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雨

读一点儿书,说一些话,寻找聊得来的朋友,在交流中变得更快乐。
正文

抗疫官场小说《毒城》第九十一章 祸不单行

(2020-05-08 08:27:35) 下一个

原来细菌室一共得到了34株不同的霍乱弧菌变种样本,按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分为2个聚类群,其中31株属于A类,另外3株菌属于B类,与A类菌株的同源性有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吕一鸣认为,基本可以肯定这次流行的霍乱弧菌来自于境外同一种原生宿主,即被A国官方命名为“上帝之鞭”的沙漠品种。

对此宋睿睿有不同看法,她提出了一种假说,临江境内的乌鸦,有可能并不是原来以为的第二宿主,而是第一宿主,所以它对变种霍乱弧菌具有先天的免疫力。如果这种假说成立,那么就意味着,这次引起瘟疫的超级变种霍乱弧菌,不是一个来源,而是两个。其中一个是从境外输入的“上帝之鞭”。另一个,就是C国土生土长的乌鸦身上产生出的变种,可以被称为“末日之门”。

之前的研究发现,A聚类群的变种细菌,也就是所谓“上帝之鞭”,在常态下分裂快,毒性强,对患者生命的威胁大。B类,姑且称之为“末日之门”,分裂慢,威胁小。但是在复合抗生素和多价血清作用下,A群杀灭相对容易,但是B群反应很小,甚至就连分裂速度都不受影响。而一旦A群细菌的幸存者与B群细菌结合,很多时候马上就会产生抗药性极强的新的变种超级细菌菌株。

可是在今天的显微镜下,以往较为温顺只是更难杀灭的B类菌株,开始展现出了它作为“末日之门”的狰狞面目。培养皿中的每一个逗点形状的短粗菌株,都在同时扭动、分裂,分裂的速度几乎几乎肉眼可见。菌株上生出的白色菌毛已经密密麻麻爬满了培养皿的表面。

这种状态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以前的相对温顺完全是这个“末日之门”布下的假象,它只不过是潜伏期比较长。一旦条件合适进入爆发状态,它的繁殖速度和毒性,很可能都远远在“上帝之鞭”之上。

“其他标本的情况怎么样?”吕一鸣边观察边问道。

“有十组左右都发生了这种情况,全部是B类菌群的。”白心洁答道。

“凡是培养分裂达到32代以上的,全部发生了分裂突变。”宋睿睿一边把两只手插入操作孔中翻捡着培养皿,一边头也不回的答道。这些菌株几乎都是宋睿睿亲手喂养出来的,她对它们每一株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远比白心洁要更为熟悉。

“32代?这一组的培养基准温度是多少?”吕一鸣再问。

“定在摄氏41.76度,分裂周期比常温下快1.478倍。”宋睿睿心领神会的回答了吕一鸣的问题。

“1.478倍?”吕一鸣眉头紧锁,抓着自己的头发思忖着,忽然一拍脑袋,大声说:“糟糕,八到十天以后,患者体内的B类菌群就会进入爆发期!赶快进行细菌生物蛋白酶测定。”

细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一直忙碌到入夜,得出的检测结果十分令人绝望。进入爆发期的“末日之门”不仅产生大量肠毒素,可以造成人体肝脓肿和并发心肌炎死亡,而且它还产生出浓度惊人的一种新型复合肽链神经性蛋白酶,可以在几小时麻痹患者中枢呼吸神经,造成患者窒息死亡。通过对以往掌握的神经性蛋白酶的比对发现,这种新出现的神经毒素的作用机理,与临江西北部山区所产的一种五步蛇毒,十分类似。

从生物安全舱出来,吕一鸣一直呆呆坐在连椅上,两手抓着自己头发,一言不发。宋睿睿给他倒了一杯开水,他也完全没有看到。所有人,包括负责人蒋海波,都在看着他。半晌,吕一鸣口里喃喃地说:“八天,十天?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是一附院消化内科病房值班医生打来的。他告诉蒋海波,下午吕一鸣他们找到的疑似“零号病人”宋至中,没有办理出院手续,但是人不见了,可能是跑了。

听了这个情况,吕一鸣从连椅上跳了起来,非常少见的涨红了一张脸,说道:“跑了?不可能。我要现在去火葬场,把他追回来!”一边说,一边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白心洁说:“我来开车吧!”和宋睿睿一起,跟着吕一鸣出去了。蒋海波好像也反映过来了,赶紧给院长印中流打电话,报告细菌室这边发现的新情况,请印中流赶紧给省防病领导小组联系,请江阳区民政局出面,配合一附院这边,找回这个至关重要的“零号病人”,火葬场锅炉工,宋至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