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听朋友讲道:一高中同学,住加国,热心于气功研究。时常回中国与国内同行交流。去年,应中学同学邀请,赴同学会聚餐并参加气功交流。在餐桌上老同学相聚(以前也时常聚会),把酒言欢,尽兴而归。谁知回到宾馆脑梗发作,昏迷不醒,送往医院救治。家人从加国赶来,忙前忙后地抢救。老同学们也纷纷前去医院探望,人人都在祈祷上苍能大发慈悲挽救她的性命。然而一切皆为时已晚,一星期后驾鹤西归,令家人徒生伤悲。
作为她来说并没有经受多少痛苦。昏迷之后,倍受煎熬的是家人和朋友们。脑梗似乎没有前兆,突然发作。但是究其所以,任何疾病都会在事前有些迹象提醒。如果能在平时多加注意,也许就可以避免产生这种悲剧,至少让亲友们有个思想准备。
脑梗塞(脑梗、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它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的后果。
脑动脉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是各种因素导致的脑动脉管壁变性和硬化的总称。
近日看到健康上海上有一篇谈到如何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文章,现节选如下:
文中提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在中老年中较为常见。目前的研究表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遗传因素、年龄、肥胖症和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缺乏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等10种危险因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当年龄≥40岁,有以上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就属于脑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
如果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吸烟、明显超重、运动缺乏、中风家族史”8个危险因素中有3项者,就属于“中风高危人群”了。
由于脑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相当缓慢,多数病人最初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因此更需要提早重视。
脑动脉硬化症初期多呈现一种神经衰弱现象。
1头脑不舒服
如果经常觉得头发沉、发闷(头部有紧箍和压迫感),头晕、头痛,常伴有耳鸣,视物不清,往往存在提示脑动脉硬化。
2睡眠不好
最为常见的有入睡困难,易惊醒,醒后不易再睡,多梦且梦境清晰。有时则多眠、嗜睡、精神疲乏,或与失眠交替出现,毫无规律。
3近记忆减退
如果对人名、数字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容易忘记,或者平时注意力涣散,动作变得迟钝,反应不灵敏,与他人交往减少,喜独处,性情较孤僻,难亲近,此时,千万不要忽视脑动脉硬化的评估。
4综合判断能力下降
如果对新事物的领悟能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自感不能胜任工作。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步出现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少兴趣,对人缺乏热情。这往往不是年龄的问题,很可能也是脑动脉硬化的表现之一。
5情感异常
如果常常因为生活中的小事激动、发脾气、忧伤、情绪波动大,性格反常表现为热情变淡漠、慷慨变吝啬,还有些病人可出现焦虑、抑郁或恐惧等情感障碍,50~60岁左右的人最常见,此时,血管问题不能忽视。
6偏侧肢体麻木无力
如果出现短暂的肢体麻木,一侧肢体或肢体的一部分麻木、无力、感觉异常,往往提示“小中风”的发生,应赶紧到医院神经科急诊,或在48小时内到专业的“中风预防门诊”评估。
7步态不稳
如果出现走路及转身不稳,表现为步态缓慢或行走不稳,容易摔跤,往往提示脑功能减退,尽早评估脑动脉硬化的情况。
如果有人属于风险人群,并且出现了以上征兆,那么最好及时评估脑动脉病变,可以寻找专业的脑血管病医生,借助常规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以及颈动脉超声、CT或磁共振血管评估等手段来评估脑动脉病变情况。排除各种可能性,提早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