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揭秘睡仙功修煉法(陈抟老祖创)(转)

(2024-01-05 15:05:45) 下一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UGzdQvBJww

文字来自视频下方:

揭秘睡仙功修煉法(珍藏)

 

俠門“睡仙功”為陳摶(希夷)祖師所創,本門先輩獲得此功後加以珍藏,並將其收錄於俠門內功秘法體系之中。後世的丹經武籍雖有所披露,但均不完整,有些內容亦系托名偽傳,與原著多有不符。現經整理,將具體功法與功理,詳細介紹如下。

服氣導引術

修煉睡功,需要預備一間密不透風,清靜於燥的臥室;要有一張鋪蓋舒適而柔軟的床,和高約二寸的睡枕。每日練功前要寬衣解帶,女性還要散發披肩;以使渾身舒暢,無為無欲,毫無束身之感。然後方可按照下列練功步驟和練功要領進行修煉。

1、調氣:頭朝南腳朝北正身仰臥,去枕。兩眼輕閉,舌抵上腭。兩手握固(即兩於大拇指向掌心內屈,其余四指並攏卷握於拇指之上),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離身體兩側約五寸處。兩大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兩腳尖朝向左右 按以上臥勢躺好之後,排除各種雜念,專注於鼻子的自然呼吸,並將鼻息調節到細微綿長的狀態,使兩耳不聞其聲。如此一吸一呼為一息,共行360息。

2、行氣:接上式。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地凸起充滿。稍停,再將腹部之氣從口中細細吐出,不可一呼而盡,而且要使兩耳不聞其聲。一吸一吐為一息,共行180息。行息時的意念觀想如下:

(1)每月的農歷初一至十五,兩拳展指,在用鼻子緩緩吸氣的同時,意念觀想體外清氣由兩手十指吸人腹內(具體氣行路線不要觀想的太清楚。

(2)每月的農歷十六以後,兩手握固,在用鼻子緩緩吸氣時,不再進行意念觀想。但在用口吐氣時,意念觀想腹中之氣從兩腳十趾呼出(具體氣行路線不要觀想的太清楚。

收功時,兩手握固,停止意念觀想。再用鼻子緩緩吸氣,使腹部漸漸凸起充滿之後即閉氣(口不吐氣鼻不呼氣);同時用心默數數字,以計算閉息的時間長短。當久不可耐時,仍從口中細細吐出。待呼吸調和平穩之後,即可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腹丹田,然後再下床收功。

注意:每次收功時只修閉氣一次,並力求逐步延長閉氣的時間。

修煉原理與功效:

調氣亦稱“調息”,為“睡仙功”的入手功夫。古人認為,由於人心念頭依著事物,往往使心與息散亂遊離,不能自主。雖能暫定,不久則覆散亂。所以,運用調息的功夫,可以使心息相依,拴系念頭,由散而定。

睡功修煉的關鍵,在於調和身心,順其自然。既不可急於求成,也不能執意追求,應遵循古人所講的“無與意爭”。如果能在修煉調氣時保持健康穩定的心態,排除各種不良的思想情緒和雜念,即可達到氣順體健之目的。故此,古人常以調氣作為人靜的輔助手段,由調氣過渡到息調,皆為收心止念的過程。後來內丹修煉又將其稱之為內呼吸。 調氣的初期,雖然會略感不適,日久便會感到鼻息調和順暢,氣至形安。當練功進入較佳狀態時,似覺雲行體中,經營周身,濡潤形體,澆灌皮膚,五臟六腑皆悉充滿。而且口中甘香多唾,飲食甘美,鼻息微細微長,綿綿不斷。

行氣亦稱為“服氣”、“食氣”、“長息”,是一種以呼吸吐納為主,輔以導引的內修功夫。古人認為,行氣之要在乎知門戶出入焉。鼻者,天門也。亦稱“天根”。《修真十書·外三要》載:“鼻通六腑,出者輕清之氣,屬陽,接其天,此乃天根”。口者,地戶也。亦稱“地根”。又說:“口通五臟,出者重濁之氣,屬陰;一切百谷諸味皆地之精,從口而人,與地相接,謂之地根”。所以,以鼻納清氣,以口吐濁氣,則為順氣;反之則為逆氣焉。故逆則壅塞,順則宣通,此天地陰陽之理也。 在導引方面,陳摶根據人體“凡納氣則氣上升,吐氣則氣下流”的生理特點,結合“天人相應”的傳統觀念,運用月亮盈虧、陰陽消長的自然規律,創編出這套行氣導引術。 在八卦學說中,艮為鼻,兌為口,巽為手,震為足。而艮巽兩卦互為意氣,為陰中生陽;震兌兩卦則互為魂魄,為陽中生陰。故此,當每月農歷初一至十五前後,月亮陰消陽長的上弦月之際,鼻引清氣,氣從體外由兩手十指吸人。當每月農歷十六至二十三前後,月亮陽消陰長的下弦月之際,口吐濁氣,氣從兩腳的十趾呼出。如此導引日久,借助大自然的陰陽運化之力貫通手足,即為下一步的胎息修煉打好了基礎。

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

我國的道教修煉,非常重視氣對人體生命的重要作用。

孫思邈曾經講到:養生修煉的方法雖然很多,而其下手之訣,皆不外呼吸作用。氣存則人生,氣竭則人死,呼吸所關,顧不重重歟! 普通之人,徒知以口食谷,不知以鼻食氣,雖終日呼吸不斷,然此等呼吸,大多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細而長;急而淺,不能緩而深;此乃修煉家之大忌也。

晉代的養生名家葛洪,也特別推重行氣之術。他在《抱樸子內篇·至理》中說道:“服藥(指丹藥)雖為長生之本,若能兼行氣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藥,但行氣而盡其理者,亦得數百歲”。

古代世傳的行氣方法甚多,僅《雲笈七簽》就記載有數十家。具體方法雖然不一,但練功原則大致相同。均要求在行氣之際,凝神凈慮,專氣致柔。呼吸吐納時,要做到輕、緩、勻、長、深。 所謂的輕,即指呼吸輕細若無;所謂的緩,即指氣息舒緩不躁;所謂的勻,即指節拍有致,不時粗時細;所謂的長,即指吸氣的間隔時間要長;引氣入鼻中而閉之,並以心數數,至二十、三十、五十乃至百至千,方可張口徐徐吐出。所謂的深,即指閉氣之時使氣滲透臟腑百脈,通潤全身。

此外,在修煉“服氣導引術”期間,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1)練功時間應安排在每天的夜半後至日中前。即每天夜間的2時至午前的11時之間此時天地運化之氣為陽氣,亦稱生氣;而午後13時至夜晚23時之間,天地運化之氣為陰氣,亦稱死氣。故服氣吐納的導引之氣應采生氣。

(2)當身體發熱出汗時,要注意避風,以防風邪侵人體內,引發疾病。收功時切莫急於起身,應安心靜臥片刻,以防心神不安,影響練功效果。

(3)握固是“睡仙功”中最主要的手訣。但在修煉初期,即修煉“服氣導引術”之際,由於氣道未通,應在導引之時開拳展指,嚴格按教材所示進行練功。待四肢氣機暢通,掌中出汗,進入胎息的修持階段之後,方可長期握固,不再展指。

(4)練功中忽有昏悶欲睡之感,即可睡覺,不必強為。若在昏悶之際強為,反而亂其心意;意邪氣亂,失其正道也。這是初習“服氣導引術”時應十分注意的地方。

(5)行氣導引日久,感覺遍身濕潤或出汗,毛孔張開,手足俱已通氣之後,即是此術功成之效驗。然後方可修煉“鎖鼻胎息術”。

鎖鼻胎息術

頭南腳北正身仰臥,頭下墊枕。兩眼輕閉,舌抵上腭。兩手握固,兩臂自然伸直,放置於距離身體兩側約五寸處。兩腿自然伸直展開,兩腳跟相距約五寸許,腳尖朝向左右方 按以上臥勢躺好後,排除各種雜念,先叩齒36次(即兩唇閉攏,上下齒互相叩擊),然後再將口中滋生的津液分三口咽下,並用意念導引至腹丹田內。 在用鼻子細細吸氣的同時,腹部漸漸凸起充滿,隨後閉息,於心中數數,以計停息時間的長短。待體腔氣悶,難以忍受之際,便從口中再細細吐出。

如此練功為一遍,當調息平穩之後再練第二遍。練功遍數不限,但力求每次閉息的時間逐步延長;若能將閉息之數由百至千,且鼻下放羽毛而不晃動者,即胎息初成。 若依古人所言,修持者能閉息至二百五十數,即可華蓋(眉)明,耳目聰,舉身無病,邪不幹人,便可長生矣。如繼續堅持修持,可逐漸達到不再用口吐氣,惟鼻中有綿綿短息的大成境界。

練功要領和注意事項:

(1)此術務於每日夜半後至日中前生氣時修煉,中後至夜半前死氣時勿練。

(2)凡遇天陰、大霧、大風等惡劣氣候,或室內太過寒冷時,暫停修煉。

(3)無論吸氣或吐氣,均要做到兩耳不聞其聲,使呼吸達到微細連綿狀態。

(4)修煉胎息前,可暖一杯溫酒飲之,能起到潤六腑,引氣開關,有益胎息修煉的作用。

(5)飲食上戒酸鹹油膩之物,特別是豬肉生水果,最為忌諱。

(6)進入“鎖鼻胎息術”的修煉之後,便可配合“睡禪功”同時修持,“服氣導引術”即可廢棄不練。

修煉原理與功效:

閉息之術是一種非常古老而流傳甚廣的養生功,早在南朝陶弘景的《養生延命錄》,初唐《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以及孫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均有記載,也是古人用以祛病療疾的重要手段之一。

陳摶所傳的這套“鎖鼻胎息術”有所不同,其閉息原理不僅僅是為了使氣滲透臟腑百脈,通潤全身,而是在“服氣導引術”的修煉基礎上,力求人體的生命能量(內氣)不外泄,或減少到最低程度,由此而作為延年益壽的根本。《服氣經》曰:“道者氣也。保氣則得道,得道則長存”。故《太微升玄經》雲:“氣絕曰死,氣閉曰仙”。

北宋傑出的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因讀了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的養生要旨,便身體力行,勇於實踐,先後治愈了多種疾病,屢獲效驗。他將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練功方法推薦給好友張安道。蘇軾所推薦的乃是“胎息術”,系蘇軾閱讀孫思邈《備急千金方》養生門第五篇“調氣法”的心得體會。文中記述切實,頗合自然之理,文詞樸實易懂,對我們理解陳摶的“鎖鼻胎息術”有很大的參考和啟迪作用。故摘錄如下,以便參照領悟:

 

“養生之方,以胎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眇綿洗漭(guOng,m6ng,形容似水域那樣廣闊無邊,空曠迷茫的意思),無卓然近效;待其兀然自住,恐終無此期。若閉而留之,不過三五十息,奔突而出;雖有微暖養下丹田,益不償於損,決非度世之術。 近日深思,似有所得。蓋因看孫真人養生門中第五篇,反覆尋究,恐是如此。

其略曰:和神養氣之道,當得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許,正身偃臥,瞑目,閉氣於胸膈間,以鴻毛著鼻上而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蠆(chaj,蠍子類毒蟲的古稱)不能毒,壽三百六十歲,此鄰於真人也。

此一段要訣,弟且靜心細意,字字研究看,既雲閉氣於胸膈中,令鼻端鴻毛不動,則初機之人安能持三百息之久哉!  恐元(“元”通“原”)不閉鼻氣,只以意堅守於胸膈中,令出入鼻似動不動,氤氳緲緲;如香爐蓋上煙,湯瓶嘴上氣,自然出入,無呼吸之者,則鴻毛可以不動。若心不起念,雖過三百息,可也。仍須一切依此本訣,臥而為之。仍須真以鴻毛粘著鼻端,以意守氣於胸中,遇欲吸時,不免微吸,如此,出入元(原)不斷,而鴻毛自不動,動亦極微。則又加意制勒之,以不動為度。雖雲制勒,然終不閉,至數盲息。出者少,不出者多,則內守充盛,血脈流通,上下相灌輸,而生理備矣。

兄悟此元(原)意,甚以為奇。恐是夜夜燒香,神啟其心,自悟自證。適值痔疾及熱甚,未能力行,亦時時小試,覺其理不謬。更俟疾平天涼,稍稍致力,續見效。當報弟,不可謂出意杜撰而輕之也。”

 

為了幫助理解蘇軾所悟出的“出入原不斷”和“然終不閉”之理,特摘錄佛藏《安盤守意經》中有關調身調息方面的論述,以供參證。

“以謂凡出入鼻中而有聲者,風也;雖無聲而結滯不通者,喘也;雖無聲亦不結滯,而猶粗悍不細者,氣也。去是三者,乃謂之息。然後自鼻端至臍下,一二數之,至於十;周而覆始,則有所系而趨於定。定則又數,以心隨息,聽其出入。如是反覆調和,一定而不亂,則生滅道斷,一切三昧,無不見前”。

正如《道樞》所講:“閉氣者,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悠然,若有若無”。即漸可達到呼吸之息氤氳布滿身中,一開一閹,遍布毛竅與之相應,而鼻中反不覺氣之出入,直到呼吸全止,開閹俱停的入定境界。

睡禪功

1、蟄龍眠:頭下墊枕,頭東腳西,左側身而臥,舌抵上腭。左臂屈肘枕頭,右手掌心覆蓋於臍腹處。左腿屈膝,右腿自然伸直,膝蓋壓在左腿膝蓋稍上部位的大腿內側。 臥姿躺好之後,先將雙眼輕輕閉合,排除各種雜念,心系於息的往來,逐漸進入致虛靜篤的禪定功態。

2、蟠龍眠:頭下墊枕,頭東腳西,右側身而臥,舌抵上腭。右臂屈肘枕頭。右掌心貼面頰(四指置於耳門旁,大拇指輕按耳後根處,使耳竅留空);左手掌指攀按右肩井穴。兩腿卷曲相疊,膝蓋彎曲上蹺,愈接近肘部愈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