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2018-10-19 18:09:08) 下一个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本地分中有尋有伺等三地之四

宿作因論者猶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廣說如經。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者。謂現所受苦。皆由宿作為因者。謂由宿惡為因。由勤精進吐舊業故者。謂由現法極自苦行現在新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者。謂諸不善業。如是於後不復有漏者。謂一向是善性故。說後無漏。由無漏故業盡者謂諸惡業。由業盡故苦盡者謂宿因所作及現法方便所招苦惱。由苦盡故得證苦邊者。謂證餘生相續苦盡。謂無繫外道作如是計。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由見現法士夫作用不決定故。所以者何。彼見世間雖具正方便而招於苦。雖具邪方便而致於樂。彼如是思。若由現法士夫作用為彼因者。彼應顛倒。由彼所見非顛倒故。是故彼皆以宿作為因。由此理故。彼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現法方便所招之苦。為用宿作為因。為用現法方便為因。若用宿作為因者。汝先所說由勤精進吐舊業故現在新業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於後不復有漏。乃至廣說。不應道理。若用現法方便為因者。汝先所說。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皆由宿作為因不應道理。如是現法方便苦。宿作為因故現法士夫用為因故。皆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我今當說如實因相。或有諸苦唯用宿作為因。猶如有一自業增上力故生諸惡趣或貧窮家。或復有苦雜因所生。謂如有一因邪事王不獲樂果而反致苦。如事於王。如是由諸言說商賈等業。由事農業。由劫盜業。或於他有情作損害事。若有福者獲得富樂。若無福者雖設功用而無果遂。或復有法純由現在功用因得。如新所造引餘有業或聽聞正法於法覺察。或復發起威儀業路。或復修學工巧業處。如是等類。唯因現在士夫功用

自在等作者論者。由如有一或沙門或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凡諸世間所有士夫補特伽羅所受彼一切。或以自在變化為因。或餘丈夫變化為因。諸如是等謂說自在等不平等因論者作如是計。問何因緣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教如前說。理者。猶如有一為性尋思。為性觀察。廣說如前。彼由現見於因果中世間有情不隨欲轉故作此計。所以者何。現見世間有情。於彼因時欲修淨業。不遂本欲。反更為惡。於彼果時願生善趣樂世界中。不遂本欲。墮惡趣等。意謂受樂不遂所欲。反受諸苦。由見此故。彼作是思。世間諸物必應別有作者生者及變化者為彼物父。謂自在天或復其餘。

今當問彼汝何所欲嗢拖南曰

 功能無體性  攝不攝相違
 有用及無用  為因成過失 

自在天等變化功能。為用業方便為因。為無因耶。若用業方便為因者。唯此功能用業方便為因。非餘世間。不應道理。若無因者。唯此功能無因而有。非世間物。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大自在為墮世間攝。為不攝耶。若言攝者。此大自在則同世法。而能遍生世間。不應道理。若不攝者。則是解脫。而言能生世間。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為有用故變生世間。為無用耶。若有用者。則於彼用無有自在。而於世間有自在者。不應道理。若無用者。無有所須。而生世間。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此所出生為唯大自在為因。為亦取餘為因耶。若唯大自在為因者。是則若時有大自在。是時則有出生。若時有出生是時則有大自在。而言出生用大自在為因者。不應道理。若言亦取餘為因者。此唯取樂欲為因。為除樂欲更取餘為因。若唯取樂欲為因者。此樂欲為唯取大自在為因。為亦取餘為因耶。若唯取大自在為因者。若時有大自在是時則有樂欲。若時有樂欲是時則有大自在。便應無始常有出生。此亦不應道理。若言亦取餘為因者。此因不可得故。不應道理。又於彼欲無有自在。而言於世間物有自在者。不應道理。如是由功用故。攝不攝故。有用無用故。為因性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害為正法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於彼祠中。咒術為先害諸生命。若能祀者。若所害者。若諸助伴。如是一切皆得生天。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此違理論。諂誑所起。不由觀察道理建立。然於諍競惡劫起時。諸婆羅門違越古昔婆羅門法。為欲食肉妄起此計。

又應問彼。汝何所欲。此咒術方為是法自體。為是非法自體。若是法自體者。離彼殺生。不能感得自所愛果。而能轉彼非法以為正法。不應道理。若是非法自體者。自是不愛果法。而能轉捨餘不愛果法者。不應道理。如是記已。復有救言。如世間毒咒術所攝不能為害。當知此咒術方亦復如是。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如咒術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內貪瞋癡毒。為不爾耶。若能息者。無處無時無有一人貪瞋癡等靜息可得故不中理。若不能息者。汝先所說。如咒術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業者。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術方為遍行耶。不遍行耶。若遍行者。自所愛親不先用祠。不應道理。若不遍者。此咒功能便非決定。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功能為唯能轉因亦轉果耶。若唯轉因者。於果無能。不應道理。若亦轉果者。應如轉變即令羊等成可愛妙色。然捨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造咒術者。為有力能及悲愍不。若言有者。離殺彼命。不能將彼往生天上。不應道理。若言無者。彼所造咒能有所辦。不應道理。如是由因故。譬喻故。不決定故。於果無能故。咒術者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我今當說非法之相。若業損他而不治現過是名非法。又若業諸修道者共知此業感不愛果。又若業一切智者決定說為不善。又若業自所不欲。又若業染心所起。又若業待邪咒術方備功驗。又若業自性無記。諸如是等皆是非法

邊無邊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依止世間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無邊想。俱想不俱想。廣說如經。由此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世間有邊。世間無邊。世間亦有邊亦無邊。世間非有邊非無邊。當知此中已說因緣及能計者。是中若依斷邊際求世邊時。若憶念壞劫於世間起有邊想。若憶念成劫則於世間起無邊想。若依方域周廣求世邊時。若下過無間更無所得。上過第四靜慮亦無所得。傍一切處不得邊際。爾時則於上下起有邊想。於傍處所起無邊想。若為治此執。但依異文義無差別。則於世間起非有邊非無邊想。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從前壞劫以來為更有世間生起。為無起耶。若言有者。世間有邊不應道理。若言無者。非世間住念世間邊。不應道理。如是彼來有故。彼來無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苦集滅道。便自稱言。不死亂者隨於處所依不死淨天不亂。詰問即於彼所問以言矯亂。或託餘事方便避之。或但隨問者言辭而轉。是中第一不死亂者。覺未開悟。第二於所證法。起增上慢。第三覺已開悟。而未決定。第四羸劣愚鈍。又復第一怖畏妄語。及怖畏他人知其無智故。不分明答言我無所知。第二於自所證未得無畏。懼他詰問。怖畏妄語。怖畏邪見故。不分明說我有所證。第三怖畏邪見。怖畏妄語。懼他詰問故。不分明說我不決定。如是三種。假託餘事以言矯亂。第四唯懼他詰。於最勝生道及決定勝道。皆不了達。於世文字。亦不善知。而不分明說言我是愚鈍都無所了。但反問彼。隨彼言辭。而轉以矯亂彼。

此四論發起因緣。及能計者。并破彼執。皆如經說。

由彼外道多怖畏故。依此見住。若有人來有所詰問。即以諂曲而行矯亂。當知此見是惡見攝。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無因見論者。謂依止靜慮。及依止尋思。應知二種。如經廣說。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依止尋思。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及世間。皆無因生。答略而言之。見不相續以為先故。諸內外事無量差別。種種生起。或復有時。見諸因緣空無果報。謂見世間無有因緣。或時欻爾大風卒起。於一時間寂然止息。或時忽爾瀑河彌漫。於一時間頓則空竭。或時鬱爾果木敷榮。於一時間颯然衰瘁。由如是故起無因見立無因論。

今應問彼。汝宿住念為念無體。為念自我。若念無體。無體之法。未曾串習。未曾經識。而能隨念。不應道理。若念自我。計我先無後欻然生。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一切世間內外諸物。種種生起。或欻然生起。為無因耶。為有因耶。若無因者。種種生起。欻然而起。有時不生。不應道理。若有因者。我及世間。無因而生。不應道理。如是念無體故。念自我故。內外諸物不由因緣種種異故。由彼因緣種種異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斷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乃至我有麤色。四大所造之身。住持未壞。爾時有病。有癰有箭。若我死後。斷壞無有。爾時我善斷滅。如是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廣說如經。謂說七種斷見論者。作如是計。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如是思若我死後復有身者。應不作業而得果異熟。若我體性一切永無。是則應無受業果異熟。觀此二種。理俱不可。是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我身死已斷壞無有。猶如瓦石若一破已不可還合。彼亦如是。道理應知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蘊斷滅。為我斷滅耶。若言蘊斷滅者。蘊體無常。因果展轉生起不絕。而言斷滅。不應道理。若言我斷。汝先所說。麤色四大所造之身。有病有癰有箭。欲界諸天。色界諸天。若無色界空無邊處所攝。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所攝。不應道理。如是若蘊斷滅故。若我斷滅故。皆不應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空見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廣說乃至。世間無有真阿羅漢。復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又依世間諸靜慮故。見世施主一期受命恒行布施無有斷絕。從此命終生下賤家貧窮匱乏。彼作是思。定無施與愛養祠祀。復見有人一期壽中恒行妙行。或行惡行。見彼命終墮於惡趣生諸那落迦。或往善趣。生於天上樂世界中。彼作是思。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亦無妙行惡行二業果異熟。復見有一剎帝利種。命終之後。生婆羅門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或婆羅門。命終之後。生剎帝利吠舍戍陀羅諸種姓中。吠舍戍陀羅等亦復如是。彼作是思。定無此世剎帝利等從彼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來。亦無彼世剎帝利等從此世間剎帝利等種姓中去。又復觀見諸離欲者生於下地。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畢定無父無母。或復見人身壞命終。或生無想。或生無色。或入涅槃。求彼生處不能得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化生眾生。以彼處所不可知故。或於自身起阿羅漢增上慢已臨命終時遂見生相。彼作是念。世間必無真阿羅漢。如是廣說。問復何因緣。或有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無有一切諸法體相。答以於如來所說甚深經中相似甚深離言說法。不能如實正覺了故。又於安立法相。不如正理而思惟故。起於空見。彼作是念。決定無有諸法體相。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有生所受業及後所受業。為一切皆是生所受耶。若俱有者。汝先所說。無有施與。無有愛養。無有祠祀。無有妙行。無有惡行。無有妙行惡行業果異熟。無此世間。無彼世間。不應道理。若言無有後所受者。諸有造作淨與不淨種種行業。彼命終已。於彼生時。頓受一切淨與不淨業果異熟。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凡從彼胎藏。及從彼種子而生者。彼等於此為是父母。為非父母耶。若言是父母者。汝言無父無母。不應道理。若言彼非父母者。從彼胎藏及彼種子所生。而言非父非母。不應道理。若時為父母。是時非男女。若時為男女。是時非父母。無不定過。又汝何所欲。為有彼處受生眾生天眼不見。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無有化生眾生。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是則撥無離想欲者。離色欲者。離三界欲者。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為有阿羅漢性而於彼起增上慢。為無有耶。若言有者。汝言世間必定無有真阿羅漢。不應道理。若言無者。若有發起不正思惟顛倒。自謂是阿羅漢。此乃應是真阿羅漢。亦不中理。又應問彼。汝何所欲。圓成實相法。依他起相法。遍計所執相法。為有為無。若言有者。汝言無有一切諸法體相。不應道理。若言無者。應無顛倒亦無染淨。不應道理。如是若生後所受故。非不決定故。有生處故。有增上慢故。有三種相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最勝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婆羅門是最勝種類。剎帝利等是下劣種類。婆羅門是白淨色類。餘種是黑穢色類。婆羅門種可得清淨。非餘種類。諸婆羅門是梵王子。從大梵王口腹所生。從梵所出。梵所變化。梵王體胤謂鬥諍劫諸婆羅門。作如是計。問何因緣故。諸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以見世間真婆羅門性具戒故。有貪名利及恭敬故。作如是計。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為唯餘種類從父母產生。為婆羅門亦爾耶。若唯餘種類者。世間現見諸婆羅門。從母產生。汝謗現事。不應道理。若婆羅門亦爾者。汝先所說。諸婆羅門是最勝種類。剎帝利等是下種類。不應道理。如從母產生。如是造不善業。造作善業。造身語意惡行。造身語意妙行。於現法中受愛不愛果。便於後世生諸惡趣。或生善趣。若三處現前是彼是此。由彼由此。入於母胎從之而生若世間工巧處。若作業處。若善不善。若王若臣。若機捷。若增進滿足。若為王顧錄以為給侍。若不顧錄。若是老病死法。若非老病死法。若修梵住已生於梵世。若復不爾。若修菩提分法。若不修習若悟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若復不爾。又汝何所欲為從勝種類生此名為勝。為由戒聞等耶。若由從勝種類生者。汝論中說。於祠祀中。若戒聞等勝取之為量。如此之言。應不中理。若由戒聞等者。汝先所說。諸婆羅門是最勝類。餘是下類。不應道理。如是產生故。作業故。受生故。工巧業處故。增上故。彼所顧錄故。梵住故。修覺分故。證菩提故。戒聞勝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清淨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我解脫心得自在。觀得自在。謂於諸天微妙五欲。堅著攝受。嬉戲娛樂。隨意受用。是則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離欲惡不善法。於初靜慮得具足住。乃至得具足住第四靜慮。是亦名得現法涅槃第一清淨。又有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眾生。於孫陀利迦河沐浴支體。所有諸惡皆悉除滅。如於孫陀利迦河。如是於婆湖陀河伽耶河薩伐底河殑伽河等中。沐浴支體。應知亦爾。第一清淨。復有外道。計持狗戒以為清淨。或持牛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戒。或持糞穢戒等。計為清淨。謂說現法涅槃外道。及說水等清淨外道。作如是計。問彼何因緣。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謂得諸縱任自在欲自在觀行自在名勝清淨。然不如實知縱任自在等相。又如有一計由自苦身故。自惡解脫。或造過惡。過惡解脫。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若有於妙五欲嬉戲受樂者。為離欲貪。為未離耶。若已離者於世五欲。嬉戲受樂。不應道理。若未離者。計為解脫清淨。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諸得初靜慮。乃至具足住第四靜慮者。彼為已離一切貪欲。為未離耶。若言一切離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靜慮。不應道理。若言未離一切欲者。計為究竟解脫清淨。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為由內清淨故究竟清淨。為由外清淨故究竟清淨。若由內者。計於河中沐浴而得清淨。不應道理。若由外者。內具貪瞋癡等一切垢穢。但除外垢便計為淨。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為執受淨物故而得清淨。為執受不淨物故得清淨耶。若由執受淨物得清淨者。世間共見狗等不淨。而汝立計執受狗等得清淨者。不應道理。若由執受不淨物者。自體不淨而令他淨。不應道理。又汝何所欲。諸受狗等戒者。為行身等邪惡行故而得清淨。為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淨耶。若由行邪惡行者。行邪惡行而計清淨。不應道理。若由正妙行者。持狗等戒。則為唐捐。而計於彼能得清淨。不應道理。如是離欲不離欲故。內外故。受淨不淨故。邪行正行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

妄計吉祥論者。謂如有一若沙門若婆羅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世間。日月薄蝕。星宿失度。所欲為事。皆不成就。若彼隨順。所欲皆成。為此義故。精勤供養日月星等。祠火誦咒。安置茅草。滿盆頻螺果。及餉佉等。謂曆算者。作如是計。問彼何因緣起如是見立如是論。答由教及理故。教如前說。理者謂如有一為性尋思。乃至廣說。彼由獲得世間靜慮。世間皆謂是阿羅漢。若有欲得自身富樂所祈果遂者。便往請問。然彼不如實知業果相應緣生道理但見世間日月薄蝕。星度行時。爾時眾生淨不淨業果報成熟。彼則計為日月等作。復為信樂此事者。建立顯說。

今應問彼。汝何所欲。世間興衰等事。為是日月薄蝕。星度等作。為淨不淨業所作耶。若言日等作者。現見盡壽隨造福非福業。感此興衰苦樂等果。不應道理。若淨不淨業所作者。計日等作。不應道理。如是日等作故。淨不淨業作故。不應道理。是故此論非如理說。如是十六種異論。由二種門。發起觀察。由正道理。推逐觀察。於一切種皆不應理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