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6)
2023 (4)
人与人的相遇,往往始于一个标签:学历、职位、或是光鲜的头衔。我们习惯于用这些外在的标志,去描摹一个人的轮廓,以为看到了全貌。然而,这些标签所能告诉我们的,终究只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的冰山一角。一个人的真正模样,他的品格、他的修养,都藏在最细微的日常里,藏在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的言谈举止中。
前不久,我经历了一件小事,却让我对此有了更深的感触。
一位前同事,才华横溢,却在离职时留下了决绝的背影。我曾为他的遭遇感到惋惜,觉得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该如此匆忙地结束一段旅程。基于不久前他出版了新书,我读后觉得不错,便出于一份善意,在和经理闲聊时提了一句,想买一本他的书,以示支持。
然而,当他听到我的这番心意时,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不错”。那份语气里的高傲,那份冷淡的姿态,就像一盆凉水,将我心底那份温暖的同情,浇得无处安放。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水平或许有高有低,学位也可能有所差异,但这些都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素质。有才华,固然可贵,但若不懂得尊重他人,不具备“能上能下”的胸怀,那份才华的光芒,也终究会黯淡失色。
这件小事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不必追求完美无缺的朋友,因为那样的人并不存在。但我们必须看重那些最本质的品质,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去寻找那些“真”的朋友。
一)看他是否真诚。 他们为人质朴、诚恳、平易,不会戴着面具与你相处。他们的言行一致,让你感到安心。
二)看他是否有原则与同情心。 他们“骨头硬”,能在关键时刻明辨是非;他们也“心肠软”,能在你需要时伸出援手。
三)看他是否谦逊。 真正有内涵的人,往往是低调的。他们不爱哗众取宠,只求实事求是。
选择与谁同行,有时真的只需一两件事,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外在的标签,如过眼云烟,终将消散。唯有闪亮的人格,那份真诚、正直与善良,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愿有缘人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