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商场的门:开还是不开?--法国生活随笔
(2015-01-24 11:06:19)
下一个
最近法国新上任的经济部长马克宏提出的旨在重振国民经济的众多改革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条,就是周日商场开不开门的问题。根据法国1906年的一条法律,商场一般是被禁止周日营业的。说例外也有,比如说游人永远如织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的店铺;或者那些维修装潢(bricolage)的商家,Castorama等,对于将敲敲打打几乎纳入到民族文化里的法国人来说,这实在是深得人心。而普通的商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哪怕你是位于奥斯曼大街的春天百货还是老佛爷商店,警察局一年只批准五个周日营业,通常是节前节后。如今马克宏部长提议,将五个周日扩大到十二个周日。
法国各界对这一提议的反应那真是热烈啊。来自经济部长自己政治阵营中的抗议和反对党(少见的)赞同相映成趣。比如里尔市长奥布里夫人专门在“世界报”发署名文章,指责周日开门将对商场职工的家庭生活造成伤害。她和马部长同为社会党大佬儿,也不怕这样做会有相煎太急的嫌疑?工会和雇主协会又哪里肯做壁上观,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好不见仁见智。至于孰是孰非,这个论题太大,暂且让那些议员们去讨论,我这里只想说说为什么周日商场开不开门这个在中国根本就不是个事的事儿怎么会在法国引起这么的波澜。
记得我刚到法国时对周日商场关门百思不得其解,好不容易周末休息,大家有时间去花钱去买东西,商场关门这不是将财神爷往外推吗?后来呆久了,体会到周日在法国人生活中的意义,也比较理解为什么商场周日要关门。
作为欧洲最早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之一,法国常自称是“教会的长女”(la fille ainée de l’église)。2013年,法国政府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结果引来据说几十万人上街抗议,参加者很大一部分都是天主教信徒。同性婚姻已经在很多西方国家得到承认,如英国荷兰瑞士德国加拿大,而在一向以特立独行自倨的法国居然遭到这么大的阻力,可见天主教的影响依然是源远流长。因此,如果说最初周日就是“主的日子”(le jour du seigneur),现在它已经被赋予新的含义,成了一家人享受生活的神圣时光,工作应被撂之一旁。
在法语里,dimanche, 周日,这个词的用法可不少。说某人穿着考究,是endimanché,有点将压箱底的衣服拿出来的意思。如果你开车开得不咋样,多半会被称为“周日司机”,因为周日大家都去教堂做礼拜了,街上没有人,正是练车的好时候。中国有句话,“不能天天过年”,到了法国人这里,就成了“不能每天都是周日”。在音乐人那里,如果说周五周六总是与狂欢派对有关(周五有凯蒂佩里的Last Friday Night, 要周末夜狂热,首选的当然是比吉斯的Saturday Night Fever), 那么与周日有关的则另一番情调了。流行歌手拉瓦纳(Lavoine)八十年代的一首走红歌曲名字就是“周日的爱情”(Les Amours du dimanche »), 原来礼拜日的浪漫是那么可遇不可求。而U2合唱团的“血腥的星期天”(Sunday Bloody Sunday)则沉重地表达了反战反仇恨的情感。。。
由此看来,周日对人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休息,更是心灵上的放松。反对周日商场开门的一派认为,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应该为精神留一片栖息之地。如果周日人们在商场度过,人心浮躁,谁还想着要和家人静静地共度充满爱和关怀的时光 ?这不无道理。问题是现在经济危机,在荷包长期缩水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周日上班好领双倍的薪水。那些年轻的单身汉学生族也会很乐意去周日的商场打工。根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近60%的法国人支持商场周日开门,可同一项调查也显示,近60%的人表示自己不愿意周日工作!
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法国的经济是否会因为开放周日商场拉动游客消费而有所起色?持怀疑论的人拿德国作反例,看, 欧元区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周日不也照样关门?12月初,匈牙利政府更是反其道而行之,宣布打算取消大商场周日可以营业的规定。不过这一举动被视为排外的政府保护主义,因为被涉及的商家都是国外的,如英国的Tesco,法国的Auchan,或者是德国的Aldi.
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为“活着还是死去”(to be or note to be ?)而苦恼,而法国政府面对周日商场虚掩的门亦不知所措, 开,还是不开?竟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最终的钱,都到了美国人的腰包, 因为大超市的后台,基本都是美国佬。
美国的变化在最近25年内缓慢进行,从星期天关门到开半天,直到今天的全天。今天仍旧许多地方星期天酒店不开,可是酒吧营业。都是以当地法律为准。而法律的制定又与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纽约市法律很早就容许星期天商业运作,和售酒水。
文化现象的解析对其历史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在自己的文化所知中进行。
这个我坚决反对你。
'不开不开就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