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湖风信子

有心的日子有滋有味,有爱的生活有声有色;用普通的文字书写平凡和特别的日子,以朴实的语调讲述平静与心跳的生活。
正文

《家长联谊会的语言风波》

(2015-04-28 11:45:58) 下一个
         Image result for parents meeting parents每月一次的家长联谊会是由两个中国家长负责组织的一个茶话会,主要是为了给学校的家长们一个互相联络和交流学校孩子的一个平台。时间的设定是周五下午放学前的一个小时,对家长们来说,比较方便啦,早一点到学校,喝完茶就直接接孩子回家过周末了。
    上周五是第三次例会,我没空去。今天负责人Karen在电话里很激动地对我说,这次参加联谊会有一个本地白人爸爸,到校长那里告状说,组织者和中国家长不全程讲英文,有不想让所有人参与的嫌疑。其实,事实的真相是,这次会议邀请了移民安置辅导员Zhou过来,Zhou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为家长们介绍了很多信息,之后只剩下很短时间是全部到场的25位家长做自我介绍和提问讨论。期间有两个妈妈私下说中文,和组织者也说了中文,但是组织者对那位白人爸爸做了英语翻译。当时这位爸爸笑笑说,没关系的。转头,他就到校长那里抱怨了。对此,移民安置辅导员Zhou也感到很震惊,因为多年和不同族裔的家长们接触的经验,她出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投诉。

    尽管后来校长找Karen她们问清楚情况后并没有半点批评和指责的意思,但是Karen还是很有心里压力。要知道在加拿大被提到有歧视或者不平等之类意思的词语和说法,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她们本是满腔热情地组织了这个家长联谊会,一心想使家长们能够互相友好团结,彼此真诚相处,齐心来关心一下孩子们的教育和学校。没想到才开第三次会就有家长投诉了,心里难免会有疙瘩:到底自己做的对不对?应该这么做才能让所有家长都满意?
    她征询我的意见,我的看法是,她没有做错。
    既然是面对全校家长的聚会,那么会议组织者应该全程讲英文,当然也包括对方讲中文的时候,回答也要用英文。这个没话说。至于,不是会议组织者的其他家长,互相之间说中文是他们的自由,就像印度人在一起私下交谈,说印度语也是很正常的,毕竟,私人的交谈并没有义务要让其他人都知道。如果那位爸爸当时和旁边的人说其他语言,也完全无可厚非。

     加拿大虽说官方语言只有英语法语两种,可是本地土著的语言就有六十多种,更别提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们带来的另外二十种语言。如此众多的语言和相应的群体,要想完全统一只讲两种语言根本就不可能。因为除了学新语言不容易外,更重要的是还得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呢,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本族语政府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所以尽管本地的教育是免费且优质的两种语言,依然会有很多本地人英文不是很好,尤其是长辈们。而那些刚登陆加拿大的新移民,英文有不好的也不足为奇了。这些新移民又恰恰是最热衷参加各种联谊会的,他们急迫的需要了解更多本地的信息,尤其是有关孩子教育的。那么作为英文好的家长,对这些英文不好的新移民反而应该多一份宽容和理解。对于他们用不是英语的母语发问和述说,即便组织者不得不用中文回应,如果不牵涉到隐私的问题,只要组织者把对话翻译成英文让大家都明白就好了。
    当然,如果不用英文的私下交谈的声音比较大,让听不懂中文的家长不明白而产生了误解,那么这种情况下组织者最好提醒与会者,如果他们不是对全体发言的就声音小一点。如果发言中有包含不礼貌的说法,不管哪种语言都是不受欢迎的,这一点不是语言问题,而是教养范畴了,组织者应该会出言制止的。
    如果这些该注意的都注意到了,没有任何涉嫌孤立或者歧视任何其他族裔的言谈举止,讲了中文的又有英文解释清楚了,自然就用不着心里依然为被告状而感到压力啦。
    总担心老外不满意,不希望听到他们说中国人的不好,这种心里好像以前比较普遍,尤其是中国官员对于老外的态度是非常注意的。人家说好我们就马上到处传扬,看看,人家都说我们中国好啦。如果人家说我们不好了,要不就是很自卑,认为自己差距太大;要不就是直接把对方打倒骂臭,让人家不要干涉我们自己的内政。
    其实,我们不要看对方是什么人,讲什么语言,只要一律按照人与人平等,人和人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就好了。
    我看不起不当面说话背后告状的人,但是想一想,也许那位爸爸和组织者在文化与交流上存在误解,所以才找校长做中间人把情况弄清楚呢。把人往好的方面想,很容易释怀。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出现这场风波,也促使组织者和家长们做更多的换位思考。本着多体谅多宽容和多理解的心态,诚心诚意的多沟通,才能最终达成举办联谊会的初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