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珊博士心理工作室

专业的心理干预,情绪调节,亲子关系,两性关系等心理主题的原创小文。旨在普及心理科学知识普及,推动大家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重视。欢迎提问和讨论!
正文

案例分析|我们的沟通频率如何协调?三个沟通小技巧

(2015-07-30 12:15:07) 下一个


文/ 徐艺珊
美国弗尼吉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微信公众号:北美心理小站

之前的文里我聊了聊同理心的基本概念,这次来看看现实生活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吧!
 
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

Tom妈妈被老师叫到学校,因为Tom打了另外一个孩子Jack。Tom妈妈很生气,问Tom到底怎么回事,Tom坚称是Jack先挑起的。Tom妈妈指责到,「不管怎么说,打人都不对,快跟Jack道歉」!Tom拒绝,Tom妈妈只能边数落Tom的不懂事不争气,边向Jack和Jack的家长道歉。Tom回家后和妈妈冷战了一天。

那么,Tom妈妈的哪些行为导致他们的沟通如此糟糕?
 
1)妈妈没有倾听Tom,也没有做出事后打算倾听的态度
2)妈妈的责骂传达出她对Tom的不信任
3)事情明朗前妈妈在对方面前贬低Tom伤害了Tom的自尊心
4)妈妈明确的将自己的价值观(「动手就是不对」)强加在Tom身上,直接推翻了Tom的做法,评判意味太明显,可能导致Tom失去了继续跟妈妈沟通的动力。
可以改善的沟通小技巧:
 

? Tip1: 表达倾听的意愿
如果当时Tom不愿意说,妈妈可以说「妈妈看得出来你很气愤也很不安,你现在不想解释」(命名出孩子的情绪),「那我们回家你平静下来后告诉妈妈好吗?」(询问孩子的意见,在周围人面前表现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Tip2: 就事论事,不翻旧账
向对方道歉的时候,可以单纯针对Tom动手打人的事实道歉,表明打人的行为伤害了对方,对不起(具体的就事论事),但是起因还不知道,回去会和Tom仔细谈谈,相信Tom不会无缘无故的打人,可能有什么误会需要解释清楚(在大家面前表露出对Tom的信任和支持)

 

Tip3: 控制自己的批判态度
回家找到机会详谈的时候,妈妈听Tom讲,听的过程中不提自己的看法,只是点出Tom的情绪,重复Tom的讲述重点(这些回馈是为了表示自己听到了Tom在讲什么)全程不提「但是」,不提自己的意见(为了表示出自己的无批判的倾听态度),直到确认Tom讲完。在开始陈述自己的看法前,如果Tom没有询问妈妈的看法,妈妈可以主动问问Tom是不是都讲完了,还有没有要补充的,想不想听听自己的看法(给予尊重,而不是强加的教育课)

有时候,铺设好的谈话环境,反而事半功倍呢。
 
看了以上这三个小技巧,爸爸妈妈是否感觉有帮助呢?
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不能因为孩子还小,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要知道,每个小朋友的内心都是敏感的,如果爸爸妈妈们能试着用温柔和耐心,理解孩子、站在孩子身边,和孩子沟通说不定会更顺畅哦!

当然,其他类型的沟通方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家不妨试试!


主要参考文献:

Gantt, E. E. 「Empathy.」 Encyclopedia of Human Development. 2005. SAGE Pub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Jones, E.E., et al. Attribution: Perceiving the Causes of Behavior. New Jersey: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2. p. 79-94

Tuller, H. M., Bryan, C. J., Heyman, G. D., & Christenfeld, N. J. (2015). Seeing the other side: Perspective taking and the moderation of extrem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59, 18-23.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