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石头记真相大揭秘 第11章 【黛玉篇】上吊自杀的真相分析

(2019-12-11 07:43:14) 下一个

223判词里的“结局”

关于主角人物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从判词和那幅画上去找答案。那林黛玉的结局,自然也能从她的判词和那幅画里寻找端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前句说宝钗,后句说黛玉);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前者说黛玉,后者说宝钗)。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根据这个判词、配图,那薛宝钗最后是被埋在雪地里,林黛玉就是挂在树林中。这个“挂”当然是“自挂东南枝”的“挂”,是暗指她在林中上吊自杀!

这太触目惊心了,神仙一样的林妹妹怎么选择这么个死法,善良的红迷断然不敢相信,还不如相信刘老师的“投湖说”,起码那样死,死得唯美。上吊自杀?这太惊悚了,这太惨烈了。不过想想明亡时的惨烈,想想崇祯皇帝的上吊殉国,想想红楼梦多次暗示的“血泪”……如果结局不惨烈,又怎能让贾宝玉是“滴不完的相思血泪抛红豆”?又怎能让作者写得“字字泣血、句句含泪”?

那上吊自杀是不是林黛玉之死的真相?

-

224吴本(癸酉本)里林黛玉的结局

有人说,你不是说不拿癸酉本里的文字当证据吗?为什么要扯癸酉本里林黛玉的结局?

我是这么考虑的,既然对林黛玉的结局有多种猜测,那多一种不多,为何不可以看看吴本里是怎么写的?

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吴本里“黛玉之死”可谓惊天动地、令人痛彻心扉,而且与二百年来人们的种种猜测都大不相同,剧情反转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又不得不承认其言之有理。这样的‘结局’,难道不值得一看吗?

“黛玉之死”发生在吴本(癸酉本)的第九十七回《鸳鸯女谮语泄天机绛珠仙泪尽抛全生》。

这一回大体说的是贾府已经被贾蓉贾蔷带领的“戎羌”势力所包围,但有小红(林红玉)组织抗敌,贾蓉他们一时打不进来,于是让潘又安和司棋夫妻潜进园子里,说服鸳鸯,一起跟着他们干。鸳鸯按照他们的意思,污蔑小红是贾蓉的内奸(谮语,就是谗言、诽谤的意思),林黛玉中了反间计,让家丁将小红活活打死。结果贾蓉贾蔷的势力和贾环赵姨娘的势力,趁势攻进园子。特别是贾环的狗头军师钱槐点名要抓林黛玉。林黛玉想着清白身子不能被这些人污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心里已经有了死意。刚好又吃了贾菖贾菱配的虎狼药,生不如死,于是撒谎支开紫鹃她们,一人跑到一片树林,吊死在老槐树下。试摘几段文字:

且说黛玉趁着明月高照在园中急走,只见到处都是尸骨堆积,全是自己的人,心里虽悲愤交加,只是因长年哭啼,眼中已经泪尽,哭不出一滴泪来,知道大势已去,加上药劲攻发,浑身辛苦,又怕被贼人侮辱,污了清白,不如一死倒也干净。不觉来至柳叶渚边,只见槐柳成阵,月泻树林,四周树影纷纷,花影丛丛。正是:

红粉佳人林黛玉,才比道韫貌绝伦。

呜咽沐月出绣闺,匆踏落花嗟怨深。

可怜离人遥双看,今夜相思孤月轮。

山河恨重情何极,举国缟素泣万门。

天运舛乱馆苑灭,满目凄惨鬼声吟。

只恨世人呲目凶,妙龄奈何泉路寻。

哀声何处诉知心,生未挽手死独人。

心知君心重缘份,亡家今夕愧思君。

诚叹世乱非汝罪,请速消念回转身。

污浊天地谁清洁,权钱世界虎狼蹲。

孤身决守生死念,却是众心又何忍。

无奈卿意实难挽,唯见树影落满身。

黛玉靠在一棵柳树上喘了口气,不禁仰天悲望,想道:我今之罪可算罄竹难书,错杀小红,致使贾家败于我手,众人也受我连累丢了性命,如今我死有余辜,怪只怪苍天无情,包容贼人恶行,轻纵他们肆意作乱,我亦似嫦娥悔意甚深,欲赴广寒宫,真真恨入骨髓。我此刻虽然死了,又怕别人发现不知名姓。虽得了个全尸,却未必有人肯埋。

不觉灵机一动,从袖子里掏出两个旧帕来,乃当年宝玉病时赠与他的,又想:日日当着人面拿它擦泪,人人都知是我之物,且上面还有字迹,下人会看的出来。寻了个柳树洞,放在里头。仰首见上面枝繁叶茂,可以挡的些风雨,莫淋坏了帕子,倘若有人见了,俯首即拾。又在柳树旁边的槐树下站了,将绳子往高处一投,穿过枝桠过来打了一个死结,望着远处连呼三声宝玉,将头儿望绳里一伸,足儿一蹬,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

忽然听见阵阵音乐之声,只见一群仙女抱着各种乐器奏乐跟从着一女飞来,心中正自恍惚,仔细一瞧,竟是秦氏飘飘荡荡而来,对他作个揖道:“我等奉警幻仙姑之命来接绛珠妹子回太虚幻境。”黛玉愕然道:“此话怎讲?”可卿道:“我本警幻之妹可卿是也,因妹子生前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之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灌溉,欲酬报他甘露之惠,故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今已还尽,故请妹子到太虚幻境司掌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几处,妹子快随我前去销号。”黛玉听了,恍然大悟,道:“谢谢姐姐指点,不然妹子一生不得明白。”可卿携了其手,飘飘荡荡飞往仙界去了。

结合判词、伏笔以及故事走向,吴本里黛玉最后的故事是完全令人信服的,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点评下。

-

225对吴本里“黛玉之死”的分析

很多善良的读者无法接受林妹妹这样的结局,尤其无法接受‘首席大丫鬟’鸳鸯竟然是个泄密者这样的剧情大反转。同时藏家何莉莉对这段那首诗有擅自改动,更增加此为伪作的口实。

但如果抛开这些,仔细看这短短几百字,会惊奇地发现,竟然完全照应了前面诸多伏笔。

(1)玉带林中挂——玉带林,倒过来是林黛玉,意思是林黛玉在林中上吊,用的是绳子,并非玉带。这话是形容林黛玉上吊后,衣袂翩飞、玉带飘飘的情景。

(2)贾菖贾菱暗中下毒——在第六回,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甲侧:为后菖菱伏脉。〗甲戌本里这个侧批提示读者,后面有贾菖贾菱配药的重大情节。

(3)冷月葬花魂——前面黛玉葬花,我们知道时间是三月中浣,也就是刚过了三月十五后几天,天气很冷,当然可以叫“冷月”。而林黛玉是死于哪一天呢?吴本没有明写,但写到了几天前,就是鸳鸯被司棋说服去使“反间计”的那个晚上,鸳鸯心想:“前儿是三月十五,月又大又亮,今儿十七月还是这么圆,直照的地上明晃晃的……”也就是林黛玉死的日子跟她葬花的日子很可能一样,都是三月十几日(三月十五日后)。当然是“冷月”。死后一缕诗魂被秦可卿带走了,自然是“冷月葬花魂”(也有本子写作“冷月葬诗魂”,“花魂”显然更合理)。

林黛玉究竟死于哪一天?我大胆推测,是三月十九日。

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正是明朝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日子。

(4)紫鹃啼血——黛玉死了,紫鹃自然不会苟活,高鹗的续本和87版电视剧的设计都不合理。在吴本里,紫鹃发现黛玉上吊身亡,将黛玉放下之后,紫鹃自己也疯疯癫癫了,一路走一路喊:“姑娘,回去吧”,声音凄楚悲凉,喊得乌鹊惊飞、叫人毛骨悚然。最后吐了一路的血而亡。

紫鹃之死,真正印证了她的名字——杜鹃啼血,杜鹃不断啼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5)白骨如山忘姓氏——善良的读者不愿相信贾府后来白骨如山,林黛玉临死前看到的情景,便是尸骨堆积、全是自己的人。又担心“又怕别人发现不知名姓”(白骨如山忘姓氏),所以才丢下两块旧手帕。这两块旧帕子的故事发生在三十四回,看似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故事小插曲,却没想到在吴本里,旧帕子是很重要的信物,这个小插曲其实是大伏笔。吴本里林黛玉临死时,将旧帕子藏于身边的柳树洞,就是让贾宝玉以后能找到自己。后来贾宝玉正是根据这两块旧手帕才找到了林黛玉的一堆白骨。

(6)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这是甄士隐为《好了歌》做的注解诗,甲戌本批语就说这句话是揭示了“黛玉、晴雯一干人”的结局。在吴本里,贾宝玉在林黛玉死后好几个月后,才偷偷来到贾府,却在槐树下看到了林黛玉的白骨,他和薛宝钗将白骨安葬。也因为这宝玉对宝钗心生好感,终究抵不过宝钗肌肤的诱惑,在红灯帐里同房了,这就是紧接着的那句“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甲戌本批语是“甲戌眉批:一段妻妾迎新送死,倏恩倏爱,倏痛倏悲,缠绵不了。”是说宝玉刚埋了黛玉的白骨(送死),就迎了新人(迎新),突然恩爱,突然悲痛,这种恩爱与悲痛,始终在折磨着贾宝玉,缠绵不去。

(7)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是黛玉的《葬花吟》一句,其实是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在吴本里,宝钗和宝玉,将黛玉的白骨收起来放进袋子里,暗合“锦囊收艳骨”。然后带到青枫林里埋葬了。

(8)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这出自惜春的判词,吴本也写埋葬黛玉时也写了这种场景。“两人(宝玉宝钗)来到城外,却见黄土垄上荒草萋萋,青枫白杨,遮掩座座坟冢,乃是贾氏祖茔所在。”原来白杨村青枫林下是贾家的祖坟所在地。

(9)秦可卿引林黛玉去太虚幻境销号——这里完全与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那章对应起来了。那里交代了秦可卿是警幻仙姑的妹妹,秦可卿是十二金钗里最先死的,她后来成了金钗们去薄命司销号的引路人,吴本里王熙凤自杀后也是秦可卿出现引她去太虚幻境。最后一回警幻仙姑展演情榜,秦可卿和上情榜的人物集体出现。这一幕一幕显然有仿照《封神演义》的写法,姜子牙斩妖封神,而柏鉴引神仙妖魔的魂魄上封神台,最后姜子牙发布封神榜。秦可卿就相当于柏鉴,情榜相当于神仙榜。而高鹗的续作,不再出现秦可卿、不再出现太虚幻境,也没有情榜,与前面的伏笔完全不对应,才是真正的伪作。

(10)前有“芙蓉诔”,后有“祭妻文”——红学家早就考证出,晴雯是黛玉之副,贾宝玉为晴雯写《芙蓉诔》,那林黛玉要是死了,贾宝玉定会浓墨重彩地写一篇更悲痛的洡文。在吴本里,我们有幸看到了悼念林黛玉的诔文,这诔文比祭奠晴雯的《芙蓉诔》更加悲泣动人,不管是不是后人续写的,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绝妙好文,因此不惜全文转录如下:

维干戈寥落之年,霜凄风紧之月,悲艳伤红之日,怡红院落魄公子含悲洒泪,唏嘘考答苍茫高天,感怀触绪,长歌当哭,嗟悼亡妻。思及奠祭之所非祠非堂,仅荒渚野陇,衰蓬枯草,怎不悲恨盈腑,愤怨塞胸?然一无香烛佳酩,二无乐奏拜毯,三无果品腊猪,四无陪祭献帛,仅拔茅以茹,折柳插槐而已,终不免愧悔嗟泣,无可如何至矣!思及当初妹妹所作:“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语,而今竟成谶言,浊玉泪亦殆尽,思慕感悼,岂有另备奠仪?凄恻哀痛,恨无瑶台仙药。然情真意切,足表诚心,望妹妹泉下息怨体谅。吾今实乃瞻前不能顾后,唯有以虔诚痴心感我知音。又记卿诗曰:“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字字句句,似沾泪血。

吾妻林氏黛玉自临人世,迄今凡十有九载,乡籍姑苏盛地,杰出名宦高府,棨戟抛却故里,远投亲眷新庐,萱椿终不相首,永作他乡之客,思其容则清雅飘逸、堪同西子比娉婷,思其度娇姿弱态,敢与飞燕赛婵娟,其品貌则花月犹觉浅庸,其风度则茝兰自为惭怜,看其眉娟丽似蹙若颦,横云卧柳,一番韵味,华章莫述,看其目明秀似凝凄含露,点漆灼星,万般怜爱,斐文难赋,量其才则道韫掷笔,宋玉神疏,念其尊则金玉陋俗,珠翠粗鄙,禄蠹看官惭颜,世俗孺媪咸仰;其为洁冰雪尚有微尘,其为尚昆仑犹在足下,其为节劲竹可同比肩,其为德松柏堪誉深长。妙笔兴咏有章,诗社菊花魁夺,文雅点洒馥郁,似闻桂醑兰香;俭约惜物尚古,闺性严毅平修。持家以宽克众。德美旦奭清一,疏昵惟善是嘉,孰料晴日蒙蔽乌云,姣兰偏逢狂飙,浊雾弥掩清灵,碧空泼染浓墨,遂使明妍褪尽罔屈,佳思沦为幽沉,飞龙陷于曲沼,遗恨无尽无穷。蒹葭似闻冤啼,匝地疑有悲声。悲呼恍出荆棘,愤怨如聚蓬榛,蔓延天地,直上苍穹。赤子黼黻,愿以众命换取玉容仙质;银汉霜娥,齐助月兔捣杵回生之药。然芳姿终散,倩影难寻,一把辛酸,唯叹夭折。枫杨萧萧,阴阳浩浩,杳杳潜寐,千载不寤。年命譬如朝露,失我故欢;人生忽如风絮,余之永伤。忆昔妹妹抛家别父,孤苦无依寄身府下,姊娣悉慕诗才,奴婢咸仰深恩。虽有慈祖仁亲呵护,忠婢贞鬟勤侍,然内心凄苦又谁能知?曾记妹妹初来始见,睹颜面善,权作旧时相识,心有灵通,恰似远别重逢。感慕娇颜弱姿,送妹颦颦妙字,厌俗高低不择,癫狂狠命摔玉。亲密友爱意重,青梅竹马情深,晨夕言和意顺,行止略无参商。金玉谣言生妒,熟惯难免求全,赌气荷包误剪,躬自俯就回转。笼袖喜闻奇香,俏语笑学咬舌。畸角同埋花冢,桥石共读西厢。我是多愁多病,卿乃倾国倾城。情重愈发斟情,一心反成两心。卿自临风洒泪,吾则对月长吁。虽系人居两地,实为情发一心。紫鹃慧辞试玉,公子魂魄失守。桩桩件件难忘,朝朝暮暮谨记。良缘喜待佳姻,宅院风波四起。蜥蜴谣诼龟龙,贞烈见嫉遭危。仕途人情纸薄,盍府竟被检抄。恶子外通流寇,姨娘内引强梁。遮天黑云污浊,遍地白骨重叠。楸榆飒飒鬼泣,蓬艾啼猿哭屈。官高尽遭杀戮,骨肉自相戕伐。血污游魂惊心,草舞腥风溅泪。世情万事衰歇,兄弟天伦丧乱。幽冥日近,蓬莱路远。厮园依旧,卿何薄命?柳遮槐隐,孰何孤骨寂寞?青枫鬼吟,惟独佳人无坟。绳碎巾沤,颦颦怀恨自缢,帕陈泪浸,潇湘旧迹模糊。今日归园,紫鹃芳影难觅,新仇旧恨,凭自堆上心头。仰天泣号,青帝缘何无情?低首沉吟,地府忘收悲魂。昔景如影,思之历历凄梗。思虑趋深,难解失妻之惑。必定自缢槐枝,古今多少相似,屈子怨深,悲投汨罗,庞涓有恨,师败自刭,西施功空,沉江泥葬,飞燕遭诋,贬庶己亡,如是运舛,郁郁投缳。楚王愧心,乌江刎颈,扶苏情苦,泣昭抛生,文种愤主,剑逝楚郢,子胥诚心,夫差逼杀,不韦受牵,忍泪服毒,叔齐节高,首阳饿亡,幽王宠姒,骊山命归,林林总总,不可尽述。

被诼谮兮悲兮愁,心烦愦兮哀兮忧。

虎兕争兮咸京晦,狼蝎侵兮旧邦堕。

宫廷蒙兮不见光,道遐迥兮业勋垂。

凌惊雷兮而狐疑,违紫都兮沼水堵。

犬戎为患,自尧舜侵扰中华。

汉唐诸朝兮,深受其害;

胡虏成势,于秦楚觊觎长城,

宋元各代兮,尽遭之袭。

不幸兵戈之祸兮,蔓延当今之世。

欺舜之正裔,辱圣虞之功德。

嘲父辈之仁孝,蔑赫赫之灵天。

朝中跳梁兮,小丑猖獗。

世代剿袭之难灭,日月亿兆兮不绝。

恨不能操戈被甲兮,以灭胡虏;

车毂短接兮,报切齿痛。

带剑挟弓兮,以破戎羌;

持长矛兮,以除贼首。

帝阳司权,缘何包恶邪兮。

贼寇举国施虐,四野血肉遍地。

胡骑满城扬尘,八方哀声载道。

天何如是之无情兮,龙战于野血玄黄。

地何如是之冷漠兮,宦民奔逐孺妇丧。

华夏饮泪,黎庶含悲。

甘采菊逸兮,携同颦卿。

仙乘辇车兮,不问尘寰,

人面何处兮,荒渚有骨。

神灵有验兮,不容佳侣。

恨如春草兮,划尽犹生。

朱楼有梦兮,历历如近。

欲生双翼兮,探寻鸿蒙。

碧落仙界兮,颦卿静居。

烟萝为障兮,临兹莫睹。

破苍蒲荆棘兮,誓携卿手。

献诚心怦然兮,忘却烦愁。

结缡于瑶池兮,普仙同贺。

倏忽嗟叹兮,幻影成虚。

唏嘘涕泣兮,佳缘不再。

人生不如意兮,遗恨难遣。

欷欷怅怏兮,彷徨语寂。

志哀无尽兮,虔诚是祷。

聊成礼兮,志为期祥。

呜呼哀哉!尚飨!

-

整篇诔文有2059余字,格式完全与《芙蓉诔》一致,有忆事,有诉情;有正规的祭文格式文字,更有模仿屈原楚辞的辞章。通篇弥漫着无比悲痛、悲愤、悲凉的情绪,可以说是“字字泣血、句句含泪”,难怪贾宝玉会在《红豆曲》中唱道:“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有人说吴本是伪本,是后人续写的,且不说各种伏笔如何对应得严丝合缝,就是这篇诔文,又有几人续得出来?前面的《芙蓉诔》已经够精彩了,没想到悼念黛玉的诔文更加精彩绝伦。不论吴本真假与否,能一睹这篇诔文,对红楼梦也心无所憾了。

另外有意思的是,贾宝玉在念完给晴雯的《芙蓉诔》时,黛玉出现了。在癸酉本里,黛玉念完给黛玉的诔文时,黛玉又出现了,不过是黛玉的魂灵。情节伏笔真是严丝合缝。吴本是这样写的:

念毕犹在嗟悼,忽听背后有人戚戚然叫了一声:“宝玉,你好。”宝玉回头看那花遮柳隐处,影影绰绰走来一人。

想想这情景,真是让读者都快哭死了。

此章引用吴本(癸酉本)内容较多,也实在是那篇《黛玉诔》写得实在太好,忍不住全文摘下。这绝非是为了凑字数。

(本章完)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