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挪威森林里的一,两个女孩

(2016-01-30 12:16:40) 下一个

     生着病,却睡不着,脑子木木的,随手抽到《挪威森林》。

     第一次读《挪威森林》,还是二十多岁的时候。看上去是一本讲青春的书,很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就好似甲壳虫在那首歌里唱的,一切简单又直白。认识、喝酒、聊天,醒过来后一个人,最终,是深不可望的挪威森林...
 
     那时候,喜欢直子的单纯。印象里的直子,就是那样的...眼睛清澈透明,一头直泻下来的长发,发侧别着个大大的发卡,露着她无暇的脸,在阳光下,泛着青春的光泽。也许,是因为从小时候开始,就对那种发型情有独钟的缘故吧,直子,从此就这么定型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候,好像是不太喜欢那个叫绿子的女孩子。觉得一个带着饭味,挟着少许油腻,凡事不走心的女孩子,出现在这么唯美的一本书中,是多么地不合时宜。现在再翻,我却是会喜欢这个世俗又真实的绿子。普普通通人家里长大的女孩子,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心思去风花雪月,凡事要靠自己争取和解决。她直接、世俗又简单。 

     本想给你做顿菜,
     可惜我没有锅。
     本想给你织围巾,
     可惜我沒有线。
     本想给你写首诗,
     可惜我没有笔。
     
     她的“什么也没有”歌,她的对爱情的十二分完美无缺的渴望,小作又真实,还做得一手的好菜。

     “我”在心里眷恋和挂念着清澈如月光的直子,可是,又享受着和绿子在一起的简单的、带着酒饭味道的凡人凡事。但是,这不是一个关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事情,这里面会有朱砂痣,可是没有米饭粒,也没有蚊子血。

     小说里还有一个人物,就是直子的姐姐。她在小说中出现的时间很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呐?“差不多所有的事情都能自己一手处理,几乎没找过谁商量或求人帮忙。也不是因为自尊心特别强,不过是觉得那样最是理所当然的。” 直子是这样提到她的姐姐,一个极聪明的女孩,脑子却是“坏” 了,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诉诸语言之后确很平凡,但当时的我并不是将其作为语言,而是作为一团薄雾样的东西来用整个身心感受的。”

     很多的东西,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没有读懂,也许,今天发着微烧、不甚清楚的大脑,在字里行间依旧有没能够读到的。

     那时,只是关心直子最后怎么样了。对于她最终的离去,那时的我,伤心又不解。脑海里全都是那样的场景,她和“我”并肩走在东京的街头,漫无目标地走来转去,法国梧桐叶在胶皮鞋的踩踏下莎莎作响。“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反正走路即可。” 爱而不能,于是他们一起去散步...

     绿子却是不同的,她可以一直那么醒目地,没心没肺、真实地活着。而那一切,是当年二十多岁的我,所不愿意看到的...也许,那个时间,生老病死都距离我太过遥远。即使看到,也是哭一哭,蒙头睡一觉就能过去了的...

     原来,我们都还是要做那个绿子多一些,不是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默茗 回复 悄悄话 可能做文學評論的,喜歡做更深一步的解讀。直子是如内心的那个“我”,绿子是“我”应该过的生活,玲子是那个清醒的旁观者...说得太直白,小说就不大好看了。还是就当看小说,最消遣不过...
默茗 回复 悄悄话 你好,Linmiu,谢谢你的跟读及评论!刚琴师,是玲子,对吗?最终进了精神病院...
每次读,好像都是一本新的书。以前是读青春,现在读懂以前读不到的。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我也是当年读的,现在想起来真像一曲青春的挽歌。
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钢琴教师,因被一个小女孩诬陷而住进医院,那人身上好像有一种纯粹的良善,所以只能伤害自己。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