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道经道书之黄庭经简介

(2022-02-21 18:29:46) 下一个


道经道书之黄庭经


作者  道家文化传播者|发布:2021-06-08 09:10:20    更新:2020-01-30 09:54:43
阅读 90赞 0

黄庭经为我国早期道经之一,现传《黄庭经》二种;一 为《太上黄庭内景玉经》,一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另有《太上黄庭中景经》一种,疑为后人著作,仅见道藏中;一般提到《黄庭》,大抵都不包括《中景》在内。《内、外景经》中,首先出世的是《外景》,所谓《黄庭经》 实在就是它的本名。后来因为又出现了《内景》,《外景》的名字 即从此替代了《黄庭》本名,所以《黄庭经》也就成为两者的总 称,又是它们的简称。

《外景经》在晋葛洪《抱朴子·遐览篇》中曾有著录;《抱朴 子》咸书于元帝建武中(公元 317—318 年),《外景》此时已有传本。宋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序》中说:“世传《黄庭经》者,魏晋 间道士养生之书也。”所指的便是这一部书。又世传此书系由晋代魏夫人(名华存)所留传下来的。《外景经》的出世时间,大约在 西晋初年。其书到了西晋末年已非常流行,如宋欧阳修即曾亲眼见到永和十三年(公元 357 年)的《黄庭》石本。晋代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也曾经写过《外景》。这一部书的作者,在经文中说。“老子闲居作七言,解说身 形及诸神。”是托言老聃所著。但《外景》传人之一的王襃,在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六十九中,说他曾撰《洞玄经》,我们疑此经系出王襃之手,但此人并不是西汉末年的词赋家王襃,而是一个和撰作《化胡经》王浮一样的魏晋间道士。

《内景经》据务成子注叙说,它一名《太上琴心文》 ,一名《大 帝金书》,一名《东华玉篇》。《云笈七签》说,其书也是魏夫人所 传,但《上清经》是授自王襃;《内景》则授自旸谷神王。其作者,经文托言为王宸君。但根据经中提到了《洞玄经》,又提到了《大洞经》,两者都是南北朝时期所流行的道教经典。又经内所提到的一些神名,如玉宸君、玉清虚无老、紫清上皇大道君都是南北朝以前不曾有过的神名。又如第三十六章说。“《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 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更是陆修静以后 才出现的道教中的繁文缛仪。同时这一部书在《旧唐书》中还没 有著录,所以它的出世时间早也在南北朝以后,而极有可能是出于晚唐五代的道流之手。我们所见到《内景经》早的本子就是《云笈七铁》中梁邱子和务成子的注本。《中景经》在宋郑樵《通志》中曾有著录,今道藏中有李千 乘注本。其书作者无考,注经人李千乘的时代、身世亦不祥,惟 李书在《宋史艺文志》有著录,其人似为南宋以来道流。《黄庭经》的内容,是一部专谈养生方法的道教经典。它的 理论和我国古代的医学家说有关。

《黄庭》两个字的本义:“黄”在五色中是代表中央的颜色, 所以“黄”字在这裹是隐喻“中央”的意思;“庭”为阶前空地,它表示身中部位,也隐喻着“中空”的意思。“景”字一般作“景 象”解;“黄庭外景”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就是说修养功夫的“中空景象”。换句话讲,也就是静功做到玄关出现时的一切景象。若要附会其说,则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窍妙”、“谷神”、“玄牝”等名词,亦可作为“黄庭”同样的解释。《外景经》中说:“扶养性命守虚无,恬淡无为何思虑”,“恬淡无为守德园”,“清静无为神留止”。老子的清静无为就是《黄庭经》中神气合 一的基本法则。同时,它还更具体地提出了所谓“内观”,或称为“内视” 的修养方法。经中说:“窥视天地存童子”,“坐于庐下观小童”,这裹所说的天地,是指自己的身体;“童子”也就是说内观的时 候要恬淡无欲像童子一样。“内观”在经中又常说成“存神”, 它们的意思是差不多的。如《内景经》中说:“泥丸九真皆有房…… 但思一部寿无穷。”即指的是存神方法。

此外,经中还提出了一些有关修持的重要问题。如说:“仙 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人皆食谷与五味,独食太和阴 阳气”,“嘘吸庐间以自偿,保守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盏藏, 精神还归老复壮”,是说明呼吸服气和养生的关系。如说:“口为玉池太和官,嗽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阑,却灭百邪玉 炼颜”,“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是说嗽津的功效。如说:“长生至慎房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灭。但当吸气链子精,……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急守精室勿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是说养生必须断欲,这也是魏晋以来方士所主张的“还精补脑”的理想。关于养生方术 中在身体上应当重视的某些部位和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经中也都一一提及,如所说泥丸、关元、丹田、命门,都是身体中不可忽 视的部分;又如它也说明了心和舌、肝和目等类生理上的相互关 系。总的来说,这部书是有一定内容的,但术语连篇,措词晦涩, 常使读者不易理解,所以历来传授《黄庭》的人都采取了持诵的 方法。

《黄庭经》传本很多,在历代名人法帖中,王羲之以后,有 六朝人写本的《黄庭》;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宋代书法家米芾、黄庭坚等也都曾经写过它。所以这一部道经,不但是在道教中,即在文人学士的阶层里也是非常流行的,如唐李白诗中有:“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宋陆游诗有:“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黄庭经》现存的早注本,也是通行的注本就是前面已 经提到的梁邱子、务成子注本。清人董德宁在他的《黄庭经发微》 凡例中说:《黄庭》注本,“世之所行者,皆梁邱子所注;即偶有 别本,亦是从梁注所出。”这是确切地说明了梁注本的流传情况。

梁邱子和务成子的时代身世均无考,据近人考证认为他们是 南宋以前的道流;但这话说得太笼统一些,我们因为此书曾见于《云笈七谶》,并且在郑樵《通志》中有过著录,疑心他们是五代时人。《黄庭经》的卷数,从来没有定说,较早的记载作一卷或二 卷不等,《唐书艺文志》中《老子黄庭经》作一卷;前述陆游诗则 作二卷。一般《内景》不分卷,但里面却分作三十六章。《外景》 三卷,不分章;但也有些本子不分卷而分做二十四章。历代名道 士及著名道教家注《黄庭》的也很多,如金代的刘处玄,明代的 陆西星,清代的李涵虚等皆曾注过《黄庭》。后来的道教全真派中 更以它作为讲习功课之一。

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2f5152812177bca45e088a84

 

====================

《太上黄庭中景经》阅读链接: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519/19/52782039_913333669.s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