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悠然: 美国一月

(2004-02-17 08:16:18) 下一个
美国一月 悠然 跟随先生以h4的身份来到美国已经一个月了。通过一个月的适应,虽然生活还不能说如鱼得水,但是比起刚来的时候,已经好了很多。 记得刚到Phoenix的时候,最不适应的就是这里的天气了。我的家乡上海是一个气候湿润的江南城市,而这里却是又干燥又炎热。更不巧的是下飞机那天刚好碰到Phoenix50年来最高温的一天,气温差不多到摄氏45度,着实把我热的够呛,而在上海,摄氏35度就算是高温天气了。 其次不能适应的就是这里的饮食了。虽然先生家里以中餐为主,但是众所周知大部分中餐的美味佳肴都是要开油锅烹饪的。而这里的厨房都是敞开式的与客厅相连。所以根本没有办法在所谓的厨房里炒菜。公公婆婆虽然在院子里搭了个简易锅炉,用来开油锅炒菜,但是由于下午4,5点准备晚餐的时间正好是这里一天里气温最高的时候,所以平时大多吃馄饨饺子或者烘从超市买来的速冻pizza吃,只在周末的时候才冒着酷暑开一次油锅,炒7,8个菜。即使炒菜,菜的品种花色也不如国内那么多,而且鱼虾和肉基本都是冷冻的。于是,刚开始那几天,每到吃饭的时候都会格外想念以前在上海妈妈做的饭菜。 一下子从国内到国外,地理环境人文背景都突然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所以对这里的语言及生活环境也都不能一下适应。在国内上学的时候我修了几年日语,毕业后又是在一家日资公司工作了两年,所以英语长久不用,对我来说已经非常生疏了。而要在这里生存下来,没有基本的语言是绝对不行的。在外面,无论是购物还是与先生的同事朋友聚会,周围声声入耳的都是英语。虽然先生的朋友里也有上海人或者台湾人,为了照顾我会讲些国语,但是一旦有其他国家的朋友在场大家又都是用英语来交流了。所以,我和别人的交流一时间有了些困难。虽然简单的问候打招呼都不成问题,但是一旦他们讨论起什么流行话题或是最新的电影等,我就云里雾里,基本插不上口了。 于是想不跟人多讲话自己逛逛商场什么总可以吧。可是这里并不如上海那么繁华,街道二边有连绵的商店。这里只有到商业区或者市中心才有成片的商店。而且商店和商店之间看看似乎很近,可是真的在大太阳下走走也够你受的。于是在这里没有车就好像没有脚一样,上海女生能走一天逛无数商场的特长在这里根本发挥不了。而我刚来这里,当然不会开车,于是要逛商场也只有等周末先生休息开车载我去。 而先生家里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也让刚来的我有点意外。以前在国内有很多报章都介绍过美国家庭父母和孩子的经济是完全分开的。先生一家来美国已经10年了,所以颇有点像美国家庭。在我和先生结婚前,我就知道先生从高中开始就在餐馆打工,自己赚零花钱,上大学自己争取奖学金,先生自己书房的电脑、电视机、音响、DVD等都是先生自己花钱购买的。先生工作后他们家正好买了新房子,先生没有搬出去住,仍然是和父母同住,于是每个月都向家里交房租,并支付家里的电费。直到我们结婚,所有的婚礼费用全是先生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来的,他父母没有赞助一分钱。这点我到也是赞同的。国内很多男孩子结婚都要父母拿出几十年的积蓄为他们操办,给了父母太大的压力,也太依赖父母了。所以先生的独立多少也是我爱他的原因之一。不过自以为对这方面已经有思想准备的我,到了这里,还是被上了生动的一课。因为婚礼用掉了很大一笔钱,先生婚礼后回美国又马上换了新车,而我们又计划存钱自己买房子,所以我开始把我们的开支作个记录,好对我们的存款有个计划。月底,我拿纪录给先生看的时候,先生说房租不对,这个月开始房租加了150元,因为你来了。我当时就愣掉了。要知道我是月中才来的,他父母居然已经收我这个月的房租了!本来我也是跟先生提出过我来了以后是不是适当多交点钱给家里,先生也是说好的。只是我没想到会那么快。至少我以为会等我们安顿妥当,才开始提钱。毕竟大家是一家人,不会那么计较吧。其实,在国内的时候,我每个月也是交部分的工资给家里,但只是为了表示我是家庭的一分子,我对这个家有义务和责任。但是并未和父母在经济上分的那么清楚,有时侯和父母一起逛街,他们还是会为我买东西什么的。所以当时,一下不太能接受。 过了二个星期,Phoenix的气温降到了它的正常情况,差不多都在摄氏40度左右,先生也会在晚上带我在家附近开车逛一下。晚上的天气比白天更凉爽一点,因为干燥人真的都不会出汗。相比之下,上海同样的温度,走在外面人都是粘粘的。刚好今年上海也遇到高温天气,和上海的家人及朋友聊天时他们都抱怨上海今年太热了,有38、9度。我听了就会哈哈大笑,然后告诉他们这算什么,我这里高温的时候可是45度啊,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嘛。不过,我接着说这二天倒是凉快点了。朋友问凉快点是几度?我说40度。朋友用很诧异的口吻问我40度你还说凉快?我说和刚来那几天45度比较,这二天真的是凉快了。朋友笑笑说看来你已经适应那里的天气了。是啊,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度过气候这一关了吧。 同时,几周下来,对先生家的饮食也基本可以适应了。虽然是南方人,对馄饨饺子之类的面食我到是不惧怕的。而且公公婆婆也会问我在国内爱吃什么菜,好在我不是挑食的人,爱吃糖醋卷心菜糖醋排骨等酸甜口味的菜,无论买原材料还是烹饪都属方便,于是公公在每周炒菜的时侯都会为我做一二样。而我也会在一边帮忙开炉子或者递碗盆之类。因为爱吃酸,吃很多东西我都喜欢蘸醋吃,所以先生家醋的消耗量猛增,而那个礼拜我们去中国超市竟然买不到镇江香醋。于是后一个礼拜,公公看到有镇江香醋卖的时候竟然一下子买了好多瓶帮我库存在家里。 为了使我能尽早出去与人交流以及适应美国的生活,公公很关心我的英语学习。公公婆婆在国内时就都是英语教师。公公现在在美国仍然是做中学的英语老师。我来的时候他正好在放暑假,所以为我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他几乎每天都在家指导我的英语学习,热心的为我找适合我的教材,从阅读到听力都一一为我辅导,有时侯他对我的督促太紧,会让我有点难以应付,想要偷懒。但是,仔细想想,学好英文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我自己好,更何况在国内的时候,父母总是还把自己当成小孩子,但是现在毕竟已经结婚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公公曾经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也感动了很久,他说“爸爸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唯一能给你的就是对你在英语上的帮助”。这个星期开始,学校开学了,他也上班了。白天在家里,没有人再盯着我,但是我会自觉地学习了。虽然不是像公公在的时候那样拼命的看教科书,但是我会听点音带或者看英文报纸和英文电影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而公公每天下班依然会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有时侯也会陪我一起听会儿录音什么的。我希望可以早日过了语言这一关,然后进先生曾经的大学修一个学位,和他做校友呢。 学习之余,有时侯也和公公聊天。在聊天中我了解到公公来美国的时候已经40岁了。是在国内考了托福再以留学生的身份来的。来了以后一边读书,一边打工赚取学费。有时侯为了找一份工作要走几十家餐馆。暑假还要坐三、四天的长途汽车去纽约打工。一年之后,先生的母亲陪读来到这里。同样是在炎热的夏天,但是她来后的第三天就骑着自行车开始打工以支持丈夫的学习了。真的难以想象,在这么炎热的季节,在烈日下骑自行车是何等的艰苦啊。再后来,公公得到教授的帮助,在学校得到一份助教的工作,二个人的工作才使得他们的经济趋于稳定。于是又过了半年才15岁的先生也被接到了美国。了解了这些,我对面前的这对老人肃然起敬,觉出他们曾经是多么的不容易。 先生来这里半年后升入了高中学习。也开始了打工生涯。在和公公的交谈中我得知刚开始,先生还没有车,是公公开车送他去打工,然后在他打工的餐馆附近坐上4个小时,等他打工结束再接他回家。即使自己和先生一样累,公公依然坚持要他去打工,只是为了让他体会到劳动所得的来之不易吧。而先生的父母也并非完全在经济上对先生置之不理。当先生需要开车上学时,当他没有能力支付硕士学业的学费时,公公婆婆毫不犹豫的替他支付了这二笔大额的开支。公公说,平时应该要节省,但真的该花的地方我也会为他花。了解了这些后,我知道了,无论是要先生曾经去打工,还是现在多交房租,并不只是钱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我们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于是对房租这件事情我也就释怀了。 先生的父母在这里结交了一些与他们年龄相仿的来自中国的朋友。这群4、50岁的中年人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们大都在而立之年后告别妻子儿女,只身留学来到美国,然后家人来到这里。他们也曾经为寻找工作而到处碰壁,为了陌生的语言和环境而感到茫然。但是现在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并且不少是在知名的大公司;他们有的有了绿卡,有的已经是美国公民;他们住宽敞的房子,子女也都受良好的教育。他们成功的在这里生存了下来。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幸福的生活不是馅饼,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需要自己用双手去打拼。 最近也有二个国内的同学以留学生身份来到美国。谈及一个人在国外的不容易,从吃、住到学习都要靠自己。再想想自己,毕竟不必为这些操心。于是,每当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碰到困难时我就会叫自己去想想我那些留学过来的同学,想想我先生的父母以及他们的那些朋友。想到他们的困难,我会觉得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他们比较起来是多么的渺小。我想我先生和公公婆婆那些朋友的子女是幸福的,他们因为父母早年的打拼而不用在国内考托福或GRE,然后通过签证来到这里;他们不用自己找房子自己做饭,不用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而四处打工,不必忍受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寂寞和无助。我也是幸福的,我同样不需要繁琐的出国手续,在这里我有固定的住处,有安稳的生活环境,更有爱我的先生在身边照顾和支持我。我们都应该珍惜这种幸福,但是这珍惜不是依赖,不是安于现状。中国古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父辈们把我们带到这里,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然而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去努力创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