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禅宗演义 15 入定而亡 16 师承两宗

(2024-02-21 14:27:52) 下一个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第五节 入定而亡

昙璀禅师,是法融大师创办的牛头山佛学院毕业的又一个优秀学生。公元631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户顾姓人家。
小时候昙璀禅师就表现出了过人的素养,《宋高僧传》说其:和敏而纯素,温恭而克明。并且在很小的时候,昙璀禅师就出家为僧了。当了僧人后,昙璀禅师依旧表现出了过人的本事,对于经书,简直是一日万言。这个看书的速度,那是非常快的,一般人根本就办不到。自然,寺庙里收藏的那些经书,不到一年就被昙璀禅师看完了。不但看完了,而且经文大意昙璀禅师同样精通。不过,唯一的遗憾就是,昙璀禅师一直没有遇到一个顶尖的大师来点拨他一下。
所以,没过多久,昙璀禅师决定自己还是要去拜访一位真正的大师,不然自己老是在寺庙里看书,那是永远不会得到根本性的提高的。
而此时,法融大师创办的牛头山佛学院在江南一带搞得热热闹闹的,法融大师更是被人们推崇为东夏之达磨。这立马就吸引了昙璀禅师的高度关注,于是昙璀禅师来到了牛头山佛学院报名入学。
法融大师收下昙璀禅师后,经过简单的几次对话,立马就发现昙璀禅师是个少有的奇才,于是对昙璀禅师特别悉心启发。
有一天,法融大师单独把昙璀禅师叫来,对他道:“色声为无生之鸩毒,受想是至人之坑阱。致远多泥,子不务乎。”昙璀禅师听后,回去默默地体会着这几句话,没过多久,终于大悟玄旨。
开悟后的昙璀禅师感觉自己就像餐甘露味、饮葡萄浆一般,那种感觉,实在是无法和别人说明的啊。
昙璀禅师在领悟了佛法真意后,便离开了牛头山佛学院,来到了南京钟山,找了个偏僻之处,隐居了下来,并且天天修习禅定。
因为昙璀禅师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出类拨萃的禅定功夫,渐渐地,昙璀禅师的名声开始传播开来,逐渐的吸引了很多人来找他学习禅法,就连淮南僧人之首的广陵觉禅师和在江左一带赫赫有名的建邺如法师这种佛学界的名流,也开始找上门来和昙璀禅师研究佛理,而且常常叹服于昙璀禅师渊博的佛学知识。
昙璀禅师的名气越来越大,名声也越传越远,最后竟然传到武则天的耳朵里去了,于是武则天立马下诏,请昙璀禅师到东都洛阳去说法。并且武则天因为经常和僧侣打交道,自然晓得很多高僧们的秉性。她担心昙璀禅师不会接受自己的邀请,所以除了下诏外,还专门叫栖霞约法师去当说客,劝说昙璀禅师接受邀请。
武则天没有猜错,昙璀禅师果断的拒绝了武则天的邀请。栖霞约法师作为武则天的说客,在一旁马上就不高兴了,于是善意的提醒道:“禅师拒绝朝廷的诏请,拒绝武则天皇帝的美意,恐怕要引起朝廷的反感和皇帝的愤怒,到时后果就严重了,希望禅师三思而行啊。”
昙璀禅师正色道:“岐伯辞帝舜之师,干木谢文侯之命,玄畅以善论而抗宋主,慧远不下山而傲齐后。彼何人哉。”由此可见昙璀禅师是个不趋炎附势之人,更是一个风骨硬朗的禅师。这种人,从古到今,都是不多见的啊。
等到朝廷的使臣一伙都回去后,昙璀禅师也立马离开了自己隐居的地方,这个地方很多人已经知道了,还能算是个隐居之地吗?
于是,昙璀禅师在山中另外寻到了一处更加清幽之地,搭建了个草房,然后就在那里安顿下来了。这一待,就一直到昙璀禅师生命的终结。
唐天授三年(公元692年)一月三十日,昙璀禅师端坐在地上,叫来身边的弟子僧感和僧頵,吩咐他们道:“我要入定几天,没事你们就不要来打扰我了。”说完,昙璀禅师立马就进入了禅定状态。自然,僧感和僧頵两人就留在一旁为师父护法。
第一天,僧感和僧頵看见师父还在禅定中。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依然还是在禅定中。
但是第八天,僧感和僧頵两人仔细观看,发觉师父昙璀禅师已经在定中离开了这个俗世。
对于一个人是在禅定还是在睡眠还是死了,僧感和僧頵这种跟随昙璀禅师修习过多年禅定的人,自然是能看清楚的。
而昙璀禅师能连续入定七天,并且在定中离开俗世,这也充分展现了昙璀禅师的禅定修行功夫非常了得,让人叹服。不像现在很多所谓的法师禅师,一个个只会耍嘴皮子功夫,真实修为实在是难得一见的。
第二天,僧感和僧頵便按照佛教传统的火葬方式,把昙璀禅师火化了,并且收拾遗骸骨灰建立墓塔刻石纪念。

 

 

第六节 异人听法

慧方禅师,公元629年出生于润州(今江苏)延陵一户濮姓人家。
在很小的时候,慧方禅师就在南京钟山开善寺出家为僧了。受具足戒之后,慧方禅师便在寺庙里非常认真的学习着佛教的各种经论,而且力求明白经文的真意。可是过了许多年,慧方禅师还是觉得自己学业无成。
于是,慧方禅师来到了不远处的牛头山佛学院,找到了牛头山佛学院第二任院长智岩禅师要求入学。智岩禅师一看慧方禅师根正苗红,是个可以好好培养的好苗子,于是立马就收下了慧方禅师,并且对其悉心教导。没过多久,慧方禅师就在智岩禅师的敦敦开导下,豁然大悟禅宗真意。
慧方禅师领悟佛法真意后,便在牛头山山上找了个清净的地方隐居起来,整整十年的时间,都没有离开他隐居的地方。对于这种甘于寂寞苦心修行的高僧,自然会吸引来同道们的追捧的。逐渐的,人们就从四方八面汇聚到了慧方禅师身边学习佛法。
有人来找自己学习佛法,慧方禅师自然也是认真教导,热心培养的。但是,天下所有的宴席,终有分散的一天。
这一天,慧方禅师把所有的弟子都召集拢来,告诉他们道:“我要远走他乡随机利物,你们自己好自为之吧。”因为自己要远走他方,慧方禅师马上就地召开了毕业论文答辩会,然后根据成绩,把牛头山佛学院第四任院长的职务,授予了考得第一名的法持同学。
然后,慧方禅师一路跋涉,来到了江苏茅山。在山上,慧方禅师依旧找了一处清幽之地,随便搭了一个草屋居住,几年来就这样一直安安静静的在山上修习着。
有一天,慧方禅师依旧静静的在草屋里坐禅,忽然侍者洪道在一旁惊呼起来:“师父快看,师父快看。”
慧方禅师依旧端坐在那儿,双眼微闭,纹丝不动:“出家人当以恬静为上,慌什么。”
但是洪道依然在那儿大呼小叫,并上前拉扯慧方禅师的衣袖:“师父快看啊,快看啊。”看来,真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出现在了他的眼里一般。
古代那些僧人的侍者,一般都是由刚出家不久的小沙弥担任的,这些小孩子岁数小,修为低,阅世浅,看到点什么东西自然会大呼小叫甚至惊慌失措的。
慧方禅师睁开眼睛,顺着洪道指引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大帮人从前面的山坡上走了过来,看样子居然有五百多人。这个幽静之处,一下子来这么多人,确实有点奇怪。而且这帮人不但一个个手持供佛的幢幡彩花,并且一个个髻发后垂,状如菩萨。出现这种场景,那就更让人觉得奇怪了。这也难怪洪道看见他们过来会惊奇得大呼小叫的。
但是慧方禅师依旧纹丝不动,如果一个人随便看到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惊慌失措或者欣喜若狂,那这个人还是真正的出家人吗。
为首的那人走过来,将手里的彩花献给慧方禅师道:“希望师父能给我们说上一场佛法。”
不管他们是鬼还是神,是妖还是仙,是魔还是佛,是怪还是人,只要有心来听法,就是一念善意萌发,就是万劫千生种下的一点善根,就是天大的好事。
想当年师祖法融大师可以给鹿子老虎百鸟说法,我又何尝不能给他们说法呢。
于是慧方禅师接过彩花,起身整理好仪容,走出草屋,来到外面为这五百多人上了一堂生动的佛学课。
这帮人听完慧方禅师的讲课后,一个个都非常满意的告辞而去。慧方禅师依旧回到草屋里端坐着,进入禅定状态,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似的。

平淡而清闲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慧方禅师依旧在草屋里修习着禅定。任凭外面风起云涌日起月落,慧方禅师还是端坐在那里,这个世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事物可以让他动心的了。
这天,慧方禅师依旧端坐在草屋里,忽然,侍者洪道连滚带爬的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喊道:“师父快起来,师父快起来。”边说边上来搀扶慧方禅师,想把禅师从座位上搀扶起来。不过,洪道用力之下,才发觉自己根本就搀扶不动师父,慧方禅师坐在那里,身子就好像生了根一般和大地连在了一起。
慧方禅师纹丝不动,轻声的道:“出家人当以清净自守,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慧方禅师说得清闲,但是洪道却是非常着急,他指着外面道:“师父快看啊,快看啊。”
慧方禅师回过头来,只见一条水桶般粗的巨蟒已经爬到草屋外了,诺大的蛇头吐着红色的舌头,让人胆战心惊。这种块头的巨蟒,吞掉一两个人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洪道不由得躲在了慧方禅师的身后。
慧方禅师道:“徒儿不要害怕,它是本山的山神,不会伤害人的。”

什么,这条巨蟒竟然是这座山的山神。洪道特地揉了揉眼睛,确信自己没有看错。
巨蟒来到了草屋门口,没有进屋,只是不安的来回盯着慧方禅师。
慧方禅师起身走了过去,望着巨蟒道:“你不在山中好生守护本山生灵,却跑到这儿来干嘛?”
巨蟒看到慧方禅师走到了自己的面前,望着慧方禅师竟然落下泪来,就好像在和谁生离死别一般。
慧方禅师笑了笑,伸出手去抚摸着巨蟒的头道:“你回去吧,我明白了。”
巨蟒一转眼就不知道游走到哪儿去了。洪道走了过来,望着师父不解的道:“师父,巨蟒为什么来啊,你又明白了什么啊?”
慧方禅师依旧笑了笑,也伸出手来抚摸着洪道的头道:“徒儿啊,巨蟒是来跟我送行的,为师在这个世上的时日不多了。”
洪道一听,不禁大惊失色:“师父岁数并不大啊,而且师父平时身体棒着呢,怎么会怎么早就离开啊。”
慧方禅师笑道:“禅者,视生死如一,来去如一。你赶紧去通知你的师兄弟们,就说我要走了,他们来得快的话,也许还能见上我最后一面。”
洪道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就往山下跑去。师兄弟们一听师父要圆寂了,都赶紧往山上跑,希望能见师父最后一面。不过,等到洪道和师兄弟们都赶到后,慧方禅师已经端坐在草屋里圆寂了,享年六十七岁。这一天,是唐天册万岁元年(公元695年)八月一日。
慧方禅师去世后,本来还万紫千红的山林,忽然就全部变成了茫茫一片白色。山里的溪水,也平白无故的居然断流了七天。看来,一个人的精神,完全是可以通达天地的啊。

 

第七节 目生舍利

玄赜禅师,在唐朝初期,实在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第一流的禅师,可惜的是,因为年代久远,玄赜禅师的很多个人档案都遗失了,我们甚至连他的生卒年代都不知道。
玄赜禅师,出生于太原祁县一户姓王的人家。在很小的时候,玄赜禅师就应该出家为僧了,而且学识渊博,知名度也比较高,不然的话,当时大唐佛学界的头号明星玄奘法师,也不可能跟他一起共事了。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沙门慧明、灵闰等,以为证义。沙门行友、玄赜等,以为缀缉。沙门智证、辩机等,以为录文。沙门玄模,以证梵语。沙门玄应以定字伪。”这些僧人共同配合玄奘法师在新修不久的西安弘福寺翻译《大菩萨藏经》。玄赜禅师被太宗皇帝下诏名列其中,可见其佛学知识渊博。而且,在随后玄奘法师翻译《大乘阿毘达摩杂集论》十五卷时,玄赜禅师更是成为执笔者。由此可见,玄赜禅师早在贞观年间,就已经是个佛学根基深厚,佛学造诣精湛,知名度颇高的一位僧人了。
但是,即使玄赜禅师如此显著,在那些禅门高僧眼里,玄赜禅师只是一个所谓的义学沙门而已。对于佛法的最终大事,还差最后那层薄薄的纸没有捅破。
难能可贵的是,玄赜禅师认识到了这一点。而此时,弘忍大师东山佛学院的招生广告,在大唐境内张贴得铺天盖地,导致天下禅学十之八九都不远千里跑去报名入学。
于是玄赜禅师也放下自己的身架和以前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来到了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
对于玄赜这种参与过玄奘法师译经的知名人士,弘忍大师根本就不用安排什么面试笔试,直接就收下了。
但是,从义学沙门变成一个禅僧,相当于现在在大学里重新转系学习了。好在玄赜禅师能放下架子,放下自己以前的那些东西,从而能轻松上阵,以更宽容的心胸去学习禅宗课程。
玄赜禅师的这种求学态度和学习精神,自然得到了院长弘忍大师的高度表扬。再加上玄赜禅师自从到了东山佛学院后,对于师父非常恭敬,也十分感恩师父的教诲,而且对于学院的所有事务,都非常乐意去协调处理,寺庙里那些杂七杂八的活也会抢着去干,而且五年来都是如此,没有一天懈怠过。所以玄赜禅师深得弘忍大师的喜爱,自然弘忍大师更是倾其所有相授。
唐高宗咸享五年,公元674年。弘忍大师感觉到自己来日不多了,于是叫来玄赜禅师,把给自己准备后事这种重要的事情交给了他去办。玄赜禅师接受任务后,马上找来专业人士绘制图纸、搬运砖石泥土等各种材料,然后照图建造墓塔,忙的不亦乐乎。最终圆满的完成了师父交办的事情。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弘忍大师感觉到自己快要离开这个俗世了,于是把玄赜禅师叫了过来,拉着玄赜的手道:“你各个方面都很优秀,希望你善自保爱。我圆寂后,你与神秀,应当可以使佛法如太阳一般照耀每个人的心灵,让每个人重新点亮自己的心灯。”由此可见玄赜禅师在弘忍大师心目中的地位那是非常高的。
弘忍大师圆寂后,师兄弟们便天各一方了。玄赜禅师也来到了安州(湖北)寿山寺居住,并且成为了寿山寺的主持。
修习禅定,几乎是所有禅僧的必修课。玄赜禅师也不例外。这天,玄赜禅师在方丈室里坐禅,在进入甚深禅定状态中,忽地从双目中各掉出一颗五色斑斓的舍利子出来。
这可是个不得了的事情啊。大家都知道,舍利子一般只有僧人在火化后才能出现,而且古往今来,出家的僧人那是数不胜数,可是能烧出舍利子的僧人那绝对是屈指可数的。所以一旦有僧人烧出舍利子后,大家都是把它们当作宝物供奉起来。
可是玄赜禅师就静静地坐在那里,在禅定中就从双目中流出了两颗舍利子,这真是奇人奇事啊。在信众的眼中,那是只有佛、菩萨他们才能办得到的啊。由此可见,玄赜禅师不仅禅定功夫精湛绝妙,他的道行同样深厚啊。
玄赜禅师在安州寿山寺并没有待上一辈子,就因为佛学知识渊博和道行深厚,从而声名远播,并被朝廷知道了。
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皇帝下诏,把玄赜禅师召入首都长安。玄赜禅师到了长安没两天,皇帝又下诏书,要求玄赜禅师到东都洛阳弘扬佛法。于是,玄赜禅师便在长安和洛阳两个都城之间来回奔波弘法。
在四处弘法之余,玄赜禅师还忙中偷闲,写下了一部著作《楞伽人法志》,不过这本书现在早已佚失,我们是没有眼福看到的了。但是,玄赜禅师的得意门生净觉禅师,生前却是看过这本书的,而且他还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佐料,重新撰写了一本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楞伽师资记》。这为我们研究禅宗史,研究早期禅师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

第八节 师承两宗

法持禅师,公元635年出生于润州(南京)江宁一户张姓人家。小时候法持禅师不仅肤体细润光滑,而且仪容端庄恭敬。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不过在很小的时候,法持禅师就出家为僧了。
法持禅师出家后,废寝忘食的学习着佛法,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佛经,可是十来年过去了,法持禅师总觉得没达到什么高度,于是,法持禅师总盼望着能有名师来指点自己一下。
此时,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因为招生广告做得非常好,导致全国百分之八九十的优秀学僧都跑去报名入学,法持禅师看见后,也不禁心动了。
于是在公元665年,法持禅师也收拾行装,不辞劳远来到了弘忍大师的东山佛学院参加入学考试。法持禅师不但通过了弘忍大师组织的笔试和面试,成为了东山佛学院的一名正式学生,更是在以后的学习中,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对于禅宗课程中那些幽微隐秘之处,更是悉心体悟。
几年下来,法持禅师的学习成绩逐年提高,并且最终和神秀大师慧能大师慧安国师等获得了东山佛学院“十佳学生”的光荣称号。院长弘忍大师对于法持禅师也是给予了高度评价:以后能传承我禅法的弟子只有十个人,法持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啊。
法持禅师以优异的成绩从东山佛学院毕业后,便四处游方参学。后来来到了南京牛头山,参访牛头山佛学院第三任院长慧方禅师,双方见面,一番寒暄过后,便喝起茶摆起龙门阵来了。一番交谈后,双方都非常满意,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慧方禅师更是把牛头山佛学院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乃至一些师徒之间的悄悄话,都毫无保留的讲解给法持禅师听。而法持禅师也是虚心听讲,从不摆出自己是东山佛学院十佳学生的臭架子。
自然,一来二去,慧方禅师最后把牛头山佛学院第四任院长的委任书发给了法持禅师。这样,法持禅师就成为中国禅宗史上,非常罕见的同时拥有东山佛学院和牛头山佛学院教学资格的禅师。
古代的僧人也好禅师也罢,都有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四处参学。一个僧人,不管你在哪个佛学院上学,不管你毕业没毕业,你都可以离开佛学院离开师父,去任何一个佛学院找任何一个师父参学,从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但是参学归参学,你继承哪个师父的法脉又是另外一回事。你参学可以找无数个师父进行学习,但是你要继承某派的法脉,那就只能是一个师父了。
比如说著名的雪峰义存禅师,曾经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最后来到德山,分别找了投子大同、洞山良价和德山宣鉴禅师参学,并且在洞山的时间最长,但是最后却继承了德山宣鉴禅师的法脉。开悟后不久,雪峰义存禅师还前去参访临济义玄禅师,不过走在半路听说临济义玄禅师圆寂了,才作罢。
再比如临济义玄禅师的头号弟子三圣慧然,在继承了临济义玄禅师的法脉后,前往他的师叔仰山慧寂那里参学,三圣慧然已经是被临济大师认可了的高手,自然在仰山慧寂那里表现出色,于是仰山慧寂就想把自己的法脉传给三圣慧然,三圣慧然因为已经继承了临济义玄的法脉,所以断然拒绝再继承仰山慧寂的法脉。
所以,能同时拥有两个宗派的传法资格,这在中国这个宗法体系异常严密、等级制度异常森严的国度,是非常罕见的,也是难以想象的。在中国禅宗史上,自唐、宋、元以来,这种情况都是非常罕见的。但是从明朝清朝开始,很多禅师为了扩大自己的法脉,以便自己的弟子遍天下,便开始滥传法嗣,根本就不管这个弟子是不是够资格或者是不是已经是别家的传人了。这种行为,就非常严重的扰乱了禅宗的市场经济秩序,搞得只要是个师父,就可以摆个摊四处兜售自己的学生名额,而且只要你付得起代价或者能讨师父喜欢,任何人都可以前来购买入学指标。这就搞得遍地都是这派高僧那宗传人,而且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理直气壮地打着某某正宗传人的旗号。鱼目混珠的结果,是珠从此不见了,而鱼目遍地乱滚。
而且这个遗毒一直流传到现在,读者诸君如果有机会,可以看看现在我们很多寺庙当家人的简历。很多人在简历上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他们是好几个宗派的传人。我们可以来看一个例子:某某法师是天台宗第四十六代传人,禅宗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净土宗第十五代弟子。上面的这个例子,是一字不漏的抄自某法师的官方简历。光看着简历,确实很牛,竟然可以代表天台宗、沩仰宗、临济宗、净土宗四个宗派传法。不过,这种简历也只能哄哄看热闹的门外汉而已。精通一家的高僧我们现在尚且难以看到,何况同时学习且精通四家?所以,他确实就是个简历而已,并不代表什么的。可悲可叹的是,这种简历,在当今中国那些寺庙的当家人中,简直是太普遍了。

慧方禅师任命法持禅师为牛头山佛学院第四任院长后,便下山四处弘法去了。于是牛头山佛学院的一切事物,就由法持禅师全权处理了。
因为法持禅师同时拥有东山佛学院和牛头山佛学院的毕业证书,是当时非常罕见的拥有双学位的佛学精英,所以法持禅师主持牛头山佛学院后,对于前来求学的学僧都能循循善导应答自如,自然四方八面来求学的人就逐渐的多了起来,而且声望也是与日俱增,数年之间,就使得牛头山佛学院成为江南学僧们最想报考的佛学院。
后来法持禅师也跟自己的师父慧方禅师一样,在佛学院里举行毕业论文答辩会,任命考核成绩第一的智威同学为牛头山佛学院第五任院长,然后就把佛学院交给智威同学管理,自己就下山四处弘法去了。
后来,法持禅师来到了金陵延祚寺定居。唐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九月五日,法持禅师端坐于延祚寺无常院,叫来自己的弟子吩咐道:“我离开后,不用建造什么墓塔,不要举办什么遗体告别仪式,直接把我的遗体丢在山上的松树下就可以了,那样的话,昆虫鸟兽们也可以来吃我的遗体,不至于饿肚子。而且我是个出家人,希望那些吃喝我血肉的昆虫鸟兽们也能沾上一点善因,将来能发菩提心,能走上正道。”说完没多久,法持禅师便圆寂了,享年六十八岁。
弟子们按照师父的遗愿,把法持禅师抬往后面山上的松林。弟子们刚把法持禅师从无常院抬出来的时候,空中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飘来神幡,从西边围着整座山绕了几圈,场面非常壮观。而且法持禅师所居住的小院,里面的竹林也忽然变成白色的了,七天以后才恢复正常。

第九节 少林宗主

少林寺,位于河南嵩山五乳峰下,是北魏孝文帝为了安置印度来的僧人跋陀尊者,而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修建的。
少林寺自建寺以来,一直都是由法师主持少林寺。但是进入大唐王朝六十余年后,少林寺便第一次迎来了以禅师身份主持少林寺的僧人,这个僧人就是法如禅师
法如禅师,公元638年出生于山西上党,在很小的时候,又跟随舅舅来到了湖南澧县生活,在十九岁的时候,法如禅师终于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并且拜青布明为师学习佛法。
青布明法师,即慧明法师,在当时也算是个有名的僧人,曾经在越州法敏法师那里求学二十五年,被称为“玄解第一”,因为他冬夏常穿着一件青布衣,所以大家都叫他青布明。后来青布明还去了牛头山,跟随牛头山佛学院第二任院长智岩禅师学习了十年的禅法。由此可见,青布明法师也是一位学问高深习禅有方的高僧。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高僧,在教授了法如禅师两年后,发觉法如禅师天赋极高,远超常人。青布明是个非常睿智和谦让的高僧,他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教导法如,从而影响法如的学习和更大的进步,于是对法如禅师道:“蕲州的弘忍大师,学识渊博,禅定造诣精湛,他的东山佛学院现在搞得轰轰烈烈的,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你在我这儿学习,我恐怕会耽误你远大的前程,你还是去报考一下东山佛学院吧,我看只有弘忍大师才能很好的教导你了。”
法如禅师见青布明师父都如此推崇弘忍大师,于是立马就接受了青布明的建议,收拾行装,往东山佛学院而去。
公元659年,21岁的法如禅师来到了东山佛学院,正式成为了弘忍大师的学生。而弘忍大师在给法如禅师上过两次课后,也立马发现了法如禅师天赋奇高,于是针对法如禅师的特点对他进行了专门的辅导。所以,法如禅师很快就体悟到了禅宗不立文字,顿悟成佛的真意,自然学习成绩在整个东山佛学院出类拔萃,并最终被评为东山佛学院的“十佳学生”。
有一天,弘忍大师叫法如禅师过江去办点事,法如禅师立马就下山去了。到了长江边,法如禅师坐上渡船,前往对岸,可是天公不做美,渡船到了江心,忽地狂风大作,风起浪涌,渡船在一番颠簸后,终于翻船了。船上的人落水后,大家都慌乱成一团,会游泳的人和旁边船上的人都赶紧前来救人。
法如禅师也掉落在了江中,可是要命的是,法如禅师不会游泳,并被江水顺流冲下去好几里。但是法如禅师却一点都没慌张,他虽然不会游泳,并且身处水中,可是他的内心深处竟然没有一丝的撼动,真正的高僧,喜怒哀乐惊恐惧怕贫富得失乃至生老病死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不能使他们的内心起一点点的波澜的。法如禅师就是这种人啊。
在水中,不会游泳的人,只要心平气和,就绝对不会沉入水底的。只是,心平气和,又有几个人能在紧急的状态下保持住呢。
法如禅师内心一丝不乱,心平气和的漂浮在水面,顺水漂流,最终被江上的船只救了上来,
法如禅师被拉上船只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死里逃生的样子,神色自若,就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般。

法如禅师在弘忍大师身边一待就是十六年,一直到弘忍大师圆寂,从而成为整个东山佛学院的学生中,在弘忍大师身边学习时间最久的人。
弘忍大师圆寂后,法如禅师也离开了东山佛学院。他先是在淮南一带游方了九年,后来又来到嵩山一带游方。不过,虽然法如禅师已经出家十八年了,但是现在法如禅师的身份,就和他的大师兄神秀大师以及东山佛学院的很多同学一样,是个没有僧籍的私度沙门。看来,还是要先找个寺庙解决自己的身份和户口问题才是啊。
于是,法如禅师来到了少林寺。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此时还默默无闻潜心修道的法如禅师终于在少林寺取得了国家承认的僧人身份。
而此时的少林寺完全是如日中天。中国经过那么多次的改朝换代,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乱,对于很多地方的城市也好宫观寺庙也罢,破坏程度都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少林寺似乎是个奇迹,从建寺以来的近两百年间,虽荒芜频繁但是寺业充实,僧人们穿衣吃饭一点问题都没得。
进入唐朝以来,少林寺的地位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为在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的战斗中,少林寺以昙宗为首的十三名武僧,参与了这场战斗,并且通过里应外合,夺取了唐军久攻不下的辕州城,而且居然擒获了王世充的侄儿王仁则并把他交给了李世民,为李世民最终平定王世充称帝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段历史在后来就演绎成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精彩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武打片《少林寺》,就是以此为背景创作的。这部电影,想当年红尘洗梦也是搬着个小板凳去看得津津有味的。
李世民登基后,自然对于少林寺恩宠有加,使得少林寺不仅寺产庞大,而且政治地位尊崇。唐咸亨年间,唐高宗李治专门巡幸少林寺。公元684年,武则天也专门来到少林寺为唐高宗做法事。
所以此时的少林寺,不仅声威显赫,而且龙象云集,高僧大德很多,一般的人,自然是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的。而法如禅师到了少林寺后,根本就不以东山佛学院十佳学生自居,而是非常的低调,处处退让,保持着自己那颗朴素之心,对于那些世俗的荣华富贵,从来就不放在眼里。所以法如禅师在少林寺待了三年,也没有那个发现法如禅师是个学识渊博而且禅定功夫精湛的高僧。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时间一久,大家终于发现原来法如禅师是个高手高手高高手,而且还是弘忍大师东山佛学院的十佳学生之一。于是,慧安国师的弟子元珪禅师会同都城里的惠端禅师等一些高僧,来到少林寺,并且和少林寺那些管事的僧人以及一些有身份的信众,联名邀请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并且希望法如禅师登坛说法,广招学僧,传授东山法门的禅法。
法如禅师多次推辞不掉,终于在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勉强答应在少林寺开法。从而成为少林寺历史上,第一个以真正的禅师身份主持少林寺的僧人。这就给后世带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从而使得少林寺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都是以禅师作为最高管理者的。
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后,广开禅法,应机接物,善导群学,使学僧自悟不可言说之本来一心。从而在整个北方地区声誉鹤起,成为了北方地区事实上的法主。而此时,慧安国师还在终南山隐居,神秀大师也还在当阳玉泉寺默默无闻的养老,而慧能大师在曹溪开法不久,并未显达。所以,法如禅师是弘忍大师七百多名学生中,成名最早的。不止成名最早,成为一方宗主,而且是最早引起皇室对弘忍东山法门高度关注的禅师,这为最终慧安国师、神秀大师、玄赜禅师等进入京城,使弘忍大师的东山法门成为佛法的主流并席卷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法如禅师声名远播,使得很多的僧人都不远千里慕名而来找法如禅师学习禅法,这其中就包括神秀大师门下最优秀的两个弟子普寂和义福。可是人的命运是不可捉摸的,普寂禅师走在半路上,就听说法如禅师圆寂了,感到非常可惜,于是就转而去拜谒神秀大师。而义福禅师却是千辛万苦走到了少林寺,才得知法如禅师已经圆寂了,义福禅师“怅然悲愤,追践径行者久之。”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法如禅师主持少林寺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便于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七月二十七日午时,在方丈室里端坐着去世了,享年只有五十二岁。法如禅师真的称得上是英年早逝啊。
法如禅师去世后,他的弟子们便在少林寺的西边,修建了一座墓塔安葬法如禅师,并且在墓塔内立有一座青石碑,上面篆刻着《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比较详细的记载了法如禅师的一生。而且此碑历经千年沧桑,现今还屹立于少林寺,从而成为少林寺景区现存最古的墓塔。
法如禅师除了是第一个以禅师身份成为少林寺住持之外,还第一次在禅宗史上勘定了禅宗的法脉传承。作于公元689年的《唐中岳沙门释法如禅师行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禅宗的法脉传承:菩提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法如。
现在我们都知道禅宗的六祖是慧能大师,而且五祖弘忍大师有学生七百多人,更有“十佳学生”各自分化一方。可是上面的行状却清清楚楚的写着弘忍大师唯一的正宗传人是法如禅师。弘忍大师是禅宗五祖,那么法如禅师不用说自然就是禅宗六祖了。
但是,最让人不解,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个行状写在那儿,居然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质疑,更没有任何一个人去反对并且把它用各种方法销毁掉。真的是一个人都没得。
和法如禅师同在嵩山传法的慧安国师一系没吱声,(他们就在嵩山,应该看得见这个碑文的啊。)
稍后不久声势显赫如日中天的神秀大师一系也没吱声。(神秀大师贵为三帝国师两京法主,有人胆敢独占六祖的称号,并且排斥掉神秀大师的传法资格,那还不马上传到神秀大师和朝廷的耳朵里啊。)
神秀大师的两个弟子普寂和义福,在神秀大师去世后,执掌北方佛教,同样声威显赫如日中天,可是对于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这块少林寺的碑文,他们同样没吱声。只不过神秀系的弟子重新提出了一套传承系统,以神秀大师为第六代,普寂为第七代。按照神秀大师和普寂、义福他们如日中天的声势,完全有能力把法如禅师的碑文铲除掉,可是他们都没吱声。
慧能大师此时刚在曹溪开法不久,别说你写个告示说谁是六祖,就是你把传法袈裟拿走了,他也不会心动一下,他也不会眨一下眼。所以,慧能大师也没吱声。即使是后来他的小徒弟神会禅师跳起来拼了老命为师父争夺六祖的名分,也没看见他对法如系提出任何攻击的言论。
即使是拿到了金襕袈裟的智诜禅师一系,也没敢说传法袈裟在我的手里,法如禅师那个六祖是假的。
上面那些老大哥都没吱声,玄赜禅师之类的小师弟们自然就更不会跳起来反对了。
对于法如禅师以禅宗六祖自居,相关各方全部保持沉默,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这种情况,在中国这个宗法体系异常森严的国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须知,后面为了六祖的名分之争,很多人那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头破血流的啊。
红尘洗梦经过查阅和分析大量的资料,个人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法如禅师在弘忍大师手下学习了十六年,并且一直守候到弘忍大师圆寂,这在东山佛学院那是独一无二的。玄赜虽然也守候在弘忍大师身边,并主办了弘忍大师的后事,但是玄赜只跟随了弘忍大师五年时间,和法如禅师的十六年相比,自然有相当大的差距。法如禅师跟随了弘忍大师十六年并一直在身边,作为弘忍大师的正宗传人,那是绝对有资格的。
其次,红尘洗梦前面也说过,真正的高僧,对于那些外在的荣华富贵尔虞我诈得失是非生老病死等等,在他们的眼里,真的就是身外之物,真的就是粪土,真的就是过眼云烟。如果随便一个称号就能打动他们的内心,那他们也就不配成为什么大师了。所以,不论是慧安国师,还是神秀大师,还是慧能大师,对于六祖名分之争,实在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不但如此,他们还非常谦让,彼此尊重,兄弟伙关系其实是非常融洽的。比如慧安国师让弟子去找慧能大师学习,神秀大师不但在皇帝那儿推荐慧能大师,更派出自己的弟子到慧能处学习,法如禅师在临终前也留下遗训,要求自己的弟子们前往当阳玉泉寺去找神秀大师学习。而慧能大师也从来没有发表过诋毁师兄弟们的言论。所以,对于谁说谁是什么,这些大师们真的是毫不关心,也毫不在意的。更不要说发起争执进而残酷争斗了。
最后,那就是法如禅师开法时间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三年时间,而他自己可是在当时最顶尖的禅学大师弘忍门下整整待了十六年才毕业的。所以法如禅师没办法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出来,这也是他要求自己的学生在自己圆寂后去找神秀大师继续学习的最根本的原因。
法如禅师的法嗣里,除了嵩岳元珪禅师和写出《传法宝记》的杜朏稍有名声外,别的弟子大都是默默无闻之辈。所以,法如禅师去世后,自然就没有什么人打着什么六祖七祖的旗号到处弘法,到处招人眼目。相应的就不会招来关注招来反对招来攻击。法如禅师的法系因为没有优秀的学生传承,很快的就在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所以,法如禅师的碑文,就是一个空架子摆在那儿,光有什么六祖,却没有六祖的门人去传法,去光宗耀祖。自然,也就没人会花功夫去搭理那块墓碑了。
法如禅师不仅在身前成为少林寺的宗主,也成为当时北方地区实际上的佛教领军人物,可以说是声名卓著。而且在他快要离开这个俗世的时候,法如禅师更是留下遗训,要求弟子们“而今已后,当往荆州玉泉寺秀禅师下资禀。”由此可见,法如禅师同样是一位胸怀宽广气度过人的优秀禅师。
法如禅师的禅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开佛密意,顿入一乘。”这个思想被后来的禅宗南宗进行了深入的发扬,从而为南宗顿悟特色的理论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可惜的是,法如禅师的弟子们,没有一个继承了这种禅法,从而只能让慧能一系一枝独秀且独占鳌头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