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的发展由来已久,它们为现代科技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例如:在美国化学会志是由美国化学学会成立于1879年的每周同行评议的科学杂志上。该杂志在其历史上吸收了其他两种刊物,杂志分析和应用化学(1893年七月)和美国化学杂志(一月1914)。它出版化学各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它目前是化学界级别很高的杂志。化学家以有文章发表在它上面为荣。
现在各种杂志分类越来越细,名目繁多,专业性也更强。
各个大学和非盈利科研机构由于他们研究目标,和研究经费的取得有别于公司,因此他们的研究结果大部分以发表论文,或在学术会议上发表为目的。以便于进一步获取经费。
这些研究结果一旦发表在公开的学术刊物上,就没有什么知识产权问题,随意引用,但是不能抄袭。
与此相反,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研究的目的集中在获取专利,以期进一步发展获取经济效益。只有那些被确认没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经济效益的研究成果才允许以论文形式发表。
杂志出版者对来稿的取舍一般而言取决于几个重要因素:
1.创新型:
有观点认为: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或者说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
要达到上面的要求并不容易,我认为,一篇沦文或一项研究课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要能反应研究者独到的见解。
2.信息量:
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上述两点的评判:论文收到以后,由编辑部负责把文章送交相关的专家手里评审。这些专家一般会亲自,或者交由自己的研究生审阅。如果是系列报道还需要查阅作者以前的文章看所列数据有无创新,有没有重复。
3.署名: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应标明责任作者,他(她)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
公司对论文作者的署名有严格规定,凡是项目的参与者都有资格。署名的排位,一种是按贡献大小排列。还有一种是以姓(last name)按序排列。
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4.致谢:
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已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也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
5.数据:
随论文递交的还需要有各项数据,来支持论文的论点。这些数据都是原始数据,而且经过数次重复以后才得以公布。现在已经必须以数码数据递交。以便于编辑,或后来的读者都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大大杜绝了数据造假现象。
至于专利的申报又有其特定的规律可循。往往因公司而定。
所以科学论文其发表与否绝对不是评判是否“地摊文学”的标准。科学论文是非常严谨的文章,用“地摊文学”来与他比较是对科学的亵渎。
搞科学的人由于职业习惯对其它事物也都会采取严谨的态度,绝不会有双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