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亲耳听到有人讲跑马拉松是十几年前刚工作的时候。听到站在旁边的二个人在对话,讲到自己前一天去跑了马拉松的那个人是个身材轻瘦的约四十多岁的菲律宾女同事,语气轻松,面带微笑,就像是在讲述昨天去公园游园那样平淡。
当年上大学时,最多跑过的不过是10公里,从北医跑到颐和园。多年不怎么跑,几年前再开始跑步时,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已,觉得跑步无趣。一边跑,一边正好同时可以听听音乐歌曲,因为平时难得有听的时间。渐渐地越跑越能跑,上瘾了,从5K到10K,再报名半马。二年前知道弟弟刚刚跑完马拉松,也有了想试试的念头。那年的冬天有一天外面下了二英尺厚的大雪,一时没法出门上班,有机会一口气在跑步机上第一次跑了10英里,跑得稍微有点晕呼呼的。
从此开始了二天打魚三天晒网式的长跑。也看了看跑步高手写的简易新手马拉松锻炼训练计划,也读了几本关于跑步的书。只是跑步还是很费时间的,总是没有时间去按着计划进行,倒是一边开始断断续续地感觉到各种各样的疼痛。膝关节痛,脚痛,臗关节疼,腰疼,腿部肌肉疼,肌肉抽筋,胳膊大腿皮肤磨破,脚指甲出血,脚掌水泡,指头发麻,其它等等。用护膝,换跑鞋,换鞋垫,换袜子,换跑法,光脚跑,不行再休息几天几周。就这样一二年过去了,还是没有觉得到达去跑马拉松的程度,去跑那26.2英里。
今年不跑哪年跑?今天不跑哪天跑?年初时,终于抽出时间去楼下心脏科印裔辛医生那里去体检,心脏运动应激试验及超声心动图都做了一遍。辛医生说你可以去跑啊。
适度的跑步对身体有诸多好处,简而言之,或许能增加代谢,强健心肺,壮实筋骨,健脑怡神,或有同事说可以励志?或着跑步时在脑中有一种能沉淀净化思想的过程或是类似于meditation 的感觉,当一个人奔跑到心无一念仅能感觉到自己在一步一呼吸地往前跑时,隐约中有时对生命或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感知。
其实,跑步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运动,有些人去跑步或许受伤亦可死亡。过度的运动或跑马拉松其实是有许多害处的,比如说,有约二十万分之一的机会跑马拉松的人会心脏骤停或突然死亡的。那还为什么去跑?或许最好的回答是问为什么不去跑?或反问你害怕什么?苦中有乐,马拉松如同一场运动游戏,可以算是极限运动中最最温和的一种。或许这个答案应该去问一下那天遇到的一起跑10K的老先生劳伦斯狄哥斯,“你跑过马拉松”?“77次”。“你能告诉我,您今年多大年纪”?“不到77岁”,“什么时候开始跑的”?“50岁”。他送了我一张照片,那是一张他在金门大桥上跑步的照片,人山人海,都是跑者。他畄下了他的邮箱地址及电话给我,我答应他我会把他写在我的文章里,我想他一定有一个很好的跑的理由。
因为有了一个目标,自然跑得更认真了。几个月前正式报名,此后跑了许多次10英里或15英里,只是每加一个5英里会觉得比前一个更是费力。也才理解了巴顿将军的名言,大意是:“只要大脑命令身体去跑,那身体一定还是能跑的”。直到跑得每天腿部的肌肉都会隐隐微痛,但并不影响过两天再跑,而且有时跑过之后疼痛反而减少。周末时早晨天还黑时开始跑,跑得操场上的灯亮了又灭了,朝霞满天,直到太阳升了起来。自己是操场跑道上的第一个人,又是跑到剩下的最后一个人。夏天里在跑步中间稍息时,我去停在路边的车里拿水喝,坐在路边拉了半卡车西瓜在卖的那个退役警察就会笑着跟我打召呼说:“Halftime,halftime ”。
一直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尽情地跑一次,直到跑不动为止。那天终于有了机会,一大早就跑,一直跑了20英里,用了四个小时多点儿的时间。精确地说,跑了19.9英里,最后一二分钟是走下来的,那几分钟的每一步,膝关节里如同用小刀在刺在割。跑完去上班,开着车有点困,到了停车场居然在车里坐着睡着了。后来回想起来,那一天如果是真的在跑正式的马拉松就好了,成绩应该不会太难看。
过了三天后再开始按计划跑时,3英里跑完就开始右膝疼痛了!可是以前是跑15英里才疼的。现在跑一步,疼一步,居然这个时候跑出了长跑者的标记性的损伤,runner's knee。再过二个星期就是跑的日子了,怎么个跑法?
想想看,跑马拉松的意思或感觉也算知道了,不跑也罢。或者到时候能跑多少算多少,就走吧?
再想想,准备马拉松这么久,即使不去跑,也不能算是白费劲。跑来跑去,还真是变得身轻脚快,早上醒来或中午时候肚子饿得咕噜噜的叫,像是变成小学生那会儿了,后来肚子平平的又像是回到中学生的年头儿。嗯,这腿绷紧时肌肉怎么如同铁一样坚硬?
握手。谢谢分享你的经历。
谢谢理解支持。
谢读。追求痛苦?这不是有个问号吗?
这就时运动让人着迷的地方。
我看周围跑步的都是活蹦乱跳越跑越上瘾的,痛苦的还真没见过。
谢了,有机会定试。
事缓则圆,锻练亦循序渐进,亦量力而行。
谢读。
谢谢留言。跑步与跑马不能用同一逻缉思考。虽然会去跑,但个人认为跑马拉松对身体没有太多好处,与锻练健身的本意不符。
谢谢阅读。不过是把跑步的经历写来,把运动的好处和辛苦分别描述,让读者自己认同取舍。
土豆发芽 发表评论于 2015-11-13 09:44:32
过犹不及。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