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斗+极端性格
作者:杨洁 李传勋
来源"共识网"
说到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极端性,大家不约而同都会想到宗教哲学家别尔嘉耶夫的论述:
“俄罗斯民族只能在极化性和矛盾性上与欧洲民族相比,它是更加直爽和更富有灵感的民族,它不懂得方法而好走极端。”
这正如一句俄语谚语所表达的:要么全有,要么一无所有。
俄国历史上的哥萨克现象充分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矛盾性。
哥 萨克与国家制度和国家政权水火不容,是典型的无政府主义者。与此同时,自由的哥萨克完成了俄罗斯国家在亚洲的殖民进程。被沙皇政府通缉的叶尔马克把西伯利 亚赠送给了沙皇俄罗斯国家,换回的是沙皇对他一切罪行的宽恕以及军役贵族和西伯利亚公爵的封号,逃离政权和归顺政权在哥萨克身上得到了完美结合。
彼得大帝的欧化改革是用野蛮的手段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叶卡捷琳娜二世学习西方自由、平等启蒙思想的同时把俄国变成了一个更加等级森严的社会。亚历山大一世在执政初期信誓旦旦要给俄国一部宪法,后期却在国内推行军警专制。
俄国侨民佩切林的诗是俄罗斯这种矛盾和极端性格的最好写照:
“憎恨祖国却又对她如此甜言蜜语!贪婪地期待着她的灭亡。”
高举民主旗帜的叶利钦用武力解散了全民选举的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1993年通过的是一部“超级总统制”宪法,20世纪末的俄罗斯出现了“民选的沙皇”。
叶利钦与普京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每到大选的年份,俄罗斯人最关心的不是各位总统候选人的施政纲领,而是现任总统的继承人是谁,俄罗斯人也总能把总统的继承人成功推上权力顶峰。
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开始后不久,俄罗斯人就开始考虑如何修改宪法,使普京能够继续第三个总统任期。2013年12月普京的记者招待会上,谁是继承人的问题又提上了俄罗斯人的日程。了解俄罗斯的历史,就能理解俄罗斯的现在。
从 1861年到1991年,俄罗斯在短短130年间完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大轮回。农奴制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开了 大门,1913年俄国的谷物出口跃居世界第一,工业生产跃居世界前五位。十月革命前俄国半个多世纪发展资本主义的成绩有目共睹。
十 月革命之后,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期,政府强制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把商品、货币、市场和私有制生产关系一律 排除在外,实行无所不包的国家所有制,集中管理和行政命令体制,银行、商业、铁路和工业国有化,国家垄断对外贸易。战时共产主义是用军事指挥的方法和强迫 手段来解决经济建设问题,而苏联经济的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实施的“休克疗法”经济改革走上了另一个极端,通过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庞大的国有资产被迅速集中到为数不多的寡头手中,国家职能也从无所不包的大管家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苏联实行了近70年的计划经济被彻底放弃,改革派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上。
俄罗斯私有化的方式和速度与苏联农业集体化惊人地相似,从1992年7月开始,经过了短短6年的时间,到1998年8月,俄罗斯私营经济成分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成分,占到50.5%。俄罗斯再次以革命的速度实施了经济改革。
1896年5月,几十万莫斯科民众为了得到一个刻有新沙皇尼古拉二世名字的“加冕杯”来到了霍登广场,由于组织不力发生踩踏事故,1000多人在事故中丧生。
“霍登惨案”是一场悲剧,但充分展现了俄罗斯民众对沙皇顶礼膜拜的心理。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命运也如同他的登基典礼一样,充满了戏剧色彩。
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俄国人数次颠覆了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看法。从享有无限专制权力、万民景仰的沙皇,到沦为红军的阶下囚;从全家被秘密枪决,到被册封为东正教圣徒。
为沙皇一家平反的是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1998年7月17日,叶利钦亲自出席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葬礼并发表讲话,为沙皇平反:
“叶卡捷琳堡的镇压行动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篇章之一,是俄罗斯社会分裂的结果,我们希望为自己的前人赎罪。埋葬叶卡捷琳堡悲剧的受害者的遗骨是人类的正义行为。祖国历史上许多光辉的篇章都和罗曼诺夫家族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叶利钦就出生在叶卡捷琳堡(苏联时期改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正是在叶利钦担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期间,1977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政当局把当年沙皇一家曾经居住和被枪决的那栋别墅推倒,目的是彻底消灭沙皇政权在人们心中的记忆。
二战时期斯大林的民族大迁移政策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爱走极端的性格特点。
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以某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有通敌叛国行为为借口,强制他们整体搬迁到中亚和远东地区,那些动作稍有迟疑的人被立即枪决。在被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以及西伯利亚的40多万车臣人中,据苏联媒体后来承认,有7.8万人在途中被冻死和饿死。
正如1913年捷克人马萨里克在《俄罗斯精神》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俄国人没有耐心的力量,使得俄罗斯不能经历酝酿过程,不能享受缓慢和自然的文化带来的益处。”叶利钦也说过:“俄罗斯历来抵制实验者。”
卡廷森林事件让世人再次见证了俄罗斯民族的极端性格。
1939 年9月,大约有25万名波兰军人和其他抵抗人士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1940年3月经斯大林和政治局批准,苏联内务部在斯摩棱斯克近郊的卡廷森林及其附近 地区枪决了其中的2万多名战俘,并就地掩埋。波兰战俘的万人坑被德军发现后,苏联官方对此断然否认,并反控德国是杀人的元凶,指责波兰与希特勒合作,并宣 布与波兰断交。
徒。
为沙皇一家平反的是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1998年7月17日,叶利钦亲自出席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葬礼并发表讲话,为沙皇平反:
“叶卡捷琳堡的镇压行动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篇章之一,是俄罗斯社会分裂的结果,我们希望为自己的前人赎罪。埋葬叶卡捷琳堡悲剧的受害者的遗骨是人类的正义行为。祖国历史上许多光辉的篇章都和罗曼诺夫家族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叶利钦就出生在叶卡捷琳堡(苏联时期改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正是在叶利钦担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党委第一书记期间,1977年,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政当局把当年沙皇一家曾经居住和被枪决的那栋别墅推倒,目的是彻底消灭沙皇政权在人们心中的记忆。
二战时期斯大林的民族大迁移政策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爱走极端的性格特点。
在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以某些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有通敌叛国行为为借口,强制他们整体搬迁到中亚和远东地区,那些动作稍有迟疑的人被立即枪决。在被迁移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以及西伯利亚的40多万车臣人中,据苏联媒体后来承认,有7.8万人在途中被冻死和饿死。
正如1913年捷克人马萨里克在《俄罗斯精神》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俄国人没有耐心的力量,使得俄罗斯不能经历酝酿过程,不能享受缓慢和自然的文化带来的益处。”叶利钦也说过:“俄罗斯历来抵制实验者。”
卡廷森林事件让世人再次见证了俄罗斯民族的极端性格。
1939 年9月,大约有25万名波兰军人和其他抵抗人士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1940年3月经斯大林和政治局批准,苏联内务部在斯摩棱斯克近郊的卡廷森林及其附近 地区枪决了其中的2万多名战俘,并就地掩埋。波兰战俘的万人坑被德军发现后,苏联官方对此断然否认,并反控德国是杀人的元凶,指责波兰与希特勒合作,并宣 布与波兰断交。
苏联政府在掩盖了事实真相40多年以后,1990年4月突然公开承认对卡廷大屠杀负有全部责任,并向波兰转交了一些相关档案材料。1992年叶利钦派特使飞往华沙,再次向波兰转交了有关卡廷森林事件的绝密档案文件。
俄罗斯人在对卡廷事件“深表遗憾”和对波兰人民及其死难者亲友表示“深切同情”的时候,丝毫没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和难堪,俄罗斯民族早已习惯了这种急转直下、简单粗暴的处事原则。
媒体报道:“纪念卡廷惨案死难者,普京只下跪不道歉”
很多研究俄罗斯的学者都把俄罗斯民族这种左右摇摆的矛盾性格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文化钟摆,俄罗斯总是匆匆忙忙从一端到另一端,总是无暇在中间停留片刻。
俄国历史上的渐进式改革几乎没有成功的先例,亚历山大一世改革后爆发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贵族革命,解放农奴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致力于改革农村村社的斯托雷平,均被刺杀身亡。
尼古拉二世颁布法律限制君主权力,选举国家杜马并赋予其立法权,但在二月革命中被迫退位,十月革命后又被红军枪决。
以“解冻”改革闻名的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1957年经历了“反党集团”事件,差点改任苏联农业部长,1964年被解除一切权力,不得不宣布因健康原因退休。
实施“公开性、民主化”改革的戈尔巴乔夫,1991年8月被软禁在了黑海之滨福罗斯的度假别墅内,1991年12月被迫辞去苏联总统的职务,一个庞大的苏联帝国也随之宣布解体。
与此相对照,俄罗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大都付出了血的代价。彼得一世亲手处死了反对改革的阿列克谢王子,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运动夺去了数以万计的无辜生命。
俄 罗斯独立后,总统叶利钦和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矛盾从经济领域蔓延到政治领域。叶利钦被最高苏维埃解除总统职务后,在强力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围攻议会大厦。 1993年10月4日政府军队开始炮打白宫,反对派被击溃,大批叶利钦的反对派人士被捕入狱。俄罗斯双重政权的局面最终以流血的方式宣告结束。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自由派改革家把国家迅速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整个社会弥漫着一股快速融入西方文明大家庭、与西方国家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浪漫主义情绪。
美国人萨克斯被任命为俄罗斯经济改革的顾问,私有化的目标模式选择了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在政治改革领域俄罗斯也对美国的自由、民主顶礼膜拜。1992年初夏,叶利钦访问美国,在一次演说中,直言不讳说:他代表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国家,来到了民主传统悠久的“圣地”。
当改革陷入了困境之时,俄罗斯人又把经济下滑、生活水平下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等挫折归咎于西方,迅速从对西方的憧憬和膜拜变成了对西方的指责和唾弃。1990年,32%的被调查者把美国看作俄罗斯的榜样,1992年,只有11%的被调查者把美国当成是模仿的榜样。
1993年和1995年两次议会选举的结果也表明了俄罗斯人对西方态度的转变。
1991年支持激进自由改革的叶利钦高票当选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胜利标志着俄罗斯亲西方的激进民主派的胜利。
1993年12月俄罗斯杜马选举,宣扬激进民族主义的俄罗斯自由民主党成为最大赢家。1995年12月杜马选举,俄罗斯共产党成为新一届议会的第一大党,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俄罗斯民主选择”联盟甚至没能突破5%的得票大关,俄罗斯民主派领导人盖达尔被关在杜马大门之外。
[注:网摘,仅供参考.不代表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