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贤友:关于那些说“玛欣德尊者倡导巴利新译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对佛教毫无价值,反而制造混乱”的人,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巴利语传承经典的重要性。首先,他们误解了记载于《律藏》里的佛语。
《律藏.小品.小事篇》第三三(一)原文如下:尔时,有名为亚瓦、果瓦之二比库,乃是兄弟,生于婆罗门,言语善美,音声善美。诸比库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而坐一面。坐于一面之诸比库白世尊,曰:“世尊!今诸比库名异、姓异、生异、族异而出家,诸比库以各自之言词污佛语。世尊!愿我等将佛语转为雅语(“雅语”chandaso,吠陀之用语)。”世尊呵责:“诸愚人!汝等为何言愿我等将佛语转为雅语耶?诸愚人!此令未信者……”呵责、说法已,告诸比库曰:“诸比库!不得将佛语转为雅语,转者堕恶作。诸比库!许以各自言词学习佛语。”
佛陀在这里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第一、禁止比库将佛陀的马格特(马嘎塔)语转为雅语,雅语就是梵语,梵语是贵族语,梵语就是当时印度的官方语言,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普通话,佛陀当时在马格特国传法的语言是地方民众语 (Pràkrit)。因为圣典结集就是按照这条律藏的规定以马格特语结集的,所以,马格特语就称为“圣典语”或“佛语”,“巴利”(Pàëi)就是“圣典”的意思,因此马格特语就称为“巴利语”(Pàëi-bhàsà)或“根本语”(Måla-bhàsà)。梵语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标准语,巴利语则是佛陀及圣弟子们的用语。佛陀禁止僧众们用梵语来统一佛语。
第二、允许以自己的语言学习圣典语。很多贤友因为没有理解第一方面的意思,因而误解了这里“以各自言词学习佛语”的意思。这里是指可以把巴利语翻译成全世界各种语言来学习,比如可以翻译成英语、日语、缅甸语、斯里兰卡语、汉语等。
而现在,尊敬的玛欣德尊者正是谨遵佛陀的戒律规定,翻译经典和传承佛法时都是直接根据巴利语,而不是根据梵语经典来翻译和弘法。在翻译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采用巴利意译,有些词不能或不采用意译,而只能或采用音译,比如比库(梵语:比丘)bhikkhu、阿拉汉(梵语:阿罗汉) arahant 、沙马内勒(梵语:沙弥)sàmaõera、美德亚(梵语:弥勒)Metteyya 、果德玛Gotama(佛陀的家姓)、瓦萨(梵语:戒腊) vassa、亚卡(梵语:夜叉)yakkha等。
自古以来,上座部佛教僧团都是谨遵佛陀制定的戒律,以巴利语传承经典,所以,上座部僧团至今依然如2600年前佛陀的僧团一样,都是严格用巴利语念诵经典、做甘马,如达上甘马、结界甘马等,整个过程都是用巴利语。
说玛欣德尊者倡导汉语的巴利新译会导致佛法混乱,这种批评是极其愚痴的。恰恰相反,如果佛弟子不以巴利语来传承佛法,才会导致佛法混乱。
比如Caturàsãti-dhammakkhandhasahassàni,根据巴利原意,应该翻译成“八万四千法蕴”,khandha是堆、组合的意思,翻译成“蕴”,是积聚、蓄藏之意,法蕴是指佛陀教导了各种法义,比如色法、名法、苦、苦集、圣道、涅槃、戒、定、慧、心清净、无明、善法、造业、解脱等等,佛陀的教法里蕴含了八万四千个法义,形容佛法博大精深。而根据梵语汉传佛教将之解读为 “八万四千法门”,于是变成佛法有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了。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自以为是地说“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随个人因缘、依自己根器随缘修行都可以证悟”,说“佛法在世间”,不需要出家、修行。于是轻慢戒、轻慢定,更不懂如何修慧。而根据巴利经典,修行方法只有八圣道——戒定慧,必须严格持守和自己身份相应的戒律——在家戒、出家戒,修定的方法有四十种,修慧的方法只有一种——观名色法和名色法之因的无常、苦、无我。可见,“八万四千法门”,这是多么大的误解,多么可怕的混乱!
又比如Ànàpànassati,依其义翻译成“入出息念”。根据巴利经典,入出息既是修止也是修观的业处,专注其似相以达到禅那是修定——修止禅,专注其名法和色法是修慧——修观禅,而其他教派翻译成“观呼吸”、“数息观”,误解为数息本身就可以达到涅槃,是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之一种。由于不懂巴利原意,完全不懂得巴利经典里教导的入出息念的止禅和观禅的修法。这又是多么大的误解,多么可怕的混乱!
这是由于没有依照巴利语翻译而造成的经典误解和混乱的例子。另外,即使词的翻译是正确的,但是完全不按照巴利原意去传承和弘扬佛法,而造成曲解经典、导致佛法混乱。比如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四念处包含止禅和观禅,但侧重在修维巴沙那——修观,是观智观照的四种所缘。根据巴利原意,这些观禅业处全部都是指名色法,而现在有一些禅法,不是依照巴利经典去观照名色法,而是去感觉连婴儿和动物都知道的这里痛、那里痒,连观智的所缘都没有找到,完全不是修习四念处,怎么可以达到涅槃呢?可见,不依照巴利经典传承佛法,这又是多么大的误解,多么可怕的混乱!
尊敬的玛欣德尊者研究北传佛教十多年,后来在缅甸帕奥禅林出家达上为比库,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上座部佛法,出家后,早年勤修止观,亲见法之后,具备了业处导师的资格,因此,被严谨、保守的帕奥禅师指定为业处导师。从此,一边依照巴利经典指导禅修,一边直接依巴利语翻译经典,在翻译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这种对经典的误解、曲解导致佛法混乱的危险。
因此,玛欣德尊者睿智、深远的目光放远未来,为了忠实于佛陀的语言,忠实于圣典语,更精准地传承经典语义,早已在2006年12月于缅甸帕奥禅林撰写了《关于部分巴利专有名词采用新音译的方案》,2008年于缅甸帕奥禅林庄严山寺编撰了《巴利语汇解》一书,2009年7月于新加坡帕奥禅修中心撰写《请规范使用上座部佛教术语》。这些倡导和贡献是玛欣德尊者作为一名佛弟子对圣典语——佛语——巴利语——极其恭敬的表现,也正是上座部佛教严谨、保守之风的体现。
在《相似正法经》里,佛陀说:“咖沙巴,有此五种退堕法导致正法混乱、湮没。哪五种呢?在此,咖沙巴,比库、比库尼、近事男、近事女不尊重、不顺从导师而住,不尊重、不顺从法而住,不尊重、不顺从僧而住,不尊重、不顺从学而住,不尊重、不顺从定而住。咖沙巴,乃此五种退堕法导致正法混乱、湮没。咖沙巴,有此五种法导致正法住立、不混乱、不湮没。哪五种呢?在此,咖沙巴,比库、比库尼、近事男、近事女尊重、顺从导师而住,尊重、顺从法而住,尊重、顺从僧而住,尊重、顺从学而住,尊重、顺从定而住。咖沙巴,乃此五种法导致正法住立、不混乱、不湮没。”
可见,佛陀早已预言因为一些出家、在家众不尊重佛、法、僧三宝,不尊重戒律、不修定,导致佛法混乱、湮没。玛欣德尊者,并没有做什么“标新立异”,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仅仅是做了一个佛弟子的本分——依照佛陀当年制定的戒律去行驶、依照佛陀当年传法的语言翻译经典、依照佛陀的教导传承、弘扬佛法而已。佛陀呵责把佛语转为梵语来传承经典的人是愚人,玛欣德尊者直接传承巴利语——佛语,应是明智者。
我们作为一名正信的佛弟子,应该赞叹玛欣德尊者英明的举措,应该为佛陀入灭2600年后佛法的传承过程中于华人地区还有这么一位坚守佛语、坚守正法的传承者感到无比欣慰。让我们积极响应尊者的倡导,严谨学法、禅修、传法,做好佛弟子的本分!愿正法久住!萨度!萨度!萨度!——巴利贤友于2016年11月28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