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间一尘的博客

欢迎光临本人YouTube频道(频道名:林泉晗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Vjv8tLsukFI_ciYYAxN5A


个人资料
正文

慧律法师:《阿含概说》03

(2016-08-30 18:34:03) 下一个

《阿含概说》03

慧律法师讲解

诸位请翻开第13页。前面讲的无常即是空,缘起即是空,中道离二边,不落二边。今天我们来讲:

[(四)阿含思想与当时一般宗教哲学诸种思想]

诸位,宗教是信仰的东西,人类的精神的依归,哲学是形而上的推论,就是一些思想家,宗教哲学。诸思想[有严格交涉的关系。]「交涉」就是息息相关,互动的意思。有严格交涉的关系,[特别对于非婆罗门教的六师思想的批判,]「若」就是例如。[若《长阿含·沙门果经》等,]这个婆罗门教,诸位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这个婆罗门教就是印度传统的宗教,几乎遍及所有的士、农、工、商,一个最高的领导地位,就是婆罗门。换句话说:印度的最高阶位,宗教的仪式,宗教的这些主导,四个阶级里面就是婆罗门最高。但是,佛陀是摆脱了婆罗门,就是摆脱了传统,六师这些外道也摆脱了婆罗门,佛教也摆脱了婆罗门,简单讲:就是摆脱了传统。所以,特别对于非婆罗门教的,非婆罗门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非印度的传统宗教,这样意思更清楚。特别对于非婆罗门教的六师思想,就是外道的批判,释迦牟尼佛,在《长阿含经》的《沙门果经》讲得很清楚。[以及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的纠正,]简单讲:在这个世界、人生也好,他都是加一个「我」,以自我为中心,世尊就纠正他的错误,纠正。[若《长阿含·梵动经》等,人生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社会伦理道德这个是中国人最重视的。如果整个社会、家庭……社会伦理道德,这就是重要的文化资产,这个文化资产一被摧毁,这个国家就会动荡不定。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所依靠的东西,中国人很重视家庭、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确定,若《中阿含·善生经》等,]就是讲这些家庭社会伦理道德,还有一般的[神教迷信的破除,]譬如说:台湾的杀生,一到普度,就以杀生来祭祀,换取神的喜悦,以求得自己消灾,这个就是神教。印度也很多这种东西,就是以杀生祭祀来向神祈求,台湾现在还是很多啊!你看那个建醮大会,看那个神醮杀猪公比赛,你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很可怕的!世尊说:这个完全是迷信,杀众生,来向自己祈祷福,这怎么可能!神教迷信的破除,「若」就是例如,[若《长阿含·三明经》等]有谈到这些破除迷信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上都充分反映出,《阿含》是富有组织的论理学,]很有系统的意思,非常有次第,非常有系统的。[特别富有时代交涉的精神。]这句话很重要,也就是说:阿含的思想很能够配合时代,充分的面对时代的需要,面对这个现实。其实佛法本身讲的三法印、一实相印,它并不分时空,到我们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依循释迦世尊的足迹,释迦世尊的开示,彻底地体悟生命。虽然缘起有转变,科学、经济,农业转成工业、电脑时代,但是,三法印不变,三法印永远存在,不受任何时空的改变,科学愈发达,愈能够证明佛陀的伟大。所以,特别富有时代交涉的精神。[故研究原始佛教书籍虽多,若《阿毘达磨论》,]诸位,做一下笔记,这个《阿毗达磨论》要加一个「七」,「阿毗达磨七论」。这个「阿毗达磨七论」,它是从根本上座部里面分出来说一切有部。昨天我们不是说:上座部后来分成十一部吗?十一部里面有一个说一切有部,这个《阿毗达磨论》就是说一切有部的根本论典,它有七部论。这是佛灭度以后三百年之初,大概这个时间。《阿毗达磨七论》第一叫做《集异门足论》,诸位,提示一下就行,因为我们今天讲的是概论,不是要申论;申论,我们要详细地讲,概论就是你了解一下,阿毗达磨有七论就行。第二叫做《法蕴足论》,第三叫做《施设足论》,第四叫做《识身足论》,第五部论叫做《界身足论》,第六叫做《品类足论》,第七部是最重要的叫做《发智论》。一般前面称为六足论,因为都有一个「足」:《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品类足论》,都有一个「足」,所以前面称为「六足论」;第七个《发智论》这个最重要,这个是所有《阿毗达磨七论》里面最有名的,叫做《发智论》。前六称为六足论;《发智论》称为身论。诸位,这个《发智论》谁造的?这个很重要,叫做迦多衍尼子所著的,总称《阿毗达磨发智论》,这本论典非常非常地重要。好,我们是概说,它的意思就是说:若《阿毗达磨七论》[只是限于经文比句]这个「比」就是类比。「句」就是大概的。[表面的解释,]限于经文比句表面的解释,有一定的类比,然后大概地讲一讲,「比」就是比对,「句」就是句子(字),[而没有深刻内容意义的价值。]意思就是:并没有发挥阿含的精神思想。[是故欲了解原始佛教,不仅限于佛教一部分经典,]意思就是说:你想要了解原始佛教,不能说只看一部,不行![必须注意到当时与佛教有关系的一般宗教哲学文化思想的对照研究。阿含的意思涉及到佛陀时代前后一二百年间的印度宗教哲学的思想。是故研究《阿含》,不仅可窥见佛教根本思想,也可窥见印度当时所有宗教哲学思想的体系。]换句话说,这一段讲的就是,《阿含》跟当时候的宗教哲学息息相关。为什么佛会出世?为什么有阿含的思想?都是因应时代的潮流。

[(五)阿含虽被尊为根本佛教的经典,但从其内容思想体系说,显与佛灭二百年后部派思想相混合。]诸位,「部派」要加两个字:佛教,叫做部派佛教思想。为什么称为部派?这个「部派」,很明显的,这个名词顾名思义,你就知道,这个「部派」两个字,就是已经分开来,佛教已经成各种派别,叫做部派佛教。我们说:根本佛教,有的讲原始佛教;再来就是部派佛教的思想,个个派系建立起来,叫做部派,思想相混合。[要是想研究真的根本佛教思想,这于阿含研究取材方面,应有区别新旧思想的必要。就如佛预示]「预示」就是预言。[百年后,阿育王及优婆毱多的事迹,这纯为上座部于佛灭后三百年前后所编纂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不能视为根本佛教的迹象。]意思就是,是后来人写上去的,后来人才加上去的。为什么大家都认同阿含为根本佛教?因为最接近佛陀时代所出来的书。现在许多的经典一看就知道是伪经,有的在《大藏经》里面,看起来就知道那个不是佛讲的,这个处理事情起来很棘手,牵涉层面很广,有的人也不满意我们的看法跟见地、见解。有的诵得好好的,很感应。有的人拿来讲堂发,有的人诵很感应,我们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师父,那您这样是不是有一点敷衍、姑且?众生有受益,那么,我们就引导让他进入正知正见。所以,这个佛法为什么阿含都重视?因为它最接近佛,没有人敢否定它,这事实上就是佛讲的,所以,大小乘都研究。不能视为根本佛教的迹象。其实很多都是后来人造的,像那个武则天也是,武则天自己也造了,她说:佛陀在世的时候,……自己叫人家造了一部书,说: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走过去,这个小女孩就想要供养,就拿她玩的那个沙,拿起来就供养佛,就供养佛。旁边的比丘就阻止:哎呀!你怎么对佛这么没有礼貌?佛就欢喜地接受、接受,这个小女孩,才五、六岁的小女孩,她不懂嘛,就供养佛。世尊他就授记说:这个经过一千年后,会在震旦作为转轮王,就是作一个国王、女皇,就是后来的武则天。后来人说:这一部根本就是假的,自己制造的,要抬高自己。所以,大乘佛法里面很多,有这种很奇怪的,稍微有一点点智慧的,就说他是文殊师利菩萨来的,稍微修一点苦行的,就说他是地藏王菩萨来的……中国人很喜欢加这个东西,我就很不喜欢听这个东西。有的人讲:慧律法师,听说您是文殊师利菩萨来的?我说:喔!那你境界比我高,那你是释迦牟尼佛。我都不知道我是文殊师利,你知道我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来的,那你是释迦牟尼佛。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不认识自己,我只知道我是一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不过有这样宗教的热诚,有弘扬正法的热诚,我尽力,我不敢说我在教大家,我们互相勉励,总行。我讲这样,大家都能够接受。是不是?所以,大乘佛法里面,动不动就加一个什么菩萨来的:这个人是观世音菩萨示现的。连那个印光大师,人家都说他是大势至菩萨示现的。印光大师就说:不可以乱说,不可以这样说!印光大师马上就呵止你,不准你这样讲。是不是?我们中国人喜欢戴那个高帽子:你是菩萨,是什么菩萨来的……这个不好,这个迹象应当慢慢地消失。那这样子,大家动不动就说:我是摩诃迦叶来的。长得庄严一点,他就会说:我是阿难来的。惨了!大家统统是,讲来讲去,你也不晓得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我不喜欢佛门这样子,拿几个菩萨一直在加,一直认为他是什么示现的……不要这样子,解脱最重要,哪尊菩萨来的,有什么重要?我们以前去泰国,去泰国,那个导游就跟我们开示,在我的前面开示佛法,他说:泰国很多,好几个证阿罗汉果,当你在坐飞机的时候,有人看到他在云端。我说:这样喔,他头有伸出来吗?你坐飞机,这样往窗外看,然后,他在窗外看着你吗?他说:是啊!那个国王——泰国的国王,他有一次在坐飞机,那个泰国的高僧,证阿罗汉的高僧,他就站在云端,跟国王打招呼。因为泰国现在还是国王制的。我说:这样子喔,这样子喔,这么伟大喔!然后,我就问他:And so what?然后又如何?看到阿罗汉在云端飞,然后你觉得怎么样呢?你烦恼断了没有?没有。你今天看到满天都是阿罗汉,烦恼断了没有?没有。有没有彻底解脱?没有。执著在吗?在。分别心在吗?在。那你看到阿罗汉有什么用?要了解佛教的根本精神,在彻底解脱虚妄的执著,而不是在这个神通里面搞东搞西。当你修行到某一种程度,你自然会有神通,那是很自然的,不须要强调。告诉诸位:真的有功夫的人,也不会夸张,也不会讲他有神通,你也看不出来,他也不会告诉你。所以这是做佛弟子研究佛法,一个很重要的、很严谨的一个态度。[但是要严格区别这个新旧思想的问题,仅依汉译阿含的内容,还不足以决定,]因为要多方面。[尤其思想方面,以原始佛教的教理不是佛陀一代所完成的,佛陀仅止于一种暗示。必须追溯佛陀以前吠陀书、奥义书]这就很重要了,这两本书跟我们佛经是息息相关的。好,先讲吠陀书。吠陀书就是古印度传统的正统思想,就像我们中国的儒家一样,大家都信奉、都遵守,而且都推崇的。什么是吠陀书?吠陀书就是古印度传统的正统思想。这有三论,第一个叫做智论,第二个叫做明论,第三个叫做无对论。奥义书就更重要!什么是奥义书?吠陀时期,哲学思想最高潮的哲学名著。换句话说:吠陀时期,最高的哲学思想著作,奥义书是一本书,叫做奥义书。吠陀时期,哲学思想最高潮的哲学名著,叫做奥义书。诸位,我们今天所引用的吠陀思想、奥义书,很多都跟佛教重复。譬如说:我们佛教讲轮回,其实奥义书就讲轮回;我们讲斋戒,那里面也是讲斋戒啊。我们讲业力,诸位,世尊所提出来的业力,这不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佛在世,佛陀在世,其他书籍,外道已经有讲到业力的问题。所以,简单讲:世尊在讲经说法,是引用当时候大家所了解、所认识的名词,像斋戒、四谛、轮回、业力、出家,包括「出家」这个名词,都是外道所共有的,不是佛教专有名词。出家、五戒、持斋、四谛、业力、轮回,统统跟外道讲的名词一样,但是,内容有所差别。因此我们了解,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很多的名词,绝对不是自己创造的,而是配合当时候时代,存在的这一些大家所了解的、所能够认知的,引用这些名相,然后彻底地加以解释,解释得比较究竟,这样子。我们佛弟子,要很清楚这种观念。吠陀书、奥义书,[及佛陀以后部派的经典,始能探得佛陀思想的起源背景及教团组织的次第。初期佛教所用的术语,若三皈依、五戒、持斋、]我们像八关斋戒,持斋就是八关斋戒。[四谛、十二因缘一类的法门,显都与吠陀书(法经)、奥义书的思想有密切的渊源。]佛陀为了配合当时时代,大家所了解和认知的名词,然后加以阐扬,彻底的解释,使大家更清楚、更了解。

[(六)阿含不但在思想上涉及大小乘思想内容及导源的关系,且涉及佛教全体思想及历史的渊源。最显著的部分:]你要了解它的历史,佛教全体的思想,历史的渊源,最显著的部分:[(一)释尊自说出家年月,说法的时代,「我年二十九,出家求善道,须跋我成佛,]就是:须跋陀,我已经成佛。[今已五十年」]须跋陀是一个比丘,世尊在告诉对方,说:须跋,我成佛,今已五十。有另外一种讲法,说世尊十九岁出家,我认为十九岁出家不太可能。经典里面讲:世尊有三个孩子,一般记载只有一个孩子,是罗罗。有的经典记载,世尊有三个孩子。记载的都有所差距,我认为二十九岁出家比较可能,十九岁出家,生三个?不太可能。十九岁也不是很了解事情,算是一个小孩子而已。所以,有的讲十九岁出家,有的讲二十九岁出家;有的讲佛陀一个孩子,有的讲佛陀三个孩子。但是,在《华严经》里面讲:十方三世一切佛示现,统统要娶妻生儿以后才出家。十方三世一切佛,不能说没有结婚,童贞他就出家,他一定要示现这个家。而且十方三世一切佛都示现在很尊贵的家庭,然后抛弃皇宫、美丽的老婆、儿女,最难断的感情彻底放下,然后晚上骑一匹白马跑出去……十方三世一切佛都要重复演这出戏,而且不能有例外。所以,只要童贞来出家的,你就知道他不是佛示现的。他一定要结婚,而且一定要生儿育女,然后,知道世间实在是很苦,很苦。要不然,世尊什么没有?所以,世尊自己这样想:我纵然拥有这么富贵,将来要做皇帝,妻妾儿女,无常一到,还是要放啊!毅然决然地跑去出家。世尊刚开始参外道,日食一麻一麦,那个苦不堪言。所以最后,你看,世尊在修苦行的时候,瘦到……有一张相片,世尊饿到剩下肋骨,肋骨。后来世尊说:这个根本就不能成道,单单一直苦,不行!放弃苦行。所以,世尊后来讲:无益苦行当远离。求佛道就是求智慧,开大智慧,不离本处,即得菩提。这样一直饿……变成自饿外道,吃尽了苦头,一样不能解脱生死,不能解脱烦恼,没有用![(《长含·游行经》)。]里面讲[(二)释尊预示百年后,阿育王及优婆毱多的事迹。「于我灭度百年之后,]你看,世尊早就预言了,[此童子于巴连弗邑统领诸方,为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正法治世。又复广布我舍利,当造八万四千法王之塔」]诸位,这个八万四千法王之塔,就是建造佛塔,很多很多的意思。[(杂含二三,三二)。]这是它的出处。[(三)其余有关释尊、迦叶、阿难传承及与各国王的关系。这都为研究佛史重要的资料,于考证佛陀纪元问题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至少在北传方面认为是如此。]

[(七)阿含不独为佛教全体思想的渊源,且为研究印度宗教哲学]因为当时候佛陀跟这些思想家辩论,跟这些外道辩论,(《阿含经》)里面都有记载。[及一般思想的依据。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虽失去统治人心的功用,]诸位,婆罗门教,要好好清楚记得,印度传统的宗教,意思就是,人人信仰的。这个婆罗门教,因为以神说为中心,最有名的像湿婆神。你到尼泊尔去,人家很多人拜湿婆神;你到印度去,很多人拜湿婆神,神创造的。那个时代的思想,跟我们现在上帝创造天地万物思想是一样的,独一无二的。他们拜的是梵天、梵天神,还有毗纽神。再来就是湿婆神。但是,因为信久了,大家都会有动摇、怀疑,所以,传统的婆罗门教,渐渐失去统治人心的功用。[但一般国民宗教意识(神的思想)]就是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及生活习惯(祭祀神格、]崇拜神,[赞歌)]赞颂讴歌,[仍然与婆罗门教育密切的关系,]所以,印度、尼泊尔是神比人多的国度,台湾也是,哪里哪里都有神,那个神坛里面太多了,三界公、太子爷、关公、妈祖、土地公,那很多啦!三山国王……很多,反正你也认不清楚是什么神。[《中阿含·梵志十经》,特别可以看出婆罗门教潜伏的势力。非婆罗门教六师,]非婆罗门教就是非传统的宗教,就是六师外道,摆脱了婆罗门,另立一个宗教,那是六师外道。[虽以自由思想为号召,]但是,没有大彻大悟,讲出来的不究竟,仍然是跳到另一个坑洞,仍然不能解决生死的问题。这六师外道也是讲自由思想,[然在思想上缺少了正觉的依据,]正觉只有佛,没有正觉,讲出来的思想就是无明,无明讲出来的东西就是不可靠。[趋于极端(参阅《长含·沙门果经》),]就讲得很清楚,趋于极端,[故不能统一民心。佛陀以新鲜正觉思想,觉范天下,]为什么觉范天下?放诸四海而皆准,[救济人间,]为什么觉范天下?世尊说:不净、苦、空、无常、无我,这个不是你相不相信的问题,色身是无常,这个真理可以运用到所有的外道,你信仰基督教、信仰天主教,包括信仰回教,仍然要接受宇宙当中无常的真理,这是生灭变异,任何一个佛道、任何一个外道,都必须接受的事实。所以,当你今天不能体悟到佛门的思想,世尊就是等,等因缘。救济人间,[故能折伏当时诸种思想]种种的思想,[(六师)。是故不了解阿含]思想的人,[不特]不只是说,[不能了知空有的大乘教,]空就是中观,中观就是从性空学开展出来的。有是建立在缘起,就是建立在缘起角度开展出来。重视缘起是有,重视性空就是中观,空有的大乘教。我们如果不研究《阿含》,不了解中观跟瑜伽,它的渊源其实来自于《阿含》,[并且不能了知一切经典根本思想的源流,]我们有看到水喝,可是不晓得这水从哪里流下来,不知道。[甚至不了解整个佛法思想起源的背景,亦非过言。]就是这样讲也不为过,也不过分。意思就是:一个法师或者这些护法居士,从来都没有看过《阿含经》的,其实他是不了解佛法思想的一个佛弟子,这样讲不过分。[《阿含》为大小乘思想的根源,是故阿含有其独特性,不可拘泥于大小之间,日本佛教徒或称为「根本佛教」或称为「原始佛教」,这都有损于阿含独特性的价值。]意思就是:不可以把它贴标签。知道吧!不可以把《阿含经》贴标签,说贴是大乘、是小乘,把《阿含经》贴是根本佛教、是原始佛教,这个都有损于阿含独特性的价值。东初老法师认为:[我以为阿含,就是阿含,不必再加上形容词的名称,为了彰显阿含独特性的价值,故尊为「阿含佛教」。]所以,东初法师把它称为阿含佛教。我觉得这样最恰当,我认同,我喜欢。

世尊当时在世,讲到了阿含思想里面最重要的,后来发展成唯识的——业力、业力论。这个业力论,有业识、有业因、有业缘、有业种,而世尊讲的,它是贯穿三世的思想——贯穿过去、现在、未来。

我前几天看了一段不可思议的影片,这是电视的,我讲给大家听:有一个小男孩四、五岁,四岁到五岁,一天到晚都跟他妈妈说:妈妈,我心脏很痛,我心脏很痛!然后,痛起来就在地上打滚,他说:妈妈,你赶快叫119送我到医院(台湾救护是119,大陆为120),妈妈,救救我!才四、五岁的孩子,他的妈妈没有上班,爸爸去外面赚钱,妈妈就照顾他,就打119,呜伊(救护车发出的警报声。)……就赶快去救他。送去,医生一直检查,这医生一边检查一边摇头:奇怪了,这个心脏都没怎样啊,这个孩子为什么一直喊:心脏受不了,心脏受不了,很痛呢?去给医生看,看一看,医生也没打针、也没吃药,好了,不痛了,又再回来。再过几天,心脏又发作,又说他快死掉了,又送急诊,emergemcy,又送急诊,这医生又看:奇怪,就没有病啊!这个孩子从出世以来,很少开口讲话。有一天,他妈妈常送,反正也送急诊室送习惯了,看一看,心脏就没病了。有一天,他妈妈看儿子在那边很健健康康的,儿子突然开口讲话,这个儿子从来不开口讲话,突然开口讲话,他就跟他妈妈讲说:蜜雪儿,过来,过来!蜜雪儿,蜜雪儿。他妈妈给他这一句话惊吓到,站在那边不知所措,因为这个「蜜雪儿」,是从她出世到十岁,只有她爸爸才叫的乳名,全世界没有人知道,他说:蜜雪儿、蜜雪儿,过来,我是你爸爸!她说:你说什么呀?小孩子胡说八道,你是我儿子!他说:我是你爸爸。她说:你是我爸爸?这孩子讲了一段很不可思议的过去,他就说:我是你爸爸,我前世当警察,我去逮捕坏人,坏人从后面开枪,从后面开枪,打中我的心脏,我在死亡的那个时刻,感觉疼痛难耐,一直记忆我的心脏很痛很痛,可是,就是来不及救。他的妈妈都吓一跳!后来,他的妈妈去查,她的爸爸真的就是这样死的,这是美国人,她爸爸就是这样子,她爸爸就是当警察,人家朝她爸爸后面开枪,结果他今生今世,心脏还在痛。

我看到这一段,我也吓一跳,那我这个肠胃炎,前世可能也没有治疗好,要不然,出世就一直肠炎、痛、痉挛,什么吃药、打针,都没有办法。我看到这一段说:嗯!这个incredible太不可思议了!这个讯息震撼整个美国,美国是基督教的国家,他从来不相信三世因果的,他绝对不相信有前世的,这个刚好替佛门三世因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须要讲经说法,这个就是一个实例。他妈妈就讲说,她说:我这个「蜜雪儿」,这个名字,从出世到十岁,是从来没有人叫过,只有我爸爸。这是我跟我爸爸两个人的秘密,全世界的人,没有人知道,而这个孩子竟然叫我的乳名!后来十岁以后,她的妈妈又改另外一个名字。所以,中国人讲:要往生,也要死得怎么样?考命终,就是要死得安祥,安祥,尸体没有被破坏,这当然是中国人的观念,佛教是讲业力论、业识。所以,一讲到这个业,那就是很复杂。所以,师父常常看这些节目,为什么?就是希望讲得更精彩给大家听,有这样子,因为他们根本没有研究佛法,我们研究佛法的人,可以拿这个例子来做我们修行人的佐证,这个就是事实,这个就是三世因果,你一点都逃不掉。诸位,如果没有因果的话,在座诸位每一个人的生命长短不一样、貌相不一样、福报不一样。有的人很有钱;有的人很有智慧;有的人长得实在很漂亮;有的人长得是帅哥;有的人长得很壮;有的人一天到晚生病。诸位,这个如果没有用三世因果来解释,根本讲不通。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那谁要给人家创造矮的?大家都喜欢猛男那一类型的,一起来,这个会发抖的。谁愿意被创造一点点的?大家都想被创造很漂亮的,皮肤细致的,会滑的那种皮肤;谁愿意被创造粗糙的,可以磨浆的那种皮肤?要磨成浆的,这个因果是逃不掉的。所以,了解了因果以后,在座诸位,我们就安身立命,告诉自己:这就是自己造的。记住!在经典里面,对业力下的定义下得最好的,第一句:什么叫业?业就是行为,业力论就是行为论,所作所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接受。今天我长这样,我接受啊!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是不是?我接受,反正自己造的因,自己接受嘛!不会说:哎呀!上帝……上帝凭什么把我们造成不同的脸孔?投胎在不同的家庭?第一个定义最好的业力论,就是行为论。第二个,业力下的定义下得最好的,就是《成实论》,所谓业,就是非色非心,这个下的定义下得非常非常好!业力它不是色法,它在你的起心动念:它也不是心,不是你的妄想心。以前有一个人下的定义,什么是业?附着在灵魂的怪物叫作业。下得真好!附着在我们灵魂的一种怪物,卡在那里,我觉得这个定义下得很好,虽然有一点好笑,这个定义下得很好;什么是业?卡在我们灵魂的怪物。意思就是,一股莫名其妙的力量,你无法掌控。所以,我们临命终的时候,随业而去流转,随这个业去投胎,我觉得这个定义定义得最好。好,《成实论》讲空的,它说业是非色非心,你讲这是色法,不对,它是由你的起心动念累积而成的一种习气。它也不是心,不是你现在的妄想心。诸位,你现在的妄想心,是你看到一切境界起心动念,当你临命终的时候,你躺在那个地方,我告诉你:全部要看你一生一世的业。所以,师父说:修行要早,修行要趁早,年轻的时候你就要修行,你不能等到临命终。为什么?你到临命终,躺在那个棺材上面,躺在那边助念,所有的业统统浮上来,那个不能作主的,就看你今生今世做了多少善事?你干了多少坏事?你学佛有没有精进?或者是你一心一意念佛。所以,师父一再强调,念佛绝对是了生脱死第一大法,没有第二条路,临命终那种痛苦、那种煎熬,你怎么来得及参?你就记得要放下,都不得了!一心念佛,你有个依靠嘛,临命终念南无阿弥陀佛,如靠须弥山。这些经教、这些般若智慧,都是要叫你看开、放下,包括我们的见性大法,都是叫你悟入不生不灭,悟入无生,不妨求生,这个才是生就是无生,无生,不妨求生极乐世界。所以,讲到这个业力的问题,所以,我们赞叹阿含的思想对业力的定义。

[二、阿含的思想与当时的思潮]

「思潮」就是思想的潮流。我们这一段讲《阿含经》的思想,跟佛陀当时在世的思潮,思想的潮流。当时候一般的思想的潮流有几种,一是正统婆罗门教的思潮,二俗信的思潮,三哲学的思潮,四非吠陀的思潮。

[「一」当时一般的思潮]

[释尊的时代,不消说,即指西纪前五、六世纪时而言。]前五世纪就是前五百年,前六世纪就是前六百年,公元前五、六百年世纪而言。[这时的印度思潮,无论在文化思想上,或民族思想上,]无论是文化,无论是民族,[或政治趋势上,]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民族和政治。[或宗教改革上,以及一般教学上,都立于划时代转向的阶段。]刚好碰到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圣人释迦牟尼佛。[在思想体系上,是新旧思想交替,]新的思想跟旧的思想交替,[新印度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开始勃兴的时期。]

[要详细地分析这时的思潮,至少要有数十种以上。然当时最显著思想的倾向,也不过三四种而已。]

[(一)正统婆罗门教的思潮]

诸位,这个印度的传统,所谓正统婆罗门教,意思就是:几乎全印度都在信仰的一个宗教。我们先了解「婆罗门」是什么意思,「婆罗门」翻译成中文,叫作净行——清净的修行,净行。又叫做承习,婆罗门又称为梵志,我们说:梵志,梵志。或者是梵种。婆罗门也称为梵种,或者叫做梵志种;或者指的是婆罗门种,乃是指婆罗门教的僧侣,他们也称为出家,以及学者的司祭阶级,它是最高的。在印度当时候四个种姓中,是最上位的,他学习,而且传授吠陀经典,掌控了祈祷、祭司,婆罗门是神与人的媒介。你只要记得这个,婆罗门这些人在做什么?就是神跟人的媒介。在佛陀还没有讲这个正觉的大法的时候,婆罗门掌控整个印度。当时分四个阶级:一叫做婆罗门,他们认为最上阶级的。第二叫做刹帝利,刹帝利叫做王种、王族,以及士族,掌政治和军事,这第二高贵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刹帝利,叫做贵族的意思。第三叫做吠舍,吠舍就是士农工商,叫做吠舍。第四个叫做首陀罗,又叫做下贱种,或者称为恶种,或者称为奴隶,叫做首陀罗。那么,前面婆罗门和刹帝利,有念诵吠陀经典和祭祀的权利。诸位,最后一个首陀罗,一点权利都没有,连诵吠陀经典的资格都没有;连参加祭祀的仪式都不够格。他们那个下贱种,出去要拿一只旗子,他的影子,太阳光照射过来,我们人有影子,这个影子如果盖在尊贵人的身上,这个下贱种、奴隶、首陀罗,他惨了!接受到惩罚。而且这些自己认为比人家高一等的,婆罗门、刹帝利、或者是吠舍,只要他的身体被这个首陀罗的影子盖过去,他回去就要洗澡,而且要辱骂他,责备对方。从两、三千年来,我告诉诸位:到今天,有一个去印度研究的一个学者,回来告诉师父,到今天公元二○○五年,印度还是一样,阶级划分得很清楚,还是没有办法打破。所以,你生长在印度那个首陀罗,你多悲哀啊!你连那个影子,人家都不要靠近你,影子喔,还不是人喔!而世尊告诉我们:所有万法都是平等的,因为你有我慢,所以有高下,这个就是病。这些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自认为高贵,世尊说:这个就是病。人类生而平等,人类万物,清净自性也本来就平等,那是因为我们无知、我们无明;我们妄想、颠倒、自我分别,所以,分四个阶位。如果你今天生长在首陀罗,惨了!你爸爸是首陀罗,儿子呢?也是。譬如说:你爸爸是杀猪的,儿子也是;爸爸是捕鱼的,儿子也是捕鱼的。所以,在印度,两千五百年前,世尊要破除这个阶级有多困难,诸位,你可以想一想,想像看看,不是今天的民主时代喔!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世尊,就彻底摧毁这些阶级,世尊就是讲民主、平等,那个要实施民主有多困难!先出家的在前座,哪怕你是首陀罗、下贱种,你先剃度出家,你就坐在前面;你要是贵族,你慢出家,你一样排在后面,平等,按照你出家的次第来。那个时候,世尊有多大的勇气,才有办法实施这样。而到今天的二○○五年,印度的阶级仍然存在,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两千五百年了,强烈的阶级还是存在,打不破那个传统。所以,生长的时代生长得不对劲,就很糟糕!譬如说女人,生长在清朝,你看,去绑腿,绑得一点点的腿,三寸金莲,这个能够参加奥运吗?全国的女众统统绑那个三寸金莲,你怎么参加奥运呢?你想要夺标,能参加游泳比赛吗?腿那么一点点,能参加游泳比赛吗?四百公尺、八百公尺、一百公尺,你能跑吗?接力赛,你就统统停。能排球比赛吗?中国的女众,脚统统一点点,能够参加排球比赛吗?奥运停,我们没办法办。是不是?没办法!没道理,为什么要把一个正常的腿,那个骨头那么大,绑成一点点?有一个女孩子,有时候这个人言是很可畏的。就像女孩子,她很大。电视执导的,她非常大,太大了,因为她年纪才十几岁,就很大。结果,她因为怕同学笑,要穿衣服、内衣以前,就一直把它捆起来,把它捆得很……把它压下去,那很自然地东西,你要把它压下去?结果一压,后来压出病,没有办法呼吸。因为太大,同学笑。跑起步来,震耳欲聋;睡觉,负担很重,结果她就苦恼无量,同学上课,才十几岁的孩子,经不起笑,后来就跳楼,去跳楼自杀,受不了人家说:你怎么那么大?很悲哀的,这个世间很不平等的。有一个女孩子,才五十七公斤,每天就叫:我太胖了,我太胖了!每天都叫喔!我太胖了,我太胖了,怎么办?她每次看到电视那些辣妹,哇!向往得不得了,可是,她就是瘦不下来,她怎么样瘦,你知道吗?自己想的,从此以后改吃素,她来吃素是为了苗条。而吃素除了不吃荤,还不吃油,不吃油喔!连素食的油,提炼的植物油都不吃,只吃什么?每天都只吃沙拉生菜,生菜沙拉,每天都吃这个,吃了半年,这个女孩子剩下四十九公斤,瘦了八公斤,她很高兴,瘦了八公斤,她每天都很快乐,半年瘦了八公斤。结果,她家要爬楼梯,她家住在好几层楼,她家没有电梯,公寓式的那个要爬楼梯。瘦了八公斤以后,经过了半年不吃荤,她不是为了吃素而吃素的;像我们讲堂,素食煮得很好,营养调配得均匀。她不是,她怕胖,结果吃那种生菜沙拉,每天都吃那种东西。半年以后,爬她家楼梯爬不到,爬不到!爬到二楼,呼……气喘,气喘喔,整个身体的运作完全失调,荷尔蒙,荷尔蒙失调,情绪控制不住,她没有办法生长,女人应该有的荷尔蒙,神经兮兮,疑心疑鬼的。再来,每天都觉得人家要害她。再来,爬到楼梯呼……(气喘,她)上去的时候,心脏跳一百多,no power没有力量,是很瘦啦,很漂亮啦!后来怎么样?去看医生,医生说:你完蛋了,你快死掉了!你不吃荤,就是吃素,你也把营养搞得均衡一点。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不吃,她油不吃。我们宗教信仰者的素食主义者,她只是为了减肥,观念错误。(医生)他说:你的命快没有了。都不能呼吸,后来医生告诉她,她说:医生,那我怎么办?他说:你开缘,恢复你的正觉饮食。她回去就开缘,恢复她的正觉饮食,不用看医生,自自然然的病就好了。师父讲这一段的因缘,就是人类这个色身,你不理它,它就理你。简单讲就是说:我们今天吃素,在家吃素,一个人吃素,我不要管它的营养够不够,我随便吃,我不要理它,我大修行人,不碍这个色身。我告诉你:有一天,病苦它就会理你,你今天你不理它,有一天它就理你,你不理它,它就会理你,一定的道理。你还不是佛,还没有这个定力。吃素,行!东北人讲的:吃素,行!还要卷舌音:吃素,行!可以!我们台湾说:好!东北人说:行!可以吃素,但是,营养要照顾好。这个女孩子爬到楼梯,冒金星、头昏眼花,气喘:呼……快死掉了,像上吊一样。所以,我告诉你:那个思想、那个观念,一进去以后,错了,就会误了你一生一世的大事。所以,这个宗教的信仰,包括佛门的听经闻法,刚开始,你没有这个正知正见,完了!后半辈子完蛋了,怎么样过日子都不知道,怎么样安排自己也不知道,想的,统统自己感觉对,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师父劝也不听。有一个人,凌晨两点起来诵《地藏经》,凌晨两点。我告诉她说:你为什么要凌晨两点起来诵《地藏经》?她说:有一个居士告诉我说,这个时候诵《地藏经》最灵!我说:那地藏菩萨其他二十四个小时在做什么?在睡觉吗?她的观念错误,她每天都诵,我劝她也没有用,她每天都是凌晨起来诵经,她先生气得咬牙切齿。对不对?她先生没有怪我啦,因为知道我没有叫她这样做,有个居士就叫她这样做。居士也是怪怪的,居士自己本身不懂,传授这个错误的思想,那个就照这样做,每天凌晨两点起来诵《地藏经》。诵到最后,早上爬不起来,睡到十二点,更糟糕!早上儿子说:妈妈,你没有起来煮早餐!拿去吃烧饼油条啦,这钱拿去吃烧饼油条。整个运作全部乱掉,劝她劝不听。因此,我们了解,宗教的信仰是很重要的,思想是很重要的,不能错。第一个、正统的婆罗门教的思潮。

[《奥义书》兴起后,形式的婆罗门教虽渐趋衰弱,然尚能以传统的精神对抗新兴自由派及革新派,]因为有传统,就有非传统,搞革命。是不是?[以维持吠陀天启主义、婆罗门族至上主义、祭式万能主义,]吠陀天启主义,就是神造天地万物的思想;婆罗门是最高无上的,一出生就是不平等,除了透过祭式,能够跟神通以外,其他人没有办法。所以说,祭式万能主义。透过祭式,可以跟神沟通,就像我们台湾灵媒。[为教系的中心。]

[(二)俗信的思潮] 

俗信就是一般的神,一般的神。

[这不同于前者拘泥形式主义,对吠陀以来种种神格虽多崇敬信仰。]它特别地写出三尊神,认为它是创造天地万物的。[然以梵天(Brahmadeva)、]「梵天」的旁边加一个:神。你才知道,这是神,梵天神。梵天神,[毗纽拏(Visnu)、湿婆(Siva)三神为中心。]诸位,你有因缘到尼泊尔去看,我认为尼泊尔这个国度值得去,你看那个穷,穷到什么程度?那个空气是很好很好。没有好的旅社,我们去的地方是最好最好的旅社,不错!我们去的那间最好的旅社,真的!设备是真的不错,那是最好最好的,在加德满都。湿婆神,你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到尼泊尔去,哪里都在拜湿婆神。而且那个祭祀,那个都是臭酸味道,我们也不会说;他们东西拜一拜都不收起来。尼泊尔哪里都没有厕所,就在大路边解决,类似台湾四十年前、五十年前,师父那时候——小时候就是这样,厕所有一个公用,要跑很远,很臭;我们崇尚自然,所以我们就在大地大便,大地。师父以前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以前没有卫生纸,哪里有这样的卫生纸?没有的,哪有这么好命?你知道吗?淹大水,淹大水的时候,我们都很高兴。为什么很高兴呢?因为很多鸡会淹死,淹死,我妈妈就去捡人家那些淹死的鸡,被水淹死的鸡。所以,每次台风,大家都愁眉苦脸,我都鼓掌:有鸡肉吃了,有鸡肉吃了。淹死的时候,我妈妈也很厉害,回来的时候拔毛,那个肉有一点点黑黑的,可是,不影响、不影响,没有钱啊,哪里有钱?就怎么样?就用那个姜母,姜母,用油,硬把那个味道逼掉,逼出去。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麦当劳这一类的,我们也没有钱,就吃这种东西,吃这种东西!还有人家大饭店不要的,人家大饭店,那个有钱人去吃大饭店,大饭店出来的那些,一盘出来好多钱,吃一半就丢掉,丢掉,垃圾一倒,我们就去捡,去捡那些,里面有瓜子壳、酒味、喝酒的味道,酒瓶,还有鱼骨,还有那一些剩下来一半的鱼,去洗一洗,洗一洗喔,去洗一洗。还有,有的人鸡肉、鸡块没有吃完的,我们去洗一洗,就这样吃,就是这样子。我是这样活过来的,没钱啊!给我有钱,是不是?我从小如果好好地栽培,请家庭教师,我从小读书,哪有什么钱请家庭教师?统统自己来,统统读书就是自己来,就是行,我们读书就是很行,那些补习的人,愈补就愈大洞,读书还排在后面,是不是?所以,上苍给我一个不好的色身,给我一个很不好的环境;就是给我一个很好的头脑,还有一个男人的个性。这男人的个性,我这个人一点都不会扭扭捏捏:这是什么东东啊?我们不习惯那个。所以,讲到这个湿婆神,我们从小就是这样信仰那些杂神教,每天就是希望吃一点点肉,吃一点点鱼,没钱啊,可怜!

[然主要的,以期养成一神教的思潮,]一神教就是创造天地万物,[大叙事诗的中心思想,]「叙事诗」就是赞颂,写那个赞叹的话,大大的叙述、大大的赞叹,大家统统进入这个神教,神的思想,[实是这种通俗运动的核心。]到现在,你去印度看也是这样,他们一活动,你看那Discovery,那个印度一活动,就做了一个好大好大的纸人,几层楼高的纸人,说那个是邪恶、邪恶的。到最后,善一定占用这个恶的,就把那个恶的恶神,凶神恶煞烧掉。我看那个影片,拍摄这个印度的宗教信仰,我看跟我们台湾差不多。我告诉你:宗教信仰能够开智慧是好的;没有智慧是很悲哀的,我今天没有任何批评的意味。譬如说:那个蜂炮、蜂炮,对不对?盐水镇那个蜂炮,他们的观念就是说:我今年放了蜂炮,被炸得愈多的,我今年愈消灾,今年的运势愈好;结果很多人都炸得眼睛流血,知道吗?眼角膜破裂,有的炸伤。你看,一个宗教的信仰,这种观念错误,活得有多痛苦?哪有像今天大家这么好,坐在这里,经典,师父看好了,一个字一个字来跟你解释,来教导你,对不对?经典是佛讲的没有错,要不然,这一本你看得懂吗?你行吗?当然不行啊,这本你看得懂吗?是不是?所以,能够坐在这里听经闻法,是大幸运者,你知道应该怎么处理、怎么解脱,没有那些迷信,师父从小就是接触这一些,还好我有一点慧根,大一的时候接触佛法,也没有人告诉我要研究佛法啊,我知道这是生命最究竟的真理。所以,这个俗信的思潮,不管是当时佛在世的印度,就是现在的印度还是一样,改不了的。

[(三)哲学的思潮]

[以梵书、奥义书为根据的哲学思想,特别奥义书理论发展所掀起的派别:]《奥义书》刚刚讲过了,[初为数论瑜珈,]「数论瑜伽」就是「娑婆多部」,就是「说一切有部」——讲「有」的,讲三世、十方、万法,都是存在的,是实有的,这是瑜伽讲的。[后为六派哲学]诸位,六派哲学不是六师外道,不能搞混,六派哲学,统统起源于婆罗门教中分裂出来的六种哲学派。公元二世纪左右,就是公元二百年左右,出现在印度婆罗门教当中,六种哲学学派的总称,叫做六派哲学,不同于六师外道,这个不能搞错。后来为六派哲学,统统出自于婆罗门,[大部份思想,都起于此时。]起源于这个《奥义书》、梵书,就是哲学的思想。

[(四)非吠陀的思潮] 

非吠陀。吠陀就是传统,婆罗门教的传统;非吠陀就是打破传统。打破了传统,有几种呢?

[非吠陀思想,]就是打破传统的思想,[即反对上面三种思潮,]反对正统婆罗门教的思潮,反对俗信的思潮,反对哲学的思潮。[否认吠陀的权威。]这些祭司为什么他是权威?[以自由独立的思想为标榜,即所谓六师异学]「异学」旁边写:外道。可惜没有正觉。「六师异学」旁边写:很可惜没有正知正见。虽然摆脱了吠陀经典的传统,摆脱了婆罗门教的传统,想要标新立异,自立门户;很可惜,一样落入自己无知的坑洞。那么,非吠陀就是摆脱了这个传统,除了六师异学以外,还有佛教,佛教也是非吠陀的思潮,摆脱了印度当时婆罗门的传统,[及佛教为这一派的代表。]

[当时非吠陀思想]就是反传统。[为适应时代思潮而起,]我们所谓的改革派,[反抗传统的婆罗门主义。]为什么只有你们高高在上?[这是西纪前六百年顷至四百年间印度思想界的总代表。反吠陀的思想,]就是反传统的思想。[虽以自由觉悟人生为目的,但其本身缺乏健全思想的体系,]因为没有大彻大悟,[而趋于极端怀疑论]极端怀疑论就是什么都搞不定,什么统统怀疑:这样是吗?那样对吗?[断灭唯物的实在论,不特]就不只是。[无益于人类反危害世道人心(详《长含沙门果经》)。古的婆罗门教思想,既失去人心的归趣,而新的思想又未能带来人类的光明。虽说为新鲜活泼的思想,实是极端混沌的思潮。]「混沌」就是不清,就像中国人讲的盘古开天,也是无知,没有佛陀的究竟觉。[在此人心极度不安,思想混乱的时候,以自觉觉天下的思潮开始导演,]自觉觉天下,自觉就是自利;觉天下,让众生觉悟,我们今天就是蒙受佛陀的恩惠,报佛恩。自觉觉天下的思潮开始导演,[以综合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就是传统。[与非婆罗门教思想]非婆罗门就是反传统。[而树起]「树起」就是建立。而建立了[正觉思想体系者,这即是佛陀思想的起源。(西纪前五六○-四八○)]就是八十年间。[佛陀的思想,无疑的属于非婆罗门佛系。]突破传统的。你一直守住那个传统,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思想,如果佛也接受,佛也不能解脱,佛就是有这个责任,自觉觉他。[但有时也采用婆罗门的特长,]婆罗门的特长,就是很多的术语,[即如佛教的出家、]注意!这个婆罗门教里面,以前他们的出家,后来有的剃光头,有的留一点点。像我看那个Discovery耆那教,耆那教就是裸形外道。耆那教有两种:一个是裸形外道,主张无所求,全身赤裸裸,在路上走也是这样喔,在路上走,统统光光的,什么统统没有带,只有男众有。有一次,刚好这个裸形外道在剃度出家,剃度一个女众,他们剃度不是拿剃头刀的,他们剃度出家,你看了……我很惊悚,那一幕,我真的很惊讶!怎么剃度的呢?用拔的。头发洗一洗,这女孩子统统有穿,她统统有穿,男的统统没有穿,女的统统遮。然后,就跪在师父的前面,那女众头发长长的,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师父就念念有词,就这样子,一点点来拔掉,一点点拔掉,就这样子喔,就是这样子,一点点……然后,慢慢地拔。她师父就这样子,剃度,剃度,就这样拔。我不知道这样毛拔起来,以后会不会长?万一出家不适合,完蛋了!是不是?万一出家不适合,那要再结婚,想要嫁丈夫,你头发统统被拔光了,这个毛细孔统统被拔光了,那怎么办?可能毛发长不出来,我不知道毛发这样能不能长得出来长不出来?我不知道。他就是这样子(拔头发)。耆那教有一个裸形外道,有一种主张要穿衣服的,有一派主张统统光光的,我没有看到,我都不相信。后来,他们集中在拜那个祖师,他们做了一个好几层楼的耆那教的祖师。这祖师就是光光的,某个地方还做得很明显喔,那不只是像,完全像真的,很不可思议。造像,它就是这样子,好几层楼高,然后,他们爬到楼上,用那个牛奶给它沐浴灌顶,很多的水从楼上倒下来,反正印度就是很奇怪的一个国度,连他们的祖师都不穿。假设说我们佛陀也这样,那还得了!佛陀也都不穿,那还得了!所以,世尊说:这个不伦不类,不行!人类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应该有五伦纲常。我们人与人要生活,重要的是内心的解脱,而不是在相的东西。所以,应当跟众生息息相关,众生可以接受的程度范围,但是,服装应该跟俗服不一样。所以,所有的出家,世尊制的戒律,不管你用任何的形式,哪一个国度,你所有的服装,就是不能跟在家居士一样,这个《菩萨戒》里面就讲得很清楚,必须与俗服有异。所以,你怎么样——密宗,没有关系,你一看就知道他是出家人;北传穿着长衫,你一看,就知道他是出家人;南传披着这种袈裟,你一看,也知道他是出家人。不管用任何的形式,所有的形象都必须跟俗家人完全不同,这是世尊制定的戒律。好了,即如佛教的出家、[持斋、四谛、轮回、解脱等术语,都导源于婆罗门教及奥义书。]它里面还少了业力。业力,论断这个业力,仍然是起源于奥义书,奥义书讲得更透彻、更清楚,问题只是它没有正觉而已,[而以佛陀伟大智慧思想把它融会改造成为佛教的法门。]因为大家都接受了吠陀经典,接受了奥义书,所以世尊就善巧方便,用当时候的思想,彻底地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再把它整合,创造一套。[佛陀无论于苦或乐,都以中道的立场,避免极端,]诸位,这四个字太重要了,做任何的事情如果极端,你完蛋了!那个外道修那个苦行,你受不了的。他怎么修?用一条腿站着,站着喔,他们耆那教的观念就是这样,后来会讲到,耆那教的观念就是说:人有两种:一种是灵魂,是升的;一种是肉体,是沉的。一直在意肉体的,然后享受,就会沉沦;灵魂的觉醒就会升,观念正确。可是,他认为身体一直受苦,死后灵魂就会超生。佛陀说:这种观念是严重错误,严重的错误!所以,耆那教他们就是苦得不得了,有时候三天吃一点点东西,身上统统不带东西,走到哪里,化缘到哪里,光光的,就是吃尽苦头,寒风刺骨,不穿衣服;热到四十度、五十度,不吹冷气——他就是苦,极端的苦,他就是要让这个色身受苦,以求临命终的灵魂上升。所以,他们有上升跟下降的理论、观念,耆那教的观念就这样子。他认为:受苦就可以让灵魂一直上升,结果很多徒弟就跟着他,吃尽一切苦头。师父吃的苦还不够,徒弟更绝!对不对?你今天用站的,这苦还不行,我用泡在水里、我用倒挂,倒挂在树上。我用这个头发,印度人那个头发留得很长、很长,知道吗?他把这个头发绑在树上,吊起来,吃尽一切苦头。要不然,就去坟墓旁边,跟那个尸体为伍,停尸间,每天都看死人。世尊说:这样并不能觉悟,人有人的生活方式,重点在内心的智慧,不是在形相的受苦,(师父伸出大拇指)佛陀真了不起!我们今天没有佛陀来教导我们,我们今天也是跟外道差不多,也跟外道差不多啊!认为他的观念正确嘛!让这个身体一直受苦,我下辈子的灵魂就快乐,这观念大家都可以接受嘛!是不是?事实不然,世尊说:就算你身体一直受苦。世尊就问他:那你要受苦到什么时候,才叫做业障尽呢?那你怎么知道受苦到什么时候你下辈子会快乐?是受苦一年?是受苦五年?是受苦十年呢?还是无尽地一直受苦?你受苦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使灵魂超脱呢?世尊就问了,没有答案啊,那你这样苦有什么意义呢?没有意义。好,都以中道的立场,避免极端,[实是当时崭新健全道德的思想。佛陀虽为当时崇高伟大人格觉悟者,但对古的思想──婆罗门教,或不彻底的思想──六师异学,]就是六师外道。[一面用严格批评的态度,]世尊是慈悲的,他发的是慈悲心。[一面以伟大人格精神的感化,或接受他们的归降,或改造他们的思想,互不相碍,同受王者所敬,]所以,诸位,在这里我要奉劝比丘,那一些反对你的,你不要认为就是不好;那一些离开你的,你不要认为就是不好;那一些批判你的,你千万不要认为那不好。记得!要等待因缘,要学习佛陀用伟大的人格等待因缘,慢慢地感化。不能说:他反对你,你就认为他是一定不对;认为他批判你,你就认为他是恶劣的、是魔;或者他跟我作对,就认为他就是提婆达多……不要这样观想。你要观想:这个也是一种因缘,他批判我、他反对我、他伤害我,没有关系!为什么?佛陀心中不留痕迹,无有挂碍,等,慢慢地等因缘,有因缘,你就有办法度他。你今天你跟他结恶缘,你将来根本就断了这个因缘,他想要回来也不好意思。你们今天,法师跟在家居士吵起来,那下次他看到你,他会回来吗?这里的法会,他来参加吗?他就自动离开,就没有这个因缘了。简单讲:再怎么说,法师要收摄自己,受到任何的委屈自己消化,让居士赢,没有关系,在因果的法则上,谁输谁赢还不知道,天欺人欺,因果不欺。师父常常说:因果就会自动像笛子一样的,音乐给你调整得好好的,高音调完就要调低音,低音调完就调高音。因果就像吹笛子一样,自动给你调好,调得很好的,因果从来不误人,你不要认为你伤害众生,就说你赢,你输得很惨!我们今天受尽委屈,没有关系,我们不一定叫做输。所以,我们要有正确的观念,我们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要行天下难行之忍辱,这样才能成就佛道嘛!人家批评你、毁谤你,你不要动怒,你当作没有什么神经一样,有听到当作没听到,也没有关系,问问自己有没有违背因果?所以说:在这里,一面以伟大人格精神感化,这是我们的榜样,慢慢你就有这个因缘。[这是佛陀伟大人格精神的感召。]

[这时所有异学的派别,要依佛教史料说:最著名的就是六师外道,六师当时亦以摩竭陀国为中心,发挥其特长,]佛陀就住在摩竭陀国,[因与佛陀居处相近,常与佛陀接触,《阿含经》中常常提到佛陀与六师辩论教义。]折伏外道。[今依《长阿含·沙门果经》,略叙其思想派别于次:]哇!愈来就愈精采,快进入中心,愈来就愈精采了。师父尽量把它讲得很精彩,让大家能够吸收。所以,师父看了这个电视,有好的,有利于弘法的,你们就省时间,省钱、省力、省时间,师父来告诉你。

明天我们第四天,大家千万不要缺席。好,我们今天就到此结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