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诱惑-评《长篇历史散文:什么是中国》

(2015-02-16 09:10:57) 下一个
注:本文今天刚发表在新浪博客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d0e449e0102vhcn.html 放到这里增加暴光。

最近在微信中看到一些充满民族主义的文章,有一文题为《长篇历史散文:什么是中国》似乎很有感染力。从个别微信群里的讨论我感觉一部分人还很接受这种观点。这些爱国主义者时常发出悲愤的情感,觉得某些西方的批评是阴谋,是围剿,是亡我之心不死。这引发了我的思考。这篇文章,下面简称《什么是中国》,被称作有正能量的好文章,在几个网站都有转载。新浪博客里被转载数次。


《什么是中国》突出宣扬一种所谓中华性格。说白了,就是简单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教。其实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并不是贬意词。可是《什么是中国》突出的是抹杀人性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种中华性格,如原文所说,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包括那些把中国灭亡了的王朝。


在进一步评论这篇文章之前,我想先问读者一个问题:当今的中国人民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里?我以为大多数人都会同意,我们要建立一更文明,更公平,更人性化的社会。这对中国应是当今最重要的话题。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我们是否应该坚持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这种所谓中华性格?不难理解,尽忠报国是一个中世纪的理念。应当指出,文天祥,袁崇焕等人的英雄行为在他们的历史条件下是无可非议的。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为自己的信念而死,体现他们人格的光辉。我同样为之感动。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借用这种精神来维持腐朽政权的统治,带来的确是一幕幕民族的历史大悲剧。我更想指出的是,在世界文明社会都已拥抱普世价值的今天,想借用这种精神来维系中世纪的统治理念不仅是反进步反文明的,而且是不到德的!

看看中国的历史,就像《什么是中国》所说,所有这些所谓中华性格的代表人物,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都悲剧地死去了。而其余的苟且偷生的国人,又都做了几百年新统治者的子民。我们今天的华人,有几个能说自己不是汉奸的后代?如果不是,那一定是“侵略者”的后代。那些开口就骂汉奸的人,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们在感叹英雄人物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为所有的亡国奴,还有绝大部分普通百姓的“汉奸”说几句。正是他们,为了保全自己可贵的生命,为民族承受了最大的耻辱,使得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用今天文明社会的观点看,他们是无可指责的。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什么是中国》里所强调的中国性格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当然只能是由苟活者保留下来的。但其实更多的是历代新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长期统治而采取的愚民说教的一部分。外族统治者也同样这样做这一事实本身就有一种讽刺意味。而《什么是中国》却说这是征服者在杀了数千万中国人后成了真正的被征服者。真是阿Q精神的集大成者!其实我们可以理性地想像一下什么样的历史状况才会是中华文化传承最佳可能。试想民族英雄岳飞意识到南宋王朝的腐朽且不可能在当时的体制架构下抵御外族侵略。更假象他有能力组织一个新的政权及军事力量。以我们所听说的他的过人的才智,他打退了外族侵略使得大片中国领土免遭野蛮的破坏(袁崇焕也同样地防止了《什么是中国》所说的2/3人口被杀)。不难理解,这个假想的结局才是保护中华文化/性格的最佳状况。至于岳飞最后是归顺了或是灭了南宋并不重要。

也许以上还不能让阿Q认识到征服者不是最终的被征服者。我们作进一步讨论。中国在1840鸦片战争前的所有外来征服都来自于文化落后确非常善战的少数民族。除了杀掠他们在精神上不懂得如何掌控汉人和汉文化。所以,在大破坏的同时,他们也学习汉文化,来管理汉人。客观地说,这是文化的融入。他们的文化也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中国文化。至于说这个融入是不是完全是他们的进步和我们的退步,我没有资格做此评论。但只少这个文化的融入不是被征服者自愿的(留辫留头)!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征服来自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结果很可能就会是,不难想象,中国文明的中断。我们知道,经过日本
60年的统治,台湾很多人只会日语。二战中很多日本兵来自台湾。再假设如果二战只在亚洲,不存在其他发达国家对日本的制约,中国的抗战要持续多久?几十万的满族人杀了2/3中国人口,统治了中国300多年。来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达的国家的侵略又会是什么结果?所谓中国性格真的是刀枪不入吗?《什么是中国》是不是在宣扬义和团的护身符?

需要提及的是某些宣扬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人,情感中多少带有点民族复仇的心理,特别是对自1840年后的近代历史。而对之前的俩度亡国没有多少考量。事实上,直到二战之前,人类社会或国际关系都或多或少的处于弱肉强食的阶段。试问,我们对野蛮时代的历史应报有什么态度?

自二战后,世界大势是落后国家走向独立并进入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逐步进入文明阶段,尊重人权,接受普世价值。而今,很多发展中国家也都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又回了到对中国人民当下最重要的话题。

我以为
为了以最低代价实现和平转型,使中国尽快成为一个更文明的社会,每一个有知识的中国人应当理性地正视我们的历史,认清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而不是以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来反对进步。中国人民当然可以为自己连续的文明史感到自豪,但切不可以它作为不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的资本。特别是今天中国在许多方面任然落后于发达国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离骚在地球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asycity' 的评论 :

谢谢点评。首先,我的文章的重点不是讨论普世价值。为清楚见,我把我的理解简单说明一下。我认为普世价值主要体现在联合国人权公约中:The values of peace, freedom, social progress, equal rights and human dignity, enshrined in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n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每一个国家对普世价值的接受程度不一样。相对来说,西欧,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整体接受程度较高(它们之间也有区别)。美国的黑人中,欧洲的穆斯林中,有对社会不满的言行。但这不代表所有的黑人和穆斯林人。更何况他们只是这些国家的少数。而且我知道很多黑人和穆斯林领袖都公开表示反对恐怖活动。所以我认为你指出的情况不说明普世价值不存在。相反,这些国家的大多数黑人和穆斯林人愿意生活在这些文明国家中,享受较多的言论自由。这些正是对普世价值证明。

我不理解你的关于几百万伪军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的问题。对我来说绝大部分伪军都来自最普通的老百姓,或受了逼迫,或为了吃饭。我没有资格对生活在死亡线上的老百姓评头论足。

看不到“easycity”先生的个人首页。好像不是我等一般用户。欢迎多指教。
easycity 回复 悄悄话 "发达国家逐步进入文明阶段,尊重人权,接受普世价值。"

博主不认为有“中华性格”的存在,却不加思考,不加定义地采用了“普世价值”。如果美英德法日都算“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共有的“普世价值”又是什么呢?法国境内数目庞大的穆斯林有没有认同这些“普世价值”?他们自己有共性的价值观是普世的吗?美国人口13%是黑人,他们的主流价值观跟博主说的“普世价值”是不是一致?

我承认“中华性格”不是一个精密的概念,抗战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伪军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性格?他们的性格算不算“中华性格”?
但是博主简单粗暴的反驳,又引入“普世价值”,只是把水搅的更浑浊。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复 悄悄话 Ding.
离骚在地球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未原' 的评论 : 拜读了。
离骚在地球村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一剑飘尘-' 的评论 : 谢谢!
一剑飘尘-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
未原 回复 悄悄话 我的这篇《什么是中国性格》就是因为这篇《什么是中国》而写的。

http://members.wenxuecity.com/myblog/29538/201502/968.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