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

小说 剧评史论随笔诗歌经营之道
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博主原创作品,版权归博主亘古未见的笔名所有
个人资料
正文

曹雪芹的马甲

(2017-05-26 20:45:20) 下一个

资深网友通常会有一两个马甲,有时用来与网友斗斗嘴,有时用来为自己或朋友叫叫好,其运用之妙因人而异,时人已司空见惯。近来读红楼,竟然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二百多年前大文豪曹雪芹居然可能也有马甲!这话可不是老亘我凭空捏造,可是红学界的多年研究成果哎!

脂砚斋是《红楼梦》抄本系统《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主要评点者。脂砚斋的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或“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脂评本是最贴合曹雪芹思想的《红楼梦》版本。

但脂砚斋其人究竟是谁?与曹雪芹究竟是什么关系?红学界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曹雪芹本人说 二是他的妻子说 三是他的叔父说 四是他的堂兄弟说。另外少数研究者认为脂批只是商家的炒作行为。

第一种说法,说《红楼梦》的主要点评者脂砚斋是作者本人,这岂不是等于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马甲,曹翁在玩左右手互搏之术。这一说法是胡适提出来的,已遭大多数人的否定,但却不能说可以绝对的否定。否定曹翁左右手互搏有两大理由:一是甲戌本第一回一条脂批中并列出现一芹一脂,可见其为两个人。其二从曹翁的为人清高孤傲、狂放不羁来看,自吹自擂岂不自相矛盾,庸俗可笑!

然而脂砚有批:“真真假假,恣意游戏于笔墨之中,可谓狡猾之至。作人要老诚,作文要狡猾。”如果作者就是脂砚斋,他认为作文要狡猾,与人品无关,一芹一脂为其故设的局,上述两大论据则不能完全否定作者即为脂砚斋。

第二种说法,说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妻子或红颜知己,周汝昌更确切地指出是史湘云在现实中的原型。如果此说成立的话,脂砚斋是作者之外的一个人,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是曹云芹的马甲,但由于她和曹雪芹最亲密的关系(有人推算出她后来嫁给了曹雪芹),至少可以算是曹的半个马甲了。

至于第三种和第四种说法则肯定不属于曹翁的马甲了,最多算是亲朋好友为作者撑场子拼命地吆喝而已!第五种说法只有极少数研究者认可,就存而不论了。

那么前面四种观点那一种最有说服力呢?答案是没有!有较直接的证据是清朝人裕瑞写的《枣窗闲笔》提到脂砚斋为作者曹雪芹的叔父,这是清朝唯一的提到脂砚斋确切身份的记载,其证明力应高于其他的几种说法,因为其他的几种说法仅靠推论去证明。但问题是裕瑞生于1771年即乾隆三十六年,卒于1838年,其主要生活于嘉庆朝,他与曹雪芹及脂砚斋生活于不同时期,他的记载竟又是“听闻”,因此也不能绝对地证明脂砚斋就是曹雪芹的叔父,因为裕瑞连曹雪芹的详情都不太清楚,何况其叔父!再说还有人质疑《枣窗闲笔》的真伪呢!

假定脂砚斋就是曹雪芹本人或他的妻子,那么就会出现一种非常有趣的景象,这和我们论坛上的马甲现象何其相似!

有些写手在论坛上贴文,见无人搭理便想到马甲的妙用来,用马甲A吆喝道:“好文,怎么就贴一章?”“此文这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高,实在是高!”“你学得什么专业?怎么看都象是专业的!”

若是仍没什么反响,便用马甲B上场,当然这次自然要改变策略,最能引人围观的定是吵架斗嘴了!马甲B一砖砖的拍向作者,作者一块块地接下,一转手再扔回去,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踊跃参与打群架,几个很明真相的朋友再摇旗呐喊助阵,一篇水平一般文章竟能被炒得热起来。

有时文章写得人设崩溃或出了其它大漏洞,作者会站出来说:“这是真实的事,我是有原型的!”有时他的媳妇会力挺道:“我证明我老公绝对不会说谎的,我们和男主女主是朋友,不管你们信不信,此事千真万确!”

那么曹翁或曹翁之妻为何如此狡猾的作文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规避政治风险。

清朝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最后一个朝代,文字狱的盛行,导致文人动辄因文获罪,康熙朝的《明史》案,作者庄廷龙已死还被开棺戮尸,庄氏全族和为此书写序、校对、买书卖书的、刻字印刷的等共七十余人被杀,还有几百人充军边疆。雍正八年,翰林院庶吉士徐骏诗稿中因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等诗句竟被处斩!清朝文字狱几百起,以乾隆朝最多,达一百四十起,而脂评却刚好在乾隆年间,作者本人或他的妻子用脂砚斋这个笔名来点评《红楼梦》其良苦用心就不难理解了。

在甲戌本凡例中写道:“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曹家虽然几次被抄,已经失去元气,但族人尚众,曹翁为了不祸及家小及族人,不得不非常狡猾的用化名来点评了!

其次,增加小说的可信度。

例如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甲戌本侧批“真有是事,真有是事”。第二十八回,写贾宝玉溜到凤姐院子里,因为凤姐不识字,让宝玉帮忙,庚辰本侧批“有是语,有是事”。第二十三回写“贾政忽想起贾珠来”,脂砚斋却“批至此,几乎失声哭出”。庚辰本在五次南巡接驾时侧批曰:“真有是事,经过见过”。类似的评语在脂批中还可举出很多例子,如果读者较信服脂批,原著的可信度自然会大大地提高。

再次,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

作者为了尽量减少政治风险,除了尽量不涉及朝政外,还大量的使用隐喻和曲笔,。时代背景便很模糊,有人说是写明末的故事,有人说是清初的故事。地点写得也很模糊,有人考证写的是南方城市,有人说是北方城市,大多数人物的名子均有特定的隐喻,作者甚至将人物的年龄都搞得很模糊不清。

这些烟云模糊之法自然给读者的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难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肯定也要大打折扣,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隐喻作详细的解释和说明便非常必要了!但这个作解释说明的人必须是作者或作者最亲近且文学素养很高的人 ,能够二十年坚持不懈地点评《红楼梦》,除了作者的妻子外,很难能找出具备这样的条件和恒心的第二个人来,当然不排除前十年为作者自评,1763年曹雪芹去世后,其妻继续完成曹的未竟事业,也点评约十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