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皇帝为何很少死于癌症?

(2015-08-31 02:08:23) 下一个

最近,看到一篇题为《中国皇帝为什么少有癌症?》的文章。文章说,中国古代帝王,很少有患上癌症的记载。难道古代帝王不容易患上癌症?难道癌症是近数百年的新发现,新出现的病症?

    其实,并非如此。文章说,古时候的史官,记录朝代更迭,帝皇功过,以及帝王生死的事。不过,对于皇帝患病细节及死亡病因,相信不是他们要记载的焦点。但是,早在 1170年的宋朝,东轩居士撰写过一本《卫济宝书》,提到“癌”这个名词。这“癌”字没有见于《康熙字典》等传统典册,直至1915年“癌”字才正式出现在《辞源》和《中华大字典》中,解释“癌”是恶性肿瘤。

    2001年,《中华医史杂志》刊出陈启明的《<卫济宝书>—“痼”病考实》一文,他认为癌“非今之恶性肿瘤,乃今‘无头疽’中之‘深部脓肿’”。而早在1264年,宋朝福建人杨士瀛著的《仁斋直指附遗方论》,这应该是传统医学文献最先对癌的特征有简明叙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并且指出它“毒根深藏”,最后会引起昏迷。这和现代医学的“癌”的特征和临床表现有点相似。

    现在人们知道,“癌”就是可致命的恶性肿瘤,是近代所用的医学名词。在过去,组织病理学、细胞学、微生物学,甚至遗传学还在萌芽阶段。同时,诊断造影学还没有诞生,诊断手段受到限制。很多疾病,尤其是早期的疾病,很难诊断出来。

    所以,相信古代的人对于“癌”这个概念是没有认识的。史料上很少出现皇帝患上或死于癌的记录,也没有提过“癌”这个字,那是可以理解的。或许偶然有记录皇帝死前一些患病征象,但只凭这些征象症状,难以作出可靠的诊断。唯有从一些“蛛丝马迹”的文字资料,去推敲、揣测,作出最接近,最可能的间接诊断。

    不过,中国皇帝死于癌症的也不是一个没有,爱新觉罗·溥仪,这位清朝的末代皇帝就是死于癌症。溥仪在位仅仅三年,就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成为“逊帝”。经过“改造”后,成为一介平民。1962年,溥仪和李淑贤结婚后的两个星期,就出现尿血的症状。传统医生诊断他患上了“膀胱热”,开了一些药给他,也没有作进一步治疗。

    两年后,周恩来总理得知溥仪有尿血症状,要求有关医疗部门对溥仪进行全面身体检查,才发现溥仪患上膀胱癌,动了切除手术后的几个月,肿瘤已经蔓延至左肾,多次动过手术,也不见好转,又再转移到另外的肾脏,后来因肾功能衰竭死去。溥仪死于肾癌,死后庙号为恭宗,谥号愍皇帝,逊帝。骨灰安放在清西陵。当然,溥仪的庙号和谥号都是爱新觉罗家族在台湾的后裔于1967年给溥仪加上的,与古代皇帝的谥号,庙号为朝廷所加是不同的,因此,溥仪所谓的谥号,庙号并不算是正式的谥号,庙号。

    其实,除了这篇文章所说的古代难以诊断癌症的原因之外,中国皇帝的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许多皇帝荒淫无耻,风流成性,年轻时就被酒色夺取了性命;二是,更多的皇帝在争权夺利中遭人所杀。因此,这些皇帝还没有出现病症时就死于非命,就更没有死于癌症之说了。

    因色情而死的皇帝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汉成帝刘骜了。当时,刘骜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为了日夜寻欢便命人四处寻访春药。不久果然有方士给他献上所炼的大丹,叫做“慎恤胶”。这春药很有效力,汉成帝只消一丸就能与赵合德彻夜欢愉。有一天,刘骜为了求欢竟然一口气吃下了七颗丹药。这天夜里锦绣帐中春光无限,侍立殿外的宫女终夜都听得见他和赵合德的欢声笑语。但正所谓乐极生悲,刘骜的身体一是经不起凤倒鸾颠的折腾,竟然死在了赵合德的身上,从此就长留这“温柔乡”了。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春药由来已久,“慎恤胶”、“五石散”、“回龙汤”、“助情花”、“颤声娇”、“红铅丸”、“腽朒脐”、“阿肌苏丸”,都是有史可稽的著名春药。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帝王史,沉迷春药的皇帝,比比皆是,但是最多的要算是明朝的皇帝了。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的《中国古代房内考》,从明成祖开始,明朝个个皇帝都喜欢吃春药,其中穆宗、世宗、宪宗等皇帝都因好色成性、服用春药而死亡。

    说起皇帝死亡,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其中一共有61位皇帝被人所杀。而这些被他杀的皇帝起因各异,杀法也是五花八门。

    东汉时期为什么大都是幼帝登基,就是因为东汉的皇帝过早的就死于非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开创帝制以来,由于“父传子,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几乎每个朝代都出现过幼帝的现象,即未满弱冠就即位称帝。这种情况以东汉王朝最为显著。东汉自光武中兴到汉献帝被废,历12帝,凡196年而亡,其中未满16岁即位的皇帝竟多达9人,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并且自和帝之下,皇帝均为幼年即位,这成为除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外,东汉政治的又一大怪胎。

    而最离奇的皇帝死亡是被自己的第一夫人皇后和自己女儿所杀。唐中宗李显就是被自己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的。李显。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所生,一生的天子之运不顺。李治死后,二十八岁的李显以皇太子嗣位,武则天临朝称制,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李显被废为庐陵王,迁至房州,过着软禁一般的生活。圣历二年,即公元698年被召还东宫,复立为太子。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乘武则天病重,拥李显复位,重复国号唐。

    李显本想就此可以平安当皇帝了,但韦皇后不能安分守已。李显原来就与韦皇后的感情确实很好,重新当了皇帝后,李显对韦皇后更是信任有加,还允许她同参朝政。但是,韦皇后并不满足做一个皇后,想学婆婆武则天,过把女皇帝的瘾。景龙六年,即公元710年,韦皇后被指后宫淫乱,担心李显追究,遂与女儿安乐公主一起,把毒药包进馅饼里,李显吃后便不治身亡。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蕌蕌 回复 悄悄话 所谓皇帝就是穿着黄色衣服的性奴!!!
枫丹凝露 回复 悄悄话 基本都是夭折,没活到癌症长成就嘎嘣了。
eN_Joy 回复 悄悄话 “癌”字是日本人发明的汉字,当然不会出现在康熙字典里。类似的还有“腺”字。这个仅有的两个收入现代中文字典的汉字。
和字还有很多没有进入汉语的,中国人看到会感觉似曾相识,但是绝大多数人不确定怎么念,即使受过高等教育,例如, 込,辻,峠,丼,等等。
孤独行者 回复 悄悄话 《千金方》里有,内消瘰疬丸。 瘰疬是肿瘤的总称,包括恶性肿瘤,可见癌症在1500前就有了。只是不叫这个名字。而且,直到近代,中国人的寿命没有到肿瘤高发年龄。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貌似很低。
闲闲客 回复 悄悄话 哈哈,颐和园你真聪明!
颐和园 回复 悄悄话 皇帝还是三宫六院嫔妃的唯一性奴,不容易呀.
robato 回复 悄悄话 癌症是老年人的病,中国的皇帝都死得早.
mzl9876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赞一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