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w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正文

老子为什么说烹小鲜?

(2015-04-02 06:08:40) 下一个

老子为什么说烹小鲜?

很多很多人喜欢引老子的这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至于老子的这句话被引了无数遍了,这些人都以为自己理解老子的意思。

刚刚看了一个意银时间旅行的海纸,他梦臆:“老子的时代,厨具可没有现代这么方便。”就跟他看见老子的时代的厨具似的。

为什么我说他梦臆呢?

首先,他的爱弟就是Dreamkylin,可能就是梦臆林,林梦臆。

其次,因为他提供的证据,请看,他又说:“要烹饪一碟小鲜,没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和高超的烹饪技术,是做不好小险(鲜)的。”

既然“老子的时代,厨具可没有现代这么方便”,那么,老子的时代,“要烹饪一碟小鲜”吗?

反正孔子是大块吃肉的,据说是一寸见方的哪!

我就不管老子的时代是不是“烹饪一碟小鲜”,还是烹饪一大堆小鲜用碟分着吃呢,嘿嘿

至于老子说的“小鲜”是什么,我也不管了,反正很多人都以为是小鱼小虾,我也没办法,反正我不会时间旅行,我也不梦臆。

但是,现在可以在博物馆里看到见老子的时代的厨具,大家有没有想过用那样的厨具干嘛要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吗?

特别是“烹饪一碟小鲜”应该还是挺块的,应该不需要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对吧?

再说啦,别忘了这里说的是“老子的时代”,所以,我猜以那时的生活节奏,“烹饪一碟小鲜”不仅不需要有“足够的耐性、耐心”,还就怕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哪!

首先,说“老子的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至少比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节奏慢,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现在的中国人的生活节奏都跟西方人差不多了,对吧?

其次,如果老子说的“小鲜”是小鱼小虾的话,那么,“老子的时代”的小鱼小虾应该跟今天的差不多,对吧?

所以嘛,“老子的时代”“烹饪一碟小鲜”用的时间应该也跟今天的差不多,对吧?

当然啦,“烹饪一碟小鲜”用的时间跟火大小有关,即便是小火也未必需要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吧?

哈哈哈哈,大家嫌我啰嗦了吧,嘿嘿

看来大家没有“足够的耐性、耐心”啊!

不怪,不怪,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嘛,尤其是这里的很多人都在美国生活哪,对吧?

所以嘛,大家可以想象,以“烹饪一碟小鲜”的时间为标准,就算是以美国生活的快餐的节奏,绝大多数现代人都不会嫌“烹饪一碟小鲜”慢吧?

因此,还是以“烹饪一碟小鲜”的时间为标准,以我们想象的“老子的时代”的中国人的生活节奏,是不是可以说那时的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嫌“烹饪一碟小鲜”慢呢?

总之,以“烹饪一碟小鲜”的时间为标准,完全可以说,包括古今中外,甚至还可以包括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厨具,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烹饪一碟小鲜”是挺快的,是不需要“足够的耐性、耐心”滴。

我啰嗦了这么些是什么意思呢?

因为整体性,别自相矛盾,只是厨具回到“老子的时代”,其它部分还在现代哪,这样就必然自骟耳光啦。

所以,瞎子摸象是对所有人讲的,不仅瞎子摸象应该摸全了,把整个象都摸了以后再说话,明眼人也不例外。

别以为你能看见就不会犯摸象的瞎子的错误,因为你完全可能是个睁眼瞎,白日做梦也跟睁眼瞎一样。

还是因为整体性,别只是拿老子的一句话,不管你看的多仔细,用放大镜看,还用显微镜看,甚至时间旅行到“老子的时代”看厨具,还要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么用他们的厨具,别忘了也看看那时的生活节奏,等等等等。

就是嘛,都时间旅行到“老子的时代”了,只看了厨具,确实是太傻伯一,太浪费啦。

很多很多人喜欢用老子的这句话批阶级斗争,批文革,因为他们认为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折腾,也就是不革命,阶级斗争就更不对了,文革就是坏的都没形容词能形容了。

永远都别忘了整体性,不能以点代面,如果你以点代面的话,特别是你在点上正确了的话,那就基本上可以保证你在面上是错误的,因为你是个睁眼瞎,犯了摸象的瞎子的错误,跟你一样,摸象的瞎子在点上也是正确的,在面上是错误的。

整体性啊,整体性,永远都别忘了整体性,看老子的<道德经>也不例外,要整体的看<道德经>,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不是孤立的,或者说老子的这句话跟<道德经>的整体所表达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别以为老子会傻到跟那些喜欢自骟耳光的傻瓜说话自相矛盾一样,对吧?

整体性啊,整体性,记住整体性,永远都别忘了啊!

那么,下面,我问大家一个关于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的问题。

别看就七个字,也别以为这七个字你都看见了啊!

完全可以说睁眼瞎的错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犯的,所以嘛,老子教导我们要“自知”,而且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还是回到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你觉得这七个字你都看见了吗?

做梦的看到了厨具,那是属于时间旅行了,比放大镜和显微镜还牛,你再仔细看看这七个字,你觉得这七个字你都看见了吗?

那么,现在我问你我的问题,老子说的“大国”有多大?

现在的中国十几亿,美国两三四亿,英国和法国人口少一些,这些国家都算老子说的“大国”吗?

是不是治中国和美国若烹小鲜,治英国和法国就不若烹小鲜了呢?

所以嘛,别看就七个字,七个字也要全面的整体的看,你以为最简单的地方往往是你犯睁眼瞎的错误的地方。

好了,扩大一点,看看后来的人们给<道德经>的分段里这七个字的那一段: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我就不翻译了,不仅因为网上有的是,还因为只看这些文字的意思也还是会犯睁眼瞎的错误。

你觉得你对那七个字有点新的理解了吗?

最后,我回答我的这个帖子的题目的问题,那就是,老子为什么说烹小鲜?

首先,大家要整体的看<道德经>,<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基本价值观,老子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

请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告诉大家了,在他看来,不仅没有绝对的是非和对错,也没有绝对的善恶和美丑,是非跟对错,善恶和美丑,还是会相互转化的。

举个例子吧,如果全世界都民主了就不民主了。

恰恰因为中国“独裁”,美国就需要显示“民主”的善和美,如果中国也“民主”了,美国就不需要显示“民主”的善和美了。

反过来,也恰恰因为美国“民主”,中国就需要显示“独裁”的善和美,如果中国也“民主”了,因为那就差不多全世界都民主了,中国也就更不需要显示“民主”的善和美了。

“民主”各有“独裁”各的善恶和美丑,“民主”美国的“民主”人们杀黑人杀了一百多年,直到文革开始后两年,1968年4月4号那一天,美国的“民主”人们杀了马丁,从那以后,美国的“民主”人们杀黑人的情况有所好转,我就不提排华了。

如果那一天中国也象美国一样“民主”了,别以为“民主”人们都是善男信女,嘿嘿

也别以为民主运动不伤人,就连宾宾有礼的日本男政客都在他们的议会上大女政客哪。

言归正传,我回答我的这个帖子的题目的问题:老子为什么说烹小鲜?

我在上面说了首先,大家要整体的看<道德经>,<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基本价值观,老子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

其次,还是,大家要整体的看<道德经>,<道德经>的基本思想,基本价值观,老子认为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

那么,除了“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的比喻,老子关于国家的好坏美丑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是什么呢?

除了比喻,老子有没有具体的、直接的、不隐晦的、不拐弯抹角的说他的关于国家的好坏美丑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呢?

当然有啦,而且还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只不过跟“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联系起来一起看的人不多见罢了。

请看老子具体的、直接的、不隐晦的、不拐弯抹角的说他的关于国家的好坏美丑的基本思想和价值观: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如果你相信老子的<道德经>的整体所表达的价值观是一致,也就是说老子没有话自相矛盾的话,那么,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是跟他的“小国寡民”这一段所表达的价值观是一致。

换句话说就是,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是为他的“小国寡民”服务的。

所以,这就是老子为什么说烹小鲜,因为“小国寡民”是他的理想情况。

简单的说,如果你当真喜欢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话,你就应该喜欢他的“小国寡民”这一段所表达的理想情况。

如果不然,你不喜欢老子的“小国寡民”那一段所表达的理想情况,那你就不是当真喜欢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

大家想一想,今天的世界,现在的中国,是不是跟老子说的完全相反?

其实呢,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人是实践了老子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滴。

你不信吗?

中国人实践老子说的“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郑和下西洋了,明朝决定跟非洲不相往来,西方人就跟非洲相往来了,西方人也跟满清相往来了,结果很多很多中国人大骂明朝决定跟非洲不相往来是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愚蠢多么的愚蠢,明朝就是“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下面这两个问题:

究竟是西方人就跟非洲相往来符合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呢?

还是明朝的跟非洲不相往来符合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七个字呢?

你喜欢明朝的“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跟非洲不相往来的政策吗?

所以嘛,也别以为你喜欢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因为这七个字道理也不是绝对的。

今天的世界的现实,现在的中国,是不是跟老子说的“小国寡民”的理想情况完全相反?

因此,如果你当真相信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话,那么,老子为他的“小国寡民”服务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就要反着用。

所以,在二战和内战刚刚结束后的中国,面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在那样的情况下,反着用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恰恰是用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不是宗教教条,也不是数学物理公式,对吧?

当然了,今天的世界的现实比当年和平多了,中国周边也比当年和平多了,中国也就可以回归一点为“小国寡民”服务的“治大国,若烹小鲜”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