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个人资料
KarlMax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正文

【社论版的】评电影芳华 酒瓶装可乐 混淆视听拙劣作品

(2017-12-21 14:52:42) 下一个

【社论版的】评电影芳华:以七十年代军队为酒瓶,装的是迎合现代人口味的可乐

跟大家一样,看了电影芳华。

对于一个商业电影来说,宽松厚道地讲,这个电影有其观赏性。借着红色的歌曲,舞蹈,音乐,服装和场景,把观众,特别是那个年代的过来人,带回了那个四十多年前的时光里:一九七六年的三位领袖的逝世,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以及紧接其后的中国的改革开放。总体上讲,场面和道具都很到位了,但那个年代特有地时代味道没有表现出来。

严格严肃地讲,这个电影是以七十年代中国军队为酒瓶,装了迎合部分现代人口味的可乐。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偏低的粗糙之作。仔细品味,非但没有准确描写刻画出那个时代人的特征,返而生搬硬套情节,主观臆断牵强之作。

影片里两个男女主人公都有悲剧色彩,但两个人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人物。根据情节发展,先讲初入文工团的女新兵,何小萍:一个生父被劳改,生母再婚并且不受继父及弟弟妹妹喜欢的女孩子。为了能尽早尽快地照一张穿军装的照片寄给家人,在不经别人同意的情况下,偷偷拿了室友的衣服,在刚入军营的头几天里,偷偷跑到市区的照相馆里照像,后来被人怀疑质问时,不惜说谎直至谎言被戳穿。

这种幼稚而且不诚实的行为根本不符合一个受欺压,受冷落十八九的女孩子,倒像是一个军区付司令的娇生惯养的大小姐的做法。再则,军营里还有没有纪律了?  一个新入伍的女兵未经上级批准,可以随随便便出入军营吗? 影片显然是把女主人公演义成了当代做事没有分寸的大学一年级的女生,趁室友不在,拿了人家漂亮衣服参加了一个校外活动。

男主人公叫刘峰,是一个年年标兵的活雷锋。好几次去北京受到全军表彰的先进分子。他后因抢险救灾,伤了腰部不能再跳舞,改做了文工团的美工。这时团里推荐他去军校,他发扬风格让给了战友。但其实是因为他喜欢一个唱歌女团员,不想离开团里。影片又一次开始现代版的演义,场景设在团政委的办公室,政委和刘峰一来一往,但口气却是现代派的销售经理和业务骨干的对话。 经理意思说,现在有个好机会,想派你去,事成之后可以再上一层楼。业务骨干说,我现在挺好,这机会给张三吧。剧情根本沒有一丝一毫军队政委的威严,下级军官对上级领导的尊重。缺乏军人应有的气质,现代江湖气十足。

一个标兵不只是做做好事,业务知识更要拨尖。年纪轻轻对知识应该更有上进心才对,这也是大多数姑娘喜欢小伙子们的原因。电影为了剧情又来了一次不符合人物的行为。再则像这种军区有名的先进人物,命令往往是上级机关党委发的,单位党委只是转发。既便是由政委,决定,他完全可以发命令,限时报到。革命军队里的政委,既是兄长,也是父亲。留在团里是为了工作,去军校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这根本不需要本人同意。

总之这两个被强行塑造的男女人物各有各的不幸。男的刘峰因为向暗恋的女团员表白,被误解以至于下发基层连队。女的何小萍不受宿舍的团友喜欢,经常给她一些难堪,最后因为大家对男主人公出事后的冷漠,而再次说谎,也被逐出文工团。女主人公的几个室友,无论年长还是年幼,根本看不出在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里,有任何生活过的痕迹,看不出对新同志有什么爱护和帮助,看不出对这个小战友有什么宽容和厚待。人物再次来了现代版的演义,几个刚出家门的大学新生,在先住进校园宿舍里后,以先占为王的强势压住后搬进来的一个室友。可笑的是在二个男女主人公都被迫离开后,当文工团解散的时候,这一群人开始痛哭流涕地唱起了 送战友的离别歌曲。请问 刘峰和何小萍算是战友吗?几个女战士一起当着室友何小萍的面, 翻查她的个人物品,找出她私下拍的穿军服的照片作为罪证。如果七十年代的军营生活真像是电影里演义的这样,那这样的军队有什么战斗力可言,那这样集体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整个电影就是一个乱,而且越来越乱。然后男女主人公就上了反击越南的战场,旁白里讲,男的想继续做英雄,好让别人传唱,一心求死,最后受重伤截肢。这是对一个上过战场, 留过鲜血的战士的调侃和侮辱。不怕死,但不等同于想死。战士在战场上一心想的是要完成任务,从而取得整个部队的战斗胜利。枪林弹雨中连自己个人的生命都已经置之脑后的战士,还有时间想以何种方式当英雄?编剧和导演在这里又再次联手,关起门来想像并发掘了所谓的战士的内心世界。

女的在战地医院救死扶伤,但因立功受奖而不适应发了疯。这情节都是很离奇,不合常理。复员后,男主人公,连级别的战斗英雄以及一位伤残人士,没有或者是没有交待为什么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安置工作,离乡背井去赚钱,结果生活困难,受到社会不公正待遇。最终两个男女主人公刘峰和何小萍,因为相同的凄惨遭遇,而生活在了一起。旁白里讲他们俩个相依为命,没有小孩,过着平淡的生活。

这个电影的失败,以及很多现代的文学作品的失败主要是受到了西方所谓展现人性的影响。女主人公何小萍之所以不惜说谎拿别人的军衣照像,就是因为她要尽快寄给多年未见的爸爸,父女情深。 这是人性嘛。而标兵刘峰则是暗恋女团员,不能自拔,以至于推掉军校进修,心甘情愿地默默等待,活雷锋也有七情六欲。这也是人性嘛!

人性有两面性,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贪婪的一面;既有勇敢的一面,又有恐惧的一面。有人某方面强,有人某方面弱。然而这些都是人,天然的人性。人民军队或者任何一个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是要摒弃这种天然的,固有的人性。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真是有一种经过锻造后升华的人性,一种主动服从于集体利益之下的人性。 这种百练成共的个体人性, 不是没有生命气息, 而是经过磨练后成熟的光辉人性。 它有各色的光泽但没有各种的棱角,它有春天的温暖但没有严冬的寒气。也正是这种百练成钢的个体光辉人性,集中在一起,彼此相溶合众为一,进而就是具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不是口号,这是一种排山倒海勇往直前的气势。这是一种在那段岁月里,经历过人民军队这的大学校,这的大熔炉的人们深深体会过的真实存在的伟大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战无不胜的法宝,也是七十年代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始始终终能够威慑美苏两大超极大国。几代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不计个人得失,保卫了国家,保卫了人民。

做为商业电影,我们不强求《芳华》展现这种精神。但对这种精神各式各样的演义,我们应该有所警醒。文学作品是人创作的。既然有人,就有个人的政治倾向。小说及编剧是作家 严歌苓女士。看过她几部作品,从 天浴 到芳华。抛开故事情节离奇之外,她的小说里,看不到对普通劳动者,对普通小人物,在大时代变化里所表现出来的勇敢,执着,朴实和善良有任何歌颂,甚至是应有的同情。展现的是时代疯狂,领导人偏执,非但没有什么英雄, 甚至于连好人各怀杂念。不但好人难当,而且好人绝无好报。 几代走过血雨腥风共和国建设者和保为者的后代们,大有不当好人,更不想当英雄, 大有回归秋瑾的 人血馒头能治病的麻木不仁的时代趋势。这不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吗!

严肃的话题就应该有严肃的问题。在对商业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宽容的同时, 为什么在即 高山下的花环 之后几十年间,没有一 两部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而且受到那些退伍战士喜爱的电影呢? 时代进步了,中国走向了多元化社会,我们不用行政方法禁止 类似芳华这种粗制滥造以票房为目标的电影,但同时我们拿什么作品来慰籍那些从战场上胜利归来,现在过着平淡生活的老兵呢?  参加反击战的战士有几十万人,再加上地方上后勤支前的群众,人数超过了百万之众。他们看了芳华这个电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让他们,这些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英雄们,在芳华这类电影里被调侃,被消费,被戏弄,乃至被侮辱?这几十万战士的子女看完了这个电影之后,又会有有什么样的感受?电影里俩个英雄人物最后没有任何子女,这样情节难道是不是一个寓言吗?

我们怎样能客观地,公正地纪录那段特殊岁月呢?我们又怎样能真实地纪念奉献者的那特有的芳华呢?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历史的重任在台独的自我膨胀之下越来越显得紧迫。我们二百多万人民军队还能不能传承和发扬那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宝贵精神呢?

严肃的问题就应该有严肃的答案。解决的方法就是我们应该高举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理论,以及贯彻 习主席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编剧导演以及众多文艺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自觉自愿地为普通现役和退役的军人服务,为普通劳动者服务。创作出歌颂他们这些无名英雄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激励后人,以他们为榜样,当历史性时刻最终不可避免而来临的时候,新一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带着十足的荣耀,从父辈的手里接过先辈那血染的战旗,踏着前人的脚印前赴后继,完成自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十几代以民族尊严为先以国家富强为业的人,想要但没有完成的伟大历史使命。结束中国自一九四九年以来长时间的 国家领士分裂,两岸政权分庭,中华文化分支,外国强权分治的 四分困局。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以七十年代军队为酒瓶,装的是迎合部分现代人口味的可乐,这就是电影《芳华》的本质。故然有些场景,让人怀旧不已,故然有些情节,让人潸然泪下。但整体上是一部混淆视听拙劣作品,缺乏浩然正气。那个七十年代的年代的酒瓶,虽然外表老旧,但是朴实无华,更重要的是里面装满了经过酝酿,蒸馏,升华,提纯的酒,何止高出那糖水可乐千倍万倍!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