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法师 劝修念佛法门 原文 繁体:http://book.bfnn.org/books/0346.htm
简体版链接:http://www.dizang.org/rm/nffm/index2.htm
《劝修念佛法门》01
圆瑛法师述
慧律法师讲
修行佛道的人,你一定要记住:无诤,还有很重要的——心要柔和,要尽量宽恕众生、忍辱。这个忍辱,一定要通达空性跟无相,否则忍不下来。
1993年6月22日
慧律法师讲于高雄文殊讲堂
今天我们要讲另外一本新的,这本书不是很多,不过道理很好,是圆瑛法师所著。前面的序文是介绍、赞叹圆瑛法师,所以,这个我们不必看,这在其他别的书上都看过了,所以今天的课程请翻开第六页,第六页。
《劝修念佛法门》
[总目分为十二]就是说这本书分成十二段来讲。
[第一念佛发起因缘]我们为什么要念佛?
[第二念佛即是修行]有人问:要修什么行?念佛。说:我没有修行,我只会念佛而已,这样就是最有修行了。
[第三念佛最为稳当]就是不会走错方向。第三段教我们念佛最稳当。
[第四念佛有胜方便]容易使我们念到一心不乱。
[第五念佛能消业障]
[第六念佛莫求福报]要求往生极乐世界。我念佛就是希望家里事业顺利,或是多赚些钱,或是更加有钱、房子多买几间,这个方向都不对,不要求世间的福报,要求往生极乐世界。
[第七念佛能断烦恼]我们如果认真念佛能断烦恼。
[第八念佛速了生死]速了生死。
[第九念佛具足三学]具足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
[第十念佛普摄群机]普摄群机就是不管你是老的、少的,有读书的也好,没有读书的也好,识字的也好,不识字的也好,都没有关系,统统摄受。
[十一念佛可度众生]
[十二念佛得成佛道]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
[劝修念佛法门]就是劝告我们,劝告我们要认真来修念佛法门。
[福建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宏悟述]
「福建」,福建省。「鼓山涌泉禅寺沙门圆瑛」内号叫做「宏悟述」这两个法号是同一个人,圆瑛就是宏悟。
[念佛发起因缘第一]
[莲池大师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越三祇,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如果想要超越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久的修行在一念,在一念。齐诸圣于片言,如果要统一,齐就是所谓的统一,整理起来,把所有圣人讲的话整理起来,就是用一个简单的观念。至哉妙用不可得而思议者,如果欲得不可思议的妙用,如何呢?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就是唯有这部经。要超越三大阿僧祇劫在一念,欲整理统一诸圣人在几句话里面,又能发起不可思议的妙用,唯有这部《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在赞叹《阿弥陀经》,因为这部经是教人如何念佛。[此经为持名念佛法门,发起之因缘也。]持名就是你也不需观想,也不需用实相,都不必,就是你直接持佛名号就可以了。[我佛释迦牟尼,观见众生,本来是佛,]我们每一个众生本来就是佛,[个个具有佛之知见,奈为无明所覆,]我们现在就是被无明遮蔽了,[妄想所蔽,]蔽就是遮住的意思,妄想所遮住,[不自觉知。虽然不觉,而本具佛性,依然存在,如宝藏埋于宅中,]而我们却没发现,「宝藏埋于宅中」意思就是:现成的就有不需要找寻。这句话的意思要了解,我们的佛性放在宅中,意思就是我们随取随到,其实意思就是不离你现在的这一念,[明珠系乎衣里,]明珠,明珠也是表示我们的佛性。系就是挂着:悬挂着。所谓捆绑着、悬挂着,放在哪里?放在我们的衣里,在我们的口袋里,时时不离我们的身体。意思是说我们清净的本性放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不自知,[不曾丧失。故我佛开示念佛法门,欲令众生,发心念佛,而悟入本具佛之知见也。]
[诸佛世尊,无非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佛为什么要来这个世间?问:你为什么要去菜市场?答:我要去买菜。问:你为什么要去邮局?答:我为了要寄信。问:你为什么要去银行?答:我为了要存钱,或是要领钱。我们到某一个地方一定是有目的、有原因的。佛来到这个世间为了什么原因呢?[《法华经》:佛告舍利弗云:「舍利弗,云何名为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是什么?[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就是想要给众生[开佛知见,]就是佛来到这个世间开示我们众生,使众生与佛知见要看法相同,知见就是了解,有智慧的看法相同,这个叫做开佛知见。佛即是悟到大彻大悟的人,开示众生,使我们入佛的知见、佛的智慧,[使得清净故,]所以要使我们心清净,[出现于世;]示现在这个世间;[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这个示简单讲就是引导的意思,开是粗浅的让你了解,示就是引导入一个方向,更加深入的意思,所谓的开示,开示,引导。[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引导之后就是要使你悟入,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佛之知见,]佛有什么知见呢?[即诸佛之四智菩提。]四智菩提是佛果的四智,佛证到最高的果位有四种很大的智慧,这是唯识学里面所讲的,我们如果是烦恼的众生,就称为有漏的第八意识,有漏的第七意识,有漏的第六意识跟前五识,前五识因为其功能几乎相同,所以合起来一起讲,眼、耳、鼻、舌、身,因为它的功能、对境几乎相同,所以它们一起讲,所以前五识讲成一个,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但是这都是有漏的,有漏的众生,有烦恼的,我们的八识都被充满烦恼的心所绑着,我们现在把八识转回来,转为无漏的智慧,此即是四智。第一我们如果转前五识,叫做成所作智,因为我们的前五识都是对境分别,对境分别,所作不成。佛转变以后五根攀缘五尘,产生五识化为清净的自性,然后转变为成所作智,他变成智慧在行事,所做的事情都会成功,有智慧的人所做的事情其成功率会比较高。转第六意识叫做妙观察智,我们现在的第六意识叫做善分别,善于分别,转为佛智叫做妙观察智,因为他能奥妙地观察众生的根机,此时该讲什么经,此时该度众生吗?此时该示现给众生看吗?所以他有办法妙观察。我们不是,我们世间的凡夫叫做善分别,分别心很强,分别心很强,所以他没有观察的力量,所以他整天都在分别,整天都是在烦恼、空思梦想,佛不是这样,佛把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第七意识叫做我法二执,末那识翻译成中文叫做染有我,染有一个错觉的我,你有我就会变成有我慢,有我慢就会有高下,有高下就不能平等,不能平等是因为对空性的道理不了解,对空性的道理不了解,我们就不能平等,我们这个世间就是这样,没有一样是平等的,我们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总统来了就赶紧巴结他,乞丐来了就不理他,瞧不起乞丐,我们的强烈的分别,所以无法进入平等,所以,我们有无量的不平等心、执著心、我见心还有法执心,我们如果成佛会转第七意识,叫做平等性智。所以平等性智简单讲就是我空法空智慧。简单讲就是错觉的我,以及存在世间的种种法都空性,有了空性他就会平等,所以平等是站在空性的角度。再来,第八意识是我们生命的根本,就是我们世间人所谓的灵魂,唯识学称为第八意识,世间人称为灵性、灵魂、神识,佛法称为第八意识,第八意识它的分别心不能圆满,你我们现在的第八意识束缚在我们的色身,不能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如果能够转识成智,我们就能转第八意识为大圆镜智。大就是绝对,尽虚空界遍法界,圆是圆满无缺,一个大圆的镜子,像大圆的镜子,「镜」不是「境」,大圆镜就像镜子一样的照射,所以这是「镜」,不是「境」,我们照镜子的「镜」,即诸佛之四智菩提,菩提就是觉悟的意思。[亦即众生之三德秘藏。]众生之三德即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诸佛悟之,而成等正觉;众生迷之,则枉受轮回。]所以,现在是你悟与不悟的差别而已,诸佛悟了他就成等正觉,无上的正等正觉。众生迷了,注意那个枉受轮回,枉就是白白地受苦,就是冤枉。意思是说我们今天的痛苦都是冤枉的、多余的,冤枉受苦,实在没有必要如此,我们知道轮回之苦,不过世间的众生,还是在执著当中,[当知迷悟虽殊,生佛]众生跟佛,[本来平等。]悟了就是佛,执著就是凡夫,放不下就是当凡夫,[《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法平等意思是说所有的法都是无常,因缘生因缘灭的法,无一自性可得,没有一样东西高、没有一样东西低。为什么呢?佛所说的法不可取、不可执,非法非非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今天的高下,注意!何以有高低?自心起分别,你自己的心,因为你自己的心分别,所以会有高下,有高下你就会很痛苦、会很烦恼、会很困扰。这样你的情绪会有高低潮,会变化很大,[即指众生本具之佛知佛见,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也。]
[知见二字,约根性说。]注意那个根性,根性的旁边划一线,写「不生不灭的根本」,这个就是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性就是不生不灭,[根性即是佛性。此性常在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门头里,它二十四个小时不曾离开我们,我们不生不灭清净的本性都在我们的六根作用,[放光动地,]光动地,放光动地简单讲就是妙用现前,妙用都在你的眼前,我们的眼睛所看叫做见性,我们如果用分别心看叫做眼识,用眼睛来分别好坏叫做眼识,随念就分别,随念就执著。我们现在用什么?不要用分别心来看,用清净心来看,用空性的心来看,用不生不灭的本性来看,[在眼曰见、]底下加一个字:「性」。见性,在眼叫做见性。[在耳曰闻、]性,闻性。如果用分别心听叫做耳识,用分别心看叫做眼识,它的意思又不相同了,用分别心看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现在用不生不灭的清净心看,就变成什么呢?见性、闻性,[在鼻曰嗅、]性[在舌曰尝、]性[在身曰觉、]性[在意曰知。]性。都加了一个「性」字。简单讲六根就是一个不生不灭的统一性,同一性[今但举意根与眼根、故曰知见,]知就是第六意识,见就是眼识,所以以知见来代表,[实则六性唯是一性。]六种不生不灭合在一起,全都是统一的本性,[如《楞严经》云:原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本来是一个清净统一的本性,分成六和合,六和合就是六根的作用,因为迷了才分成为六种作用,眼耳鼻舌身意才分开,本来是同一体性,清净的本性就分为六种不同的作用在作用,[佛知真知,无所不知;]佛的知见是真知,真知即无所不知,[佛见真见,无所不见。]「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界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佛无所不见,[今在众生分上,被妄想执著所误,]妄想执著从何而来?就是多出来的不必要的痛苦的念头,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妄想,自己坐在那个地方就想,自己打白日梦。对不对?过了就算了,你不是。事情过了你还是放不下,我一直要跟他计较,事情我恨你,你看这是不是多余的,所以说过去心不可得,你体会得出来吗?过去心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一句话,马上化为虚妄的过去,所以你用什么事情,来描写过去有实体可得,统统没有办法,譬如今天想到以前伤心流眼泪、恨、放不下,忌妒、处心积虑计较,这个统统叫做妄想,统统叫做执著,都是多余的。你想那么多做那么多,等你往生以后,两手一摊,你这些妄想要做什么,这些执著要做什么,你能如何,这些不都是多余的,我们现在就是活在多余的不必要的烦恼里面,多余的不必要的烦恼里面,这就是悲哀的人生,悲哀的人生,妄想执著,[则成为妄知妄见。]虚妄的知,虚妄的见,叫做妄知妄见。[诚如古德所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就是山谷被白云遮住了,白云就是指无明,指无明,横谷口,谷口就是你的心,你的心,比喻我们的心,就是一念无明放在内心里面。「几多归鸟尽迷巢」,几多,无量无边的鸟都迷途了,不知道巢就是指佛性,我们的本性,没有办法回到你原来的样子,只是一片白云遮在山谷口而已,所有的鸟儿就飞不回本来的巢,就是你一念无明遮在心头,妄知妄见跑出来,所有的众生就无法恢复我们这颗清净的本性,[当知妄无自性,]叫做妄无自性,[全体即真。]妄心虽然无自性,但是当体即是真心,悟了你就会运用,不用求真,但息妄念。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真不可求,不能求。我要求佛性,我要求……不是这样子的,放下,但息妄缘,即如如佛,你只要停止那个不必要多余的推测、妄想、贪嗔痴、忌妒、恨心,这些你都放下你即是佛,不必追求。[是以佛为众生,开之示之,欲令众生,悟之入之。如指宅中]就是我们的家里,说:我很穷。说:傻孩子,你家中自有[宝藏,]跑回家中,果然家中整个抽屉都是珍珠,[乃是本有家珍;]只是你不懂而已,我现在告诉你那是珍珠,是很名贵的东西,整个家中都是珍珠,把宝藏拿出来用,[衣里明珠,当下不求自得。]懂得就是这样子。
[我释迦世尊,开示众生念佛法门,即是欲令众生,都摄六根,]这个都摄六根,简单讲就是眼睛不乱看,耳朵不随便听外面的声音,嘴巴静静地念佛,念佛。再来,鼻嗅这个香味,身拜拜佛或者是坐在佛前。都摄六根注意最重要的就是指意根专心的意思。都摄六根其实就是一根,哪一根呢?就是专,专门在哪里?把第六意识集中,因为大家还没有见性,没有见性都摄六根的初步功夫就是第六意识的妄想,以妄止妄,念佛也是妄想,以毒攻毒,先一直持佛号,至少佛号是清净的念,至少比打世间的妄想——贪嗔痴的念头更好,所以都摄六根,其实就是摄住第六意识,好好地在第六意识,先用这个下手,叫做[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继续一直念下去,[称念弥陀名号。念到境寂心空,]没有境界所有的境界唯心,这个境寂其实就是等于心空,当你念到心佛不二的时候,所有的境界都化做佛号,所有的境界就没有境界,为什么没有境界?心没有妄想,所有的念头都是佛号,境界对他就没有动摇,不会动摇,所谓境寂心空,简单讲就是念佛念到,所有的境界都转不动你的佛号,这一点你的功夫就够了,这个叫做境寂心空,你念佛念到所有的念头,你见到的也是佛号,所听到也是佛号,他就拿你没办法,这个叫做境寂,心空,注意听,心若空自然境就寂,这一句话要慢慢地体会,你心不著一切相唯有佛号,心空自自然然境就寂,境界自自然然对你没有作用,你的心如果放不下,境界稍微动一下,你就会被它所影响,所以说心若不空境界就不能静,我们的心若空,我们的境界自然就没有,[佛性自当显现,]所以念佛要念到怎样?念到一切境界都无碍,这样你要了生死就很快了,要记住念佛要念到什么程度?师父这句话就是生死的抉要:念佛要念到一切境界都不能障碍到你,心中充满了慈悲、宽恕的心,不与世间人计较,心中唯有一句佛号而已,不藉任何理由来烦恼自己。因为我们人如果烦恼都会藉着很多理由,来巩固烦恼的原因,不必要。我们如果烦恼,不必藉着很多理由,来解释我们的立场,当下就让它空掉,当下就让它空掉,佛性自然显现出来,[即能悟入佛之知见,遂得亲见自性弥陀,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我们念佛都是一种错误,怎么说是错误呢?怎么说是错误,你知道吗?我们人在念佛、念:阿弥陀佛……有念佛,他的的确确认真在念,不过他白天百般地计较,万般的是非,这颗心不能清净,他虽然在念佛,你想想看:心净则佛土净,我们虽然有做早晚课,不过你的心不能清净,就变成今年是这样修行,明年也是如此,后年还是如此,十年亦是如此,二十年亦是如此,虽然你有修行,但是你认为临命终有把握吗?我现在问你:你有把握吗?没有把握。你想想看,现在活得好好的,你都没有把握,怎么说你要往生,昏迷不醒的时候会有把握呢?修行的第一个念头不就是要修到所有的境界现前,你都要无障无碍,有相等于无相,所有的无相不离佛号,如此才有办法,完成我们念佛的功夫,要不然我们哪有办法?因此,我们念佛要有智慧才能念得定,要听善知识开示要如何用功,要看祖师大德如何地引导我们,我们都能念得定,不是在家里自己闭门造车,你有用功却烦恼一大堆,分别心,心会动摇、易受人影响,如此你要怎么修行?还早呢!而完此一段出世大因缘也。
[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莲宗就是净土宗,因为以后要莲花化生,[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看离佛愈久远,像我们现在离佛两千五百多年了,离佛这么久远了,现在所能听到的只是祖师大德所遗留下的书,佛遗留下来的书而已,所以佛知道离佛愈久远,众生的根机就愈差,要使他们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你要了生死要得度,离开这句佛号你就没有办法,[故无问自说,]无问自说,就是因为《弥陀经》很深奥,《弥陀经》是诸佛的境界,连等觉菩萨都不敢说,所以叫做无问自说,要如何问?他们不知道有一个极乐世界,即使是目犍连、舍利弗、阿难,他们根本没有那种境界,他们怎么了解极乐世界的境界,他们当然没有办法问,其他的经典都要问才讲,《阿弥陀经》他没有办法问,这么深的境界他怎么问呢?所以无问自说,没有人问佛,是佛自说的。自说就是佛自己说的,不像《金刚经》,须菩提问,佛才宣说。别的经典都是弟子问,佛才宣说,弟子问,佛才宣说。这部《弥陀经》没有,因为境界太深奥了,[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自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叫做阿弥陀佛,他的名号叫做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现在还在说法,还在说法。极乐世界是清净的报土,所以它那里没有生老病死,所以我们如果往生,十劫,你知道十劫多久远吗?阿弥陀佛成道十劫来讲,对不对?十劫,譬如什么你知道吗?譬如差不多我们现在二十四小时的一分钟的时间,连一分钟都不到,我们娑婆世界的一劫,娑婆世界的一劫,是阿弥陀佛那里的一天,《华严经》说的,大大劫,一大劫是阿弥陀佛那里的一天,像我今年四十一岁,再让我活个四十年才死,阿弥陀佛还在那里讲经,他还不到两秒钟,一刹那就死翘翘了,还不死吗?留这具躯体在世间当垃圾吗?还是得死,对不对?我们如果再活四十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还不到两秒钟,都还不到一分钟,所以我们现在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在正年轻,因为成佛才十劫而已,他还要无量百千万亿劫,照理我们现在去还算早的,还算早的。真的,我们现在如果往生极乐世界,我们是早期的弟子,早期的,还算很早,因为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说法,有无量劫,才换观世音菩萨当佛,观世音菩萨当佛我们才去就不得了了,不晓得要当几千万遍的母猪,那会晓得。等到观世音菩萨就太迟了,不能再等那么久了,那还要等很久,无量劫以后,才换观世音菩萨当佛,阿弥陀佛才十劫,十劫对无量哪能比,所以我们今天认真念佛,算是阿弥陀佛早期的弟子,早期,很早、很早……我们算是早期的就对了,所以他才十劫而已,对不对?等到观世音菩萨当佛,我们已经是菩萨老大,很大菩萨叫做菩萨老大,我们已经坐大颗的莲花,不是大颗是大朵讲得太快了,大朵的莲花,讲得太快有时候会讲错。有人要来请弥勒佛,我就说:那只多少?讲得太快了,不好意思佛以只来算,有时候讲得太快了,我们如果等到阿弥陀佛要退位,换观世音菩萨要上来,那个时候,我们已是大菩萨在度众生了,不是在这里六道轮回了,所以就要拼。在座诸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种生意百分之百可以投资,可以投资。等于投下一元的本钱赚一百亿,这怎么不敢做,我辛苦也只是几年而已,舍命地拼,怎么不敢跟你拼呢?对不对?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拼到极乐世界,这种生意怎么不敢投资,对不对?你不拼也得死,你不念佛也得死,所以你不投资这个要投资什么?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极乐世界的依报太好了,[弥陀正报]极乐世界的依报如何,你知道吗?经典我简单讲一下,房子会飞,楼阁会飞,莲花无量色,无量色,神通自在,水能顺流、逆流。再来整个天空中都是鸟儿,鸟还会说法,还是不会拉粪便的鸟儿。再来二六时中落下莲花,你知道吗?经典讲得很好,花落下以后自己编织成地毯,脚到极乐世界就不会弄脏,清净心出来的世界,你也不必扫地,也没有龙卷风,脚下踩得都是柔软的莲花,脚踩下去深入四寸,脚再提起莲花又浮上来,所以是自然的地毯,自然的地毯,清清净净的。八功德水你喝再多也不会胀,没喝也不会觉得饿,因为众生有习气,佛知道你要喝,知道,所以他就用八功德水给你喝,喝了还会开智慧,不会生病也没有分离,所以到了极乐世界你可以说:我永远爱你。这句话到极乐世界用得着,用得着。我永远爱你,阿弥陀佛我永远爱你。这个会永远。如果在娑婆世界说:我永远爱你。哪有可能的事情,你怎么永远爱他,爱最久顶多爱到躺在棺材里,到这里就尽头了。天气一热早上死,到下午尸体就发臭了,三天后就开始流尸水了,一个星期以后,棺材就会流出一滴滴的东西来,你看这岂不是肮脏的身躯,所以这个没什么可爱的,娑婆世界依报跟正报都很不好,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不拼命求生极乐世界的,那个叫做大愚痴人,大愚痴人,大大的愚痴,那个不叫做愚痴,那个叫做大愚痴的人,[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大原就是根源,等于水源的「源」一样。佛就自己说极乐世界的依报,弥陀的正报这两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原因,[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三根就是上根之人,头脑很好的人也是要念佛;中根之人,根机中等的人也是要念佛;下根机,说:我老了没用了。不会,不要这么讲,老菩萨,你虽然活到七十五、八十,快死之人没有关系,真正往生极乐世界认真地拼一日至七日就有办法,所以叫做三根普被。你不要埋怨自己老了,不要埋怨,只要你有心要拼净土法门,这样你就会有希望。[六趣咸超,]六道轮回都超得过,[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弥陀经》中,佛自解释极乐名字云:]极乐世界为什么叫极乐世界呢?[「舍利弗,]这一句听到你没去就很难过,[彼土何故名为极乐?]为什么叫极乐世界呢?[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你看看,极乐世界没有一点点痛苦,全部都是快乐,不像我们娑婆世界这样娶个媳妇被烦得半死,嫁个老公被揍得鼻青脸肿,没钱买奶粉夫妻就吵架,所以说为了这个家庭劳心劳力,为了小孩的教育,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烦恼重,我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个都是无明的众生,所以说苦是无量无边,无界限的苦,我如果到极乐世界,就会想不必再去拾破铜烂铁了,不必再去捡菜,不必再举死人旗了,不必再打铛子,也不必再被人家打扮成蝴蝶,绑在上面不能小便了,都不必再如此了,到极乐世界去这下可好了,我没听到也就算了,既然听到了拼了老命也要去。所以说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听到如此不去很难过,[故名极乐。」]我当然要到极乐世界去,我留在这里做什么?[于是广陈]「陈」就是描述、宣扬的意思。于是广大地来宣扬、来描述,描述什么?叙述什么呢?[西方依正二报、]依报跟正报两种报,[种种庄严,发起众生之信仰。]来鼓励你,来勉励我们。[次则,普劝众生志求往生,人人应当发愿。经云:「舍利弗,众生闻者,]在赞叹佛的依报与正报,[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如果是我,我是二十四个小时的,我不是早上做早课才念,或是晚上做晚课才念,我每一个念头出来,阿弥陀佛这一念就具足愿力,我念佛跟你们不同,你们是念一念、念一念,到最后才: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我不一样,我是每一个念头出来:阿弥陀佛……我决定要往生。念到最后才念那一句来不及,来不及,每一句都念,每一句佛号出来,每一句都要往生,每一句都是,念佛具足有愿力,[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看《弥陀经》就是这一句最引诱我,我们要去极乐世界,与这么好上善人。注意听:上善就是等觉菩萨。我们在娑婆世界接触到的众生,每一个都要你死,为了利害关系冲突:你骂我,我就骂你。本来是好朋友,你毁谤我,我就毁谤你,对不对?伤害来,伤害去。极乐世界不一样,上善人就是你到极乐世界不论你有什么缺点,他都不会与你计较。所以你在娑婆世界不论你以前做得多坏,做得多坏,在座诸位,你只要认真念佛,过去就算了,你到极乐世界去,没有人会说你第二句话,为什么?他是等觉菩萨,怎么会跟你计较,计较你的缺点。我慧律法师我还不是等觉菩萨,徒弟如果犯错,我还会原谅你;哪里说你到极乐世界,他是等觉菩萨,他还跟我们计较这些,他根本连说都不必说你。你来他就很高兴了:你是善男子、善女人。所以这一点很好,因为我们生生世世做很多坏事,没有人知道而已。到菜市场偷拿人家的菜,牵狗去给人宰杀,偷抓人家的鸡。我是说别人不是说我,难免的,不是吗?以前去抽黑马、白马,以前抽中黑马、白马,黑马、白马,一元跟人家抽了二十几根。他说:弟弟,你抽完了吗?说:还没有。拿一百元给人家,拿五十元或一百元给人家找钱。说:弟弟,我找你钱了吗?说:你怎么不讲话?这样他就再找我钱,找了两次。没有办法,贪心,我造业造得很重。以前去捡破铜烂铁,人家养鸭放浮萍的,捞起来绿色的东西浮萍,人家养鸭用的。我其实很老实,朋友就说:那个把它捞起来踩破带走。我说:不行。他说:没有关系,要不然你今天什么也没捡到。什么也没捡到。好啊,我也不管鸭子在吃,去就把它倒在地上,反正鸭子也不会喊抓贼,它也喊不出来,听他的话把它倒一倒,踩一踩。里面的人就喊:夭寿死囡仔,那是养鸭用的,竟把它踩破。就出来,我就赶快跑,我就跟你说不行,你还叫我把它踩破。有偷人家东西,这个要认罪,认罪。真糟糕。抢银行是没有,偷东西是有,这是很丢脸的事,讲给你们大家听,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你们难道没有,没有的举手。你不曾跟人家偷拿荔枝、龙眼的举手?(听众没有人举手)也都有多多少少都有,多多少少都有。我不曾做过坏事的举手?真的,你骗我,有,娑婆世界难免都会轮到我们,所以我们现在不要,不要住在这个世界,去跟等觉菩萨住在一起,他不会跟我们计较,他不会对我说:你以前把人家养鸭用的东西倒掉。他不会对我这么说。俱会一处这一点很好,最好的。[后则,极劝执持名号,]就劝导我们执持名号要坚持到底,一心不乱。一心不乱,你一定要记住,一定要先做放下的功夫,你如果要念佛念到生死有把握,你如果不先做放下的功夫,我告诉你:没有什么希望到一心不乱,而且你的品位也不会高,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在文殊讲堂共修,六楼也满,七楼也满,就算有七、八百人来共修,我告诉诸位,到极乐世界去品位都不一样,品位都不一样,品位愈低要见到佛就会愈久,所以虽然要到极乐世界,我们要求的也要上品上生,[一心不乱,而立念佛之净行。]时间不必用很多长久。[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极乐国土。所以我们文殊讲堂讲经到几年以后开始加强佛七,开始加强佛七,念佛的时间加长,佛七的时间次数加多,开始进入修行的状态。
[如上所引《弥陀经》之正宗,乃佛所说劝信、劝愿、劝行]劝我们要相信佛,劝我们要发愿要行,要直接去做,[之文,我佛以信愿行三者,以为往生净土三种资粮。]资粮就是譬如我们要爬山,就要先吃饭,饭吃了才有力气,才有力气。我到,走到区公所,我要吃饭,走到区公所要先吃饭,要有粮食。你要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带粮食,要准备起来,[果能具足三资,必定诞登九品。]「诞」就是出生。你就一定会出生在极乐世界的九品莲花上,你如果具足信、愿、行,注意!要注意这三个字。信:深信。愿:一定要去。行:要老老实实去做。[要知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有没有相信?有没有相信有极乐世界?有没有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你有没有愿?有没有决定要去?有,这样你就会去。再来,就是论品位了,我这两样绝对具足,我绝对相信佛的话,我二十四小时都在念佛,没有一句念佛,不求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我一定会去,[品位高下,]的差别而已,对不对?我又教了四十几位徒弟,我如果死了,多少会替我诵诵经,难道不会吗?会这么残忍吗?一个月领三千元,也不替无诵诵经,[乃在行持之深浅。]修行的深浅,[信愿行三者,如鼎三足,阙一不可。]信愿行,[我常劝人修持净土法门,于此三资之上,各加一字:谓信,必定要深信;]要深信,不只是信而已要很深的信,很深的信,[愿,必定要]怎么样?[切愿;]必定要切愿,[行,必定要实行。果能如是,则往生净土,可操左券而得矣。]左券这个出自史记,比喻有充分的把握。我们解释一下:操左券就是以前你来向我借钱,譬如你来向我借钱,注意听,你来向我借钱,借钱它有两联,左右两联,两边都写相同,撕开右边给你拿着,因为你欠我的钱,左边是我借你钱,以后我要向你讨债,要拿左边这张跟你讨债,不然我哪有根据?所以用做凭据的票契,左券就是撕开左边这一边,以后要讨债用的叫做可操左券,所以这是古人在买卖、在借贷当中分左右联,右联跟左联,左联就是你欠我,我要拿左联,你拿右联,以后我要拿左联去向你讨债,合合看有没有相符,操就是持、拿的意思,拿着左边的债务一定讨得到,可操左券就是一定拿得到,是这个意思。九点半了,讲两句就九点半了,下个礼拜鼓励大家要来听讲经,听开示,这本书很好。这本书修净土的人一定要来听,勉励左右邻舍大家都来。如果六楼挤不下,三楼开放来拜或者是四楼。
第四页倒数第三行,往生极乐世界要信愿行。
[一、深信者。略分四种:一信释迦如来,三觉圆满,]三觉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相信释迦佛祖是一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大圣人,[四智洞明,]就是转八识成四智,转八识成四智。[观机施教,]观机施教,观察众生的根机来施教化,身为一个法师,如不懂得观机施教,就很糟糕。像我们星期六开《起信论》,《起信论》有的人听不懂,星期日与星期一开《楞严经》,这个又比《起信论》还深,也是听不懂,有些人听不懂,所以星期二的课程一定要摄受一切的众生,大家统统来听经闻法,而且我们星期二一定要订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一定要专心地念佛,我们讲堂的宗旨就是要引导大家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星期二的课不可以太深,要普遍性地大家听得懂,这样才可以。要不然星期二再深的课程,到最后会没有人来,根机会愈来愈不能适应。所以这个观机施教很重要,[说此念佛法门,决定是对机之教,不会说错的。]要相信佛。[二]修念佛法门的人,[信西方极乐世界,由弥陀如来,因地悲心,所发宏愿,愿后勤修万行,功德庄严之所成就,决定有此极乐净土,不是想像的。]想像就是没有依据的,靠自己想的,说极乐世界不是真的,全都是假的,靠自己胡思乱想出来的,不是,极乐世界是确确实实有的。[三信六方诸佛,]《弥陀经》里面说东、南、西、北、上、下六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赞叹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功德。历代贤圣,宏扬净土法门,为修行径中捷径。]「径」本身是小路的意思,直又小的路,我们把它说成直接中的直接,这样的意思比较清楚。捷径是指禅,径中捷径是指净土,这样就更清楚了,修行径中捷径,直中最直的路线,也就是净土法门,念佛的法门,[至若千经万论处处指陈,]指陈是讲述得很清楚,无论哪一部经典或者是论中,都劝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叫做千经万论处处指陈。陈就是描述得很清楚,描述得很清楚,[古圣先贤,人人提倡,]自古以来的贤圣每一个人都提倡念佛法门,[决定是真实之语,不是骗人的。]不是骗人的。[四信娑婆浊恶,为众生恶业之所招感;]之所招感。我们欲往生极乐世界,要好好地体会娑婆世界的恶,愈恶我们愈能觉悟,愈想要去极乐世界,这样愈好,所以我们对目前种种困苦的境界起觉悟的心,这个世间就是如此,事实上就是如此。我们是有福报的,来厨房帮忙的阿美的侄儿十八岁,昨天还好好的,说:姑姑,有空回来玩。一大早出去就没回来,十七、八岁而已,死了,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现在赶回台北了。说:师父,他皈依你的。皈依我,我又不是阎罗王,哪有办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业,不是皈依就能够长寿,也是要靠自己修行,十八岁突然间都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死了,死后还少一颗眼睛,听说找不到眼睛,脑袋破一个洞。如果是骑摩托车撞到,照理摩托车会歪掉,没有,摩托车好好地没坏,脑袋破一个洞又少了眼睛,找不到眼睛,少了一颗眼睛。我说:不晓得在什么地方被打死眼睛被挖出来,要不然怎么可能,摩托车又没怎样。如果说是车祸撞到,眼睛也会在四周围找得到。眼睛找不到,整个脑袋都是血,十七、八岁不读书,该读高三却不读,在KTV上班,在KTV当服务员,所以人生这个五浊恶世,等你想要修行来不及了。阿美跟她的侄儿说:去短期出家。说:好,我明年再去。明年再去,现在到阎罗王那里短期出家了,来不及的。我常常告诉诸位,如果能布施赶紧布施修福,如果有时间念佛,你要赶紧运用你的体力,你这色身要赶紧做早晚课,不要一直等,不要一直等,像这个十八岁的一下子就死了,怎么死的又不知道。我说:搞不好是被谋杀的。搞不好在KTV或者MTV,不晓得怎么跟人家结冤,不晓得在哪里被打死,眼睛被挖出来也不一定,要不然怎会死了眼睛找不到,脑袋一个洞,对不对?照理摩托车撞到会扭曲才对,也没有。到现在查不出来。检察官如果没有到现场,随便写一写,枉死你也不知道,对不对?所以她女儿打电话来:即,舅舅的儿子死了,你知道吗?啊……愣住了。太突然没有心理准备,十七、八岁而已,突然死了,这两、三天的事而已,所以说我们若是恶业招感,要修行来不及了。所以我告诉诸位,世间什么事情,你要记住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放得下就赶快放下,赶快放下。要把念佛视为第一重要的功课,功课。两夫妻不要再常常吵架了,能改变他就改变,改变不了就改变我们自己,赶快到极乐世界比较重要。[极乐清净,为众生净业之所成就。]所以庄严佛净土就是这样子。[念佛,可以清净身口意三业。净业既成,净土往生,决定是因果相孚,]孚就是符合。因果相合,你有念佛的因就有往生的果,因果是符合的,[不是虚诳的。]诳就是欺骗。[果然具此四种信心,]如果有这种信心,第一信释迦如来,第二信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所造成的,第三信六方诸佛都赞叹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第四你要相信娑婆世界实在是很痛苦的世界,我现在就深深感觉到了,极乐世界实实在在是很清净的世界,不去不行,没路可走了,没有任何的选择。确确实实要到极乐世界去,相信这四种。
注1.阙㈠què:〈名〉1.(形声。本义: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又如:城阙(城门两边的瞭望台);阙竦(高耸如阙门);阙下(宫阙之下)2.宫门的代称。如:阙下(帝王的宫阙之下。借指朝廷);阙门(宫门。位于两观之间)。石阙。神庙、坟墓之前砌立的石雕。宫殿。如:阙庭(宫庭);宫阙(金阙。宫殿。也作天阙);阙掖(宫廷)。帝王居地的统称。㈡jué〈动〉1.去除。2.挖掘。3.毁伤。如:阙翦(削弱,毁坏)㈢quē1.①缺点;错误。如:阙败(因失误而把事情搞糟);阙政(有毛病的政治措施);阙失(失误;错误)②豁口,空缺。如:阙陷(凹陷)③指待补的官额。即缺额。如:阙车(古代兵车的一种。用以补缺的战车,如现在所谓的机动预备部队);阙簿(缺额登记册)④姓。2.〈动〉①削减;毁坏。如:阙翦(毁坏)②空缺;缺少。也作「缺」。如: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遗(缺少;遗漏);阙少(缺少);阙笔(缺笔画);阙漏(空隙);阙略(缺漏)③欠,应给而不给。④通「掘」。挖。3.〈形〉1.①残缺;不完善。如:阙典(残缺的典章制度);阙略(残缺;不完备);阙陋(残缺简陋);阙焉(不完备)㈣常用词组1.阙如quērú空缺;缺然;欠缺。2.阙疑quēyí把疑难问题留着,不做主观推论——存疑。如多闻阙疑。
注2.左券:古代称契约为券,用竹做成,分左右两片,左片叫左券,由债权人收执,是索取偿还的凭证。后来说有把握叫「操左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此其善于公而恶张子多资矣。」宋陆游《禽言·打麦作饭》诗:「人生为农最可愿,得饱正如持左券。」
注3.孚fú〈动〉1、相信;信任。如:孚佑(信任而佑助)2、为人所信服,使信任。如:深孚众望;名孚众望。3、「俘」的古字。俘获;俘虏。4、通「付」,付与。如:孚命(授命)。5、相应;符合。如:孚合(符合,相合);孚瑜(美色,颜色和悦)6、通「莩」。草木种子分裂发芽。7、柳稊(稊tí:1草名。形似稗,结实如小米。2植物的嫩芽。特指杨柳的新生枝叶。)。如:孚甲(植物种子的外壳。引申为萌发,萌生);孚笋(新竹、幼竹)8、通「浮」。浮露。〈名〉信用;信誉。如:孚信(信用;信誉);孚感(精诚感通);孚释(恳切的解释);孚洽(诚恳融洽)。孚fū〈动〉1、孵化。后作「孵」。如:孚育(孵化);孚乳(孵化生育);孚化(孵化);孚萌(孵育滋生)2、通「稃」。谷粒的壳。3、又如:孚甲(谷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