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面临战略抉择:适应游戏规则或者重回自我中心老路

(2016-07-16 03:58:35) 下一个


BBC

林昆瑾博士, Dr. Andreas Villar-Gertner 

剑桥大学新兴大国研究中心

 

海牙国际法庭周二公布了南海仲裁案结果。其短期影响可以预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仲裁结果公布后立刻否认该裁决会影响中国主权以及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各项权利。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将仲裁结果称为“无效”。中国正在进行的南海军演无疑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对斯卡伯勒浅滩(Scarborough Shoal)的控制,中国还正在这些“岛屿”上增设军事和民用设施。中国还可能单方面重启在这一争议水域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宣布在南中国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尽管这和东海的防空识别区一样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美国和它的亚洲盟友则有可能做出军事反应,导致南海区域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常态化。南中国海海域内的平民、海岸警卫队以及海军舰只冲突频率可能增加,紧张局势将逼迫中国放弃和东盟各国的协商并放弃遵守多边准则的既有立场,从而使危机管控和沟通渠道显得更加重要。

国际社会将对中国拒不遵守国际准则的行为进行审视。中国已被要求尊重仲裁结果,因为仲裁的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中国是该公约成员。如果美国、菲律宾、越南、日本以及其它国家和之前预测的一样,对中国的反应采取反制措施,中国将因违背国际公共意见而承担国际地位及软实力受损的风险。

然而,国际法律仲裁结果的效力很少由其合法性以及正确性所左右。南海仲裁案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将考验中国领导人是愿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姿态适应国际规则,还是会选择重回民族主义的老路,重回教条式、说教式的外交政策。我们相信中国会在长期利益的考量下选择前者。

 

 



事实上,中国曾经很快适应了在国际组织中运作。比如,它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学会了熟练运用争端机制和投资仲裁机制解决问题。但中国对于领海主权诉求的合理性因为海牙判决打了折扣,被认为是缺乏历史准确性和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果中国坚持对海洋法公约进行批判,批判“它在美国领导下过于政治化”,它将被国际社会认为坚守冷战思维,这种思维与中国正在争取的全球领导力地位背道而驰。如果中国被赋予这种形象,那它近年来在参与打击海盗多边行动、维和、气候变化以及全球金融经济治理中所作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然而事实上,大多数东盟国家并不愿意以南海冲突界定同中国的关系。这些国家都在同美国以及中国两个大国的关系问题上走钢丝。2012年,泰国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升级成了“战略伙伴”。作为南海争端的核心国家之一,越南谨慎地避免中越关系恶化,不愿卷入菲律宾的政治行动,同时没有让海洋争端支配中越整体关系。在和美国改善军事关系的过程中,越南对美军使用金兰湾的诉求采取了谨慎态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处理南海问题时也采取了较为低调的态度,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通过允许四艘美国军舰进驻樟宜,新加坡在南海局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举动给了美国军舰轻松进入南海区域的能力,同时帮助美国第七舰队在该区域实现了永久存在。新加坡在中美的争吵之中小心扮演中立角色,在与美国保持20年安全合作以对冲来自邻国的安全威胁的同时,新加坡否认有任何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

在东盟各国中,只有菲律宾是一个例外。马尼拉的政府热情拥抱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同时它无法承担相应的军事开支,因此选择与美军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但新任总统杜特尔特已经公开表示了与北京进行协商的意愿,并表示愿意共同开发南海资源。

当中国怀着一种历史沧桑和委屈的心态打算在在南海采取硬碰硬战略的时候,它在南中国海的邻国纷纷担心中国会成为这一区域的霸权国家。截至目前,北京仍然相信 自己能够通过贸易和经济手段平衡和亚洲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管控风险。亚洲国家没有利用国际判决解决国家间冲突尤其是主权冲突的传统。如果把握好这 次仲裁案的机会,中国有望牵住这一区域内“最邪恶问题”的缰绳,并展示出自己的领导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