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第46章 贰臣:夹在三股势力之间的人

(2019-12-11 08:51:27) 下一个

早在晚清民国,就有蔡元培等揭示了红楼梦“悼明骂清”的主旨,事实上,红楼梦并不只是骂清,还骂流寇,骂乱臣贼子,骂内部里的奸人,骂家族败家子。明末的历史不也这样吗,明末的历史并不是明清争天下这一条线,更有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后者还直接造成了明朝的灭亡,也就是明末是三股势力在角逐:明、清(女金)、农民军,对应在红楼梦里,就是风(满清,吴本里的戎羌)、月(朱明)、流寇,以及夹在三股势力之间的人——乱臣贼子、汉奸走狗、误国误君的小人庸人,当然也有忠臣良将……本章开始解读夹在明、清、农民军三股势力之外的人物。

这里选取三个角色:北静王、贾瑞、孙绍祖,因为他们都是有名的贰臣汉奸,另一个反面人物夏金桂放到香菱篇章单独论。

-

1溶于水的北静王

北静王,在红学家心中中一直是正面角色,87版电视剧说北静王是贾府的大靠山,刘心武也大胆推测日后能救宝玉的非北静王莫属,红学家认定忠顺王府才是贾府的大对头。但在癸酉本里,北静王的表现打了红学家的脸,他竟然是带头来抄贾府的家,其德性与贾雨村一般无二!

北静王原本和贾府世代交好,怎么最后对贾府落井下石?因为他影射的就是被后人骂做汉奸的洪承畴。下面直接列举证据:

(1)北静王,北方属水,大清国属水。静王,谐音金王——女金(后金)的王。洪承畴,降清后,先是汉人大学士,后官拜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绝对是后金里的汉人王。

(2)北静王原本和贾府世代交好,几大王之中,唯有北静王战功最大。但后来与贾府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在癸酉本里,北静王直接对贾府落井下石。洪承畴原本是明朝的大功臣,曾官拜兵部尚书,崇祯帝对他寄予了莫大的期望。洪承畴曾任明清两朝兵部尚书,这也真是个奇迹。在前八十回里,北静王无比风光,在癸酉本里北静王投降了戎羌依然权势赫赫,这完全符合洪承畴在历史上的身份地位。

(3)这一代的北静王叫水溶。《石头记》里对其他的王:南安郡王、忠顺王、义忠亲王……这些王的名字都没有说,唯独说了北静王叫水溶。这名字也古怪得很,总觉得很拗口很怪异。作者弄个这么怪异的名字,想暗示什么?水溶,乃指他与水相溶也。溶,就是合在一起,共为一体。那水溶,岂不是“水共”?水共,氵共也,乃一个洪字,洪承畴也。在说文解字里,洪,就是水流汇合在一起,不就是水溶吗?

(4)北静王原本是当朝的世爵功臣,贾府的世交,后来却投降戎羌,(在癸酉本里)还领着外人到贾府抄家——影射洪承畴随清军入关进北京。

洪承畴原本是大明的功臣,早年镇压农民军有功,抗清也有大功绩,一度让崇祯看到了希望。谁知道却溶于了水国(清),投降了满清。这对明朝的打击太大了。谁也没想到他会投降。虽然在历史上洪承畴对于满汉矛盾缓和,在清朝倡导汉文化是有历史功绩的,但在明朝遗臣看来,他是绝对的大汉奸,也光荣入选贰臣传。

-

2贾天祥:假的文天祥

贾府外的北静王是影射洪承畴,贾府里的贾瑞也是影射洪承畴。不过要注意:贾瑞除了影射洪承畴之外,更是影射以洪承畴为代表的明末大批投降李自成、投降满清的无骨气的文臣。

1)贾瑞,斯文中的败类

贾瑞,贾代儒之孙。贾代儒,一代儒生,贾瑞也算是读书人的种子。

洪承畴,早在万历年间就中进士,对儒家文化了解很深,可以说是读书的好料子。

贾瑞,字天祥。贾瑞,假瑞,假的祥瑞;贾天祥,假的文天祥。

洪承畴,开始也被崇祯当做大明振兴的祥瑞,也一度被认为是大明的文天祥,是宁死绝不降清的。洪承畴开始确实是这样,当年与满清交战,在松山被围半年之久,洪承畴是绝食数日、誓不降清。大家都认为洪承畴要做大明的文天祥了,准备是一颗丹心照汗青了。谁知道皇太极大打人情牌,派出了汉臣范文程去招降,还亲自出马对他礼贤毕至,最终感动了洪承畴。野史里也说孝庄皇后利用女性的柔情感化了洪承畴,洪承畴降清,也有淫佚之嫌。

饱读诗书深受儒家教导的洪承畴,文天祥没做成,却成了被后世唾骂的汉奸贰臣。就如同贾天祥(贾瑞),其爷爷对他呕心沥血,用儒家那一套对他谆谆教导,谁知道还比不上他在人群中多看了凤姐一眼。儒家最强调修身立命,贾瑞偏偏在这方面出了大问题,以至于淫丧。

-

2)贾瑞与********

贾瑞患病,跛足道士送来********。为何他的病非得要用********治疗?********只在贾瑞的故事里出现过,后来再也没出现。可奇怪的是,《石头记》的书名,一度叫《********》!事实上,全书因为淫邪妄动而死的,好像只有秦可卿和贾瑞两人,他们的故事也早早结束了,他们也不是书中的主角,特别是贾瑞,连主要配角都算不上,为什么在他的故事里出现的“********”,竟然曾被当做书名?小说里的绝对主角,贾宝玉以及几大金钗,与********(我说这面镜子)完全不搭界,一个镜子,怎么成了统领全书的书名?

这就是********里暗藏的玄机了,这个我前面已经说了,风(风),指清朝;月,指明朝。********,就是清兴明亡的宝贵历史借鉴,而不是什么男女风月的借鉴(这只是糊弄满清的表面意思)。

让贾瑞得到********这面镜子,其实是大有玄机。镜子的正面,是一具白骷髅,这代表的是月,就代表了大明的山河飘絮、累累白骨;反面是凤姐,是佳人,向他招手,这代表的风,是隐喻大清(我不是说凤姐代表大清),是代表了大清的美女佳人、荣华富贵。

********的作用是“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

********的治疗对象是“单与那些聪明俊杰、风雅王孙等看照”。

贾瑞是看到正面,被吓得一身冷汗,病顿时好了一半。可他偏偏禁不起诱惑,要看反面,并陷于反面的红粉佳人里不能自拔。

洪承畴当年看到大明山河破碎,大明儿女尸骨累累,我想他的心里也是很痛楚的;可他后来置身******的荣华富贵里,对汉家儿女的苦难是眼不见为净。另外那些大明毫无骨气的文人们,不就是跟贾瑞一样吗?见了荣华富贵,就像贾瑞见到了镜子反面里的红粉佳人一样,如蝇逐臭、沉溺其中,哪管什么佳人其实就是粉骷髅,只顾一响贪欢,只求今生富贵,哪管身后骂名、哪管百姓生灵涂炭!

贾瑞,算得上是聪明俊杰、风雅王孙。洪承畴、明朝那些文官高士(如钱谦益之流),自然也是聪明俊杰、风雅王孙。他们可都是“识时务者的俊杰”啊,也都是潇洒风雅的文人雅士啊。他们在国难当头仍然不忘买小妾、玩歌姬,大明朝北方是水深火热,他们在江南与秦淮八艳,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好不惬意。李自成来了,跪着、爬着、哭着、闹着投降李自成;清军八旗来了,剃发易服也要投降满清。

3)贾瑞两次被戏弄的隐喻

贾瑞两次相会被戏弄,其过程如同大明的官员们先后向李自成和满清奴颜卑膝投降的情景。

1)第一次,王熙凤让贾瑞晚上来西边穿堂儿等她,说是两边门一关,就没人知道了。在穿堂儿两边门一关,岂不死路一条?可笑贾瑞色迷心窍,欣然入彀。结果在那里喝了一夜的西北风,回来还被爷爷痛打了一顿,饿着肚子在风里念文章。

这不就是明朝文官第一次向李自成献降吗?李自成是西北边来的,所以是西边穿堂儿。可是文官们向李自成投降什么结果?不但没有得到荣华富贵,反倒是喝了西北风,挨了打,夺了家产,甚至被杀了头。可见这些文官们的道德文章,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2)贾瑞受了这么大的教训,还不醒悟,书中说是“前心犹自不改”。凤姐见他自投罗网,自然要设计教训他下,不过这回换地方了,换成了屋后头小过道里。屋后头一般是北方。这次更惨,结果被贾蓉、贾蔷捉了个现行,不仅被讹去了五十两银子,还被泼粪,遗臭一生。贾蓉、贾蔷,即蓉、蔷,也就是癸酉本里的戎羌,而戎羌就是隐喻满清。

李自成之后,后来洪承畴为代表的明朝文武官员被戎羌(满清)捉住了,纷纷投降满清。可笑他们不吸取此前投降李自成的教训,在满清的荣华富贵和一己安危面前,什么儒家道德、民族大义全被抛在了一边,奴颜卑膝的纳降献忠去了,结果除了极少数被重用,大多是再次被讹诈,很多人丢了身家性命,并没换来荣华富贵。就是洪承畴、钱谦益这样的降清“成功人士”,难免被扣了屎盆子,遗臭后世。

另外书中在写贾瑞故事时,特别交代了时间:“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而有心人根据万年历查证,在明末清初,从万历到乾隆年间,“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只有公元1642年这一年。而在1642年这一年,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如疯狗般四处进击,而满清屡屡南下趁火打劫。也就是在这一年,清军攻克松山,洪承畴、祖大寿被俘。也就是这一年,洪承畴降清。根据冬至日的推测,贾瑞的故事恰好也发生在1642年,这难道是巧合乎?

4)洪承畴:大明假的文天祥

从洪承畴降清的过程看,他不过是个假的文天祥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三月,清军应邀夜攻,松山城破,洪承畴、巡抚邱民仰被俘,总兵曹变蛟等将领被杀。

刚开始,洪承畴表现得很有节气,大有做第二个文天祥的气概。史书说“洪承畴绝食数日,拒不肯降”。皇太极派所有能动用的人前去劝降,均被大骂而回。皇太极仍不放弃,特命最受宠信的吏部尚书范文程前去劝降,看他是否果有宁死不屈的决心。

范文程至,洪承畴则大肆咆哮,而范文程百般忍耐,不提招降之事,与他谈古论今,同时悄悄地察言观色。谈话之间,梁上落下来一块灰尘,掉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一面说话,一面“屡拂拭之”。范文程不动声色,告辞出来,回奏太宗:“承畴不死矣。承畴对敝袍犹爱惜若此,况其身耶?”皇太极接受了范文程、张存仁等的专业意见,对洪承畴备加关照,恩遇礼厚。

隔日(五月四日),皇太极亲临太庙,洪承畴立而不跪。皇太极问寒问暖,见洪承畴衣服单薄,当即脱下自己身上貂裘,披在洪承畴的身上。

这是劝降洪承畴的官方的版本,倒是野史演绎的版本更符合贾瑞犯淫戒亡身的隐喻。野史虽不足信,但也能让人一乐,请看孝庄劝降版。

-

庄妃娘娘的“**汤”

民间广泛流传的另一个版本是庄妃劝降了洪承畴,这个版本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洪承畴一动不动地躺在光板床上,忍受着饥渴的煎熬,只求速死。忽然闻到一股奇香扑鼻而来,弥漫在整个囚室中。他精神为之一振,微微张开双眼,面前竟站着一位满洲贵妇人,袅袅娜娜,一头乌黑油亮、光可鉴人的秀发,挽着高高耸起的云髻,衣袖下腕似嫩藕,手如葱白,窈窕的身材如风摆杨柳、出水芙蓉。洪承畴只觉得整个囚室变得亮堂起来,似乎连饥渴也忘了。

庄妃说:“听说洪将军有年过花甲的老母,你若走了,谁来孝敬她听说洪将军闺房中有结发的妻子,偏房中有娇美的爱妾,你舍得让她们独守空闺吗”

洪承畴听后酸楚万分,一言不发。庄妃觉得时机来临,连忙从带来的竹篮中取出玉壶,两只酒盅,倒满人参汤说:“洪将军已决心一死,我不敢让洪将军坏了名节,这是送行酒,请将军饮下。”

洪承畴沉默良久,一口喝了下去,谁知“酒”刚一入口洪承畴便觉出这不是酒是人参汤,心中不由一喜,不禁连饮数杯。

庄妃又说:“洪将军已数日未进饮食,身子虚弱,再多饮几杯吧!”说着双手按住洪承畴的双肩,洪承畴似乎被雷电击了一下,不由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庄妃的手。

庄妃故意娇滴滴地说:“洪将军还有什么话吗”庄妃的所言所行,唤起了洪承畴对女人的思念,对生的留恋,他决心不再去死……

--------------------

无论是劝降的哪个版本,洪承畴都一如贾瑞,眼里只有‘美人’,而无视‘白骨’,只看到个人的荣华富贵,哪管汉家子民的累累白骨,贾瑞的故事,正是********,洪承畴的故事,正是明亡清兴的历史给后人的宝鉴。

-

千夫所指洪承畴

说到洪承畴,不能不提到吴梅村写的《松山哀》,这首诗,写的是洪承畴战败降清,甘心清军鹰犬,追杀抗清力量。诗中颇含讽刺之意。诗中写道:“出身忧劳致将相,征蛮建节重登坛,还忆往时旧部曲,喟然叹息摧心肝。”由此可见,当时降清变节的洪承畴已为千夫所指。究其原因,在于他降清为满清鹰犬,一路南下给汉家子民带来了无数的惨案血泪。他的罪行,除了现在的清史专家阎崇年等人视而不见之外,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其实他何止是千夫所指,而且还是众叛亲离。他的朋友耻于与他交往,他的至亲人,都不认他。

顺治四年,即公元1648年,洪承畴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洪老太太到了北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便抡起枣木拐杖,劈头劈脸一顿好打,口中不停地骂:“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当时,洪承畴已为满清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必须轮番入侍太后。洪母以入侍满清太后为耻辱。老太太两千里迢迢路程,不辞辛苦,艰难跋涉,借题发挥,就是要为前明遗民出一口恶气。

老太太棒打洪承畴一段,是不是会让你想起贾代儒打贾瑞?“发狠到底打了三四十板,不许吃饭,令他跪在院内读文章,定要补出十天工课来方罢。”

这段的批语也耐人寻味:〖庚辰眉批:处处点父母痴心、子孙不肖。此书系自愧而成。〗

贾代儒分明是贾瑞的爷爷,怎么是‘父母痴心’?我看洪老太太棒打洪承畴,倒是‘父母痴心、子孙不肖’。

洪府落成后,洪承畴曾亲往家乡叩请母亲前来居住。但洪老太太深明大义,故意穿着出嫁时的明朝衣裳,端坐在堂上,就是不肯住洪承畴所建的府第。洪承畴又去找他的弟弟洪承畯劝说母亲,但其弟痛于国亡兄降,发誓“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在家乡英都修造了一只木船,然后携母亲坐在船里,泛于江上,过着隐居生活。后人为纪念他们的民族气节,在他们孤舟隐居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在婆母的影响下,洪承畴的妻子莲心愧于丈夫的投降变节,愤然削去头发住进了尼姑庵。后来,有人在洪府大门两边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忠义孝悌礼仪廉;下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上联无“耻”,下联忘“八”。这分明是骂洪承畴是无耻王八。

书中说贾瑞“最是个图便宜没行止的人”,又贪恋女色,王熙凤暗地骂他“这才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呢,那里有这样禽兽的人呢”。平儿则骂他“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洪承畴深受明朝厚恩,却无耻降清,给了大明最终一击,虽然他后来也作出过缓解满汉矛盾的事,但明朝遗民始终不肯原谅他。

不过到现代,反倒是替洪承畴大翻案:

1991年,《求是》杂志副总编、历史学家苏双碧到洪承畴家乡英都考察,挥笔题词:“开清第一功”。

1996年,在泉州举行的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到会专家学者及其他人士对洪承畴积极致力于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历史功绩高度评价,予以肯定。

2003年,清史砖家、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治亭推出《清史》,对洪承畴的历史功绩作出了肯定。同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召开,定位史上洪承畴是开清重臣、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为统一中国作出了贡献。

2006年,洪承畴公园在福建南安隆重揭彩开园。多名清史专家从北京赶来参加开园仪式。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清朝乾隆皇帝鄙视洪承畴而将其列入《清史·贰臣传》的头号人物。当今的专家们不知道怎么想的,洪承畴是一个连母亲、妻子、兄弟,甚至于他所效命的皇上都深为不耻的人物,竟然在当代被捧得这么高。又拍片,又建公园、建纪念园什么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洪承畴是个什么样的民族英雄呢。当然更让人怀疑的是这些专家们的底细,他们到底是姓满,还是姓汉?

(本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