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樱桃一笼子

(2024-06-11 21:12:02) 下一个

樱桃一笼子

  樱桃好吃树难栽,又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在品尝樱桃的美味时,我们感恩种下樱桃树的前人,也想起一些和樱桃有关的故事。

  在古代,由于樱桃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水果,常常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王室也用樱桃祭祀祖先。《神农本草》说:“樱桃味甘平,无毒。主调中,益脾气。令人好颜色, 美志。”

  古代的郑国,即现在的洛阳一带,出产的樱桃品质最好。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洛阳地区属于后赵的地盘。当时有个民间杂耍女子,有着樱桃般的美艳和风情,皮肤润泽,体香芬芳,深得自称大赵天王的皇帝石虎宠爱,据说皇帝为她杀害了两位前妻和子女,将她纳为第三任皇后,还给她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郑樱桃。

  唐朝李颀《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唱道:

石季龙,僭天禄。擅雄豪,美人姓郑名樱桃。

樱桃美颜香且泽,娥娥侍寝专宫掖。

后庭卷衣三万人,翠眉清镜不得亲。

官军女骑一千匹,繁花照耀漳河春。

  唐朝时,东都洛阳的皇家园林里栽有大片樱桃树。在樱桃成熟的季节,皇帝先用盛在玉盘里的樱桃祭祀先祖,然后率领百官在南面郊区迎接夏神。

  唐玄宗初年,是大唐最繁华的时期,物资丰裕,万国来朝。迎接夏神的礼仪结束后,皇帝会在宫里举办招待百官的樱桃宴。

  王维的《敕赐百官樱桃》描述了樱桃宴的盛况: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还有不少官员唱和王维,如崔兴宗的《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

未央朝谒正逶迤,天上樱桃锡此时。

朱实初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

全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

闻道令人好颜色,神农本草自应知。

  大唐的繁荣终结于安史之乱,不过,叛乱元凶之一的史思明也和大唐皇帝一样,是樱桃爱好者。

  史思明和安禄山是同乡,两人私交甚好。安禄山反唐,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统领十三郡八万人马,势力强劲。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与大臣严庄、宦官李猪儿谋杀后,史思明一度归降唐朝。但是,他性情反复无常,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再次反唐。他借为安庆绪解围的机会,杀了安庆绪,在范阳称帝,国号大燕,建元顺天。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贽为宰相、李归仁为将军,改称范阳为燕京。

 《太平广记》记载了史思明作《樱桃子诗》的故事:

安禄山败,史思明继逆。至东都,遇樱桃熟,其子在河北,欲寄遗之,因作诗同去。诗云:“樱桃一笼子,半已赤,半已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诗成,左右赞美之,皆曰:“明公此诗大佳,若能言 ‘一半周贽,一半怀王’,即与 ‘黄’ 字声势稍稳。” 思明大怒曰:“我儿岂可居周贽之下?”  思明长驱至永宁县,为其子朝义所杀。思明曰:“尔杀我太早,禄山尚得至东都,而尔何亟也。”

  史思明大字不识几个,一介武夫,偏要冒充文雅。他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好不容易拼凑出一首诗,正自得意,偏有不识相的腐儒批评说不押韵。诗虽蹩脚,但皇帝金口玉言,岂是轻易能改的!更何况,韵不韵的,都是无聊文人的无聊游戏,对堂堂帝王来说,更关情的是尊卑贵贱不能错位。

  讽刺的是,这对父子并不是父慈子孝的模范,千里送樱桃的温情似乎也没有感动不安分的怀王。不到一年,一代枭雄史思明就命丧亲生儿子怀王之手。

  咏樱桃的诗词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南宋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边吃樱桃派,边赏樱桃词: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写于2024-06-12 蒙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鱼在北冥 回复 悄悄话 只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没想到樱桃也这么金贵.......赞舟兄渊博!
百里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nfengfeng' 的评论 : 好诗!谢谢来访!
chunfengfeng 回复 悄悄话 樱桃不识古与今,鲜甜香泽入世深。
人间六月无果色,樊素口开称我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