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昔日秘照重现 北京城早年堪比威尼斯(一)

(2016-05-24 15:21:26) 下一个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500多年前, 诗人文徵明在北京盘桓数日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诗中描绘的北京,与我们今天熟悉的这个缺水城市大相径庭。据《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清末北京有河沟140条,湖潭28个,有名的泉26个。由此可见,北京自古就有一派水乡风情。

1860年,内城北垣外壁及护城河。图左远处为安定门,右边为地坛坛墙,护城河上有拦河水闸/ 摄影:(英)费利斯·比托Felice Beato

1870年,东便门外大通桥、通惠河(在外城东段北垣外这段即为外城护城河)、内城护城河(近处)。大通桥内外是漕运转运码头,可见桥西侧的驳船,此时外城东北角楼还完好/ 摄影:(英)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

1870年,朝阳门迤南的内城东垣外壁,护城河两岸

1870年,宣武门箭楼西南面及环绕瓮城的护城河,马匹在河边饮水/ 摄影:(英)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

1870年前後,正阳门至宣武门之间的内城南护城河、内城南垣外壁和墩台,正阳门瓮城西月墙向西拍摄,近景为瓮城外的民房和骡马

1870年,正阳门箭楼东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护城河桥)、五牌楼

1872年,正阳门箭楼西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护城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远处可见天坛祈年殿/ 摄影: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

1876年,崇文门西侧,围绕瓮城的内城南护城河/ 摄影:(英)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

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听取郭守敬的建议,开凿通州至元大都的运粮河道。郭守敬设计了一条“西折南转”的引水路线,把昌平白浮泉的水,经京西北的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然后再向东自和义门(今西直门),进入元大都,汇聚为积水潭。自此,积水潭成为大运河的端头。积水潭的水向南连通皇城内的太液池,向东出地安门外万宁桥,沿皇城东墙外南行,经文明门(今崇文门)出大都,再往东流向通州汇入北运河。京城水系由此初现端倪。鼎盛时期,元代打造了8000 多艘运河漕船,每天川流不息地把从江南运来的漕粮运到积水潭码头。渐渐地,积水潭附近的烟袋斜街、钟鼓楼一带,商贾云集,湖光水色,岸边歌台酒榭,文人骚客吟风弄月,成为元大都中最为繁华的所在。

1900年,内城东垣外护城河风光和渡船(明信片)

1900年,西直门西南面全景,环绕瓮城的内城西护城河(明信片)

1900年,内城东南角楼西南面及,内城南护城河(明信片)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北京失去了都城的地位,南方漕船不再北上,积水潭也渐渐衰落。明成祖朱棣夺取皇位后,重新定都北京,但他考虑到皇城的安全,下令不准漕船入城。积水潭从此失去了漕运码头的功能,成为了一片没有活水的内湖。朱棣为了满足追随他北上的南方大臣的思乡之情,下令在积水潭周边种植稻米、莲藕,并建观耕亭。稻荷飘香时,积水潭附近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风景。此时,连接六海(即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和南海的合称)的护城河,承担起北京城里主要的水路交通。

1901年,朝阳门瓮城外护城河桥及朝外关厢(东向)/ 摄影:小川一真

1900年,内城东垣及护城河景象,远处城门为东直门/ 摄影:(美)雷尼诺恩C.E. LeMunyon

1900年末,朝阳门南侧,内城东护城河环绕瓮城而过,箭楼重建後,城楼和瓮城也修葺一新

1901年,东便门外大通桥西内外城护城河汇合处。外城东便门西水关,内城东南角楼,内外城结合部碉楼/ 摄影:(德)穆默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

1901年,朝阳门瓮城外迤北的内城东护城河及内城东垣外壁。远处城楼是东直门,朝阳门箭楼塌毁後,靠摆渡过护城河/ 摄影:(日)小川一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沈成涵 回复 悄悄话 是谁毁了那个北京??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