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清清白白做人,平平淡淡生活。
个人资料
匆匆客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几张老照片告诉你上海有轨电车的故事

(2015-02-28 19:05:52) 下一个
据史料记载,早在1881年,英商怡和洋行向法租界公董局倡议在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法公董局开始着手研究在法租界内行驶有轨电车交通的计划,这是上海第一次筹办有轨电车工程。但由于英法美等国的利益分配等原因,直到27年后,即1908年3月5日,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才正式开通。这条由英商经营的1路有轨电车, 线路长6.04公里, 自静安寺至广东路外滩的上海总汇。据说,刚开始市民们误以为坐电车会触电,一时没人乘坐。为此,英国人雇用了一批失业者当专业坐车人,还向乘客赠送花露水、牙粉、香皂等礼物,生意才逐渐好转。19天后,白渡桥至杨树浦路勒克诺路的2路有轨电车也投入运营,两个月后,法商也开辟了从善钟路至十六铺的2路与十六铺到卢家湾的10路有轨电车通车。1913年,华商也开始从事有轨电车的业务,有轨电车1路通车运营, 自小东门至高昌庙, 线长4.97公里。 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直至解放后的五十年代,有轨电车已遍布上海市区的东南西北各个角落,并成为公共交通的主要生力军。虽然铁车轮与铁轨的隆隆摩擦声、叮叮当当的脚踏铃声,是不折不扣的城市噪音,但那时的人们似乎把此看作是繁华与热闹的一种象征,常常会向来自农村的人炫耀:侬乡下有伐?
上海的有轨电车电车的车辆,都是下绿上白的统一式样,现在已经没有实物可看。如今人民广场城市展览馆和东方明珠下设的城市历史陈列馆所见到的有轨电车,不是更早一些时候的模型,就是都按比例缩小过,与我们记忆中都不同。50年代后的有轨电车,都是两节,车门原来是铁栅,靠售票员拉推开关。由于是镂空的,夏天热冬天冷,乘客也不安全。 到60年代后,先后换上了封闭的4扇气泵门。一般是前一节带动力的有前后两扇门,后一节拖挂的只有一扇门,开在中部。车厢也略短一些。只有5路不一样,两节车厢都有动力, 所以一辆车有4扇门。只要把车顶上的受电弓换个方向,车子可以倒方向开。
很有特色的是有轨电车的车站。与公共汽车不一样,车站不仅仅是一块牌子了事,除了在人行道上有牌子外,像火车有月台一样,马路中央铁轨旁都有高于马路的站台,站台一头还有一人高的站灯,晚上会亮出昏黄的光。
图1为1908年,静安寺路铺设电车车轨。
图2为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铺设电车车轨。
我们小时候弄堂里有一家的爸爸是开有轨电车的,说到他们家,我们就简称他们为电车公司。平时看到他们爸爸穿着制服,冬天还有大衣穿在外面很神气。
早年电车公司工作人员合影
 
 
早期的有轨电车
 
 
有轨电车通过白渡桥
 
 有轨电车的头等车厢的乘客,他们再拥挤也不会去坐后面的二等车厢
 有轨电车行驶在路上,前面是红头阿山警察
1955年以后有轨电车行驶在南京路的鸿翔公司前(可见公私合营四个字)
 
 有轨电车静安寺终点站(是50年代中期),可以看到左右两侧的站台。
 
这是1路从四川路开来行向外白渡桥方向(后面是邮电大楼)。
 
 有轨电车从静安寺终点站发车左转弯后走在南京西路上,后面的列宁画像下面是正章洗染店。右侧是静安寺八景之一的静安古井(沸泉)
 
 8路电车行驶在天潼路大名路口 
进入1960年代有轨电车逐渐被无轨电车所取代下面这张照片记录了1963年拆除南京西路新华电影院前的电车轨道。后来拍的电影“霓虹灯下哨兵”中已经看不到南京路上的轨道了。新华电影院老年朋友看到这电影院牌子想必会很熟悉。

应该是在六十年代早期的静安寺已经看不到有轨电车的终点站,行驶的应该是15路无轨电车,从徐家汇经衡山路静安寺再到北站火车站。
 
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经常会遇到辫子翘离电线的情况。那时,一般是售票员下车去把辫子再搭上。见上面的漫画:我又翘辫子了。
 

 
珍贵的老电车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rdong' 的评论 : 惭愧,是个上海老男人。 当年拆除轨道时我刚进大学,脑子比较糊涂,没看到现场。
erdong 回复 悄悄话 匆匆客见识广,记性好,谢谢分享!
当年拆除电车车轨一定也是很大的工程吧?
会做那么多好吃的,应该是个MM吧?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米热西提' 的评论 : 南京东路的铁梨木砖是当年哈同修路时铺设的。我们基本是同龄人,会有不少相同的感触。
米热西提 回复 悄悄话 谢匆匆客先生。人老了就会怀旧。这些照片勾起不少五,六十年代的回忆。本人属老三届,家住浙江路,当年乘得最多的是有轨5路-北站至东新桥(文革初还在运营),其他大部分线路也都乘过。南京路铁轨拆除在文革前几年,当时在南京东路地表柏油底下还挖出一层浅红色硬木砖,年代久远却色泽如新。文革浩劫初期的66,67年有段时间,不少惨遭迫害的人从南京路四大公司高层向窗外纵身一跃,自杀者的头颅往往砸在一,二层间的屋檐上,溅出的脑浆有的就挂在了有轨电车的电源线上,长时间无法清理,其景怎一个惨字了得!说起上海有轨电车唯此印象最深。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obby41' 的评论 : 照片是不会骗人的。上世纪初中国人就是这种状况。
bobby41 回复 悄悄话 照片上看到骨瘦如柴的工人,外国人监工,马路上的印度阿三巡捕
这是旧社会的上海的一个方面。
现在经常看到讲讲上海老克勒的文章,把这些都忘记了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龄龄妈妈' 的评论 : 那时有轨电车是3,6,9,12分;无轨电车的车票分4,7,10,13分几种票价,票上的数字是代表各个车站。乘客上车买票时,售票员在上面打个洞表明是在哪个站上的车,以免有人乘过站逃票。
龄龄妈妈 回复 悄悄话 阿拉小辰光从外婆家到阿娘家乘22路电车,从外滩到大连路站,两头走,七分车票,爸爸说,多乘一站要买一角的车票,一家四口省下一角二分了。经过外白渡桥,我说成“奶白度桥”,有点奶白兔糖的意思啊!我们多伦多的中区唐人街还有有轨电车,欢迎大家来坐坐,怀旧一下。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elmsley' 的评论 : 谢谢你的信任,有轨电车因为自己经历过才会有写它的冲动。吴淞铁路离我太远,存在时间又短,恐怕我没这个能力写好,会给出错误信息。
helmsley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匆匆客先生还可写写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的事情。很有意思的。
匆匆客 回复 悄悄话 据查:1975年 12月1日上海最后一条有轨电车线3路(虹口公园五角场)拆除, 改行93路汽车。上海正式全面告别有轨电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