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KI5iz2TFv0&index=4&list=PLbnahgNlnPWveSKbfwYcVdIErd9bflx_0
文字版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9840fb850101rodt.html
慧律法师佛学讲座:
修学佛道的人,你要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地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2013年大台中供佛斋僧大法会
供佛•斋僧•说法
102-9-1
高铁乌日站•大台中国际会展中心
102(26届)年大台中供佛斋僧大会
摩诃般若与涅槃妙心(二)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
慧律法师
(女司仪:现场一定有很多人,都是因为曾经听闻长老的甘露法语而进入佛门的,此时此刻我们能够在这边一睹长老的风采,在这边共聚一堂,再度来聆听长老具足慈悲与智慧的开示,内心一定是充满着期待,充满着感恩的。现在就让我们以最至诚恳切的心,来迎请长老。(众鼓掌))
恭迎长老升座
(引礼法师:大众请起立。
女司仪:大家请起立。
(至迎请慧律法师处)迎请长老的引礼法师:对面站。迎请者至诚顶礼主法(讲)和尚三~拜~(迎请居士顶礼三拜)
迎请居士:阿弥陀佛。)
引礼法师:问讯。(迎请居士问讯)分班,末后~先~行~。(迎请队伍转身,后队变前队。长老此时站起。二引礼师问讯。)
女司仪:我们在迎请队伍中有八位大学教授,一位特别从台北赶来,另外七位是陈新发顾问逢甲大学的同事,而长老是逢甲大学的校友,(此时慧律法师的队伍及慧律法师已开始出发行进(众合掌)。)他们虽然不认识长老,但是都听闻过长老的录音带,也都是佛教徒,所以他们对逢甲出高僧与有荣焉,(此时,众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声起。)今天欢喜来参与、来护持,至诚迎请长老,同沾法益,也赞叹他们。(慧律法师行至前,列队对面站的人员问讯,其他人合掌站立。迎回的队伍依次是迎请时后面的人员、二引礼师、捧“戒定真香”桌者、迎请居士、慧律法师、持伞盖者、迎请时前面的人员(带白手套)。迎回队伍在台前两边分开站立。慧律法师对台上对佛像三问讯。此时,众诵佛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慧律法师礼到就座)
女司仪:恭请长老升座。大众请至诚向主讲者上慧下律长老行三问讯礼。(众问讯)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列队者回到座位站立。)
女司仪:刚刚已经跟各位简介长老,大家非常的期待,非常的敬爱,长老的大悲愿行在台湾佛教界,甚至全世界对佛法、对佛教的贡献是无量无边的,现在长老将在此大转法轮,犹如佛陀在世,大家一心聆听,并以热烈掌声来恭请长老,慈悲为我们开示。(众鼓掌。慧律法师合掌低头示意感谢。)大家请坐下来。(大众始坐))
各位请合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众随师父三诵佛号。众放掌。)
各位尊敬的诸山长老,各位尊敬的比丘、比丘尼,还有慈悲的护法居士大德,以及我们发大心来服务大家的义工,大家阿弥陀佛!(众合掌:阿弥陀佛。众放掌。)
那么,去年我第一次来台中演讲,承蒙各位尊敬的法师慈悲,在早上应供完,还继续留下来,慈悲的庄严这个弘法大会,还有在家居士也鼎力的支持,热烈的支持,我深感感动,还有感恩。那么,这个是主办单位第二次的邀请,让我再一次地向大家学习的机会,今天我们有缘来此相聚,那么,殊胜的因缘。前一天还台风,台风,但是我对诸佛菩萨、龙天护法,非常有信心,这台风一碰到斋僧,它就会转弯。(众鼓掌)共同的善业能够转动共同的恶业。那么,我们今天天气算是不错,早上下了一阵雨,但是下午到现在为止都一直非常好。大家大悲的愿力,共同集殊胜的因缘。那么这个主办单位很辛苦的,千头万绪,布置、租场地,花费了很多的金钱,倍极辛苦,出钱出力,所以我们给主办单位,还有我们的司仪,热烈的感恩跟鼓励(众鼓掌)!
那么去年我们讲的这个重点,就是照见五蕴皆空,那么,照见五蕴皆空,这个是智慧的开始,换句话说,观无常是智慧的开始,证到至圆至顿究竟圆满的觉性,也就是自觉圣智是修行的终点。当然,起点、终点,其实是方便说。如果见性,并没有新跟旧。因为亘古以来,它早就存在,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创造出来的东西是生灭,一定会败坏。究竟的真理本自具足,你发现它,刹那之间即见永恒。那么,我们修学佛道,有很长远的次第,但是在座诸位都发勇猛菩提心,我相信大家不管碰到多难,多艰涩的,我们还是会安坐。所以,修学佛道如果碰到困难的,就打退堂鼓,他十年、二十年,他内心的关卡还是突不破,还是突不破。
我们这次演讲的题目叫做:
摩诃般若与涅槃妙心(二)
摩诃般若是用,大智慧。涅槃妙心是体,是体性,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性相一如。这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很多人认真念佛,很好,很多人也认真的拜佛,诵经,这个也值得赞叹。借重种种法会的因缘,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师父随喜,也赞叹。但有某一些人他会忽略了,譬如说:我要念佛,我要念佛,我要精进,要用功,这个都对。但是他把最重要的切掉,不听经,不闻法,他认为时间不够用,我好好地念佛就好,好好地诵经就好。就不听经,不闻法,他不知道这个摩诃般若它有多重要,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释迦牟尼佛讲这个摩诃般若——般若法门,讲了二十二年,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除以二就是二十四点五年,二十四点五年跟二十二年,接近。简单来讲,就是释迦牟尼佛一辈子,用半辈子的时间讲般若的思想,般若的思想,释迦牟尼佛半辈子都讲教你如何开智慧,般若的思想你看这个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很多人不晓得为什么把这个最重要的切掉,最重要的切掉。摩诃般若就是我们自性的家,我们白天去上班的时候,很累!为了这个家庭挣一点钱,我们很累,晚上回到家休息一下,洗个澡,然后有个温暖的家,但是这个是短暂的家,这个不是真的家。因为有一天你会断气,会死亡,你这个家是暂时的,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找到一个永恒的家,这个永恒的家就是每一个人的心性,你懂得歇即菩提的道理,懂得摩诃般若的智慧,你就找到真正的家,这个是真正休歇处,休歇处。身体的休歇处,是我们甜蜜的家;妄想的休歇处是涅槃妙性,那个是永恒的家——永远的清凉、永远的知足、永远的慈悲、永远的喜舍、永远的无诤、永远的平等,那是真正我们的家。
所以我们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一辈子(的)重点,统统要教你开大智慧。你开了大智慧,你念佛没有烦恼,即心就是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禅宗讲:即心即佛,你找到了涅槃妙性的体。为依体起用有摩诃般若,什么事都能看得开,什么事都能看得破,什么事都能够尊重别人。宁动千江水,莫扰道人心。所以,欲开大智慧,你就必须要契入真如、无相、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智,唯证相应,这个是如来的法身。所以,我们从发大心,这个是修行舞台的开始,证得到涅槃妙智、妙性,得如来的法身,这个是修行的终点,当然,这是方便说。大悟见性的时候,时空完全停止,时间跟空间是妄想的产物,是人类意识心刻画出来的,我们说每一个动点,其实事每一个刹那,而佛在经典里面讲,刹那即非刹那,并没有真实的刹那。何以故?刹那本自空寂,没有所谓的刹那,这是究竟处。但是对初学佛法来讲,这个太难了。那么,我们台湾秉承着大乘佛教,八大宗派都应当互相尊重,以佛陀的思想为中心,不分彼此,好好地各自修行。如果想要求法,那就一定要求如来最真、最正、最究竟、无上的大法。
今天我们来到这个地方,很不容易的,主办单位花了多少的时间筹备,然后,五、六千位法师来应供,然后,下午大家慈悲,来庄严道场,留下来。重点是什么?重点就是要法的受用,法的受用。换句话说:我们来弘法,目的是什么?就是内化,变成你自己的般若智慧的能量,师父所说的法内化,变成你自己的般若智慧的能量。你拥有了般若智慧的能量,你就不会被拖着走,你就有正见,内心里面就不会颠倒,也不会挂碍,你的生命就做得了主。所以,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在开采内心深处的主人——就是我们的本性。
那么,有了摩诃般若,切入到涅槃妙性,这个就由佛陀给他一个名词,叫做“智慧眼”,又名“正法眼藏”,智慧眼。我们没有眼睛,看不到前方,我们心中没有智慧,没有办法分辨对错,邪见,正见,没有这个能力。如果我们拥有了佛的大圆满觉性,摩诃般若,我们生命自己做主,也就不会被拖着鼻子走。
因此,什么是无上究竟的正法?我们现在依据经典来剖析,都和摩诃般若有关系的:
经典这么说:“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解释一下,经典这么说:佛对舍利弗:法名寂灭,真正的法是内心要受用,你找到那一颗寂灭的自性清净心,叫做大寂灭法,就是佛法,真正的佛法。简单讲,就是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但是这个讲简单,要怎么样能够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呢?这个讲起来,没有那么容易。一般众生来讲,我什么都不去想,叫做如如不动,那个叫无记,那个叫做无记空,没有智慧、正见的空,叫做无记空。也就是:我什么都不想,类似无想的外道。佛法不是,佛法是破除根本无明,生相的无明,回归到心灵最极清净的原态,本自其然,本来就是如此的,那种大寂灭,这个就是真正的佛法。佛说: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什么是生灭呢?离不开假相,离不开见闻觉知,见闻觉知就是我们的六根,这个六根攀缘了六境(六尘),他就有种种的相,落下来这个影子,内心里面就有种种的量,因此避免不了爱恨情仇,爱恨情仇就不是大寂灭的心。那大寂灭的心是什么呢?证得究竟的真如。所以,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你今天来坐在底下的法师和居士,今天一定要彻底地了解,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一个字。这正是告诉我们:真正的真如,是离一切生灭的、离一切相的、离一切见闻觉知。因为有见闻觉知,他就有量,就有相,这是求生灭,生灭他就有量,就有种种的相,真正求法者,契入大寂灭涅槃妙性。所以这一句再解释一下:“舍利弗,法名寂灭,若行生灭,是求生灭,非求法也。”换句话说,在座诸位,你今天要从内心里面,彻底地转化你的三毒、邪见,转化,一直提升,一直提升,这个就是真正听法的人。如果我们来这里听听法,法师讲法师的,我们回家后,种子、习气依然如此,爱恨情仇也一样,你还是著于生灭。那么,今天来讲,算不错,结一个菩提善缘,结一个弘法的因缘,做未来的因,也不错,总比没有来结善缘的好,但是没办法解脱。
接下来。“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真正求法者,“于二六时中,应无所求,是真求法者。(《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是故舍利弗,若求法者,于一切法应无所求。)”内外一如,一切法不可得故。舍利弗,这一段解释一下,舍利弗,真求法者,如果你真的是来这里求法,想要求得正法的人,不著佛求。为什么不著佛求?在座诸位,佛在哪里?太多人希望感应得阿弥陀佛,看看能不能站在虚空啊!诸位啊!记得!阿弥陀佛站在虚空,那假使你真的看得到,用眼或者是用智慧,用心的定,真的看得到,那佛不是在外面,那是你至诚恳切,深信切愿,具足正、助二行,修了无量的福德、善根,你的至诚心显露出来的。(?)因为万法唯心现量,离心没有真正的佛法,就算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显现在你的面前,诸位,不著就是正知正见,著就坏了。所以现在这个末法,求奇迹的多,求感应的多,都夸大其词,搞得大家内心里面般若智慧都失去了,每天都期盼在临命终的那一刻,念佛的人就是我念了南无阿弥陀佛,接下来就是等死,也不知道说:我临命终有没有把握了生死,不知道。为什么呢?念得没把握啊!没有把握啊!平常在经教也不通,心性也不明,就念的那个叫做没有把握的佛。所以,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因为自性就是佛,我们的自觉圣智就是佛。本不生,本不灭,我们的清净自性它就是佛。也不著法求,诸位,法法本空啊!若著法求,即立知见,知见立知,就是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不著法求,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个法是善巧,一种方便,一种语言,一种文字,让我们方便契入,就像释迦摩尼佛在经典里讲的,佛陀如果不善巧说法的话,那么就无人能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乃至等觉、妙觉,所以佛一定要方便说。方便说,要悟了才能达到究竟。所以说,舍利弗,真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从真如心显露出来的那个法,就是真正的摩诃般若的法。如果我们从无明的心显露出来的贪、嗔、痴,业力所感召出来的正、依二报,所显露出来的,那个是无明的法,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那个心是指无明。但是悟道的话,念念般若,念念佛,念念生,念念就是无生,因此不著法求,何以故?自觉圣智本来就是具足三藏十二部经典,所以,佛——具足圣智就是佛,法——从自觉圣智显露出来的摩诃般若,那个就是真正的法,所以不可著法求,何以故?悟一切法毕竟空寂不可得,就是真正的求法者,不著众求,众就是生,也不著生求。六祖讲:如果有人想要了生死,每天,都寄望在善知识的身上,希望了生死,无有是处。你要了生死,必须从你内心的众(众叫做和合),清净、和合、纯无漏的那颗心就是众。所以,由理上来讲,我们的自觉圣智就是佛。所以,不必著佛求,我们内心里面所显露出来的那个摩诃般若,就是正法,真正的法,因为契入证量的解脱境界,那个是真正的法,法离文字,诸佛妙理,无关文字。既然离开文字,离开语言,离开妄想,这个就是真正拥有正法的人。不著众求,众就是生,在这里附带讲一下,这个“生”有“事”有“理”,证到空性,毕竟空性的人,他的心是大和合的,是柔软的,他不会去伤害任何的众生,他的内心是寂灭的,所以和合众叫做“僧”;但是话讲回来,不可以执理废事,也不可以执事废理。今天论事相,必须依次第,五戒、十善,僧俗有别,你不能说,我对佛法有所体悟,自己说:我是僧。你并没有经过三坛大戒,理上来讲,和合的心就是僧,无诤的心就是僧,纯无漏的那颗般若智慧的心就是僧,但是从事相上来讲,你没有经过三坛大戒,你不能称为是僧,要不然这样就坏了,每个人都讲,我本自具足,我就是僧,这样讲不通的。这样怎么分得开僧和俗呢?所以不可以执理废事,也不可以执事废理。
真正的法,接下来,“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著,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 解释一下:什么是佛陀真正的法呢?就是心不染著,意思就是:我们的心就像一块白布一样,没有任何的污染,原来的、原始的状态的觉性,不染著我执、不染著法执、不染著颠倒见。再详细一点,不染著贪嗔痴那颗本来的心,不染著一知、一见、一法,不染著一相,不染著一义,不染著一境,心无染著,不染一知、一见,一法、一相、一义(义就是意义的义),不染一义,不染一境,但莫污染,别无圣解。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修行,都要恢复那颗本来的觉性,那么这个觉性,不是拼命地去造作,或者是拼命地去推测,万法唯心现量,证量的解脱境界,只有结果,没有如果。结果就是回归当下,没有任何的讨论空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是,今天的说法,总要有一个方便,所以,要怎么样契入我们那一颗真如般若的涅槃妙性呢?但莫污染,别无圣解,也就是说,圣人之所以伟大,是见相离一切相,即一切相,离一切染。见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相,离一切染,染污的染,处处都是本来的面目。若染著一知、一见、一法、一相、一义、一境,不是真正求法的人。法名空寂,大寂灭是真求法者。你的心有没有保持如如不动,不取于相?那么你回归当下,你现在就受用,终生受用,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就一直存在。所以,真正的法,真正求法者,心是没有染污的——不染一知、一见、一法、一相、一义、一境。若染于法,乃至涅槃——如果染于法,认为佛有所说法,这个就是染污,佛所有的说法都是方便。乃至著于涅槃,也就是说,我今天求涅槃得生死业,涅槃不可求,我们的心性本自涅槃,涅槃本来就不入,涅槃本来就不出。所以,讲我入涅槃,我出涅槃,这个都不是佛的正见。涅槃本自涅槃,无有一法名涅槃,不出不入,名为涅槃;不来不去,名为涅槃;无有增减,名为涅槃;有什么法可以入?有入它就有出,有增它就有减。诸位,佛法,乃至于染于佛陀的正法,就是邪法,乃至染于我求涅槃,你这个心也是污染,真正求法者,法不可得,涅槃毕竟空寂,不可得。不求法,不求涅槃,是名真正的求法者。所以法名无染,是则染著,非求法者。也就是说,换一句话说,你动任何的念头,去求任何一法,就是染污。因为法法本自真如,真如不可求,唯证相应。
接下来,“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行处,行就是造作,法本自空寂,没有任何的造作,任何的体、相、用,因、缘、果,事跟理,当处造作,当处寂灭,法无行处,行就是造作。真正的求法者,任何的造作,心都是如如不动,契入大寂灭涅槃妙性。就是今天,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听经闻法,法转换成你内心内化的一种般若的能量,你所散播出来的就是寂灭法,就是佛的那颗心。所以说,法无行处,造作就是“行”,生灭心就是“行”,心著于相就是有所造作,心著于生灭就是有所造作。所以说,今天你布施了很多金钱,要著了。著了就是说:我布施了很多的钱,这个就不是真正懂得法的人。今天你念佛念了好几万声,那么你到处吹嘘,说:我念佛念了三万声,这个仍然是不懂法的人。法名寂灭,岂有造作呢?今天你说你持了多少的咒语,那是不晓得是方便法,咒语要跟大圆觉自性,寂灭的涅槃妙性相应,那个持咒的威力就很大。依体起用,用——有的人喜欢持咒嘛!摄用归体。在座诸位,你今天你念佛,依体起用,对不对?我本自空寂,我方便念佛,方便念佛,没有能念,也没有所念,我不造作故,虽念佛没有能念所念,很容易就契入理一心不乱,很容易就契入理一心不乱。所以说,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真正的佛法,是没有任何的造作。大悟的时候,时空完全静止。时空是妄想的产物,我们内心(意识心)刻画了时间跟空间,我们用生灭心一直在造作,而说我们在求法,那是错的。生灭心是意识心,意识心是有造作的。有造作的,它会累积种种的相和量,不离见闻觉知,没有办法离开见闻觉知。不离见闻觉知,就没有超越的思想。那么,不离见闻觉知就是众生相。众生所有的讲话,所有的话题不离见闻觉知。也就是:世间人,包括所有的电视、报章杂志,离不开见闻觉知。六根攀缘六尘,离不开这个。电视打开,一定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出国、在家……任何一种法,都没有任何一种超越的思想,但说见闻觉知之事,也就是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离开这些见闻觉知,乃至于说,著于知、著于见、著一法、著一相,而说自己在修行,是与本心本性不相应的,是不相应的。那么,在众生还没有契入这个大圆满的、大觉悟的这个心的时候,他会用种种的方便,种种的假相,持咒也好,念佛也好,献曼达也好,打佛七也好,打禅七也好,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一心不乱,为了开采本来的面目,才这么辛苦。对不对?所以法无处所,法也无行处,真正的法没有任何的造作!没有任何的生灭,心有这个相、有这个念、有这个著,有这个相,它就是行于生灭。所以,真求法者,是无造作,是无生灭。若行于法,行于法就是:我认为我在修习佛法,这个就是生灭的东西,法本自空寂,哪来的造作呢?所以若行于法,如果你在造作某种东西,而说你在修学佛道的话,这是不懂法。法法本自空寂,没有任何的造作,修止观是为了什么?到最后也是没有能止,没有所止。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止观到最后没有能止,没有所止,没有能观,没有所观,无观,这个叫做摩诃大观。这个就是摩诃大观!什么叫做大手印?无印就是大手印。什么是最大的相?无相就是最大的相。绝对的空寂就是最大的相,最大的庄严相就是无相。所以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
(◎献曼达:献曼达是密乘的重要加行。所谓曼达,乃是坛城的异译,但在献曼达时的坛城,则是自己观想出一个“供养坛城”,然后对上师本尊坛城作供养。
供养坛城一般用“三十七支曼达”,然宁玛派则另有“三身曼达”。
献两种曼达,都应先诵“百字明”,边诵边将曼达盘擦净。诵时先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擦,观想将自己的垢障除去;再逆时针方向旋转而擦,观想收入诸佛功德加持,各三转。
1.铁围山 2.海
献时,于虚空中观想五聚皈依境。上师居中,本尊居上师前,诸佛居上师右,诸菩萨居上师左,诸法居上师后。然后于曼达盘中安排须弥山、四大部洲、日月、八小洲、轮王诸宝、诸天女等等,共三十七品。各详于仪轨之中。
至于宁玛派的“三身曼达”,由上至下分三层,分别为法身、报身与化身。法身供养,为法尔光明;报身供养,为五智、五甘露等;化身供养,为四无量心、菩提心等功德。供时先供下层。
在形相上,行“三身曼达”似除分三层外,与“三十七支曼达”大同小异,实质上观想则完全不同。密乘修行重观想而不重事相,是故亦可谓此二法大异其趣,仅供养上师诸佛的目的相同而已。——《密宗名相》(谈锡永著)来源于《藏传佛教辞典》网站
◎加行:梵语 prayoga。旧译方便。即加功用行之意。乃针对正行之预备行。据成唯识论卷九、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末之说,接近见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称加行,然亦广通资粮位,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之白品与黑品中,各举出相应、串习、无倒、不缓、应时、解了、无厌足、不舍轭、正等九种加行之法,即为其意。加行又指密教接受灌顶、授戒、宗脉相承等仪式之前,所须预修之特定行法,有所谓四度加行,即指正式授予传法灌顶(正行)之前所传授之十八道、金刚界、胎藏界、护摩等四法,为密教行者修行之第一阶段,迄今犹颇受重视。其中,依次有加行、正行之分别。所谓加行得,即以种种功力修行而证得者,乃相对于先天即能见道之「生得」而言;由此所起之善,称为加行善。又加行道,即指修行者达到涅槃四道中之第一道,亦即修戒、定、慧之阶位。〔俱舍论卷二十五、显扬圣教论卷十八、大乘法相名目卷五下〕[1]p1570——佛光电子大辞典)
接下来,“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意思就是说,我们证得到那个本自空寂的那个真如自性的时候,我们的心跟虚空是一样的。在座诸位,今天虚空你把它挖一块,虚空不增不减,你把它舍一块,虚空也不增不减。我们的真如自性也是这样子,你任何的造作,统统没有增减。在座诸位,想象一下,所有的星球:地球、太阳系、银河系、超星群系,乃至一切的银河系,所有的造作不能离开虚空。我们今天也是,所有的造作,不能离开如来藏性,不能离开真如自性。离开真如自性叫做外道,所以为什么我常讲的?八大宗派共一颗佛心,南传、北传、藏传,共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好争的呢?所以,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如果你的心不契入寂灭,认为众生有取,或者法有舍,有取有舍,那么这个取和舍就是生灭。所以禅宗里面讲:令心无所增减,是真修行人。因此,法无处所,法也没有取舍。法无取舍,若取舍法,是取舍,非求法也。这个就是著于生灭,所以我们真正的法就是如来藏,本自一心,本自真如。取是不对的,因为本自具足;舍也不对的,因为就像虚空。取虚空没有意义,虚空本自如,舍虚空也没有任何的意义。所以,法本身是在你的妄想,它才会有增减。妄想是制造业力的工厂,制造业力的工厂就是妄想;而业力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妄想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无明,所以:念念无明就念念妄想,念念妄想就念念造业,念念造业就制造生死,制造生死就避免不了轮回,就避免不了轮回。
接下来,“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著处,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处所就是人、事、时、地、物的地,地点。开会有一个处所,可是佛陀讲,那个处所当下就是空寂。好,我现在讲一个例子。今天在座诸位有几千位法师,我没算过不知道,有上万的居士,假设说。我们今天在台中这个地点来聚会,缘起法,不能说没有,没有就是断灭,可是,诸位冷静一下,当下没一个法师跟居士都是一堆白骨,这个白骨再观一下,观照一下,都是灰尘,骨灰,骨灰也没有任何的语言,没有任何的文字,没有任何的妄想,好,把这个展贸中心拆开来,也是缘起,你想想看,我们这么热闹的大法会,当下就是空相,不见一法生,也不见一法灭,诸法本自不生,何来的灭呢?所以,法无处所,著于处所,即著生灭。所以,般若智慧就是最好的处所。选道场选来选去,没有比般若智慧更好的道场。住兰若(阿兰若:梵语 aranya,巴利语 arañña 之音译。又作阿练茹、阿练若、阿兰那、阿兰攘、阿兰拏。略称兰若、练若。译为山林、荒野。指适合于出家人修行与居住之僻静场所。又译为远离处、寂静处、最闲处、无诤处。即距离聚落一俱卢舍而适于修行之空闲处。其住处或居住者,即称阿兰若迦(梵 āranyaka)。 据慧苑音义卷上载,阿兰若有三种:(一)达磨阿兰若(梵 dharma-aranya),乃求菩提之道场。(二)摩登伽阿兰若(梵 mātavga-aranya),即坟场,或距村落一俱卢舍,即大牛之吼声不能听闻之处。(三)檀陀伽阿兰若(梵 dandaka-aranya),即无人烟之沙碛。至后代,一般之寺院精舍亦称阿兰若,多位于远离繁嚣城市,而又便于出家、在家人出入之僻静郊野。此外,比丘为修行而常居于阿兰若,称阿兰若行,属于十二头陀行之一。〔大毘婆沙论卷一三六、有部毘奈耶卷二十四、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五、大日经疏卷三、俱舍论光记卷十三、大乘义章卷十五、玄应音义卷二十三〕[1]p3697——佛光电子大辞典)比较清净,很好,这是事相上,而真正的兰若,佛陀讲的,是这一颗大寂灭心,是真正的大兰若。(众鼓掌)安住于自己的大寂灭处,即住真正的兰若。何以故?不著处所,所以说:法无处所,若著处所,是著处,非求法也。所以真正求法者,不管你走到哪一个道场,走到哪一个宗派,内心里面要给一个尊重,因为处处是寂灭,见性的人处处真,处处真,处处都是本来人。相相真,相相真,相相都是本来人。所以叫做法无处所。若著于处所,即著生灭。若著处所,是著生灭。是著生灭的处所,就不是真正的求法者。所以在座诸位,你今天来到台中,这个斋僧大会听闻佛法,心寂灭否?有跟众生百般计较吗?有跟众生百般的困扰吗?你有没有去干预别人的修行?有没有不尊重别人?所以,师父说:我们只要做一个小动作:尊重,那么,所有的佛教就会和谐;做一个小动作,尊重每一个法师的修行方式,尊重八大宗派,尊重南传、北传、藏传,给一个最基本的修养:尊重,整个佛教它就会和谐。佛教内斗,消耗能量。佛教和谐,力道就会大。这是一定的道理。
接下来。“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法名无相,真正的法:真如。而真如它是无相的,而无相,没有长短方圆,不是长的,我们的清净自性不是长的,不是短的,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也没有颜色,没有青黄赤白;也没有上,也没有下,上下、东南西北,是人的意识心定出来的,时空本来就静止,本来就不存在,对大悟的人来讲,人、事、时、地、物都不可得。所以真正的法,当下就是无相。无相就是空相。若随相识,识就是意识心的识,如果随著相而起分别心的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说“法名无相”,如果你不懂得这层道理,见相著相,不懂得即相离一切相,不懂得这一层道理。法名无相,若随相识,著相的相,意识的识,如果随著相而起识心分别,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所以为什么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讲: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为什么?真正的如来无相。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如来无相。每一个人,真如自性也是这样子。自觉圣智也是无相,没有长短方圆,没有青黄赤白,没有东南西北,没有下,没有上。若随相识,如果随著相而起分别的意识心——生灭的意识心。生灭的意识心是生死的根本。所以在《楞严经》,佛陀叫阿难要舍识用根,要舍生灭的意识心,生灭的意识心就是著相,生灭的意识心就是六根攀缘六尘中间所起的分别心、执著的心、生灭的心,那个就是识心分别。而识心分别,能所不断,它本自空无自性,所以,识心分别是缘起,是空无自性,空无自性就不是真如。因此,法名无相,若随相识,是则求相,非求法也。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所有的法师或者是居士,你真正的求法,就是不能有识心分别,而起高低情绪的变化。所以,真正修学佛道的人,不见众生过,若见众生过,自非却是左。因此,见众生过就是识心分别。
接下来,真正的如来的法,法是不可住的。不可住一知、一见、一尘、一境、一相、一法、一义,统统不可住。“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哪一种人才懂得如来的真正的法?法不可住。若住于法,是则住法,非求法也。为什么法不可住?因为万法空无自性,法法本空。不是你执著就可以带得走的。我们要很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身心俱舍。金钱、名利完全舍,这是真正的修行人。如果那个坟墓,埋葬了一个很有钱的人,那个很有钱的人,一定会很感叹:啊!为什么我在世的时候,来不及布施咧?现在躺在棺材里面,埋在地底下,才想要做功德,来不及了,行善要及时,修行要当下,不能拖延,不能像飞机说delay(delay[英][d?'le?] [美][d??le:n.延迟,拖延;耽搁;被耽搁或推迟的时间。vt.延期,推迟;耽搁。vi.延缓,延期。),对不对?这班机delay了,我就坐下一班的飞机。在座诸位,你明天要死亡,你能delay吗?没办法的。所以,坟墓埋下去的那一刹那,你才感觉到:噢!我这辈子福跟慧修得不够,来不及了。奉劝法师还有居士,什么是真正求法者?身心俱舍,万法俱舍,是真正求法的人,这就是真正求法的人。接下来。既然法不可住,不可住著一知、一见、一尘、一境、一相、一法、一义,毕竟空寂不可得,那么,现在我……什么是一个真正持戒的人呢?持戒的人,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的这句话,还真是得体:真持戒人,持犯一如,心无增减。真正布施的人,是无相布施,真正持戒的人,是真如无相持戒,持犯一如。他持自己的戒,自己的三业绝对不犯重戒。一丝一毫的戒,绝对不去犯。但是,也不会去看不起那一些对戒律比较疏忽的人,比如说,看到某个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或者居士,他的心一样如如不动。为什么?持,空无自性;犯,空无自性——这个是指大悟见性的人。并不是说,我们放任他去犯戒;而是说,真正持戒的人,用一颗慈悲的心,给众生再一次的因缘,改过、迁善。他不会说这个人犯戒,一下子打入冷宫跟地狱。嫉恶如仇,这不是真正持戒的人。真正持戒的人,自己持的很好,但是会给众生机会,会给众生机会的。为什么?给众生机会,你的心就不会动念,就不会动念。所以,给众生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啰!证得空性的人不分彼此,对自己很严格,但是对众生能够宽恕,给他时间,给他因缘,慢慢地改进。
接下来,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著生灭见。著生灭叫做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 也就是说,我们见一切相,了解相相本空的道理,闻,耳根闻一切音声,赞叹的音声也好,心如如不动,毁谤的音声也好,心如如不动。觉,这个是指鼻、舌、身。知,是指第六意识。见闻觉知,这个是指六根,有了见闻觉知,就有六根之相。一切众生都著于见闻觉知,著于六根所显现的相,所显现的量,因此,一般的众生心是定不下来的,他所谈的话题,不是出国,要不然就是什么是好吃,要不然就是我的老公怎么样,我的老婆怎么样。在座诸位法师,这个叫做:法不可见闻觉知。如果一直在讲这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就是离不开见闻觉知的相跟量,永远没有办法超越这个生死。所以,悟道的人,见什么,什么都不著,心安住在如如不动,耳闻什么,心如如不动;鼻舌身对尘,如如不动。第六意识对一切境界,转识成智变成妙观察智。这一句再念一遍:法不可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所以,佛陀说:一切众生但说见闻觉知之事,无有超越的思想。也就是说,佛陀讲:一切的众生,包括你打开电视,包括你打开,open the newspaper or watch the TV,无论你看电视,所讲的统统没有什么超越的思想,就是见闻觉知,凡夫俗子,每天都是生活在吃喝玩乐,生活在衣食住行,离开了这些,他不晓得要讲什么?他不晓得万法本自空寂,不可得,因此智慧不开。智慧不开就念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保佑我,保佑我,可是呢?他讲话会伤人,叫阿弥陀佛保护他,叫观世音菩萨保佑他,可是那只嘴巴像箭一样的伤人,他不保佑自己,不懂得保护自己。
有一个居士告诉我,他问师父:师父,我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能消灾吗?我说:不行。那师父,我念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能消灾吗?我说:不行。那要怎么样才能消灾呢?我说:从今天起,身、口、意完全清净,那一只嘴巴,从今天,从此时,从此刻,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内心的思想要完全纯真、纯正,从今天起,你能这样做,立刻就消灾,立刻就消灾。(众鼓掌)诸位,不伤害众生怎么会不消灾呢?加上我们念观世音菩萨,念消灾延寿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消灾延寿药师佛是保佑好人。这样来念佛,是不是力道就比较大呢?讲话会伤人,你念什么佛都没有用的,不能消灾的。
接下来。“法名无为,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维摩诘经·不思议品第六》)”法名无为,真正的法,当下就是绝对的真空法性,本不生,本不灭,而这个法本来就是无为。有的居士来问:师父,那什么是无为?我说:就是有为啰!徒:我现在问的是无为?师:我现在告诉你无为啊!当下的造作本自空寂,就是无为。师父,我问无为,那什么是无为呢?师:就是有为。徒:那师父什么是有为呢?什么是有为法?师:就是无为啊!当下平等不二,当下绝对就是真如。真如离有为,真如也离无为啊!讲有为,讲无为,这个是生灭意识心所产生的对立的生灭的观念,有为是对无为讲的,无为是对有为讲的。所以真正的无为,什么是真正求法者呢?懂得一切法本自空寂的无为,是真正求法者。若行有为,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意思就是,如果你著于生灭——生灭知、生灭见、生灭的相、生灭的法、生灭的义、生灭的境,你如果著于一法、一尘、一相、一知、一见,这个就若行有为,是求生灭的有为。所以,法名无为,法当下就是绝对真如的不生不灭。若行有为,如果你著于生灭,一直求,那么是求有为,非求法也。所以,若求法者,二六时中,应无所求。万法空无自性,本来就是不可得。
接下来。今天的主题,今天的主题就是摩诃般若,欲开摩诃般若见涅槃妙性,必须见自本心,见自心清净的菩提。所以,六祖说了:念念般若,于一切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自见本性,直了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八大宗派,包括小乘:俱舍跟成实,十大宗派好了,所有的目标都是要成就佛道,佛陀说:诸乘亦非乘。佛陀讲的:人乘,天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那统统叫做方便,于圆顿当中方便安立次第,于次第当中回归当下,于当下即见永恒,没有当下也没有永恒,这都是方便说。
当我们念念启动本自涅槃妙性的般若智慧,念念般若,念念就是佛,你就是佛,于一切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讲起来很简单,听起来很简单,要真正说起来很长,很是复杂,很难!听起来你好像懂,但事实不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太多人问这个问题,师父,无所住,我心到底住在哪里呢?所有的信件、e-mail过来,太多人问这个问题。这个就是不见真心的人,讲住跟无住都是不对,因为他没有体证到万法的唯心现量境界,所以,一直在住跟无住的角度,一直在名相上打转。所以他才会讲说:师父,那无所住,我到底心要住在哪里呢?所以,对悟道的人来讲,讲无所住,他当下顿契无生。意思就是:于法应当无所执著,而生真如的清净心。事实上,这个是双重的强调,讲一句就够,但是问题众生根器不够啊!应无所住,应当于一切法,于一切境无所执著。为什么无所执著呢?相相本空,相相本来就空无自性,著一法、一境、一相、一知、一见都不对,佛为凡夫的众生才讲应无所住。真正的悟道无所谓住,和无所谓的无所住。无所住就是住,无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的无所住,真如本自空寂,所以说它无所住,无所住的当下,就是不可得,空寂的大寂灭忍,就是真如之住。真如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对众生不得不这样讲,而生其心,而生清净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应当无所执著,于一切相,于一切法,于一切境,应当无所执著而生清净心。在座诸位,这法是对凡夫讲的,真正悟道还讲这么麻烦吗?无所住就是安住在真如,清净心本来就是不可说啰,对不对?清净心本来不可说,所以,没有东西可以讲。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就是本不生,本不灭。师父,什么是不生不灭?前念妄想不生,后念智慧不灭,这个叫做不生不灭。悟道,如果你体悟到圣道,妄想尽处,就是涅盘槃处,妄想尽处,就是涅槃处。在座诸位,由妄想去讲涅槃,你怎么讲都不到位,妄想本身是生灭心,妄想本身是生灭心,由生灭的意识心,去推测、去说如来的圣境,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统统叫做生灭。用妄想心、意识心、生灭心,去推测如来的真正的不生不灭的心,讲生灭,讲不生灭,统统是生灭。用一颗真如、不生灭、圣人的心,讲生灭,讲不生不灭,统统是真实的不生不灭,何以故?他了众相本空,生灭跟不生灭是方便说,所以为什么叫做万法,真正的法唯证相应、不可说?只有证得到真如,真的本不生,本不灭的那种绝对的真如,才了悟真正的不生灭,在众生位来讲的话,永远没有办法,他用轮回的心,用生灭的见求于如来,永远不可得。用逻辑的由A推论到B,B推论到C,用logic去推论,那个是妄想。所以,无论全世界包括哈佛大学的博士,包括科学家scientist,包括生物学家biologicist,包括artist艺术学家,不可能了解如来的究竟义,不可能!因为他用的是生灭心。有一个画家来到我的前面,人家介绍说:慧律法师,这个画家了不起,他什么都能画。我说:真的吗?他说:真的,世界级的。那我们随喜赞叹。慧律法师您要叫他画什么,他就有办法。(上人把抚尺在桌上一拍:啪!)我说:来!画画我的清净自性。我又不曾画过这个呀!(众鼓掌)你画画看啊!言语所不能及,思想所不能及,笔墨所不能及,来,你能画佛像,你能画佛性吗?画不出来。换我画给你看,我用说的,还是没办法。我们不是说人家不好,而是说,世间所有的,不管你书读得多,拿到全世界的doctor博士,都没有办法契入如来的真实境界,就forever永远没有办法,那是唯证相应的,那是真功夫的东西。所以,道相应,说法令解脱;如果不相应,合掌令欢喜。道也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办法去讲的,对不对?没有办法的。弹琴是觅知音,说法是为知己,你的心跟师父相应,我才说法给你听,对不对?要是不相应,他去厕所就从后门溜走了,怎么可能再回头来?不可能再来了。Umbrella雨伞(谐音:俺不来啦),对不对?(众鼓掌)你们都没有中途离席,很厉害!诸位法师居士,大家都没有半途离席。(众鼓掌)在座诸位,你是我心目中的天使。谢谢。(众鼓掌)
求道之人要下两种决定心,这两种决定心缺少一个,你都不可能成佛:一、要发大菩提心,要自利,要利他,要觉行圆满,要对人类有所贡献,要对佛教有所贡献,要对全世界有所贡献,这个第一个,要发自利利他大菩提心,这是第一个,没有这个心,你没办法成佛。第二个,发什么心呢?发不退转的心,今天我不管碰到多大的病苦、逆境,多大的侮辱,诸事不顺、众生的毁谤,无论碰到多大的苦,乃至面对死亡,我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心,怎么样?阿鞞跋致永远不退转,修行人不能怕苦,也不能怕死啊!怕苦的人会退转,怕死的人会退转。所以要发这两种心:一、发大菩提心,打死不退转。二、发不退转的心,即证八地菩萨、七地菩萨,不退转的心。发这两种心就决定成佛。(众鼓掌)我们要学习六祖。你在你的道场,如果有人谩骂你,或者是你做错事情,或者是男众的比丘,上人随便讲两句,就打包好行李,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在座诸位,那个讲两句,就离开他师父的人,讲两句就觉得很委屈的,躲在寮房里面哭泣的,白天哭不够,晚上串寮一直讲到他的委屈,多么的委屈,这个人没有救了,没有办法成佛,决定没办法。怕苦,怕受委屈。随便讲两句,你想想看:祖师大德去西方取经,那种苦你受得了吗?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这是唐玄奘去取经的一句名言。我今天去取经,宁向西天一步死,绝对不回头,不向东土一步生。那种玄奘大师到西域取经,翻译成中文,要不然梵文你怎么看的懂啊?那种精神,你比得上玄奘大师一根汗毛吗?今天一个比丘或者比丘尼,或在家居士,受了一点小小的委屈,在寮房哭得如丧考妣,这要怎么修行呢?这怎么有办法修行呢?对不对?所以,真正的求法者,要把我们的韧性拿出来,把那个勇敢拿出来。
在座诸位,三种愚痴不可取:一、愚痴不可取,二、愚忠不可取,三、愚勇不可取。愚痴不可取,愚痴的人没有办法明辨是非、判别正跟邪,盲修瞎练,胡搞瞎搞,搞了一辈子,二、三十年以后发现:糟糕!糟了一个糕!我走错路了,来不及了。人生没有几个三十年的,对不对?等到你亲近这个道场,亲近这个邪知邪见的,没有正见的,搞了三十年没办法解脱,到了年岁很大的时候,发现我走错路了,糟了一个糕,有的还不止糟了一个糕,糟了两、三个糕。来不及了,六十岁了,对不对?一晃,三十岁。再一晃,六十了。像我今年六十了。我记得童年的时候,还在爬树、玩泥巴,现在,而发苍苍,而视茫茫,而齿牙动摇,想当初多么年轻,而今老态毕现,(众笑)令人不胜感慨!(众鼓掌)时间过得这么快,一晃,就是一甲子,一甲子。所以,我的徒弟老要为我庆生,我都说:不可。你做生日,每年阎罗王都会来点名,你不做生日,阎罗王还不晓得我几岁。你一做生日,阎罗王就知道我六十一了,明年就六十一了,再做生日就六十二了,你不做生日,还不晓得几岁哩。让阎罗王找不到人。咦?慧律法师跑到哪儿了?我没说我几岁啊!所以,我遵从广化律师那种作风。广化律师你问他:师父,您是几月几日生日?这个持律的就是不一样,那个持戒清净的律师就是完全不一样。我问他:师父,您几月几号生日?他不告诉你也不好意思,告诉你也不好意思,广化律师绝对不让人家特别为他做生日,他就说:观世音菩萨圣诞那一天,就是我的生日。为什么?他不让你知道。那天要上供啊,师父,我们为您祈福祈寿。对不对?要做一些寿龟(米、面制龟形食品)广化律师说:啥!做一些红寿龟就会增寿?他不搞这个。所以,我去台中南普陀佛学院学了广化律师这个风范,我去年六十大寿,徒弟说要搞大一点的,对不对?不要觉得慧律法师您很寒酸。我说:不一样哦!这不是没有钱办桌请客,这个要顾虑到众生的观感,我们是出家的法师,对不对?贫道贫道,哪有富道的?(众鼓掌)所以,我就坚持不做六十大寿,可是又要对信徒有个交代,说:好吧!那没办法了,就给众生来顶个礼,我们用一些小小的点心,几块钱的点心,小小的,大家来拜一拜,来供养,这个钱赶快拿去印《楞严经》、《楞伽经》,救救苦难的众生,也好,生日就是有这个好处,收一点红包,不是我在花的。师父,您提到钱都不会难为情?又不是我在花的,因为不是我在花钱的,赶快拿去印经典。就说:咦!替众生种一点福报、福德。这个有一个好处,以后我的徒弟,他的生日,他绝对不敢办桌。你给我办看看。上人都没有办,就是那么简单的寥寥,那么简单的,对不对?徒弟他不敢办。所以,做一个风范,给后代的人看,(众鼓掌)。求道之人,长老要有一个风范嘛!乍称长老,有些不习惯。因为,为什么呢?我以前人家都称法师法师,我都很惭愧了,实在以法为师,以法师人称为法师嘛!突然之间,电视上打出字号:慧律长老,我跑去照镜子,看起来也不是很老,(众笑)也不是满脸皱纹,被称作长老?长老就意味着愈长愈老。(众鼓掌)
那么,求道之人,首先要下定决心,下定决心,就像六祖到五祖黄梅那个地方,五祖问他:尔来何所求?你来到这个黄梅,你要求什么咧?求什么?六祖回答: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噢!这六祖是我们的模范。唯求作佛,不求余物。在座诸位,如果你们今天来,也是这八个字:唯求作佛,不求余物。你要给自己鼓掌。(众鼓掌)你就是发这个心来的。
接下来,若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大“福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在座诸位,今天来的义工,牺牲小我,来完成大法会的义工,要特别注意这句话,我们今天放下自己的工作来这里,发心护持三宝、正法、斋僧,你一定要了解,心要开智慧,智慧在哪里开?不离自性,不离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这个清净自性就是大福田。这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方寸就是我们的心。诸位,人不是牛,牛是吃草的。诸位,吃苦吃一辈子,没有目标,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人不是牛,这句话是要反映出:人是有智慧的。
在座诸位义工,慈悲的义工,你们这样发心,如果来这里拼命地做,拼命地做,却在最重要的下午这个弘法却跑回去睡午觉,噢!那这个就麻烦了,智慧很难开了,对不对?今天我们做了(义工),修了无量的福德,接下来,要修无量的智慧,修无量的智慧,要启动我们的般若智慧,就是要听经,要闻法。为什么咧?佛法无人解,虽慧不能了。佛法没有人说,就是世间再聪明的人都不可能,因为它不是语言,它不是文字,它读不来,它意会不到,推论不来,不是逻辑,所有的逻辑都是妄想,所有的推测都是妄想,所有的猜测都是妄想。什么都不想也不对,那是无记,无记空——没有智慧的空。想也不对,因为凡夫没有证得真如自性,想也不对,它就很难。想也不对,不想还是不对,不想还是不对。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他内心妄想本身的问题,妄想跟自己的无明在对话,证得毕竟空性的东西,不怕人家发问的。何以故?万法不离清净自性嘛!所有的学生读的是意识的累积观念,跟证得空相、圣人的心、第一义心是不一样的,是不一样的;所有的发问,那个问的本身,是起自无明,因为他没开般若智慧,没有开般若智慧。有一次,北大的学生问:请问师父,虚空是开放的,是愈来愈宽广,或者这个宇宙愈来愈缩小?我说:这个统统叫做妄想,统统妄想!时空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这因心成体,因为你有主观的意识,才承认客观的物像存在。物象随着主观的存在,主观跟客观的存在,它才有所谓万法。对不对?那是一种妄想,那是一种妄想。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人不是牛,人不是牛。牛是吃草的,吃了一辈子的苦,牛不能解脱。在座诸位法师跟居士,我们是有智慧的,对不对?
((五)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布施求福,布施求福。诸位,你今天布施金钱来斋僧,或者是护持三宝,三宝很感动。但是诸位,福不能了生死的。不是你布施金钱,你就有办法了生死的,只布施金钱,不开智慧,是佛也救不了你,因为你得到人天的福报。六祖讲: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我们的清净自性迷了,你布施再多金钱也救不了你啊!所以,各位法师,你有这个责任,你有这个责任,所有的居士,来到我们的道场亲近三宝,布施的都是他们血汗的钱,他流血、流汗的钱。法师一定要慈悲,一定要把所有的护法居士,有缘的或者是慢慢等待因缘的,一定要慢慢引导,入于正法。有一个比丘尼说:慧律法师,我又不会说法。我说:你不用说,播放我的给信徒听就行了。她说:说的也是。(众鼓掌)等你来说太慢了,我都得花四十年的功夫,你一下子是没办法的。我从大一到现在四十年了,没关系,信徒来,你就慢慢把他引导,有正知正见。
最上乘人,言下须见,思量即不中用。思量就是思想,就是推论,就是妄想,一切众生都用这个心。最上乘人,意思就是,你想要达到至圆至顿,契入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性,不能隔天,不能隔一个小时,不能隔一分钟,不能隔一秒钟,都不行!当下!诸位,你们都听过这句,如果我问:什么是当下?法师、居士,你能回答吗?什么叫当下?能回答吗?当下就当下嘛!噢!我告诉你,越解释就越离谱。只能用比较接近的。什么叫当下?就是智慧的现在,不得已的形容词,叫做智慧的现在,叫做当下。要不然该怎么说?没有办法。所以最上乘人,言下须见。当下就要见,思量即不中用。你动用到生灭的意识心,是没有用的;见性之人,当下须见。若能如此,轮到上阵,亦得见之。意思就是说:如果你是见性的圣人,抡刀上阵,就是在战争,你一样见性。在极苦,在身心最痛苦的,你一样,当下亦是见性。意思就是,见性不分行住坐卧、见性不分食衣住行、见性不分和平与战争,peace and war。和平的时候见性,战争也见性。再念一遍:最上乘人,言下须见,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当下须见,若能如此,抡刀上阵,亦得见之。抡刀上阵就是战争,就是动荡不安,你一样找到休歇处。噢!这样你就晓得什么是佛法。佛法就是要让我们找到身心真正的休歇处。我们今天开宗明义已经讲了,身体累的时候,我们要赶快回到自己的家,甜蜜的家,休歇一下。诸位,那你的妄想的家在哪里呢?这就没有那么容易找到了。而你妄想的家放下,休歇、无诤、空相,证得到真如无相,那就是真正的家——而这个家是永恒的法身的慧命的家,慧命的家。所以,我常常奉劝这些居士,说:大居士,父母生你这个色身,你一定要报父母的恩,这个是最基本的,为人子女,色身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报父母的恩。但是,父母生的这个色身只有一生一世。听经闻法不一样,我们的法来自于佛陀,而佛陀教给我们的,这不是今生今世的色身,那是生生世世无量亿劫的法身慧命,那不一样的哦!(众鼓掌)所以,话讲回来,父母的恩,生你这个身,一辈子,佛陀的恩,你报不完的,佛陀的恩,你报不完的!释迦牟尼佛百千万劫出生入死,证得人生宇宙的究竟真理,舍生命,头目脑髓,《普贤行愿品》讲的:生生世世,如来舍头目脑髓,证得这样的佛果。我们能够不报佛恩吗?所以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报佛恩。共同努力。(众鼓掌)
十方诸佛都证得到大寂灭忍,所以很多人讲:如来证得无生法忍。这样讲是不够圆满的,如来是证得大寂灭忍,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所证的。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统统证得无生法忍,而佛陀呢?证得,唯佛一人证得大寂灭忍,这是非常尊贵的名词,简单讲,就是唯佛一人证得究竟不生不灭,大寂灭忍就是金刚佛性,究竟不生不灭之处。在《楞伽经》讲:如来不说境界有或者是无,如来若说境界有,即著常见;如来说境界没有,即著断见(断灭见),如来不说境界有无,但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这句话可是很重要的,如来三藏十二部经典,讲到究竟之处,但说不生不灭,妄想尽处,即是涅槃。所以,十方诸佛皆证大寂灭忍,大寂灭忍就是金刚佛性,究竟不生不灭之处。所以,佛说:我不说境界有或者是无,何以故?讲境界有与无,皆有过失。讲境界有著于常见。何以故?一切境界体性本空,不可得故。若说境界无,坏了缘起,著于断灭见。我不说境界有无,但说不生不灭。只说我们每一个心(真如自性)当下就是自性涅槃,不生不灭。所以究竟不生不灭处,就是诸佛所行处,也是生命圆满的终极目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他的目标要做什么呢?每一个人都要契入自己的理想,那我们佛弟子的目标是什么呢?佛弟子的目标就是成佛,就是证得究竟寂灭。所以,在座诸位,那个就是我们真正的法身慧命,真正的生命。我们这个色身很短促的,非常短促的,不是真实的生命,但是也不能离开五蕴啊!生命的圆满终极目标,就是涅槃妙性,就是大寂灭忍,就是摩诃般若。在座诸位,若见金刚佛性,身心得奇特事。身得舍利子,心呢?心得无量的大智慧,心得无量大智慧。所以,当我们证得空相、空性,究竟涅槃的时候,我们这个色身起变化,就像佛陀,证得究竟涅槃得奇特事,身得金刚不坏,也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成佛悟道以后,火化得无量的舍利子,心得无量的大智慧。所以我们今天拜佛陀的舍利子,这是表法的——表示我们礼敬如来的法身,那是我们人人统统本来具足的。那我们现在有奠定了佛的正知正见正念,那么我们就知道,佛法不是求感应的。所以,感应是很自然显现的,礼佛、拜佛,很自然感应的,莫求感应,应当求大智慧。莫求奇迹,应当求佛的大智慧。诸位,得佛的大智慧,自然就感应,自然就有种种的奇迹。诸位,千万不能舍本逐末,不能舍本逐末。佛法是教你得大自在、大解脱、了生死的;得感应和奇迹是不能了生死的,这跟生死无关的。许多人都夸大其词,得到种种的感应就自我膨胀,但是这个跟佛法无关,这个是附带的,相应。如果你著于奇迹,如果你著于感应,外道也有啊!外道也有啊!你看台湾的那个灵体的附身,什么济公、三太子,他画一个符咒,也可以给人家治病啊!多少人拜妈祖,台湾的民间信仰,多少人拜妈祖,也得感应啊!对不对?也得感应啊!我们念观世音菩萨,也得感应啊!打佛七的感应啊!对不对?持咒、念佛、修相应法,也得感应啊!种种的感应啊!可是这个不重要,不能舍本逐末,求感应,求奇迹,而不求佛的大智慧,也得佛的大智慧,才能断烦恼,才能了生死嘛!千万不能著迷于鬼神的附身,千万不能著迷于种种的鬼神附身,而说可以治病。
有一个人佛法懂一点,大智慧没开,结果呢?他得了肾脏病,他去给画符咒的看,画符咒的告诉他,拜神的告诉他说:你呀!吃香灰。他很相信这个神,后来就觉得说,理应当问一下师父看看,就跑来问师父。我说:佛教是理性的宗教,佛法是科学的宗教,是智慧的宗教。我认为应当看医生,应当看医生。医生就是人间的活菩萨,示现成医生,也是在救人。应当用科学的方式来治病。后来,外道的业力比较强,他比较相信那个灵体附身的。后来,他有去看医生,医生开的药吃了不起色,后来就吃那个香灰,吃那香灰。后来,他就没有来讲堂找师父了。那么,他旁边的人,来到讲堂就问师父,说:师父,那他怎么办?您认为接下来呢?我说:接下来就是等死。不用科学、理性来处理自己的病苦,这个,哪是正信的佛弟子?对不对?有的人讲:持《大悲咒》是很灵的,无病不治。我说:那不一定,佛菩萨有时侯没有能力。譬如说:现在一出生连体婴,连在一起,你只能持《大悲咒》,求观世音菩萨让他找到更好的医生分割,你什么时候看到连体婴可以念大悲咒,念到那两个宝宝自己分开的?这样大家都会吓坏了。诸位,佛菩萨不是万能的,麻烦大家要恢复一点理性,要用最科学的角度来认识佛法,要用最有智慧的角度来看待佛陀的正法,不搞迷信,不搞附身,种种的治病,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要著迷于地理、风水,或者是婚姻,尤其是出家人尽量……这些地理、风水、婚姻,出家人尽量不要去碰,当求佛的智慧,应当教导信徒契入佛的智慧,佛的大般涅槃的思想,这样才对的。
那么,接下来呢?我们来看看六祖惠能大师,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对于菩提般若的智慧怎么来解读。诸位,真理不怕多,也不怕重复。也许大家都看过《六祖坛经》。但是,今天师父来加强一下大家的印象,真理不怕多,真理也不怕重复,反而能够感受到你心中的喜悦,触动你内心深处的般若。我们来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对我们的菩提般若的智慧怎么来解释?
(师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
六祖说: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说:善知识,菩提般若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本来就具足。那问题出在哪里呢?只缘心迷,只因为,正因为心迷惑了,颠倒了,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一定要借重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六祖还是鼓励人家要听经,要闻法,因为这个佛法,自己实在是悟不来,因为,它不能猜测,它不能推论,悟就是悟,不悟就是不悟,说:师父,我差0 .01就开悟,那就表示没有开悟。师父,我就只有毫厘之差。毫厘之差就差很多,没见性就是没办法,所以,六祖说: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来就没有差别,只缘迷悟不同,因为迷跟悟不一样,所以有愚有智,所以有的人烦恼比较重,就是愚痴,无明比较重,就是愚痴。
有的人善根就比较重,他知道要求佛的智慧,每一个人(人人)本具足的般若智慧,所以,这么多人同时听法,可是每一个人受用不一样,不一样。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我现在来为你们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就是我们今天的题目:摩诃般若。看看六祖对摩诃般若波罗蜜怎么解释呢?使汝等各得智慧,今天来听六祖讲摩诃波罗蜜法,让每一个人能够得到本有的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六祖对在座的法师和居士都称为善知识,虽然这三个字很平常,但是你就知道六祖的那种谦卑,当然是对大众统统称为善知识,也就是六祖谦卑:你们都是我的善知识。有的人称法师或护法居士,可是这样称呼比较复杂,六祖称在座的法师居士统统称为善知识,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世间人每天都在念般若,我们每天不是都在念《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吗?对不对?我们每天都在念《波若波罗密多心经》,念了几万遍了,还没什么消息,脾气还是脾气,个性还是个性。人家劝他:放下。你不知道啦!真糟糕!反正我就是这样无知,你能拿我怎样?有需要这么坚持吗?柔软一点不是比较快活吗?放柔软一点,不是日子比较好过吗?哎呀!当你碰到内心的观念起冲突,般若摆一边。开悟的人叫做般若心经,不开悟叫做般若神经,念久了就变神经兮兮,因为没有开悟。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每天都在讲《波若波罗密多心经》,或者《金刚波若波罗密经》:尔时世尊怎么样子……然后: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看他念了多少遍?毫无消息,因为不识自性,我们不认识这个本不生本不灭的清净自性的般若,犹如说食不饱,你要真的吃饭才会饱?用讲的怎么会饱,肚子饿饿,当然要去吃东西才会饱。对不对?你今天法一直念一直念,念那个经典,法不离心,心就是法。对不对?你不识自性般若,你一直诵经有什么用呢?经就是心,心就是经。对不对?悟道的人,心就是佛;心就是经典、就是法;心无诤,就是僧。若不识每一个人不生不灭的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不能解决问题的意思。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嘴巴讲一讲,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这句话,六祖有很重大的含义,就是学佛的人一定要真实的受益,而不是说,把它当做学问来研究,当学问来研究,那是学者,佛弟子是要解脱的,跟学者是不一样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日本有一个博士,拿到多少的博士学位,那个叫做佛学博士。有一天,他去身体检查,这个日本的佛学博士得到了cancer癌症,一下子,如晴天霹雳,啊?我也会得癌症?会啊,只要吃五谷,心里有压力,现在的人的饮食,煎、煮、炒、炸,对不对?都含带有毒,是不是?没有加一点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氰胺qíng àn)(英文: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1,3,5-三嗪-2,4,6-三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微溶于水(3.1g/L常温),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不溶于丙酮、醚类、对身体有害,不可用于食品加工或食品添加物。)又没有那么好吃,一定要有一点反式脂肪(反式脂肪,又称为反式脂肪酸或逆态脂肪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经过部份氢化的植物油。反式脂肪对健康并无益处,也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食用反式脂肪将会提高罹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机率。反式脂肪在少数国家中被严格管制,而较多国家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须在产品上标注是否含有反式脂肪,而也有多起因反式脂肪而引起的法律诉讼正在进行(主要是针对速食店进行的诉讼)。许多食品公司已经主动的停止在产品中使用反式脂肪,或是增加不含反式脂肪的产品线。)才买的下,怎么不会中毒呢?这个博士一检查以后,得到了癌症,你知道吗?手忙脚乱,手忙脚乱。咦,你不是佛学博士吗?博士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诸佛妙理无关于文字,诸佛妙理无关于学历,跟学历没关系哦!跟文字也没关系哦!那是真枪实弹的东西,能经得起境界现前吗?
在座诸位,你今天你能,回到家的时候,假设检查,你得到癌症,你的心里挺得住吗?挺得住,你抛开一切,真的,该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勇敢地面对。癌症既然在你身体,它就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与它共生存,不然该如何?对不对?可是这个日本的博士没办法,手忙脚乱,听说死的时候散乱、昏迷、恐惧、恐慌。他平常都在教大学的佛法,平常都在教人,讲得头头是道。一到生死,不管用!不管用!所以,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所以学佛要真实受用。抵挡得住临命终那个生死大关。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因为这个腔,有的人讲说:这个到底是怎么念?是(bo rě)?还是(bo lěi)?到底这个字怎么念呢?我说:自古以来都念(bo rě),可是,有的人他这个腔,他就会——,因为各个省份不一样,有的人:ā弥陀佛,有的人念:ō弥陀佛,有的人念:(乡音很重的)ě 弥陀佛。我就听过一个外省人念:ě 弥陀佛。我说:听得懂就好。大家都知道是指阿弥陀佛。有一个法师每天念:(bo lěi)心经,但是这个(bo lěi),那个来听经的是台湾的老妇人,她没念过国语,那个般若心经的般若两个字解释的太长了,这个(bo lěi)……然后来问她说:你听经听这么多天,是听哪部经?整天都说玻璃(台语谐音)也不知在讲啥,(众笑)都听不懂。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
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就是这个智慧能够达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心,智者心行,愚者口念。有智慧的人,在心彻底地转化。没有智慧的人在口念,用嘴巴念一念,诸位,转化才能进入净土。今天,修净土法门的人,你要稍微注意一下,我们一般修净土的人,修信、愿、行三资粮,修福修慧,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也正行:念佛,助行:行十善。这个还有一个重点没抓到,叫做,心灵要转化。修净土法门,有一些人观念还不够圆满,他认为:我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临命终就会来接引我。没错,阿弥陀佛会来。问:你有没有把握?不知道,你确定吗?会往生净土吗?嗯!不敢讲。修那个没有把握的行,要怎么样才能有把握,临命终呢?从现在起,时时刻刻转念,把无明的念转变成般若的念,把悭贪的念转变成施舍的念,把执著的念转变成放下的念,把恶念转成善念,把贪嗔痴转化成戒定慧,统统不离清净自性。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转化的工程。诸位,毛毛虫能量不够的时候,毛毛虫会死掉,就转化不了变成漂亮的蝴蝶,能量够的时候,因缘具足,毛毛虫的能量具足,生命力旺盛,这只毛毛虫自然就会转变成一只蝴蝶。这个毛毛虫还没有转变蝴蝶,有时候就会死掉。诸位,大家都想求生极乐世界,都知道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念佛,可是问题来了,心不够清净,固执己见,有时候起一下贪嗔痴,原谅自我,这个就是:口念心不行。那我们修净土法门,念佛的人,一定要牢牢记住:心净则国土净。
有一个人问师父一个问题,问得很好。师父,我现在深信切愿,一定要往生,我诸恶莫作,我众善奉行,我听经,我闻法,我听慧律法师您的话,我转化自己,我真的很精进,我对净土深信不疑,但是,师父,请问:如果我今天出去突然被车撞死,往生否?我跟他讲:往生。百分之百往生,就是车子撞死,照样转化,因为你的能量够。往生极乐不是肉体去的,是你的心识,是你这辈子,生前一切修的善根、福德、因缘,这是种果报。决定往生,毫无疑问。绝对往生。(众鼓掌)那有的人就说:那师父,助念不是更好吗?我说:对呀,没错。如果他这个人,前世是撞死人,这辈子来学净土法门,他是最后的果报被撞死,难道上半辈子所修的功就唐捐了吗?修学佛道,功不唐捐的,接下来,人临命终能够助念,当然是一种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才有办法,所以,真正的净土,是在时时刻刻在转化的工程,心的转化工程,一定要把你的法入心,转化成般若的能量,时时刻刻破无明,转烦恼,没有习气,没有种子,修行上点点滴滴的,这样如实修行,纵然在您临命终有生重病。
有的人讲说:师父,我有一个爷爷很精进,很精进,那么,师父,您的往生被他都准备好了,可是,现在老人家有一点退化,请问师父,这样能往生吗?我说,照样往生。师父,您有什么根据吗?我说:远的不讲,讲我爸爸,讲我爸爸就好,我爸爸一天念往生咒上千遍的,一天念佛念两、三万声,佛法也不是懂得很深,不是懂得很深。八十岁那一年,我去看他,去台北看爸爸。爸爸退化很严重,我问爸爸说:爸爸,我是谁呀?我爸爸:自己人啊!这样回答也对!我说:爸爸,我什么名字?父:我认识你啊!这样也对,他认识我。因为我知道他退化。好,可是呢,他退化,他全世界都记不得,可是他记得阿弥陀佛,退化了仍是:阿弥陀佛……退化还记得这句,不错了。八十二岁那一年往生了,你知道吗?那个来换衣服的人,说:我从来没有看过身体这么柔软的,软到像麻薯一样,像没有骨头,面貌如生,头顶是热的,头顶是热的,他每天都精进念佛、往生咒;当然还有一个不错的因缘,就是生了一个不错的出家的儿子,(众鼓掌)这个是他的增上缘,这是爸爸的增上缘。回去就跟他加持、盖往生被,金光明沙,那个来帮助的就说:(师父学那人伸出大拇指)噢!你们这个阿弥陀佛很灵,没话说,真的,我们回去也要念佛,要念佛。(众鼓掌)你看哦,爸爸上半辈子精进,用功念佛,年岁稍微大一点了,有一点退化,百年后往生,面貌如生,全部都是柔软,非常的吉祥,头顶是热的,因为,我有去触碰。你就知道,所以,我们对自己的修行法门有信心,那么,现在大家还来得及。
接下来,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如果口念,嘴巴念一念,心不去行,没有用的,不相应的。六祖说了:一切法应当好好地观照,一切法缘起如幻,一切法如化,缘起一切法假相,如露亦如电,意思就是:万法空无自性,如幻如梦,如露如电,口念心要行,那么,则心跟口就会相应。
在座诸位,修行不是写论文。读大学的时候,说:我今天论文自己写不来,请一个别人(枪手)写一下论文。这个修行了生死,别人可帮不了你,生死是你自己的事,你今天躺在棺材,别人不能取代。不是写论文,说别人稍微帮忙你一下,写写论文。这个帮不了忙的,你躺在那边是你的生死啊!你要自己来啊!这个时候,你一辈子的功夫,在棺材里面就可以显现出来。所以,天是棺材盖,地是棺材底,无论闯哪里,总在棺材里。你逃不掉的,逃不掉的。(众鼓掌)
生命只有一种工作要做,就是:提早觉悟。你所追求的东西,如果是生灭,那就叫做不究竟。现在的人,生存已经很困难了,物价又那么高,痛苦的指数一直增加,要搞一点小生意,全部都赔光。又要生存,现实是很残酷的。所以修行,事实上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家居士要修行,又要护持三宝,要赚点钱,然后又要在工作上努力,所以在家居士了不起。口念要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佛在哪里?为什么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因为本性就是佛,那颗不生不灭的清净自性,那才是佛!那是真佛。你看那面相庄严,那个是假佛,离性无别佛。我们就晓得,真正的佛来自真如自性,不生不灭的真如自性,无别佛,离性无别佛,离开了清净自性,没有佛可说。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
何名摩诃?摩诃。摩诃翻译成中文叫做大。大,就是大。我们常常在讲:摩诃萨。这老菩萨不晓得摩诃萨是什么?她就读作:不好杀(台语谐音),叫做土虱(胡鲶),不好杀。摩诃萨,摩诃是大的意思。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六祖也是这样比喻,我们的清净自性其实就像虚空,但是我们把它做得太小,变成一个小人。虚空法界尽是佛,唯有一个小人——就是“我”。著一个我相就是小人,虚空法界尽是佛,其中唯有一个小人,就是我,著了一个我,就是小人。本来胸量那么大的虚空,现在变成每天……台语讲的最贴切:鸡肠鸟腹,羊肠小道,百般计较。每天都在闹情绪,每天都在不愉快,每天都把别人当做是敌人,我们不晓得,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自己内心深处的执著,是你这辈子最大的敌人,你的敌人不在外面,但是你的佛也在你的心中,所以现在就看你了,你的心也可以作佛,你的心也可以作佛菩萨,把胸量放大像虚空,就是佛啰!把它缩小,起贪嗔痴,就是小人,凡夫俗子啰!我们的胸量本来就是佛,无有边畔,没有界限,什么是佛?没有边畔。什么是佛呢?佛有什么形状?佛也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也不是大,也不是小。那佛咧——也不是青色,也不是黄色,也不是赤色,也不是白色,没有边畔,无有方圆大小,也没有颜色,亦非青黄赤白,也没有上下、长跟短,没有。亦无上下、长短,统统没有,因为没有形相,没有颜色。真正体悟到圣道,清净自性的圣人,就像佛陀,佛陀的心中无嗔,无嗔,在经典里面讲:百千万亿的众生来到佛前,辱骂佛陀,打骂佛陀,经百千劫,佛陀不起一念嗔恨之心,那是真正的佛。何以故?榨沙不出油。这是经典的比喻,《楞伽经》的比喻,我们压榨这个沙,沙就比喻佛,榨这个沙,是出不了油的,你一直用外力去压榨佛陀,佛陀是不会起任何一念嗔恨之心的。我们的清净自性无喜,世间人说喜事,就是结婚,或者是孩子做满月,对不对?喜事,事实上他的痛苦在后面。什么叫做新娘?新娘是什么意思?新娘就是美丽一天,痛苦一生,那叫做新娘。(众鼓掌)她在结婚的那一天,就打扮的漂漂亮亮,带上婚纱(纱罩),带上纱罩,戴上纱罩,前途茫茫,不知是否嫁得良人?家无存粮,嫁都嫁了,莫可奈何!造成事实了,谁教我长得如此美貌!结婚,带上纱罩,前途茫茫。这最喜悦了,其实,漂亮一天,辛苦一辈子。真的,辛苦一辈子,我不是叫你不要嫁,要嫁,你就去嫁。我是说:嫁人并不轻松,修行比较快活,(众鼓掌)修行比较好。
所以,在清净自性里面,他不会著一种相,(不会)特别的喜欢,像我现在的心境。
敢问师父:您现在的心境如何?我不见一法生,我也不见一法灭,全世界都这样走,就这样啊,不是山就是水,不是火车就是缆车就是飞机,要不然就是轮船,坐来坐去,就是这样子坐啰!不是喜马拉雅山,就是阿里山,不是阿里山,就是圣母峰,就是阿尔卑斯山,反正统统都是山,要不就是水,就是长江,就是黄河,就是淡水河,就是爱河,我就不知道何处是归处?这样每天游玩,到底要玩到何时才知足、快乐?要到何时才真正快乐?时时刻刻放下,那一念知足,喜悦、知足,充满着智慧,这样形同全世界都跑完(去游玩遍)了。原来如此,找到了真正的出国的目标了,时时刻刻都充满着喜悦,(众鼓掌)比出国还重要。
像我们有一次去日本,因为那个时候师父带团,信徒去的时候,老菩萨说:师父,我要跟。来呀,买了一张票去迪士尼,我是团体,不得不进去的,那张票快接近一千块,想到真舍不得,对不对?一切法无所住,没有错啊!师父,您不坐一下吗?人家要排队啊。他说:对啊,看情形。看到那个云霄飞车(过山车),对不对?一个老菩萨说:师父,这个一千块哩!一票玩到底的,您坐不坐?哦,这个慧律法师坐云霄飞车,啊~!(师父学坐过山车上大叫的样子)被人家照起来上电视、PO上网(po是英语post的缩写,po上网就是上传到网上),那能看吗!不可以的,要有威仪,是不是?再怎么样还是要装一下嘛!有一个老菩萨不听我的话,这上面写的:有心脏病、孕妇不可以坐,师父,不试怎么知道呢?出国就是要玩嘛!我说:你行,没错,那你去玩吧!我在底下。师父,您在底下做什么?念超度啊!万一你有什么不小心掉下来,刚好送你往生。不要讲这么难听的话!我说:你上吧!他就去排队,排队,排队那个云霄飞车,唰!很快,一下来,那个老菩萨说:师父,帮我撑着(师父作撑塑料袋状。意思是那坐过山车的菩萨呕吐了。)这样叫做出国!拿钱坐云霄飞车来呕吐,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叫做出国,要不然就不像出国。(师父笑)他不晓得,我们的心,本自具足的清净智慧,对不对?不会啊!人家说:哎呀,师父,那张票一千块呢!我说:好啊,那就坐一下啊!对不对?去坐什么金矿山,好吧,那没办法,一千块,时间快到了,去坐一下金矿山,糟糕了,去坐在那个日本人的后面,你是日本人吗?(日语)我是日本人。(日语)日本人,日本的姑娘,坐那个金矿山。啊~我真够倒霉的,初次来玩却遇到这种惊声尖叫的。没办法。(师父笑)所以,我这辈子好像不适合玩,好像适合出家。(师父笑)师父,您为什么要带团出国?为了要超度信徒(师父笑)要不然万一发生什么事情,身边没有法师怎么行!对不对?我都带着两件往生被,如果有万一或者一万的时候。
无是也无非,我们的清净自性,无所谓的对,也无所谓的错。无所谓的善,也无所谓的恶,也没有头跟尾。所以,什么是清净自性呢?没有长短方圆,没有青黄赤白,我们的清净自性,也不会因为任何一件事情而起嗔恨心,就是清净自性不会起嗔恨心。起嗔恨心,这个人,就足见他是凡夫。也不会对某一件相特别的喜欢,无是也无非,无善也无恶,意思是:不著善也不著恶,也没有头跟尾,所以,诸佛刹土,尽同虚空。意思就是:诸佛刹土,所有影现出来的缘起法,正报跟依报,当下统统空无自性。在这里,底下讲一句关键的话,世尊在经典讲:正报跟依报,著就有,不著即无。为什么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正报依报?是因为我们有主观意识,承认它的存在,而且执著它,这个世间好像真的存在,事实不然。这个世间如梦幻泡影,是生灭,是缘起,是无常,是条件所构成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诸佛刹土,尽同虚空。意思就是:万法有等于无。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万法,众生的执著,著力点,认为它是有,但事实上是空,等同虚空,是不存在的。噢!现在很清楚了,我们就是把不存在的东西,拿来自我困扰。我们就是把这个因缘所生的假相,拼了老命也要去追求。所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人为什么会痛苦?就是追求的东西错误的。追求的东西是错误的。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诸佛刹土,尽同虚空,因此,有就是无,有就是无。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世间人本来清净的、殊妙的,清净不生灭的自性,本来就空,也无有一法可得,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是绝对的空,不是比较的空。虚空是比较的空,我们的清净自性是如实的空,无一法,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我说空,便即著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千万不要听我说“空”,你就执著那个“空”的观念。诸位,空不是意识形态的观念,不可以说把实证的功夫变成意识形态的空,意识形态的空,是嘴巴的空。证量的空是心行的空,不一样的。所以说:六祖说:善知识,莫闻我说空,即便著空。千万不要我讲到空,空是空无自性,万法当下就是真如的不生不灭,而你却把空变做一种观念。空变作一种观念。
这“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无记空就是前面所讲的,没有摩诃般若,呆呆地坐在那边。所以有的人说:我要禅坐,禅坐。我跟他讲:你那个不叫禅坐,禅是充满智慧的。你那个——他就说:我叫静坐。我说:你的心也从来不清净,那也不叫静坐,那只是没讲话。那师父,我坐在这个能说禅坐吗?不行。能说静坐吗?方便可以。师父我这样坐下来算什么呢?算休息。我很累,暂时坐着休息一下,片刻就打起瞌睡。那怎能叫禅坐?这样坐着,大家都禅坐?对不对?是啊,哪有这么简单的?充满智慧的坐,叫做禅坐。所以说: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意思就是,如果你是一个证量的解脱圣人,你是可以包罗万象,容纳万物的,度量大如虚空。凡夫不一样,一句话,就可以一辈子放不下,别人也没什么过错,硬要造成对方的困扰,这个就是报复。为什么呢?没有办法像圣人,含万物色像,所以,出家在家要学圣人的心,圣人的心就是第一义心,所以我们的心,包含世界万物,包容,能够包容日月星宿,我们的心,能够包容山河大地,我们的心,可以包容泉源溪涧。这些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都离不开虚空。心,如来法身等如虚空,真正悟道的人,拥有第一义心:“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总是在他的虚空当中。意思就是说:尽管放开度量,我们如来的法身等如虚空,意思就是:我们有一个无量无边、宽恕的、包容的心性,而我们现在,却变成完全是小人。每天过得烦烦恼恼,百般的计较,反复地晚上睡不着,为什么?就因为没有般若的智慧。所以:“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意思就是:万法都在我们的如来藏性当中。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悟法传衣第一》)”。我们的清净自性,只要你证得空性,所有的颗粒微尘,一滴水,一个颗粒微尘,一相,任何一法都是自性本空。诸位,这个讲起来很不容易的。佛陀讲:空无自性,是告诉你诸法无一相可得,当体即空。佛陀讲:缘起有其自性,是为了告诉你,要显现千差万别不同的相,为了显示千差万别的相,叫做缘起有其自性。牛非马性,马非牛性;牛非人性,人也非马性。马、牛跟人,它是有差别的。所以说:缘起有其自性。说:万法空无自性,是在不立一知,不立一见,究竟空寂的角度说的。好,要怎么样讲叫做究竟义呢?就是,诸法有其自性,究竟处空无自性。要这样讲。缘起有其自性,动物有动物的性,植物有植物的性,矿物有矿物的性,有的植物是苦性,有的植物是凉性,众生有众生的性,有的是恶性,有的是善性,有的是般若智慧性,有的是愚痴性。在千差万别的缘起法里面,一定要讲:缘起有其自性;究竟处空无自性,无一法可得——讲到究竟的时候,没有任何一法可得。哇!这个讲起来很复杂。这个又讲到第一义谛大空,像前两个礼拜,我在彰化斋僧,讲那个事相的七种第一义谛,问了十个在家居士,十个都说听不懂,听不懂,没办法。他说:太难了,太深了!只有我听得懂。然后有个居士就说:师父,您怎不讲浅一点?我说,第一义谛就没有浅的,要怎么讲浅一点的?第一义谛就是成佛的临门一脚,是不是?善巧方便已经够多的,我认为把法推到最终极,至圆至顿的终极处,我希望我来完成它。所以,尽量不善巧方便了,讲究竟处,(众鼓掌)讲究竟处了。所以,难的。师父已经讲过了,剩下的都是一些不简单的,你要慢慢地听,不简单的就意味着很难。师父说法是从头难,剩下的,都是一些不简单,不简单就是很难。前面难,后面也难。初学佛法就说:实在真的……没有碰过佛法,怎么会佛法讲这样也不对,讲那样也不对,讲这样也对,那样也对?嗯!这个就是佛法。
我们今天要讲到五点,只能讲到五点,要不然我是很多话的,想要继续讲下去,但是他一定要讲到五点,没办法。(众鼓掌)我常常讲: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有后起之秀,我也希望他能够上台,跟大家结一个法缘。
感谢主办单位,今天让我来学习。(众鼓掌)最后,剩下两分钟,师父做个偈颂,跟大家结个善缘,法也讲不完,两个半钟头,事实上,一刹那之间就过了,是不是,我的资料还讲不到三分之一,要发挥嘛!
我们天天忙,心也迷茫,众生以妄为真,所以师父就作一个偈颂,这个不是什么祖师作的,这是师父自己作的,那么你参考看看:
身如柳絮随风摆,心如马蹄疾驰奔。
若不言下见自性,何时能证如来身?
解释一下:身如柳絮,柳絮知道吗?杨柳,柳絮随风摆动的时候,吹东边就摆东边,吹西边就摆西边。身如柳絮随风摆,这个就是众生,每天都很忙,为了事业不得不出国,飞机上吃,飞机上睡,南北(台北、高雄)这样跑,身如柳絮随风摆,这个就是为了赚一点钱,为了搞一点事业,身体、时间都投注下去,这个就是平凡的众生,平凡的众生,身如柳絮随风摆。
心如马蹄(马的蹄)疾驰奔,我们的心(妄想)停不下来,就像马蹄疾驰奔,一直跑,一直跑,一直妄动。著境以为实,执著这个妄境以为是真实的,心如马蹄疾驰奔。
若不言下见自性,如果我们不在当下见到我们的真如,本不生本不灭的清净自性。
何时能证如来身?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咧,才能证得如来身?所以很多人都不是大丈夫。就是:哎呀,这辈子证果没办法啦!大般若没办法,大解脱没办法,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念佛,来求生极乐世界。注意,你那句话就讲错了,只有见性的人它才叫老实,如实,用生灭意识心念佛的,没有如实,没有老实的。那个老实的念佛,不是学老太婆,说那个叫做老实,那个叫方便说,老实念佛是真正的无妄心,那个没有妄想心念的佛,叫做老实念佛,没那么简单的。所以大家可能对祖师大德会错意。我能力不够,我老实念佛,像学老太婆,说实在话,这个也要随喜赞叹,要不然怎么办呢?他的境界,能力不够嘛!
再念一遍:身如柳絮随风摆,心如马蹄疾驰奔。若不言下见自性,何时能证如来身?
第二偈:弹琴为知音,说法为知己。所以在座诸位:今天师父说的法跟大家相应的话,你就是师父的知己,不相应的话,给一点尊重,我两个半钟头,我也很辛苦啊!对不对?还要从高雄坐车来,也很辛苦啊,给我一点鼓励,是不是?(众鼓掌)弹琴觅知音,说法为知己。流水实不流,你看到了那个流水,你看到了万法的假相(类似流水)流水实不流。无浪亦无波。其实本来就没有,也没有所浪谓的波。诸位,今天如果你妄想心,就会看到万法,如果你用的真如心,时空完全停止,本不生,本不灭,唯是一心,唯是真如。万法无出无入,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也不增不减,完全空寂,这个真实的如来法身的生命,这是我们真正的法身慧命。那是因为无量劫来的种子、习气太可怕了。这一偈再念一遍:第二偈:弹琴为知音,说法为知己。所以你们就是师父的知己,你们坐了那么久,就是我的知己。(众鼓掌)说法为知己,你能理解师父的心。流水实不流,无浪亦无波。
接下来,我们跟道海律师(道海法师,当代佛教律宗耆年硕德、台中南普陀寺退居方丈。1924年生于山西省晋城县。七岁入私塾,读至毕业。十三岁于山西省高平县金锋寺,礼拜祖印法师为师,披剃座下,后于青莲寺圆具。曾于正觉寺亲近体敬法师,凡三、四夏。后因避难,移锡香港,就读华南佛学院,再亲近倓虚、定西、乐果法师等诸大善知识。1971曾杖锡游台。逮1981年,应广化律师之礼请,至台中南普陀佛学院讲解《随机羯磨》,此后即应各地寺院聘请讲戒、授戒。1987年,受聘为淨律学佛院第一任院长。1991年,任南投正觉精舍方丈。于方丈任内,悉遵佛制,力倡夏安居。1994年应福严佛学院之请,讲授《南山律在家备览宗体篇》课程。1996年,广化律师往生,南普陀寺众礼请法师晋山为住持兼佛学院院长。法师弘律遍及台湾各寺,乃至美国万佛城、大陆五台山普寿寺等传戒道场。1998年,法师应达赖喇嘛之邀请,至印度达兰沙拉罗布林上学院参加“比丘尼传承研讨会”,贡献心力。师弘护戒法,竭尽心力;行止温逊,令人如沐春风。其培育僧材、绍隆佛种之功实不可没也。2013年2月27日功德圆满、安详示寂。)回向一下。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众随念此句:愿以此功德。),回向道海律师,回向在座诸位法师,诸位护法居士大德,回向各位慈悲的义工,出钱出力的义工,一起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以下我念一句,你们跟着念: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众放掌)五点了,我的责任完成了。感谢大家!(众鼓掌)那么看看庄严的司仪,要不要讲几句鼓励的话?我们给司仪鼓励一下(众鼓掌)谢谢司仪!
((送长老的队伍开始出发。)女司仪:感恩长老,真的是句句甘露法语,开启大家的般若智慧,我们多么希望时间是停止的,这样的一个法筵,是永远永远不散的,一直到我们都成佛为止。我们感恩,感恩长老。(众鼓掌)大家真的太有福报了。我们可以一起在这边,一起来启请长老,明年一定要再来,好吗?(众鼓掌)我们大家请起立,以最热烈、最热诚的掌声,恭请长年明年一定要再来。(司仪合掌行礼)谢谢,谢谢。恭请长老下座。(众鼓掌))
(一居士随长老在佛前问讯。长老是行法宝举至眉心的问讯礼。后两人入送行的队伍入寮。)
(司仪:我们大众礼谢长老三问讯。一问讯、再问讯、三问讯。(众三问讯。长老在台上向大众挥手再见。)恭送长老回寮,热烈掌声恭送长老,感恩长老慈悲莅临说法开示,给予我们大众做了最近距离的加持、摄受,让大家都能够契入佛陀正法,让我们都能够成佛有希望,有目标,非常清楚的,一定要成佛。谢谢,谢谢长老,真的是太殊胜,太难得了。谢谢长老,谢谢,谢谢。)
(全集圆满)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的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的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高雄文殊讲堂
(讲座圆满)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高雄市806前镇区嘉陵街6号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网址:www.wenshu.org.tw
台湾·高雄文殊讲堂电子信箱:wenshu.org@msa.hinet.net
TEL:886-7-3327833 FAX: 886-7-3362077
若欲发心供养慧律法师·或助印·助录法宝
台湾地区:台湾中小企业银行(前镇分行)
帐号:853-62-028898
户名:林益谦(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台湾地区:《台湾邮政》邮政划拨
划拨帐号:04789851
户名:林益谦(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其他·海外地区
银行名称:TAIWAN BUSINESS BANK CHIEN-CHEN BRANCH
SWWIFT:MBBTTWTP850
帐号:853-62-028898
户名:Lin e-chien (附注:林益谦系慧律法师俗家名)
香港·慧律法师佛经流通处
HWA LE MASTER BUDDHISM BOOK DISTRIBUTOR(H.K)
地址:香港·九龙观塘开源道72-80号溢财中心7/F 01室
(观塘地铁站B1或D3出口边)
电话:852-3106-4426
传真:852-3106-4436
本讲堂绝无派人对外募款
若欲发心助印助录等请利用划拨或亲洽讲堂
郑重声明
版权佛陀所有·欢迎翻录
监制
视频地址(http://dl.wenshu.org.tw/list.php)
========================
以下凡间一尘的听法笔记:
佛法,佛一定要方便说。要悟了才能达到究竟。
真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何以故,自觉圣智本来就具足三藏十二部经典。
佛,自觉圣智就是佛。
法,从自觉圣智显露出来的摩诃般若就是真正的法。悟一切法毕竟空寂不可求,就是真正的求法者。
不着众求。众就是生。众就是和合。清净、和合、纯无漏的那颗心,就是众。
法离文字,诸佛妙理无关文字。
不着众求。众就是生。生有事有理。不可以执理废事,也不可以执事废理。
理上来讲,和合的心就是僧,无诤的心就是僧,纯无漏的那一颗般若智慧的心就是僧。
但是从事相来讲,你没有经过三坛大戒,你不能称为是僧哪。
真正的法:
“法名无染,若染于法,乃至涅槃,是则染着,非求法也”
什么是佛陀真正的法呢,就是心不染着。但莫污染,别无胜解。
圣人之所以伟大,是见一切相,离一切相,即一切相,离一切染。处处都是本来的面目。
若染着一知、一见、一法、一相、一义、一境,不是真正求法的人。
不求法,不求涅槃,是名真正的求法者。
真如不可求,唯证相应。
"法无行处,若行于法,是则行处,非求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