群速度,因为电磁力的公式为:,其中,为电磁力时空中25种基本粒子的群速度。其实,这25种群速度也是合并的,是弱力时空和电磁力时空的总和。

(说明:,或者,其中,.....,都是具体的群速度,要么是基本粒子的群速度或者行星的群速度。这些群速度的乘积,与相应的光速之比,就是时空的收缩率,就是时空曲率。)

就是这个弱力和电磁力的群速度的总和,25种群速度竟然与标准模型的粒子数完全吻合,这是最让人惊讶的地方。时空阶梯理论完全是从理论到理论,没有任何实验数据的支持,到了这里居然与标准模型的基本粒子数完全吻合,可见大自然处处相通。一旦找到这个证据,对于时空阶梯理论的封顶问题,似乎更可以放心了。因为这是虚时空和神时空对应的弱电时空。另外的问题是,莫非标准模型真的把弱电时空探索完整了?真的没有更新的粒子了吗?因为时空阶梯理论的弱电时空的群速度的最高值就是25,这里的意思就是具体的粒子是25种,这个最高数目居然与标准模型一模一样,说明标准模型真的把所有的与弱电时空有关的基本粒子都找了出来,没有剩余的粒子可以寻找。

假如以上都是正确的话,那么,与道时空对应的强力时空,就应该有54种基本粒子。而现在的标准模型,只给出了36种基本粒子。这说明,强力时空的基本粒子还有18种没有被发现。或者说,基本夸克的态还有三种,这三种态乘以六种夸克,正好是十八种。

有了量子力学的支持,尤其是标准模型的支持,时空阶梯理论的封顶问题,似乎可以解决了。因为时空阶梯理论的弱电时空的对应粒子正好是二十五种,而标准模型给出的粒子数也正好是二十五种(除去引力时空的引力子)。至于,道时空对应的强力时空,标准模型给出的粒子数目是三十六种,而时空阶梯理论给出了更多的粒子数,这也说明,时空阶梯在道时空结束,封顶,是足够的。

其实,从时空阶梯理论的基础出发,封顶不封顶,都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宇宙的展开是以等角螺线的方式展开,而等角螺线的特点是处处相同:虽然改变,依然故我。假如我们发现这些数值是符合我们的局部宇宙的,这就够了。将来可能会发现更大的数据,比如更多的粒子,我们就可以把时空阶梯的最高时空推到:mc243(我们可以称之为道之上时空)。这个道之上时空,包含了241种基本粒子。而我们的标准模型,只要62种基本粒子就可以。所以,时空阶梯的道时空是最高时空,无需另外的更高时空。量子力学同样面对着能量的截断,或者封顶问题,比如对于零点能量,量子力学推导出了无限大的零点能量。但是,量子力学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截断对象,都是一些数学的处理,所以,量子力学在这方面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量子力学需要根据物质方面的一些特点,尤其是基本粒子的一些特点,去做一些能量截断,或许可以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但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按照时空阶梯的理论,只是局限在宇宙的极化初期,还没有弱力,电磁力和强力,所以,指望与量子力学统一起来,而且指望统一在具有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上,那只能是奢望,或者妄想,因为按照时空阶梯理论,引力的公式是:,根本没有项,而其中对应的是群速度,就是对应的基本粒子。说明,引力没有对应的基本粒子,而标准模型设置的引力子,至今没有找到。从时空阶梯理论可以知道,引力是能量时空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本没有基本粒子,否则,能量时空就不是纯粹的能量时空,而是掺杂了粒子的不纯能量时空。?

2. 时空阶梯理论让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

     时空阶梯心理学,是整体心理学。精气神虚道是五个时空阶梯,其中,气时空和神时空是人的心理活动部分,而精时空,也就是能量时空会影响人的心理,虚时空和道时空是比较高的时空,也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时空阶梯理论让物质和精神合二为一:)

物质时空

精神时空

生命能量

气时空

血液和体液

神时空

肌肉和内脏

虚时空

骨骼和神经

道时空

    气时空是暗物质,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是暗能量。具体到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他(她)的能量时空,就是他的身体状态。一个人的身体状态好,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心理基础。这个是最根本的时空,这也是现代心理学要研究的主要时空。但是,时空阶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气时空、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上。其中,气时空、神时空、虚时空都是可以计算的,这正是时空阶梯心理学的主要特色。

我们把生命的肠道作为最基础的时空,根据时空阶梯理论,算出肺脏正好在气时空之上,而心脏正好在神时空之上。这与中医理论完全吻合:肺主气,心主神。更进一步的计算发现,人的气时空与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有关,而人的神时空是与类木行星有关,这与中医的五运六气相吻合。更为惊奇的是,人的虚时空,与银河系中的太阳周期完全吻合,这是中医没有详细论述的。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为时空阶梯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总起来讲,人的道时空与整个宇宙对应,虚时空与银河系对应,神时空与类木行星对应,气时空与类地行星对应。可见,一个人的时空与整个宇宙都有对应关系,这与中医讲的天人合一的观念完全吻合。

时空阶梯心理学最大的突破,就是完全突破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局限。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建立狭义相对论,成功描述了在亚光速领域宏观物体的运动。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不变并且无法被超越。时空阶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是物质时空,而是暗物质和暗能量时空,所以都是超光速的。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活动,除了能量时空外,都是超光速时空。目前为人所知的两个超光速现象是宇宙的膨胀速度超光速和量子纠缠超光速。

时空阶梯心理学的物理基础是波函数和量子纠缠,时至今日,波函数到底是什么与量子纠缠到底是什么机制,还是有争论的。时空阶梯心理学认为,波函数就是暗能量,与相应的物质活动相对应,量子纠缠的机制,就是通过暗能量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而暗能量是超光速的。

时空阶梯心理学,大大扩宽了人的心理空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雨果《悲惨世界》。)根据时空阶梯理论计算,人的道时空的速度是光速的十的十九次方倍。这个速度,把整个宇宙都穿越完了,不需要百万分之一秒,所以,人的道时空的速度,完全可以超越我们所在的宇宙,到别的宇宙穿越一番。

其实,我们自己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感觉自己一想,就已经到了宇宙的边缘了,但是,我们不敢确定这是真的。因为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论,只有光速是最快的,别说整个宇宙,就是只局限在太阳系内,太阳光到地球所需要的时间也需要8分20秒的时间。另外,这个数字也代表着另外一个涵义,那就是我们在地球上面看到的太阳并不是"现在"的太阳,而是8分20秒前的太阳!

我们的感觉是感觉,科学是科学,似乎科学更科学,我们的感觉是虚无缥缈的,似乎是错误的。但是,时空阶梯心理学告诉我们,感觉可以超越科学,科学是对的,但是,是有局限性的。科学的局限性就是局限在物质领域,对于精神领域,科学并不科学。我们在这里只想说,整个宇宙如此庞大,而又如此有秩序,太阳光到地球就需要8分20秒的时间,整个宇宙的调节,假如只有光速,岂不乱成一锅粥?时空阶梯理论的道时空速度,倒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宇宙如此庞大,也只有时空阶梯理论给出的道时空速度来调整整个宇宙的和谐统一,才是可以理解的。另外,量子纠缠现象,早就给了暗示,超光速,甚至说,在宇宙任何地方,不延迟地纠缠。我们的心理天空,从局限的物质世界,飞跃到形而上时空,飞跃到整个宇宙,从局限的光速,飞跃到超光速,甚至到宇宙任何地方,从不延迟。

有了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心理活动:

1.每个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宇宙背景下的心理活动,宇宙内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我们的心理活动。现在的宇宙阶段,宇宙依然在膨胀,而原子和星系依然在收缩,但是,这里已经有了互动涨落了:就是在某些时候,整个宇宙处于一种收缩和膨胀的涨落状态中,就像海洋的海水涨落。我们心情好的时候,是这个时候:物质世界收缩,暗能量膨胀,因为这样,我们的骨骼更致密,肌肉更结实,而我们的精神更昂扬。我们心情坏的时候,是这个时候:物质世界膨胀,暗能量收缩,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骨骼更稀疏,肌肉更松散,而我们的精神更萎靡。但是,宇宙以上两种状态处于动态的涨落中,所以,我们的心情一直处于时好时坏的状态中。有人可能纳闷:什么都没有发生啊,为什么我这么低沉郁闷?不要纳闷,这是宇宙时空涨落的结果。但是,我们很少纳闷,什么都没有发生啊,我为什么这么高兴?

2.我们的心理活动有自己的自由空间。这个自由心理活动空间是整个宇宙,甚至超越我们生活中的宇宙,到达别的任何宇宙,而且这种到达不是虚拟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有暗能量基础的。而且这种到达非常迅速,超越光速太多了,不超过百万分之一秒,可以到达宇宙任何地方。自由想象活动,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一个主要活动项目,但是,现代心理学的刺激——反应模式,完全把这种主要活动抛弃了。泼洗澡水把孩子也泼出去了,现代心理学啊,不应该啊!现代心理学看似科学,其实,把心理学本应该研究的内容,96%都抛弃了,因为宇宙中可见物质为4%,暗物质和暗能量占96%,而现代心理学只研究与物质有关的部分,把暗物质和暗能量部分抛弃了。用时空阶梯术语讲,现代心理学不研究气时空(暗物质),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暗能量)。这里不是贬低现代心理学,毋庸置疑,现代心理学取得了巨大成就,就像现代科学对比宗教取得巨大成就一样。

3.大脑借助宇宙网络进行思考和计算。

大脑的心理活动,或者大脑的思考和计算,都是在宇宙网络的帮助下进行的。整个宇宙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是通过全宇宙的道时空,银河系的虚时空,类木行星的神时空和类地行星的气时空来实现的。这是一个时空阶梯,这个时空阶梯上任何因素变动,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宇宙网络,其中最大的网,就是整个宇宙的道时空。假如这个时空阶梯网络通畅,我们的心理活动,也通常是正常愉悦的,甚至是灵感迸发,思绪翻飞,妙语如珠的。我们的心理活动,每天都与这个时空阶梯网络联网,连接好了,思考和计算都很神速,连接不好,思考和计算都受到影响。大脑像电脑,只有电脑,没有网络,现代人一天也难以过下去,同样,大脑的联网也是非常重要的。大脑的联网,有许多影响因素。当然,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最重要的因素。身体状况不好,气时空偏低,联网可能有些迟缓,这时候,可能有些郁闷或者有些悲观。太阳系假如经过的银河系区域,气时空有些偏低,也影响我们去联网宇宙道时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理可能不是那么嗨。同样,假如银河系经过的区域,气时空有些偏低,也会影响我们去联网宇宙道时空。

虽然对应整个宇宙的道时空影响人的心理很大,虽然对应银河系的虚时空影响人的心理也很大,但是,由于目前科学的局限性,没有可以测量的数值让我们应用,所以,道时空和虚时空对我们的心理影响,目前还不能有效地计算。但是,对应类木行星的神时空和对应类地行星的气时空,却是可以计算的。因为我们可以测量到八大行星的运行速度,可以计算八大行星的引力势。而八大行星的引力势与我们的心理结构有密切的联系。

人的心理结构的基础是太阳系的运动:

根据太阳系内部八大行星的运动,建立生命波动方程,这个生命波动方程与薛定谔方程,极其类似。薛定谔方程对于原子内部的运行规律有深刻的揭示,而生命波动方程,对人的心理结构也有深刻的揭示。人的心理结构,时刻变化的是气时空的变化,而气时空的变化,就是太阳系内部的引力势的变化。

生命波动方程的建立,把太阳系引力势的变化,引入到人的心理结构分析,成功解释了爱情是如何发生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建构,是以太阳系的引力势为基础的,而这个引力势对应的能量结构,就是我们心理结构的形而下时空基础。整个太阳系绕着银河系运动,而太阳系八大行星又绕着太阳运动,同时,每个行星都有自己的旋转,所以,综合起来的运动,其实是螺旋运动。这个螺旋运动,这是人的心理基础。螺旋运动膨胀,导致人的心理时空升高,逐渐进入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螺旋运动收缩,导致人的心理时空下降,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依次降低。

时空阶梯心理学的成果之一,也是目前最主要的成果,就是爱情心心相印指数的计算(下面有计算和分析)。

时空阶梯心理学下的命运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半导体时,载流子发生偏转,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会产生一附加电场,从而在半导体的两端产生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

霍尔效应的扩展:电子的定向运动,产生电势差,热流的定向运动,产生温差,同样的道理,人生的现实定向运动,产生命势差。

霍尔效应:磁场中电流定向运动产生附加的电场-电势差。

热霍尔效应:气场中的能量定向运动产生附加的能量场-温差,

命运霍尔效应:精神场中的现实定向运动产生附加的命运场-命势差。

命运霍尔效应的精神场,就是生命的形而上时空阶梯:气时空、神时空、虚时空和道时空。

 

现实的定向运动产生命运场-命势差,这就是时空跃迁。这个时空跃迁,导致人生发生重大的变化。

实际例子:

杨超越的时空跃迁:杨超越的成功,在于杨超越的道时空高,就是最高的时空很高,也就是精神场很高。

在道时空一定的情况下,命运的现实运动的密度要高,速度要快,才能产生很高的命运势能差,一旦产生大的命运势能差,就会发生时空跃迁。杨超越为什么成功,就是因为道时空高,而且非常努力,就是类似电子流的密度大,速度快,综合起来,就是时空跃迁大。

也就是说,杨超越的成功,源于命运霍尔效应。对于杨超越的成功,有很多种分析和说明,大体就是天分高,很努力等等,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就很难说清楚了。在这里,我们用命运霍尔效应来说明。

凡是成功的人,都有一个简单的指标,就是道时空高和勤奋,天道酬勤是成功人士最好的描述,这里的天道可以解释为一个人的道时空,只要道时空高,有勤奋,就有可能成功。只有道时空高,也不行,因为这里还必须有一个为了理想的现实运动,而且只有这个现实运动也不行,其中的密度要高,速度还必须快。现实运动的密度高,速度快,可以说是人生成功的秘诀。这来自现实总结,也来自命运霍尔效应的理论推论。

要注意,我们强调的是现实的定向运动,假如是杂乱无章的运动,就没有了命运霍尔效应,所以,要注意现实的定向运动,要持久,密度要大,速度要快,假如这样做,纵使天分不是很高(道时空不高,精神场不大),也同样有很大的时空跃迁。这是命运霍尔效应的全部意义:天道酬勤。这里的勤,有了具体的指标,就是为了理性的现实运动,密度要大,速度要快。

时空阶梯心理学下的命运超导态:

超导现象是指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变为零的现象,而这一温度称为超导转变温度(Tc)。 超导现象的特征是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时空阶梯理论对高温超导的解释是:电磁力时空在降温或者高压之下跃迁到能气场时空,释放大量的暗能量,而这个暗能量类似热气球的热量,而电子类似热气球的物质设备,只要能量足够,热气球就腾空而起,成为超导态。

人生命运也可以有超导态:从对应名声的虚时空跃迁到对应智力结构的能气场时空,释放巨大的人生暗能量,而这些暗能量与智力结构构成超导态,腾空而起,从而成就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超导态的条件很多,其中,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核心条件。

人生超导态的特点:

a.思想畅通无阻,辩才无碍。

b.骚扰为零,清净至上,为觉者,慧者。

c.飘浮于社会关注度和骚扰度之上,无阻力运行。

命运超导态的失去:

a.做人太高调。

b.想法乱七八糟。

c.社会关注度和骚扰度太高。

实际例子:

清华医学才女颜宁:归国十年又重返海外。

出生于七十年代的颜宁,在清华攻读医学博士毕业后,又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后。颜宁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她在医学界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在她博士后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国,到母校任教,然而,十年后,她又重返国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导师。对于颜宁重返普林斯顿,有许多解释,在这里的解释,就是颜宁要寻求人生的超导态。在普林斯顿的社会关注度和骚扰度骤然下降,是实现命运超导态的必要条件。

考察历史名人,我们可以知道,最接近超导态的名人是庄子。据史学家考证,庄子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两千多年前,经济不发达,医疗水平有限,人居寿命只有三十岁左右,庄子为何能如此长寿呢?答案自然是庄子命运状态处于超导态。

命运超导态类似秋高气爽,因为经过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效果明显,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夏季过后,南方暖气流减弱,往往使高低空同受高气压控制,使整个大气皆表现为下沉运动,故而少雨多晴,天高云淡。

可见命运超导态是一种成熟态,是经过了夏天雨季洗礼之后的颗粒沉降(不再是飘浮状态)的一种状态,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杂念逐渐减少),少雨多晴(少了悲伤多了快乐),秋高气爽(命运时空高了,很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