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汉字会被边缘化直至“死亡”?》在百度新闻上意外发现了这篇文章(严格意义上可能不算是一篇文章,因为它似乎是从一本书里节选出来)。一看见这个标题,我心里就觉得不妙,要是作者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定的还好,要是最后的结论是肯定的,那肯定会有一大堆人在后面骂——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熟悉我的人(大概很少)应该知道我从来不会站在民族大义[
阅读全文]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关于职场新动态的报道,揭露出了一种招聘过程中新的潜规则,那就是“已婚已育的女性更具优势”[华商报][现代快报][南方都市报]。其实往回倒一倒,这样的内容最近几年里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新浪博客][亚心网][重庆晚报],一直可以追溯到2012年前后,所以已经算不得是新闻了。然而,真正让我感到一阵眩晕的,其实还是华商报这篇报道的后续&ldqu[
阅读全文]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间消息,国外媒体报道,住在澳大利亚的莱特今年44岁,在澳大利亚的公开身份是企业家和学者。但就在几个小时之前,美国《连线》(Wierd)杂志和Gizmodo网站确认莱特就是比特币发明者中本聪。
随后,10几名澳大利亚警员在当时时间周三下午1点30分左右突袭了克雷格·史蒂芬·莱特(CraigStevenWright)的家中。”
这样一则有点莫名其妙的新闻[
阅读全文]
原文:LiveScience《HowStupidCanYouBe?ScienceCountstheWays》
译文如下:
ForrestGump曾经说过:“干出蠢事,就是蠢人。”此话一点不假。
最新的研究表明,人们主要会因为三种原因认定一件事是愚蠢的:鲁莽面对风险的行为、心不在焉、脱离实际和缺乏自控。
而且,尽管“愚蠢”是一个有点宽泛的词语,但研究者却发现人们其实可以非常迅速地判断一件事是否愚蠢。[
阅读全文]
很多媒体称这是一篇由“某学者”发表的议论,但都对这位学者的身份语焉不详。不过这样或许更好,我既不喜欢高举道德大棒却谴责别人的言论,也不喜欢因为对方的学术地位就盲从其看法。我们在这里就不去深究这些观点的出处,仅就观点本身来分析一番。
事实上,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长微博的内容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人肯定是为了讽刺或者开玩笑才写下这[
阅读全文]
2015年9月19日,日本国会参议院通过了新《安保法案》。虽然从形式上和平宪法并没有被推翻,但是日本动用武力的条件被大幅放宽,甚至有人分析认为日本已经在事实上获得了“发动战争的权利”,向着“所谓的正常国家”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一直以来,只要把“日本”和“正常国家”这两个词放在一起说,就一定会在华语圈招致反感和谩骂,就[
阅读全文]
“老人摔倒要不要扶”,这个话题最近几年简直长盛不衰。每当你以为它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总是又会冒出一些事情把这片沉
渣搅动起来,或者某某好心扶老人被讹诈了,或者老人摔倒没人扶去世了,如此种种。
每当这个话题被提起,舆论反正就是两边倒:一边是稍微有点公众影响力的人物们痛心疾首,几乎众口一词地谴责“社会道德沉沦”
、“[
阅读全文]
今天突然看到有一则新闻热了,似乎是两个互不相识的90后男女相约了结生命。说实话,刚刚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一点感触都没有,只觉得大概是一则奇闻异事。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人对这两个人的选择表示不理解,这倒是让我惊讶不已。——活着也许并非不堪,可是还有心跳和呼吸并不算真正的活着。活着就只是“生存”这么简单吗?怎么可能,如果真是[
阅读全文]
奶茶的结局让人难以释怀,因为按池田自己的说法,他离开了在他心中排“第一”的水面,选择了在接近尾声的十几话内都几乎没有再出现的小左。无疑,作为一个男人,池田的选择很难说得上是正确的,但其实池田在我的眼里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所以他的选择也不能算是错误。无法爱自己的人,无法爱任何人。看到这句话肯定有很多人都会疑惑,因为池田的心里[
阅读全文]
又见钉子户的报到,这次好像是湖北。似乎每隔一段时间这样的新闻就会冒出头来,占据人们的眼球(或者搜索榜的前位),喧嚣一时,然后……烟消云散。“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可是,我们其实好像只有唯一的选项,因为我们既没有爆发的能力,更加没有爆发的胆量。我们只能沉默着,希望自己还有些分量,希望有人能看我们一眼,希望这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