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记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在美国的日常生活随感及家庭见闻,此博客纯属个人愉乐。
个人资料
北美新疆妞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听小芳讲故事——第一次邮轮之旅

(2025-07-20 04:59:32) 下一个

前两天,先生的朋友提议:“有空的话,大家一起坐邮轮去阿拉斯加吧。”

这让我联想到最近的新闻:阿拉斯加遭遇地震,冰天雪地中,人们穿着厚重的皮袄在严寒的街头缓慢穿行。也想起一位老朋友唐先生,曾带着家人去阿拉斯加邮轮度假,不巧正逢寒冬。

 

这几年,天气似乎变得越发极端。夏季酷热难耐,冬季严寒刺骨,极端气候拉扯着我们日常生活的节奏。衣橱也因此越来越拥挤——春装还未收起,冬衣又要准备。生活,是不是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奢侈?如今,连乘坐邮轮出海,也成了一种“寻常”的旅行方式。

其实,早在两年前,先生已带我体验过一次邮轮之旅。那是一段加勒比海的七天六夜航程,我们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港出发。那个曾经熟悉且安静的码头,如今却因桥梁事故而闻名,令人唏嘘不已。

嘉年华邮轮“巴哈马之旅”:温暖的回忆

 

那天,我们从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港出发。港口一片安静有序。我们登上邮轮,仿佛登上了一段未知的旅程。迎接我们的是那间带阳台的房间——不大,却整洁而温暖,推开窗就能看到大海。先生告诉我,这是他特意挑选的,希望能让我随时随地欣赏海景。

 

航程的第二、三天是邮轮上的“海上欢乐日”(Fun Day at Sea)。邮轮在大海上航行,不靠岸,也没有固定的行程安排。这两天,我最喜欢的便是独自坐在阳台上,手捧一本书,伴着矿泉水,静静地看海浪起伏,看太阳缓缓升起。那是一种极其温柔的体验,无需拥挤赶景点,无需追赶时间,只需让身心慢慢沉浸在海的节奏中。没有目的地,只有无垠的水与天。

我们也探索了船上的世界:餐厅、剧场、泳池、图书馆、健身房,还有阳台上的海风。夜里,伴着浪声入眠;白天,阳光洒满甲板,一切都缓慢得刚刚好。

第四天,我们抵达了巴哈马的私人海滩“公主岛”(Princess Cays)。阳光洒在浅蓝色的海面上,椰树的婆娑树影下,点缀着一间间小木屋和热气腾腾的BBQ,还有当地的手工艺品店。我们没有参加任何浮潜或沙滩活动,只是静静地坐在沙滩椅上,看着日头高悬,看着大人孩子们在海水中嬉戏。那一刻,我甚至忘记了身在何处,只觉得内心无比宁静。我们坐了大半天,看椰子树,看浪花,看行人,也看彼此。

 

第五天,我们抵达了巴哈马的首都——拿骚(Nassau)。它不像传统意义上的大都市,更像一个色彩斑斓的老镇。街道不算宽敞,路边却林立着不少银行招牌。先生开玩笑说:“这里可能是加勒比海上最密集的金融中心。”

从码头出来的那条街上,停着几辆装饰得像童话故事般的马车。我们犹豫片刻,最终决定体验一番。马车夫是位年长的黑人先生,声音温和,马儿步伐稳健。我们在街巷中缓缓穿行,看到了色彩明艳的老房子,也路过了巴哈马议会和一座小巧的教堂。

我们没有去著名的亚特兰蒂斯度假村,也没有选择和海豚合影,只是随意漫步,享受了一个下午的日光浴。街头传来阵阵音乐,空气中弥漫着咸咸的海风味。当爬上一段斜坡时,远远望见一座小型城堡,导览卡上写着:“芬卡斯尔堡(Fort Fincastle),建于1793年。” 它安静地守望着这座城市的高处,岁月的痕迹在灰白的墙面上若隐若现。

我们还顺道逛了几家手工艺品商店,看到了贝壳饰品、椰壳杯子,以及巴哈马特有的草编包和热带图案裙子。我挑选了一个手绘冰箱贴,还请先生品尝了一杯当地的啤酒。“这瓶味道挺特别的。”他说。

 

最后两天又是在海上度过。我们不再忙于参加各种船上项目,只是在阳台上晒太阳、翻书、品茶。夜里,我们去听了一场爵士表演。

 

乘坐邮轮的感觉,就像住进了一个缓慢移动的家。出去看世界,生活是不变得更好了?看一场从海上升起的日出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 打印 ]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