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再读水晶苍蝇拍文章的一些感想 四

(2017-01-31 12:37:49) 下一个

一切投资原理本质上都是对复利的解释和应用,你忠诚于复利,收益就会忠诚于你。- 水晶苍蝇拍

爱因斯坦: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不过如果把统计期间调整一下,比如从14年11月一直拉到今年三季度末,市场经过了暴涨暴跌再暴涨再暴跌等n个循环,而我们的净值不慌不忙跑到了120%左右;又比如把统计时间取到15年5月中接近市场顶部再延续到三季度末,沪深300同期是-28%多,而我们的净值是同期+60%左右。如果再拉长点时间看,过去的7-8年,每年也没创造什么神话,但一步步稳健前行积累下来,已经是人生级别的差异了。为什么成熟的投资人并不太在乎阶段性的收益状况呢?因为通过一系列思维和行为上的进阶,我们终于让时间成为了我们最可靠的盟友。每个阶段的收益都有其偶然性,但所有的阶段连续到一起一定是必然性在其作用。虽然10年以投资的尺度来讲算不得很长,但已经足够浓缩出一个终极经验:一切投资原理本质上都是对复利的解释和应用,你忠诚于复利,收益就会忠诚于你。"  - 水晶苍蝇拍:聊聊投资这十年 。

“越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就越需要回到投资的本质,也就是企业内在价值的识别上,而不是被简单的指数化思维,或者依靠宏观数据指导的择时牵着鼻子走。在美国1965年——1980年长达15年道琼斯指数几乎原地踏步的背景下,巴菲特却取得高达20.59倍的总收益率,15年的复合收益率高达22.34%,正体现了价值投资的魅力所在。”- 对话李杰: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证券市场红周刊2014年4月)

在过去五年,我的养老金帐户年均回报是加国指数的2.5倍以上,投资帐户是指数的7倍(有使用金融杠杆)。

老巴,水晶,小书生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市场,投资的是不同的标的,甚至是不同的年代,投资能力水平也不同(有世界大师级别的,有优秀的个人专业投资者,也有普通的业余投资者。),我们都大大的超越了各自所处于的市场均值水平,而我们使用的都是同一种思想武器:价值投资。

同样的时代大家其实面临的机会都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把握度。

“在投资的世界里,一次大机会的成果远超过千百次的小折腾。同样的时代大家其实面临的机会都差不多,区别只在于把握度。真正的大机会,把握住一次足以改变境遇;把握住两次将开启全新的人生;把握住三次整个家族都会不同。从a股历史规律来看,其实每3-5年都大概率的会碰到一次好机会,然而大多数人早已在各种小折腾中荒废了。“ -  水晶苍蝇拍

老巴重仓的股票,有哪一个不是家喻户晓?水晶投资的股票,哪一个是普通中国股民没听说过的?小书生投资的股票,有哪一个不是人人皆知的?

“好像很多领域的出众都是以战胜基本的人性为基础的,比如运动健将需要克服的是懒惰怕累的本性,创业者克服的是害怕失败和安于享乐的本性,销售需要克服的是对陌生人紧张和害怕被拒绝的本性...当然,投资对这点体现的更加突出,甚至这方面构成了投资最重要的软实力。

很多初学者特别喜欢“干货”——那种实盘操作贴或者推荐牛股的内容。实际上这种干货爱好者是最难进步的,甚至是最容易被卖拐和带到沟里的。不劳而获和快速得到“高人实战”教导似乎很聪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输在了起跑线上。投资的门槛,其实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干货就已经开始了。

有营养的食物一般都不好吃,最可口美味的东西却大多是垃圾食品。在投资上也是如此,最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往往毫无用处甚至有害,而真正能提升投资能力的内容却似乎总是“不那么解气”。也许,这就是这个世界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 -  水晶苍蝇拍

我知道有件事情100%的可靠,那就是:价值投资在地球上的任何证券市场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主流(嘴上一边说价值投资一边玩投机的不算)。而这点,正是所有真正价值投资者的大幸... -水晶苍蝇拍

到底怎样把握企业的内在价值?-水晶苍蝇拍

在前面对于价值投资什么最让人困扰的投票中,“内在价值的把握”一骑绝尘轻松摘取桂冠。如果我选的话其实也会选这条,因为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就是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

 

提到价值,我们首先要分清楚内在价值,市场价值(市场定价),账面价值(净资产)等不同“价值类别”的区别。简单来说,投资者寻求的是通过衡量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之间的“差”来确定安全边际,并通过内在价值的不断释放来获取收益的。对于内在价值,巴菲特给出了经典的定义:企业未来创造现金流的折现。

 

我们不卷入让人昏头脑涨的数学模型或者形而上的学术讨论里去,我们还是沿着上述定义的逻辑来思考问题。在《高价值企业的奥秘》中提出过以DCF视角来看,必须符合下述条件的企业才有可能是个好企业:

第一,企业的经营的存续期间足够的长(否则当前现金创造能力再强,3年后over了,总共能创造多少?)

第二,企业在存续期内的经营结果以赚取并保留到了大量现金为标志(否则虽然存在了100年,但是每年赚的钱都要投入到下一年的扩张或者经营必须的现金支出里,100年后手里也留不下几个子儿)

第三,对于企业的上述预期必须辅以较高的确定性因素支持(否则到时候神马都是浮云)

 

其实从上面的叙述和标准来看,解释一个企业内在价值的大框架已经构建起来,而且是很简单和清晰的。从这三大指标延伸出去,可以各自展开一些更详细的观察视角:

  • 存续期方面:企业所处行业的空间与稳定性,企业外部需求的持续性,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企业在此行业中的相对低位和当前的绝对规模等等
  • 现金积累方面:企业的扩张边际成本如何,固定资产占比如何,为了维持必要经营的现金耗费占利润比如何,生意属性上是赊货拿钱属性还是相反,行业的供需结构对企业盈利的影响等等
  • 确定性方面: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否牢靠,企业的治理结构是否健康,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否正确且可执行,企业的过往经营历史如何等等

再进一步,上述的每一个观察视角都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拆分并开始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了,比如:“企业所处行业的空间和稳定性”,那么这个行业到底能有多大?这个行业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是怎样的?产业链中的强势者和利润掠夺环节是哪个?这个行业存在短期内被别的行业取代或者自行没落的因素吗?这个行业的竞争要想胜出主要靠的什么?这个行业是否容易很快的被颠覆格局?等等......

 

分解到这一步,企业的内在价值还虚无吗?还那么飘渺不定或者无从下手吗?

是的,这些并不容易,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并且予以合理的分类和综合分析。但投资本来就是“不容易”的,没有这个觉悟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了。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分解,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具体的方向和着眼点。在这样一种严密思维引导下的“信息搜集和分析”才不会湮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才不会被各种“正确但片面”的信息蒙蔽,才可能形成高度逻辑性的推理、系统性的观点和一针见血的结论。

 

当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以“经营的存续期、生意本质中的现金存量、结果的可确定性”3个方面和其后续的分解要素展现的时候,“内在价值"就不再是个充满学术味儿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名词,而是一个生动而充满细节的企业运营生态!当然,理解这个逻辑并不带来认知,认知需要自己真正去做功课,这个神仙也代替不了,再明白但不做那能咋办?

 

所以把握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简单来讲就是去把握其商业的本质。上述的分解充分体现了DCF的内在实质,他不需要你去设定过多的变量和代入复杂的公式,他需要的就是你对于一个生意的感觉和理解。当然,这里还有一个“折现”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你理解了这个企业拥有非常好的行业成长空间,又属于一个本质上的好生意,又拥有比较好的确定性,排除了财务上的隐患和治理结构或者管理层方面的缺陷因素后,还难吗?简单的逻辑告诉我们,越是贴近上述3条的则越应该享受相对高的估值,再结合其历史估值区间的中枢以及同业对比,真的还困难吗?

 

这个时候才谈得到所谓的“估值”问题,这个问题理解和得出结论之前所有的估值都只不过是主观意义上的刻舟求剑--不管你用多复杂的公式,或者设定多么低廉的目标价格,都是如此。相反,在对于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有了上述这种“丰满而具体”的认知后,即便大致上用pe,pb的历史区间和中枢等因素来设定买入的安全边际,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再精益求精一点儿的,就需要对于估值溢价现象的本质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以后还会谈这个问题),并结合一些中期的风险机会比(很多博文中都有具体借用此思维模式考虑问题的案例,比如中铁二局,泸州老窖,2400以下介入的案例等等)的估算,最多在交易的时候再把握一下技术上的一些明显态势,已经足足够了。

 

所以我常说,理解了内在价值就自然而然的理解了估值。总想逆着来,对企业一无所知也不想去知道,却想直接去搞什么估值,那岂非就像是还没怀孕却硬要测量胎儿身高体重一样荒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