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爱看纪录片,一是它们大都比较短,一次两次就能看完;二是它们揭示人文、艺术或大自然现象,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三是拍得好的纪录片可以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前些日子一位在国内搞艺术的网友推荐了一部,央视今年年初播出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三集,共两个半小时,我分两次看完。
这个影名一点不抓人眼球,不刺激、不神秘,似乎讲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工匠,一个整天窝在文物堆里的老古董人物。但恰恰是这样平实的标题,在铺天盖地的电视剧中引起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而且,这部纪录片中的人物大多是年轻人,90后、80后。
以前在我的眼里,故宫就是一个旅游胜地,我曾进去过两次,都是人山人海,根本看不清、也没心思去仔细欣赏那些宫中的珍宝。而《修文物》里呈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安静、古色古香的修复室院子,里面养着鸟、喂着猫、种着花草果树。
影片在各项文物类之间穿插:青铜器、陶瓷、木器、漆器、钟表、书画、织品,等等。在那些唐三彩马、康熙的祝寿屏、辽金的木雕佛像、乾隆帝的御诗箱面前,是一群聪明能干、心思宁静、认真踏实、兢兢业业的文物修复者在那里工作。
故宫修复单位至今还沿用传统的师徒制,但片中的年轻人和传统的学徒不同,他们都是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的毕业生,学绘画的、学雕塑的,甚至还有文博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在采访中道出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的感受、曾经有过的迷惘。
原来就是学艺术出身,加上整天沉浸在文化艺术的氛围中,用心、眼和双手和古人对话,这群年轻人的言行气质不同于一般,我想他们对美的感觉和品味也一定高人一筹。浮躁、盲目追赶时尚的人,无论什么年纪,都不可能在这里安心工作。
故宫修复组现在每年招聘美院应届生四十多名,以后还会更多。修复文物是个持久的任务,仅书画,每过80年左右就必须修复一次。
他们又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普通人。中年师傅也抽烟,但他们必须骑车走好长一段路,到红墙外面去吸烟;女孩子也爱打扮,但为了不损伤文物,在宫内不能使用化妆品和香水。每天上班要开七道门,先喂猫、喂鸟;院里的杏树结果子了,一群人兴致勃勃地去摘杏子。平凡寓于伟大之中,是这部语气淡淡的纪录片表现得最好的一面。
可能很少会有人认为这是伟大的工作。而我,却觉得他们很神奇,甚至有点神秘。他们日日在红墙里,和精美绝伦的古代瑰宝打交道,赋予沧桑的文物以自己的情感和劳作,那是真正的穿越,真正的精神升华。
我喜欢这些人的平和、沉稳、执着、谦虚和幽默。看他们工作,听他们有意无意的对话,对我来说,比那些半真半假、粗制滥造的古装清宫剧有趣多了。在他们的手里,几百年、几千年的文物有了灵性,有了生命,他们功德无量。
这是影片中一个叫屈峰的年轻修复师说的话: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 …… 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
在《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二集里,有个令我难忘的镜头:
一座近两米高的辽金时代木雕佛像修复完毕,要运到故宫的另一处去预备展览了。它的修复师们,在沥尽心血和佛像共处了几个月后,恋恋不舍地目送着这座有一千年历史的珍宝离他们远去。
*****
在故宫地库里封存了近三百年、积满灰尘和老鼠屎的屏风,等待修复:
康熙大帝的万寿屏:他的16个儿子、32个孙子赠送给他的祝寿礼物,有一万多个不同的“寿”字彩绣:
一个年轻修复师在弹吉它自我放松,墙上挂的是“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修复后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
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的为乾隆皇贵妃画的肖像,它的缲带需要修复:
没有游客时的故宫:
以前做的艺术笔记:
纪录片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5kIZWLkjNo&list=PLNQ39ZmKUSIFXNv6NDO5KJajU2hfV23kz&index=1
是,很欣赏这样的年轻人。
很高兴婉妮也喜欢!
是啊,默默无闻地做着文化大事,可敬。
这种纪录片真的很感人!他们这群艺术家,真的是人民的艺术家,他们耐得住寂寞,用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呵护着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历史文物!
很高兴红裙喜欢。昨夜你一定看到很晚 :)
哈,阿毛先生,总算碰到一个也看过的人,太高兴了。
松松好。节奏比较慢的,要定下心来看。
谢谢思韵。年轻人不爱这种老东西,很可以理解。我大概过了35岁后才开始有兴趣了,而且越来越有兴趣,老城、老房子、老家具、古画古诗、很多手工做的东西 ... 但也只是喜欢,真要到那里去工作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我特别佩服这些年轻人。
沫沫说得对,凭感觉走,这感觉就是灵感。勉强拼凑或硬写出来的东西,还是看得出的。谢谢沫沫的鼓励!
好在菲儿和我成熟了,懂得静下心了。:) 荔枝好文!
昨天、今天的文字都很好~~
是的,特别是年轻人,大学刚毕业,而且又是美术专业的,定下心来很不容易。
大众、小众都要写 :) 我年轻时也不喜欢这些东西,不喜欢历史,在历史课上和几个同学做数学题,条子递来递去,老师气死。
我小时侯最烦去故宫,觉得很boring,后来年纪大了点才开始比较喜欢起来。
尼斯在故宫一边拔草,一边接受文化的熏陶 :) 我小时候也在名人故居的院子里拔过草。
给宝妈端上一杯卡普吉诺 ... 要做好思想准备,节奏有点慢的。
有时间一定看看问好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