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转:真有太 上 老 君,《道德 经》也不能随便评价

(2016-09-27 07:58:28) 下一个

这个话题很重要也很有意义:

真有太 上 老 君,《道德 经》也不能随便评价
http://www.shixiu.org/thread-169176-1-1.html
(出处: 佛教网)

 

楼主和17楼以下宝威德的话都非常重要:

以下楼主:

上 学时,与我要好的一个同学,就曾经梦见过,好像是太 上老 君吧。
       那晚他喝多了,睡在走廊的长椅上,半夜开始做梦。梦见一只像猪一样的怪 物,但是嘴巴是鸭子嘴那样,来拱他的脚。他害怕,用脚一蹬,那怪 物一下变成一团黑气笼罩住了他,他就开始觉得喘不过气来,快要憋死的感觉。
       正在这紧急关头,从东南方“唰”地射过一支箭,箭头还发光,射在黑气上,这团黑气刹那间消失了。

        然后,他在梦里看见,从天边走来一个神 明,这神 明身体广大无边,看不见边际,就像躺在空地上仰望天空无边无际那种感觉。这神 明越走越近,走到眼前时,变成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大小只有4、5十厘米高,落在他胸口上方。白胡子、白眉毛、白头发,手里拿一个拂尘,脸色红润。笑眯眯地对他说:
       “ 你这人心地很善良,乐于助人,是好事也是坏事,虽然一时会吃亏,但以后是好的。很多人渴望成 仙,但是人和神 仙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总是执着一些虚假的东西,而智者却是热爱大自然、追求大自然真理的人,…………”
           话还没说完,忽然被一同学推醒了。他那个懊恼啊,推醒我干嘛!?

---------

不仅仅他经历过,我也经历过。
        以前第一次买到一套佛经之后,读着佛经真好。然后又想,以前看的《道德 经》比佛经的水平真是差远了,很看不起。
        结果当天晚上,就有个声音训斥我:你就…………
       然后一下子醒了。这才知道,《道德 经》也不能鄙视,真有神 明护持。

 

以下宝威德的帖子:

17楼:这又是个让我hold不住的话题,来凑个热闹

早对此做过研究,智者大师、蕅益大师对儒、道都有过开示,一致认为,正如灌顶经所言,孔、老都是大士的化身,为佛教的东来预先打开市场,所传教法为人天之道

蕅益大师更是认为,虽然儒道仅为人天乘,但未尝没有透露过一心真义,但因为只是零星片语,人莫能晓

-----------

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如孔丘、姬旦,制君臣,定父子,故敬上爱下,世间大治,礼律节度,尊卑有序,此扶于戒也;乐以和心,移风易俗,此扶于定;先王至德要道,此扶于慧。元古混沌,未宜出世,边表根性,不感佛兴。我遣三圣,化彼真丹,礼义前开,大小乘经然后可信

智者大师《法华玄义》:若周孔经籍,治法、礼法、兵法、医法、天文、八卦、五行,世间坟典,孝以治家,忠以治国,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敬上爱下,仁义揖让,安于百姓,霸立社稷。若失此法,强者凌弱,天下焦遑,民不聊生,鸟不暇栖,兽不暇伏。若依此法,天下太平,牛马内向。当知此法乃是爱民治国而称为实

圭峰禅师《华严经原人论》:孔老释迦皆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涂。内外相资。共利群庶。策勤万行。明因果始终。推究万法。彰生起本末。虽皆圣意。而有实有权。二教唯权。佛兼权实。策万行。惩恶劝善。同归于治。则三教皆可遵行。推万法。穷理尽性。至于本源。则佛教方为决了

 

蕅益大师《性学开蒙答问》节选

后约迹约权拣收等者。拣之则全非。儒是世法。佛出世故。又此云天命为性。易云太极生两仪。并属非因计因。不知正因缘法。见论所摄。夫妇父子等恩爱牵连。爱论所摄。老子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无因论。不知正因缘法。亦见论摄。收之则儒于五乘法门。属人乘摄。所明五常。合于五戒。其余诸法。半合十善。尚未全同金轮王法也。老属天乘。未尽天中之致。已如前说。究而言之。总不及藏教之出生死。况通别圆邪。然此直约迹约权耳

若约实约本融会者。此方圣人。是菩萨化现。如来所使。大灌顶经云。佛先遣三圣。往化支那。所立葬法。南洲中最。三圣法化若在。如来正教亦赖以行。而列子具明孔子赞佛之语。老子骑牛出关。欲访大觉。旣闻示寂。叹息而返。经史所载。彰明若此。后人不达。纷纷起诤。岂理也哉

然三圣不略说出世教法。盖机缘未至。不得不然。且如五天机熟。佛乃示生。而初倡华严。在会聋哑。不惟须说阿含以为渐始。兼立人天戒善。以作先容。况此地机缘。远在千年之后。纵说出世法。谁能信之。故权智垂迹。不得不示同凡外

然卽此儒典。亦未尝不泄妙机。后儒自莫能察。及门亦所未窥。故孔子再叹颜回好学。今也则亡。深显曾子以下。皆知迹而不知本。知权而不知实者也。何谓所泄妙机。易经系辞传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语最可参详。夫旣云易有太极。则太极乃易之所有。毕竟易是何物有此太极。傥以画辞为易。应云。太极生天地。天地生万物。然后伏羲因之画卦。文周因之系辞。何反云易有太极。易有太极。易理固在太极之先矣。设非吾人本源佛性。更是何物。旣本源佛性尚在太极先。岂得漫云天之所赋。然不明言卽心自性。但言易者。以凡夫久执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断断不能理会此事。故悉檀善巧。聊寄微辞。当知易卽真如之性。具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之义。密说为易。而此真如。但有性德。未有修德。故不守自性。不觉念起而有无明。此无始住地无明。正是二种生死根本。密说之为太极。因明立所。晦昧为空。相待成摇之风轮。卽所谓动而生阳。坚明立碍之金轮。卽所谓静而生阴。风金相摩。火光出现。宝明生润。水轮下含。卽所谓两仪生四象也。火腾水降。交发立坚。为海为洲。为山为木。卽所谓四象生八卦。乃至生万物也。名相稍异。大体宛同。顺之则生死始。逆之则轮回息。故又云。易逆数也。亦旣微示人以出世要旨矣。老子道生天地。意亦相同。但亦不明言卽心自性。皆机缘未熟耳

易传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一语。卽寂照无二之体。而乾坤其易之门一语。卽流转还灭逆顺二修之关。以性觉妙明。本觉明妙。非干修证。不属迷悟。而迷则照体成散。寂体为昏。逆涅盘城。顺生死路。全由此动静两门。是名逆修。亦名修恶。悟则借动以觉其昏。名之为观。借静以摄其散。名之为止。逆生死流。顺涅盘海。亦由此动静两门。是名顺修。亦名修善。然修分顺逆。性无增减。又虽善恶皆本于性。而道必升沈

如斯秘旨。岂异圆宗。菩萨现身。信非虚倡。习而不察。过在后儒

又旣知宣圣秘密微谈。兼秉法华开显妙旨。卽此中庸。便可作圆顿佛法解释。天命之谓性者。天非望而苍苍之天。亦非忉利夜摩等天。卽涅盘经第一义天也。命非命令之解。卽第八识执持色身相续不断之妄情也。谓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成阿赖耶识。此识卽有生之性。以全真起妄。天复称命。以全妄是真。命复称天。全真起妄。卽不变而随缘。全妄是真。卽随缘而不变也。率性之谓道者。此藏性中具染净善恶一切种子。若率染恶种子而起现行。卽小人之道。亦名逆修。若率净善种子。而起现行。卽君子之道。亦名顺修。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正合此意。亦合台家性具宗旨。修道之谓教者。小人之道。修除令尽。君子之道。修习令满。此则圣贤教法。惟欲人返逆修而归顺修。卽随缘而悟不变也。三句合宗。头正尾正。凡一文一字。皆可消归至理矣。以要言之。若得法华开显之旨。治世语言。资生产业。乃至戏笑怒骂艳曲情词尚顺实相正法。况世闲理性之谈邪。然此是智旭之中庸。非子思之中庸也。如大慧杲禅师。以此三句作法报化三身。亦只是宗杲之中庸耳。傥子思实知宗杲智旭之中庸者。孔子急当印之。胡颜渊死。一恸伤心。自称天丧。且追忆之。再叹今也则亡邪。昔孟子歴叙见知闻知之道。结云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是孟子尚不肯以曾子子思为见知者。何况孔子。彼一以贯之之传。但的示尊德性之真实问学如此。乃下手发足之方。非到家消息

又迹中权理之一。非本中实理之一也。今约三圣立教本意。直谓同可。以无非为实施权故也。约三教施设门庭。直谓异可。以儒老但说权理。又局人天。佛说权说实。皆出世故也。约权则工夫同而到家异。谓亦同亦异可也。约实则本不坏迹。迹不掩本。谓非同非异可也。惺谷寿禅师云。为门外人说同。否则以为异端。为入门人说别。否则安于旧习。为升堂人说亦同亦别。以其见理未谛。须与微细剖析。令知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为入室人说非同非别。麤言细语。皆第一义。又何儒释可论。斯言得之。以其次第顺于四悉檀故。然细论说法方便。则四句之中。一一皆具四悉。又贵临时善用。不得固执斯言为死法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