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能没有教养
(2015-06-10 08:24:51)
下一个
作者:唐文东 美国华人执业医生协会(SCAPE)会员
妈妈今年74岁。几个月前体检发现有高血压,于是按处方吃药。昨天到医院复查,血压恢复正常。
妈妈就问医生:我的血压正常了,是不是可以不吃药了?
医生脸一板:当然不能停。这个药你要吃到死!
还在妈妈发愣的时候,那医生已经在喊:下一个。
窝着火回到家,妈妈气愤不过,就给儿子打电话:到底是怎么回事?医生说这个药要吃到死!
儿子首先解释道:您的血压现在正常是因为服药的缘故,现在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升回去。您应该每星期测量血压----如果几个星期血压都偏高,说明还需要加大药量;如果几个星期血压都降低,才可以减少。通常说来,这些降血压的药是要长期服用的,不能随便停。
那个医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只不过不会说话而已。您不要放在心上。其实您应该谢谢他,他开的药很起作用嘛。您现在血压很正常啊。
妈妈慢慢宽慰下来:这倒是真的。只不过他说的话太恶心了。。。
不知道国内有多少这样的医生,“不会说话”,连起码的文明礼貌都没有,更不知道他们的医德在哪里。
不管你医术有多高,病人个个都会被你气跑。如果病人/家属对治疗效果不满意的话,怒气就更大了,医患关系如何能够搞好?
国内医生很辛苦,门诊每天可能有上百个病人,对每个病人只能敷衍了事。但是对病人来说,他排半天队,好不容易跟医生有2分钟说话的时间,求医生帮助解决病痛;想不到被医生粗鲁对待,怎么不气愤?
病人来求医,是相信医务人员的表现,他们在医生面前暴露自己最隐秘的部位,跟医生谈论自己最难以启齿的话题,就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而且相信能够从医生那里得到帮助。在此期间,病人处于劣势,对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格外敏感。很多时候医务人员的无心之举,可能造成病人的误会,轻则心里不平衡,重则杀人。
这几年杀医生的事件越来越多,除了制度和患者的原因,我们医生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言行?
笔者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医学院学医的第一天,就被一再强调:
尊重病人是医务人员的第一职责。
医术再高明的医生,对每个病人都得和颜悦色,绝对不能把自己的情绪表现在病人前。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管是在道义上和法律上,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医学院非常强调医患交流,从第一天开始,每周都有一两小时模拟病人训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医德教育。
• 医生的职业道德:“视病人如亲人”,“一切以病人利益为重”,“不伤害病人”,“保守病人隐私”,“不歧视病人”,“不收回扣”,“医药分家”,“不在公共场合谈论病人病情”。。。
• 病人的“知情权”— 病人有权知道自己的病情,各种治疗的作用和副作用,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 病人的“隐私权”— 除非病人同意,不能向其他人/机构透露病人情况
• 病人的“被治疗权”— 病人有权得到尽可能好的治疗
• 病人的“不治疗权”— 病人有权拒绝治疗
这些都是医学生们时时牢记的准则。当然,每一种道德和权利都可能有特殊的例外,这就需要大家讨论,有时候还需要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甚至法院裁决。比如说,精神病人在发病期间能不能享受“不被治疗权”;未成年少女怀孕后有没有“隐私权”(针对其父母);艾滋病患者有没有“隐私权”(针对其性伙伴)。。。
讨论中被引用最多的原则:
如果面前的病人是我们的父母,我们会这样说/这样做吗?
在各个模拟病人的训练里,学生们要注意到很多具体细节:比如门诊时要有足够的门诊时间,随时保持职业微笑,绝对不能在病人面前发火,一定要坐着与病人谈话,谈话时要正视病人,要耐心解答病人所有问题,重要事项一定要病人重述以保证病人的真正理解,谈话结束时总是要问病人“还有什么问题?”。。。
医学院还特别开设讲座:如何向病人及其亲友报告坏消息(癌症诊断,死亡通知,未成年子女的不良行为。。。)
这些训练非常必要,这是提高医生形象的关键。
笔者很清楚国内同行们的辛苦,每天的门诊病人数大大超过国外医生。这是制度的问题,我们医生作为一个职业群体,为什么不能发出自己的呼声?给病人足够的时间问问题?
患者第一,医不为利。
好象很多情况下你没机会选择用哪个医生吧. 你以为是大佬随便点将哪, 就是私保也不一定有那样的选择余地.
怎么不是AMA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