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上了James Clavell 的写作,决定阅读他所有的东西,Shogun之后,夜以继日、黑白颠倒的,读完了第二本:Tai-Pan. (大班)
Tai-Pan 的故事从1841年1月26日驻港英军在香港升起英国国旗那一天中的人物及其经历开始,其中有英国、美国、葡萄牙鸦片商。
Shogun谈的是不小心落到日本的第一位英国人身边发生的事儿,而Tai-Pan主角儿也是英国人,讲他在香港及一口通商口岸广州的经历,因而2本书里很有些相似的描述。比如咱非常注重的“面子”(face)问题。
大班威风凛凛,英国驻香港的商务总监作为英女王的全权代表都对大班言听计从,但他经年与华人打交道,从鸦片交易到个人生活,已被驯化得会讲Chinglish, 句子中带 "heya", 熟练用筷子夹茶、让菜,更会以实际行动给足周遭的华人面子。他通晓对方怎么就赢得面子,怎么就没面子了,gain face, lose face, gain great face...等在书中用了许多。
书中Tai-Pan也被送了一个妾,名字是May-may (美美),美美大病、玉体未恙前也亲自挑选为大班买来另一个妾。清朝可以有三妻四妾的,美美死活不理解她的大班怎么就不领情,不碰她给买来的---不给买来的那位face。奇怪的蛮夷(barbarian)!
就是呀,书中老外都被称为barbarin,即使是深爱大班的美美与大班聊天时也是"你们barbarian ....."
我从小就重理轻文,对历史更是毫无兴趣,背那些哪年哪个条约一直觉得没用,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才死记硬背。现在倒好,为了明确书中事情发生的背景,认真钻研了当时的历史,对小时候学的清朝之天朝闭关锁国、唯我独尊、白银外流、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穿鼻草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戊戌变法......弄得一清二楚,更深刻理解了为啥把老外们叫barbarian:
咱朝廷是天朝、大清帝国呀,是宗主国,其他的没有咱的文化、礼仪、语言、相貌、行为、服装打扮,都是蛮夷,要朝贡的,所以都是barbarian.
我和妹妹聊天,说到在读Tai-Pan, 她说是不是陈冲演的那个“大班”呀,我即刻否认说不会的,这是本集合了富商、历史、幽默、爱情、还有洪门会啥的很好看的书呀。
“大班”电影刚发行那会儿我就看了,现在只记住了陈冲,别的都模糊不清了。读完书,就上网找剧看,发现刚读完的Tai-Pan真的跟那个电影“大班”是一回事儿。 电影正是基于书里的人物、事件,当然更改、遗漏了不少情节。读书感觉美美应该是娇小、甜美、诙谐、可爱的,但电影里的陈冲却是另一种风情。
40年前读过Shogun的邻居老人说,下一本去读这个作者的"King Rat" 吧。说话的口气好像King Rat是个秘密珍宝。
一个VP同事,中年,别的部门的,在cafe 碰到,瞎聊几句,聊到了书,他说 “oh, James Clavell. Wait till you read King Rat!"
我本想下一本读 Noble House, 趁着还记得Tai-Pan里的人物关系,但禁不住King Rat的诱惑,开始读它,看看到底是怎么了。
这是6本James Clavell 的亚洲系列,分别按出版年月之顺序、按故事发生的年代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