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男人

回忆往事就像水墨画,不经意的一滴墨掉在纸上,慢慢化开。又滴上一滴,化开,和原来的混在一起构成一幅画。往事就这样成了历史的一片。
个人资料
上海大男人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母亲往事点滴回忆---前言,引子

(2015-09-08 11:44:11) 下一个

前言

    母亲生于1919年,还健在。一生经历军阀混战,黄金10年,抗日战争,流亡他乡,国共内战,经历1949年后的历次运动。没有大起大落的经历,唯一的长处就是高寿,估计是遗传。我的外婆,高寿96,她的二个弟弟(我的舅公)都曾是百岁老人。再往前我母亲的外婆,应该是我的太婆,94岁过世。母亲目前在国内的敬老院,院长已“郑重其事”告诉母亲,百岁老人费用将全免。母亲很配合的说,我一定争取享受,减轻儿子的负担。

  原来想过一阵子有些空闲时间时,把母亲的往事整理一下。但最近老人家记忆力衰退厉害,比如我想写一点抗战重庆大轰炸的事,问她经历躲防空洞的事,她只能反复说可怕,但一点细节也回忆不出来。我决定马上开始,因为这些事我自认为还有些意思,如有不明之处还有机会问母亲。目前决定先写一点片段,前后连贯不一致的地方,还请大家包涵。有些地方是根据母亲的回忆,讲的故事,我做适当发挥,所以大框架应该是对的,但细节部分很多是我的想象和猜测,希望不致引起诸位的误会。不要以我的文章去质疑他人的回忆,或反过来以别人的回忆反证我的文章不实。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很有可能和正史不一样。

  这是一个家族近百年的经历。正如我在博客首页所说:历史就是一幅传统水墨画,先滴下一滴浓墨,化开,再滴上一滴化开,和原来的墨迹重叠,形成浓淡不同的层次,构成一幅历史画卷,但每一滴墨都不一样。

  母亲的祖上有钱,做官,写这些不是为了炫耀。几乎可以肯定,母亲的祖父比同时代蒋介石的父亲官要做的大,但我今天能和蒋家的后辈比地位?讲到钱,在1991年12月31日前,我肯定比马云有钱,那时他一月“才”挣了700人民币。现在如有机会见到他,都不好意思和他提钱这事。所以家族的富贵只是历史的记录,没有任何保证,如此而已。

引子

  母亲祖籍是安徽歙县雄村,风水宝地。史载:雄村原名洪村,元末曹姓人迁至此,取《曹全碑》中“枝叶分布,所在为雄”,更名雄村。祖上有人做官,那位留下官场名言“少说话,多磕头”的,就是母亲的祖先。有时间的朋友不妨去雄村旅游一次,村中留有很多古物和建筑。这儿,也算为从未去过的家乡宣传一下。

  大约在母亲的曾祖父,最晚不会晚于母亲的祖父一辈时,他们从歙县迁移到合肥,就此扎根,母亲的父亲就出生在合肥,然后我的母亲和她的弟弟妹妹都出生在合肥。据我的一个表兄研究,母亲的祖上原是人称的徽商,做官盐买卖,发财后有些人就做官了,级别大概在今天的部长和总理。后来大概官盐的生意不再被垄断,其中一支人马就去了合肥,和同在合肥的李鸿章家族就有了关系,和那合肥四姐妹张家也是有些关系,官商结合就占了商机,赚了钱就搞“金融”。开当铺,后来就办银行,据说合肥的众多的当铺,母亲的祖父是创办者之一。

  1919年农历6月,母亲出生在合肥城北油坊巷,上面还有一个大姐,但1岁多就死了,母亲按排行是老二,弟弟妹妹都叫她二姐。合肥当时还是一个比较闭塞的地方,繁华的是安庆(怀宁)和芜湖,徽州好像自成一体,尽管安徽省的名字来源是安庆和徽州。合肥为省府是1950年代的事,然后才逐步成为全省的中心。安庆人民很气愤,徽州人民不关心,合肥人民很庆幸,伟大领袖当年看地图时,如果手指一歪,就可能点到马鞍山去了,中科大说不定就会没人要,继续留在北京。

  母亲童年应该是幸福的,她有较深印象的是逃“兵变”。全家老小躲在合肥的明教寺里,因为当兵的还不敢冲进寺庙撒野。母亲逃过好几次兵变,当时搞不清是哪路人马进城。对这些“兵变”,另一位合肥人杨振宁先生多年后这样写道:

   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军阀混战,常常打到合肥来。我们经常要跑反,跑到乡下或医院里去躲避。因为医院是外国教会办的,在那里面比较保险。我印象中最深的第一个记忆,是3岁那年在一次跑反后回到四古巷家里,在房子角落里看到的一个子弹洞。”

  他是男孩子,对子弹洞有兴趣。母亲长他3岁,对大兵们留下的东西毫无兴趣,但对枪声,火光,半夜前往寺庙逃“兵变”记忆深刻。跑反和兵变,两位老人的记忆竟是如此吻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